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据看青海省改革开放40年的巨大成就

    王兰英 刘雅君

    

    

    

    摘要:改革开放40年,青海省与全国一样快速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特别是经济快速发展,成绩斐然。本文用数据、图表,从6个方面进行梳理,呈现一份优秀的成绩单。

    关键词:改革开放40年;青海;数据;成就

    改革开放40年,青海省发展取得可喜成就,使青海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成就中,经济大发展的亮点分外耀眼,可圈可点之处比比皆是。

    一、经济总量大跨越,经济实力大提升

    (一)地区生产总值快速增长

    在改革开放40年历程中,青海经济总量逐步扩大,经济活力不断增强,发展速度不断提升,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全省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6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2642.80亿元,增长了165.18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3.99%。(见图1)特别是自1998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进入持续、快速、稳定、健康发展时期。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428元增加到2017年的44348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03.62倍,年均增长12.64%。(见图2)按当年汇率折算,2017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约达6649美元。按照国际经验,已接近上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线,意味着青海经济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

    (二)总财力迅速扩大

    改革开放40年历程中,全省財政实力不断增强,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调控能力增强。全省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1987年的2.9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408.7亿元,增长了140.93倍,年均增长13.53%。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由1978年的6.8亿元增加到201 7年的1530.3亿元,增长225.04倍,年均增长14.90%,其中2001-2017年,年均增速达17.31%。(见表1)

    二、经济结构大调整,转型发展大突破

    (一)产业结构不断调整

    从1978年到2017年,三次产业结构占比由23.6:49.6:26.8调整为9:44.7:46.3。在加强农牧业基础地位,保持工业为拉动全省经济增长主要动力的同时,第三产业得到加强,第三产业比重上升19.5个百分点。(见图3、图4)

    (二)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成为就业主力

    非农就业人员增加。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就业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就业人员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分配逐步优化,农业劳动力转移加快,不仅提高了全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还将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从事第二、三产业。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由1978年的71.3:18.3:10.4转变为35.4:22.0:42.6。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下降35.9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分别提高3.7和32.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大幅度提高。

    (三)所有制结构趋于多元化

    改革开放之后,全省所有制结构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商投资、股份制经济得到较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总量迅速增加,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2017年,私有制企业资产占总资产的15.88%,比2000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达37.8%。

    (四)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

    城镇化加速推进,经济结构的变化加速了城镇化进程,原有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城镇人口快速增长。1978年以前,青海省仅有1个市和8个建制镇,到2017年底,建制镇达140个,省辖市2个,州辖市2个。全省城镇人口由1978年的67.84万人增加到201 7年的317.54万人,增长了4.7倍。城镇化率由18.6%提高到53.07%。(见图5)

    三、三次产业大发展,内外贸易大繁荣

    (一)农牧业稳步发展

    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结合青海实际,在农业区积极推行并完善以家庭经营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在牧业区实行“牲畜作价归户,私有私养”以及“以草定畜”的草原承包生产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牧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进入21世纪,全省加快农业结构向效益农业方向调整,坚持高原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方向,一批农业科技园区兴起,设施农业取得跨越式发展。2017年,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达221.19亿元,比1978年的3.67亿元增长60.27倍。(见图6)

    (二)工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在工业总量和效益双增长的同时,历届省委、省政府依据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结合本省资源优势,从加快资源开发到重点扶持优势产业,提高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到目前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工业逐步做大做强,成全省经济的主要支撑力量。2017年,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790.63亿元,相比于1978年的5.57亿元,增长了141.94倍。(见图7)

    (三)服务业发展方兴未艾

    改革开放以来,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由1978年的4.16亿元增加到201 7年的624.29亿元,第三产业占全省经济的比重由1978年的26.8%提高到2017年的33%,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由10.4%提高到39%。(见图8)

    (四)商品市场繁荣活跃

    积极改革流通体制,在发展国有商业企业的同时,大力发展集体、私营、个体商业和城乡集市贸易,商业网点大量增加,形成了国有、集体、个体、私营、联营等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多种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相互竞争的商品流通体系。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品市场货源充足,满足了城乡居民不断增长的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1978年,全省消费品零售总额为6.68亿元,2000年突破80亿元,2017年达839.03亿元,约是1978年的110倍。(见图9)

    (五)对外贸易不断增长

    1980年起,青海开始自营出口对外贸易。40年来,积极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宽发展空间,不断加大开放力度,提高开放水平。1980年至2017年间,青海省进出口总额由887万美元增至70146万美元,增长了79倍。其中,在“十二五”末,达到峰值152920万美元。外商投资企业投资由几乎空白发展到1998年的4亿美元,2016年增加到75亿美元。(见图10)

    (六)旅游业蓬勃兴起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经济发展提速,交通状况极大改善,全省上下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突破口,加大旅游资源开发。截至201 7年底,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484.10万人次,是全省常住人口的5.82倍。其中,国内游客3477.08万人次,入境游客7.0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81.53亿元,占地区GDP比重约为14.43%。旅游业逐步成长为全省经济新的增长点,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带动脱贫致富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投资建设大拓展,基础设施大变化

    (一)能源、水利建设成就巨大

    改革开放40年来,青海能源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以及新能源等发展迅速。在自给自足的前提下,实现了对外省供给。40年历程中,先后开工建设了公伯峡、尼那、拉西瓦、积石峡、班多、羊曲、玛尔档等水电站,大通华电等火电厂。新能源从无到有,实现了零突破。西部大开发以来,青海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应用加速,同时,还加快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全年发电量由1991年的59.81亿千瓦时增加到2015年的566亿千瓦时。2017年,青海省太阳能发电量96亿千瓦时,位居全国第一。农村牧区电网建设和改造工程、全省电力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电网能源保障能力大大提升,抵御事故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实现大电网覆盖下的户户通电。

