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路径研究

    群众文化蕴含着和谐社会发展,调适大众心理,整合民众精神,引导人们思想的作用。群众文化活动是将其具体化、实践化的一种途径和方法。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应注重坚持教育性与娱乐性、主导性与草根性相结合的发展取向。如何科学、高效、有益的实施?怎样避免出现僵化、畸形发展等问题,王辉、陈亮合著的《新媒体时代群众文化》(2017年12月东北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可以为我们提供较好的思路和积极的建议。该书概括了新媒体时代促进群众文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具体对策,客观地分析了新媒体对群众文化发展现状的影响,并为未来群众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借鉴,以便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和谐、繁荣。

    一、从“网络狂欢”到创新群众文化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了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人们希望以某种方式放松身心,获得一定的心理愉悦。如果群众的思想文化可以在这些活动中提高,那么无疑有利于对群众的思想进行净化,利于人民群众德智体美劳更加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格升华。而作为各级政府,应切实保障公民平等享有文化生活的权利和文化福利,积极落实公民的个体文化权利。

    《新媒体时代群众文化》一书提出将群众文化发展的研究深入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公民意识的觉醒和民主之风的盛行,网络点燃的新闻事件频频发生。网络化用户群体主动参与网络讨论形成强势舆论进而影响事件进程,甚至将单一事件推进成持续的运动,是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网络狂欢”。《新媒体时代群众文化》一书,从群众文化路径,到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现状与发展策略,案例分析——上海市民文化节:从“唱念做打”“听说读写”到“动静结合”等,多举措开展群体文化活动,使得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养得到全面提升。比如,运用新媒体技术录制短视频、抖音、快手等,调动群众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用文艺表演艺术引导人们参加到活动中,让人民群众在娱乐身心的同时,能够获取到更多的文化知识,提高宣传活动的效果。尤其是互联网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技术与宣传活动内容进行结合,从而满足群众文化生活多元化、差异化的需求。但是,在文化多元化的浪潮中,新媒体巨大的冲击力让人的观念日新月异,刷新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判断以及生活方式,群众渴望享受美好生活与高质量的精神文化。如何统领群众的思想,把控民众的意识形态是创新发展群众文化的关键所在。

    二、“互联网+”激活了群众文化

    促进群众文化创新,新媒体技术为激活群众文化创造了条件。面对信息碎片化,要找准关键点,善于利用新媒体传播渠道,挖掘它们的创新点和内在价值,促进群众文化创新向深度发展。一般来说,传统的群众文化活动有一定的组织单位管理,从上而下分为文化厅、市文化局、企事业单位、街道办、社区、活动小组等层级。同时相应成立了戏剧、曲艺、美术、音乐、舞蹈等社团。活动多以文化汇演、文艺展演、晚会献礼、大型美术展等为主。演出或展出内容主要是弘扬主旋律,展示正能量的体裁。行政色彩浓厚,突出说教思想。该书认为,这一时期,演员是专职的,群众是固定的,群众文化活动主体是专职演员,群众是客体、是观看者、是被动的。群众只能被专职演员感动,没有被自己感动,群众没有较好地融入文化活动中。

    正如《新媒体时代群众文化》作者所言,随着新媒体的崛起,群众文化建设出现了新变化。数字技术发达、智能手机相当普及,可以说“互联网+”激活了群众文化。人们不再满足于在公园一角、广场一隅跳广场舞,沿公路人行道暴走健身。而是从幼儿园学童、青壮年、银发一族,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可谓全年龄段齐上阵,职业、业余全参与。随时随地在抖音、快手平台高歌一曲,舞上一段,说上一会儿,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吹拉弹唱不亦乐乎。处处散发着乡土市井气息,可谓越“土气”越解乡愁,越“粗俗”越有生活活力。该书认为,这一时期,群众是文化活动的主体,他(她)是群众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他(她)是导演、编剧、美工、化妆、演员,他(她)一人多职,完全投入这一活动中。他(她)歌喜爱的歌,他(她)舞心中的舞,他(她)展示自己最优的才艺,他(她)已融入自己的世界,向世界展示最好的自我。

