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村旅游“反规划”理念的智慧乡村建设研究

    林雯莉

    摘 要:互联网经济与乡村旅游共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这两个因素也是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渠道。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反规划”理念的引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此,针对智慧乡村建设,运用旅游“反规划”理念探析具体建设策略。

    关键词:智慧乡村;乡村旅游;“反规划”理念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14-0014-02? ? ? ?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0;F592? ? ? ? 文献标志码:A

    全球经济飞速发展,中国也紧跟时代发展浪潮,加快城市化建设,人民生活品质有了大幅度提升。与此同时,人们对个性化旅游的需求量也日益增长。在互联网推动下,现代乡村旅游市场规模逐渐增大。但是就发展现状来看,传统乡村旅游规划理念已经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阻碍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将“反规划”理念引进乡村旅游,在提升个性化的同时,也能促进智慧乡村建设。

    1? 智慧乡村的建设特征

    1.1? 整体概念

    智慧乡村是一个线上的旅游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及信息通讯技术进行操作,让游客能够通过线上预览的方式来提前浏览乡村旅游餐饮环境、住宿条件及其他服务项目,还可以网上预定旅游行程、支付旅费,并为这一过程提供电子认证及统一的管理服务。智慧乡村与智慧城市的理念有所差别,它是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依靠,将创建智能文化、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构建完整产业价值作为最终目标,力求创造一个融合休闲、文化及农耕等多元素的业态环境[1]。

    1.2? 空间形态

    智慧乡村以互联网为主要平台,突破了地域限制,最大程度地兼容了休闲、文化、农耕等元素。在建设智慧乡村时,应将互联网、文化传播及农耕养殖等融合在一起。重点乡村旅游景点和电商、物流等关联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实施“乡村旅游后備箱”工程和“一村一品”,积极鼓励各行业与互联网结合,推进智慧乡村建设。

    1.3? 融合功能

    建设智慧乡村的过程中使用了“互联网+”功能,该功能的核心是“跨界融合”,即将互联网与各行业融合,例如与金融业融合产生众筹项目,与农业融合实现精准灌溉。因为互联网具有灵活性,所以与其他行业的兼容性较高。融合产生的新兴产业能够产生新的社会需求。在基础旅游项目上增加农田观光、物流创客等创新项目,让智慧乡村具备完善的融合功能。

    1.4? 互动体验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还没有普及时,信息流通是单向的。随着互联网发展,信息传播从单向变为双向乃至多向。互联网具有极强的便捷性,被人们广泛使用。乡村旅游也走出了时代的束缚,增添了许多互动项目,能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提高交互体验。例如,为了满足低龄游客的需求,打造出了儿童专属的数字文化体验空间,增添娱乐项目趣味性的同时还传播了文化内涵,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2? 智慧乡村项目落实情况及启示

    2.1? 项目落实情况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智慧乡村建设项目逐步发展。各地根据经济条件及未来发展,从不同的侧重点出发建立实践规划,在初具规模后形成了多元化智慧乡村模式[2]。

    2.1.1? 北京智慧乡

    北京市以农业园区和村镇为基本单位,大规模开展智慧乡村建设。完善村庄内信息化设施,目的是让乡村治理、产业经营、社会公共服务等领域都能方便使用信息技术,还能提升农村产业运营效率,使治理和服务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更加精细化。北京智慧乡是目前我国覆盖面最广的智慧乡村建设项目之一,2014年开始建设,截至2017年基本完成建设目标的智慧乡村已达135家。

    2.1.2? 海南省互联网农业小镇

    与北京市不同,海南省以镇为单位进行项目建设,其主打特色为互联网服务,构建出具有独立特色的运营平台。该平台由一个主流综合平台与数据中心、管理中心组成,其中包含企业、组织、农户等多个不同功能的模块。

    同时,海南省还主张村镇分工合作,各自运营好自身管辖范围内的产业及服务,将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思维整合城域资源,深度推动互联网和“三农”的融合进程[3]。

    2.1.3? 湖南益阳紫薇村

    紫薇村项目并不纯粹是智慧乡村建设,而是将智慧乡村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全方位地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展建设,同时利用环卫IOT智能监控管理系统来改善村庄环境。创建名为“紫薇云”的公共服务平台和“最美的紫薇村”微信公众号,从多角度为游客提供线上咨询服务,提升游客的云体验感。