    (二)交通运输条件发生根本性改变

    改革开放40年发展历程中,青海加大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成以公路、铁路、民用航空和管道组成的综合交通运输网。到2017年末,全省公路通车里程约达8.1万公里,是1977年的80多倍。高等级公路从无到有,全省高速公路达322公里。建成兰西铁路复线、青藏铁路等线路,迈入了高铁时代。青海民航事业从无到有,基本形成“一主八辅”民用机场运营格局。2017年末,民航通航里程约124969公里。通航城市覆盖了国内绝大多数省会城市和经济发达城市,并且开通了少数国际航线。

    (三)邮政通信事业日新月异

    邮电通信业蓬勃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以及信息化的发展不断催生对通信基础网络需求,邮电通信业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的基础产业之一。相比1978年邮电业务总量764.40万元,2017年全省邮政业务量达6.01亿元,电信业务量161.59亿元,是1978年邮电业务总量的近220信。2017年移动电话用户达610.88万户,是1995年0.3万户的2000倍:固定电话用户106.69万户,是1985年2.2万户的近50倍。自2005年起,移动电话用户大幅增加,而固定电话用户有所减少。互联网上网人数从2002年的6万人增加到2017年的320万人。

    五、就业规模不断扩大,生活质量大幅提高

    (一)就业规模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省委、省政府改革就业管理体制,统筹城乡就业,积极实施就业再就业工程,多渠道创造就業岗位,就业总量不断扩大。政府引导大学生、家长、社会转变就业观念,促进各类人群充分就业。培育壮大“拉面经济”等青海特色劳务品牌,引导各族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有序进城就业。实施收入提升行动。

    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由1978年的9.5%降低到2017年的3.1%,其中,在2000年为最低点2.4%。(见图11)

    (二)居民收入大幅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全省经济飞速发展,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享受改革开放成果,收入大幅增加,生活水平极大改善,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迈进。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32.80元增加到2017年的19001元,增长57倍。全年全省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84年的不足700元(684.8元)增加到2017年的29169元。全省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80年的204.31元增加到9462元,增长了46.31倍。

    2017年,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503元,相比1987年的1173.29元,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提高了13.21倍。2017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1473元,相比1987年的828.36元,全省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提升了25.92倍。2017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903元,相比1987年的344.93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提高了28.71倍。随着青海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机关企事业单位工资正常增长、农牧民收入稳定增长机制,构建城乡居民多渠道增收新格局,确保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农牧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

    (三)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保障逐渐开始向社会保障过渡。2017年末,全省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77.45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63%。全省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48.99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91.75%。全省失业保险参保人数41.47万人,其中农民工参保人数0.26万人。全省工伤保险参保人数66.1 5万人,其中农民工参保人数10.96万人。2017年末,全省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约13.2万人,占城镇常住人口的4.2%,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2.1万人,占乡村常住人口的14.99%。

    六、人口素质大提高,社会事业大进步

    (一)人口数量显著提高

    改革开放40年来,人口数量有了极大提升。到201 7年末全省常住人口598.38万人,是1978年的1.79倍。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17.54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3.07%;乡村常住人口280.84万人,占46.93%。少数民族人口285.49万人,占47.71%。2017年人口出生率14.42‰,相比1978年的26.15‰降低了近一半;人口死亡率6.17‰,相比1978年的6.66‰,变化不大。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78年的19.49‰,降低到了2017年的8.25%。

    (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推进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全省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社会事业发展欣欣向荣。

    教育。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逐步完善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投入机制,加大“普九”和扫盲工作力度,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等各项教育事业全面推进,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轨道。全省学龄儿童入学率由1978年的85.5%,增长到了2017年的99.8%;普通初中毛入学率由1978年的92.1%提高到了201 7年的109.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由1978年的58.5%增加到了2017年的84.0%。(見图12)

    科技。改革开放以来,青海科技事业逐步壮大。到2017年,全省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510项,是1987年174项的2.93倍。专利授权1580项,是1987年12项的近132倍。签订技术合同项数由1987年的9项到2017年的1016项,约为1987年的113倍,成交金额约为67.7亿元。到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达7794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人员全时当量为1750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项目数为296项。

    文化。改革开放以来,青海的文化事业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日益繁荣,恢复、合并和重建了文艺表演团体和演出场所。建成了藏医药博物馆、青海高原自然博物馆、河湟乡村农耕文化博物馆、青海人民出版社等文化机构。公共图书馆由1978年的13个增加到了49个,博物馆从无到有,目前共有23个。青海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增加至98.4%。

    卫生。改革开放40年来,青海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医疗卫生机构网点已遍及全省城乡各地。相比1978年,2017年末,全省卫生机构6370个,增加了6.17倍;床位3.75万张,增加了3.42倍,其中,乡镇卫生院由1987年的287个增加到了2017年的405个。从1978年至2017年,卫生人员由1.3万人增加到了4.78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由0.6万人增加到了1.54万人,注册护士由0.7万人增加到了1.65万人。

    总之,改革开放40年,是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40年。这份经济发展成绩单包含着全省人民辛勤的汗水,也让我们更有信心,在新的征程上取得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