对国内大众马拉松健身热的堪忧

    蒋玉跃++刘晓云++李仕美++郭毅平

    中图分类号:G82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7-000-01

    摘 要 近年来大众跑马拉松赛事爆炸式增长,全社会掀起了空前的全民健身热潮,猝死事件和受伤事件屡屡发生,引发广泛热议。社会对于赛事承办者的服务水平以及后勤保障提出了广泛质疑,因此,学会科学办赛、专业办赛是赛事组织者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关键词 国内 大众马拉松 健身

    近年来,随着马拉松运动的蓬勃发展,全社会掀起了空前的全民健身热潮。继北马、上马、广马之后,似一夜间,马拉松在中国遍地开花,甚而迅速成为一种现象。办马者乐此不疲,跑马者追逐时尚,围观者还出了“黄牛党”。蔚为大观!据调研,去年全年在中国田协注册备案的大型马拉松赛事近200多场次。可见马拉松运动在中国具有非常光明的前景。不过,数量的递增并不代表一切,国外知名马拉松赛更看重跑完全程的人数,美国2014年马拉松完赛人数达到55万人,而按照国内专家的粗略统计,去年我国能跑完全马的最多不超过10万人。由于目前我国马拉松赛绝大多数都是大众选手参与,这意味着,井喷式的数字背后是参赛整体水准的“中低位徘徊”。

    一、 大众参加马拉松出现的问题

    武汉马拉松在有两万人参赛的选手中,就有4300人受伤;2016年广东清远马拉松,近两万跑友参加,共有12000多人次接受治疗,晕倒20人,危重症5人。对于一场马拉松比赛中多半数以上的伤病案例是肌肉痉挛,有专家就表示,“反映出的正是跑友科学跑步知识不足的现状”。 跑马本是健身好事,为何一时成了“高危项目”?是赛事组织问题还是选手自不量力? 还有网友微信圈晒出更多槽点:比赛现场垃圾遍地,随地大小便等等一系列问题凸显在赛事中。尽管统计口径可能有出入,但大面积伤病背后的问题,也值得重视。近年国内马拉松出现了太多组织者者漠视程序,比赛虎头蛇尾;跑马者赛前从来不进行针对性训练,只是为了一时好玩、过瘾。仓促上阵的后果是心脏负荷过重极易出现意外。就如当年珠海国际马拉松特种兵选手猝死事件,就引发广泛热议。平均每月3.8场马拉松,最多时一天内3座城市同时举办马拉松。不可谓不密。甚至还有跑友自发组织马拉松。其他的像越野马拉松、百公里超级马拉松、一天跑一个的“发烧级”马拉松等等。马拉松在中国成为“潮事”,成为微信圈“炫事”。但从举办组织程序和跑者理性参与程度分析,很多场次仍然还有组织混乱和跑者盲目参赛行为。猝死事件和受伤事件屡屡发生,让标榜“最美马拉松”、“最美城市”的赛事不断掺杂奇葩杂音和槽点晦暗。。

    二、 大众参加马拉松比赛需要科学指导

    马拉松凭借了全民健身的好风,充分说明国内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新状况。对大多数参赛者而言,择一城跑马,不仅挑战了自我,也能与跑友共进退,对于不少跑友而言,搜集一块马拉松奖牌,比攒一顿饭局更有意义;而“脚踏实地”丈量一座城市,不仅领略了当地风光,更是留下了难以忘记的“身体记忆”。可是跑一场马拉松毕竟不是看一场电影、吃一顿晚餐,如果没有充分的赛前训练与准备,就会容易受伤。尽管当前跑马很“潮”,盲目跟风或者简单攀比,并不可取。据权威媒体统计,美国3亿多人口一年举行1100多场马拉松赛,对比中国,中国显然差距还很大。而美国年度千场马拉松,却是经过很多年跑步人口培养的结果,是经过很多跑友跑步训练累积的结果。

    (一)跑马拉松要有针对性训练。合理的马拉松训练计划对于马拉松比赛是必须的,对已经参加过马拉松的朋友来说,他们更了解自己的情况,可能会有一套很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这一类的训练计划也更适合有一定成绩目标的人。国内外体育科学专家曾明确指出,跑马拉松必须经过专门训练,即便是常年坚持跑步的人,也必须在参赛前3个月甚至半年前就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否则身体会吃大亏。

    (二)学会科学办赛、专业办赛。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标准化,不管是赛道的标准化还是服务的标准化,包括医疗的标准化,急救的标准化等等,这是创办高水平比赛,不仅是马拉松比赛中最重要的一点。国家竞赛管理中心对筹办相关马拉松赛标准化的审核要规范,如果一个比赛想纳入标准化的体系里面,我们将会对其有一套标准化的审核。你的路线、裁判、技术、竞赛体系包括你的医疗服务、后勤保障这一系列是否符合标准,我们审核通过才行。任何比赛和活动,必须尊重程序,力求万无一失,而马拉松比赛更凸显其重要性。

    三、结语

    从中国中长跑运动名将孙英杰、极限马拉松运动员陈盆滨在内的跑者,到各大马拉松赛事的负责人,都对马拉松在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并直言不讳地指出,马拉松在中国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对于各地主办者而言,与其考虑一“马”当先,不如在比赛服务上做深文章。把比赛时间选择要符合跑马拉松的适宜条件,切实减少伤病发生率;并对初次参赛选手提供更专业的赛前指南,让马拉松更“人性化”。对于国内绝大多数主办城市而言,建立专业的医疗救援队伍,提高现场救援能力,确保比赛的健康、安全,更是必要而紧迫的任务。毕竟,马拉松再特殊也是运动的一种,其根本目的,还是在强身健体。发展体育事业,具体实施要靠各级政府因地制宜,拿出落实举措,全社会一起动手,并有力监督,才能将马拉松大众这份大餐搞大搞活。

    参考文献:

    [1] 張艳平,等.马拉松运动员的速度训练与速度分配特征[J].辽宁体育科技.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