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学生主体性,强化备课实效性

    吴淑珠

    【摘 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备课中考虑学生学的属性,融入学生的兴趣元素,定会使课堂教学贴近学生,事半功倍。备课前“焦点访谈”,吸收学生的主体元素,有利于摸清不同层次学生的学情,针对学生的个性需求展开教学活动。备课中“预先彩排”,汲取学生的创新元素,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的个性化和兴趣融入其中,使教学设计的目的回归到教学的实效性上来,真正使集体备课达成“备学生”与“备内容”相融合,再通过学生评课这一环节,为教师们不断修改教案提供了方向性参考,促进了教材、教师、学生三者的对立统一,对教师备课提供全方位的改进思路。

    【关键词】

    兴趣元素 融合 现场直播

    “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能力,是教师设计教学的出发点”。目前通常采用的集体备课要求教师要互相交流,共同探讨,分享成果,忽视了学生的个性需求、个体诉求,忽略了学生在教师备课中的参谋助手作用,使集体备课看上去像集思广益,实际上却是纸上谈兵。假如在集体备课中把学生的能动因素融入,倾聽学生的诉求,以及他们的个性兴趣入手,让学生参与集体备课的“彩排”,定会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效果显著。

    一、备课前“焦点访谈”,吸收学生个性需求

    高效课堂的标志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新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前要积极和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找出学生在认知、情感、个性等方面的差异,有针对性化解或兼顾,教学设计的目的就会回归到教学的实效性上来。

    “焦点访谈”式的学情调查是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知识储备情况与接受新知识能力进行初步地了解。具体做法是:首先组建一个来自不同层次学生的“智囊团”,作为教师备课的意见箱和信息库。智囊团成员由各班级学生民主推荐。各成员应先对教师要讲的新课进行资料收集,内容预习,并发表自己对如何让同学们喜欢上这节课的看法,和其他成员交流,做好记录。

    “焦点访谈”,才能了解和获取到学生对教师教授新课的期待,减少教师废了九牛二虎之力备课,结果却是“对牛弹琴”的尴尬。访谈的目的是找到师生之间对于新知识接受的契合点,让枯燥的教学情境中开出自由生动喜闻乐见的花朵。让学生既获取到新知识,又能主动地接受、理解和使用。再加上现代化的图文、音像资料、背景简介等多媒体融合,“现场直播”定会受益匪浅。

    这是我在讲《螳螂捕蝉》一文时采用“焦点访谈”的摘录:

    师:你们对寓言有哪些了解?

    成员:寓言是通过小故事来说明道理的文章。

    成员:故事都是假想的,寓意深刻。

    师:螳螂、蝉、黄雀都见过吗?

    (有的成员说见过,但印象模糊;有的成员说没见过,希望课堂上出示资料,了解有关知识。教师表示照办。)

    师: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

    成员:当时的历史背景。

    成员:这个少年是谁,后来怎么样了?

    师:吴王准备攻打楚国,已经下了死命令,不许劝阻,可实际上少年还是劝阻了,从劝阻中你看出少年是怎样的人?

    成员:勇敢。

    成员:机智。

    (没注意到少年为主分忧、热爱国家的品质。)

    师:学习这课有哪些难点、疑点?

    成员: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

    成员:我们应该怎样学习这位少年?

    成员:读寓言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

    采用“焦点访谈”这种方式,既是备课形式的一种有益尝试,也是教学创新的一种探索。由于教师在以往教学中会陷入一种定式,个别的还会采用一以贯之的备课教学方法,导致学生不喜欢,课堂实效性就差。另外,这种方式也让高高在上的老师走下了“神坛”,和学生们有了更加亲密的接触。备课便成了师生教学相长的良好互动。

    二、备课中“现场直播”,听取学生的真知灼见

    “为学生的需求和发展设计教学”是新课标所体现出的核心备课理念。这就要求我们,不可忽视学生在教师备课中的辅助性作用。什么样的教授方式他们喜欢听?除了课文的内容他们还想了解什么?这就需要学生们自己说出来。老套的教学方式,生搬硬套的教学手段只会大跌眼镜,让他们“逃之夭夭”。“智囊团”成员提出的合理化建议,教师立即吸收采用,经过整理,便可“现场直播”。这种方式,往往把教师“我要教,你要学”“我认真教,你要学会”的硬性教与学的关系打破,向“你喜欢怎么学,我怎么教”的方式转变。教师变得和蔼可亲,学生变得畅所欲言,使得备课真正接地气,有新气,灭火气,如此学生就会积极配合教师上好这节课。 请看《最大的麦穗》集体备课的“现场直播”:

    ……

    主备教师:学生默读课文自学时,引导他们边读边画、写批注。

    成员:请老师和我们一起学,看我们画的句子好不好,批注有没有问题,我们还想随时请教呢。

    (老师们表态照办,成员群响起掌声。)

    成员:有难度的句子我们可不可以放一放,留待小组中讨论?(教师记录)

    主备教师:苏格拉底的几句话,要引导学生读出略带苍老的意境。

    成员:苍老的声音可不是我们女生的强项?(笑声)

    成员:你读书时想象你爷爷教育你时的说话语气就行了。

    成员:声音要低沉一些。

    成员:类似的语句,老师应该多举一些,训练我们的朗读能力。

    成员:课堂上应该给我们提供有关机遇的名人名言,加强积累。

    主备教师:弟子们悟出的道理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例子加以理解。

    成员:到时候老师能不能先举例打开我们的思路?

    成员:我们不需要,生活中的例子多得是。

    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苏格拉底教育方式的独特。

    成员:首先要让我们明白他上课方式与众不同的用意。

    成员:应抓住他的三句话来体会教育独特。(教师记录)

    ……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抬高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可以让课堂的气氛变得活跃和温馨,是课堂的实效性得到很好的提升。

    三、试课后“今日说法”,鼓励学生积极评价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很多老师都发现:即使自己精心备课了,真正到课堂上,还是会出现不和谐的现象。为什么呢?因为教师备课时可能没有摸清各学层的情况,不知道各同学层的学生的切入点融合点在哪里。有的学生听完一节课兴高采烈,有的默不作声,还有的无动于衷、“一头雾水”。因此“今日说法”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师生交流、提高教学实效的一个重要渠道。学生不说,教师不知道症结在哪里;教师不改变教学方式,学生就会陷入听课的无奈。“今日说法”要安排及时,既然是说,就要畅所欲言,“言者无罪”,让学生把“心里话”说出来,并贯穿融合到教师的备课中去,真正把学生的评价、老师的改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展现出来,使课堂实效性的提升落到实处。

    总之,学生的主体性不容忽视,这是我们所有教学活动的核心,离开了这个核心问题什么都无从谈起。“闭门造车”,难免会“南辕北辙”。另外,通过这样的实践,既可以拉近师生的距离,化解教学中的矛盾,又激活了学生参与教学的能动性,展现了学生评价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