    除此之外,紫薇村将活动及生产场景用远程监控的方式向消费者完全开放,村庄信息透明化,在增添游客信任感的同时,还能开展农产品预售,提高农产品销量。

    2.2? 相关启示

    从以上3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内智慧乡村项目建设经验来看,其中还有很多与智慧城市项目相关联的理念。用建设性的眼光看,乡村地域性与异质性更强,在不同地区都存在很强的差异性,发展条件与阻碍因素也完全不同。在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大部分村庄是将有限的资源利用在解决村庄发展难题上,这一做法是保证长久发展的最理性选择。应根据自身特点来灵活改变计划,强调乡村优势项目。以生产经营为主的村庄,要将工作重心放在提升质量、提高效率上;生态环境恶劣的村庄,应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4]。

    此外,根据上述实例,不难发现很多智慧城市理念在智慧乡村中的建设中并不适用,具体的智慧乡村建设举措应该建立在符合当地特色及环境的发展需求上。要结合地方特色,挖掘优质人才,发挥创新精神,优化管理系统功能,让乡村经济、生态、社会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

    3? “反规划”理念的可实践性

    “反规划”是指一种景观规划模式,规定先进行不建设区域的控制,是城市空间规划的方法论。在传统“正规化”理论中,乡村旅游发展更偏向于经济利益,很少将生态效益放在首位,导致规划过程中生态环境被破坏,而且由于规划模式的单一性,直接造成各地乡村旅游资源同质化。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需要在乡村旅游建设中引入“反规划”理念,保护村庄独有的自然景观,保护生态环境,进一步促进经济、生态和社会建设,实现利益最大化[5]。

    在落实规划项目的过程中,首先考虑的条件是生态及自然环境,旅游规划的评价不应限于对经济效益的考量,应将生态安全与景观观赏性加入整体评价系统之中。此外,要在决策过程中划分出非建设区域和建设区域,重点保护带有当地特色的绿化、水域,遵循适度开发、有效利用的原则。

    “反规划”理念在智慧乡村的建设中有极强的可实践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农村生态平衡,增加游客量,提高乡村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让规划与旅游资源大幅度整合,具有极强的可实践性。

    4? 引入“反规划”理念的智慧乡村建设

    4.1? 生态基础设施规划

    乡村旅游与城市旅游有所不同,宣传点在于乡村中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融合。要确保乡村中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可观赏性。生态基础设施是基础因素,在进行“反规划”设计时,必须细致分析景物的空间结构及整体环境格局,将山、水、田园要素都当作独立部分。在进行具体操作时,要强化山与水格局的完整性,然后在确保不破坏原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对乡村环境进行多样化的全新建设,如在部分带有湿地的村庄创建水域系统,保护原有水环境。在山水建设完成后,创设绿地系统,让该系统能与乡镇环境中防护林带有效衔接,完善村庄整体的绿化景观。在规划过程中将生态环境和智慧农村建设联系在一起,让游客能在旅游中感受到原生态服务,获得全新的旅游体验,真正做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4.2? 景观安全规划

    各级政府高度关注新农村建设,不能用简单的方式实施规划建设,智慧乡村建设迅速发展,要在不破坏村庄个性的前提下多利用非建设用地,既突出乡村旅游特色又不破坏生态环境。在具体实施过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增加对村庄原生态的保护,最大程度开发、利用具有当地特色的民俗风情;②让整体的景观格局具有持续性,不能为了某一目的故意破坏或损坏山、水、绿地等;③提升村庄保护意识,大部分村庄中有传统庙宇和祠堂等公共空间,要保留公共空间,展现村庄独有的个性。

    4.3? 生产生活用地规划

    由于城市生活节奏加快,乡村旅游成为城市居民放松身心的娱乐活动之一,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平衡了城乡经济结构,让农村发展更加多元化,缩小了城乡距离。但是目前乡村还没有适应这一变化,存在生产、生活区域不合理现象。在进行规划时,要注意合理分配生产、生活用地,划分居住区与休闲度假区,让乡村旅游路线更加合理,确保在旅游活动开展时本地村民能正常生产、生活。

    5? 结束语

    目前乡村旅游规划还存在很多弊端,为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对规划模式进行合理调整。“反规划”能适应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在不破坏本土环境的情况下为乡村带来经济效益,也能推动智慧乡村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陈松良.智慧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新理念[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9,29(1):37-39,42.

    [2]夏欢.生态视角下乡村景观规划[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8.

    [3]李嘉辉,杨宇姣.智慧乡村建设背景下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的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4):102-103.

    [4]袁政,杨小军.“互联网+”背景下的智慧乡村建设新途径[J].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17(10):71-73.

    [5]王甜.智慧乡村的规划构想[J].小城镇建设,2014(10):88-90.

    (編辑:季?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