    三、群众文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我国群众文化活动的调查了解,《新媒体时代群众文化》一书层层剖析群众文化工作的问题,消除不良文化对群众文化发展产生的不良影响。群众文化工作仍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活动形式单一,内容趋向同质化。物质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使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不仅希望丰富业余生活还寄寓通过群众文化活动了解到有益信息,学到新知识、学会新技能。目前群众文化活动同质化情况普遍,以文化娱乐方式居多,地域文化特色不突出,没有较好地展示当地风土人情、城市文化特点,与人们的精神诉求与心理预期有差距,已不能满足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没有激起民众参与群眾文化活动的积极性,群众文化活动的作用成效偏低。第二,渠道单一,活动资金不足。目前政府仍然是群众文化建设资金的主要投入者。但是相当一部分地方政府的工作重点是地方经济建设,对群众文化建设缺乏考虑,或顾及不多。一些地市的文化建设历史欠账多,基础设施薄弱,这对于需要长期持续投资的地方文化建设而言,先天不足的现状势必无法充分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第三,群众文化队伍综合素质有待提升。组织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负责文化传播的主要单位是文化馆。由于经费和体制机制等原因,文化馆工作人员一岗多能,身兼多职,缺乏专业知识,综合素质普遍不高,从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看,作用不突出,活动效果不抢眼。

    四、创新群众文化活动路径

    首先,建立群众活动组织。以居住区域和活动场所为主,广招各类群众活动人才,把各类文化人才和文化积极分子聚在一起,成立群众文化志愿队。发展和培育合唱队、健走队、广场舞队、交谊舞队、秧歌队、太极拳队、模特走秀队等群众活动组织。聘请文艺名家为群众活动组织培训指导,提高文化志愿队员的文艺素养、专业技能,并鼓励队员自创节目,助力群众文化活动的再提高、群众文化创作活动的再升华,以精品节目引领群众文化活动新潮流。

    其次,创新群众活动传播方式。立足新媒体微传播时代,在建立线下社团组织的同时,利用微信微博创立网上群组,便于社团间及时沟通开展活动。依托抖音、快手、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好看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将新编排的充满正能量、弘扬核心价值观的好节目,上传至上述网络平台,引流加粉,对群众文化活动大力推广,保障其社会传播效益。对其中拥有知名度、成为网络红人的群众文化骨干,还可以聘为该地区的旅游形象大使,利用其自身网络影响力,大力推广当地的风土人情、休闲娱乐、农产品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为宣传当地形象发声造势,助推当地实体经济发展,将软文化变成推进当地经济发展的硬实力。

    再次,引资筑巢扩充群众文化设施。群众文化活动是集体活动,需要场地、设施。充裕的资金来源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保障,有了梧桐树,自引凤凰栖。要将群众文化建设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确保资金来源。同时,还应丰富资金来源渠道,多方筹措资金,在政府出资的基础上,充分整合和利用社会资源,采取企业筹措一部分,社会吸纳一部分等方式,吸引更多的地方企业参与到群众文化建设中,建设、充实群众文化设施和场地,让群众有开展活动的场所,让群众在这里安心创作、排练各类有益身心的文化作品,让这里成为产生优秀群众文化作品的创作基地,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排练场和大舞台。

    最后,开展支持群众文化工作活动。可以尝试让专业团体、企业文工团和音乐院校毕业生支援基层群众文化工作,送文化到基层,进社区,以文化服务群众,自上而下输出文化,并形成制度化和長效化,确保群众文化活动的扎实开展。同时,采取社会力量与基层社区结对子、联办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方式,从创作、排练、演出等方面或协作或合作等助力群众文化活动,逐步提高其创作实力、演出水平,增强基层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创新力和吸引力。在此基础上探索大媒体与群众文化群团的合作互动,形成文化资源输入与文化内容输出的双向互通。在参与重大节庆活动的节目编排中,注重突出主流思想,融入体现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内容,形成主题性群众文化活动。同时,注重创作机制创新,把自己的特色与专业团体的优势融合起来,使群众文化活动在保持趣味性、参与性、融合性、互动性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活动的水准和质量,将文化活动的精品和亮点打造成为地域文化活动品牌。

    五、结语

    综上所述,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是创新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文化强国的重要抓手。我们应从丰富群众生活、提高群众文化素养方面重视对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培育、引导和管理,要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总结群众文化活动经验,立足于新媒体时代传播现实,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广泛吸引群众积极参与,激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活力,以高质量极具地域文化特色的活动品牌,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进一步开拓群众文化深度与广度,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索南孙斌/西宁市文化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