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微博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影响及引导路径

    虎业勤 孙宁

    [摘要]随着微博的流行,当代大学生逐渐对高校微博产生极大的兴趣,高校微博已成为高校网络舆情的新阵地和主阵地。与其他微博相比,高校微博具有使用时间零星化、群体互动性较强、内容原创性高、兴趣点较集中的特点。高校微博是高校网络舆情问题的“导火索”、不良情绪发泄的新渠道、大学生思想动态的“晴雨表”。要利用高校微博,提高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可着力于提高对微博的重视力度,及时回应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充分发挥微博意见领袖的作用,积极组建特色微博团队等。

    [关键词]高校微博;网络舆情;意见领袖

    [中图分类号]G206.2[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9-3729.2015.02.007

    目前,高校微博已经逐渐超越校园 BBS、QQ等,成为学校、教师、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交互性新媒介,通过微博,高校实现了网上、网下共同服务师生的联动体系。但是,高校微博的开通在为高校网络舆情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挑战。鉴于此,我国学者和高校管理工作者对高校微博的特点与发展现状给予了较多关注,并对高校微博的应用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但是,较少有人关注高校微博与其他微博的区别。本文拟深入探讨高校微博的特点及其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影响,从而提出合理运用高校微博,引导高校网络舆情健康有序发展的方法路径。

    一、高校微博的内涵、发展现状及其特点1.高校微博的内涵

    高校微博是高校在提供微博服务的 WEB、WAP等客户端上开设的,由高校主管部门管理,用于发布有关校情校况、学校管理状况等信息的官方微博。根据麦克卢汉的“冷热媒介理论”,即根据媒介对受众的积极作用的大小、受众参与度的大小、互动空间的大小,可以把媒介分为冷媒介和热媒介。高校微博受众不仅包括在校大学生和高校工作人员,而且包括关心高校发展的一些社会人士;比QQ、BBS开放性更高,互动空间及参与人员也不仅仅局限于少数几个人或者几个团体。鉴于此,可把高校微博看作一种新的热媒介。

    2.高校微博的发展现状

    《中国高校微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共开通了16 166个高校微博,高校机构账号11 193个,校园个人账号4 973个[1]。截至2013年6月底,微博的大学校园用户数已逾3 000万。以高校研究生会为例,目前已经有超过100所高校研究生会开通了新浪微博,并进行了认证,10多所高校研究生会微博粉丝数已超1万[2]。高校研究生会微博在开展活动宣传、服务教学科研、交流沟通服务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体系上来说,高校微博不断向多样化方向发展,不再局限于一个官方账号,各种高校机构账号和高校个人账号作为辅助性高校微博也在不断增多,与高校官方微博形成良性互动,弥补了之前高校官方微博针对性信息不足的缺陷。

    从管理上来说,随着高校微博数量的增加,高校微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有些高校对微博具有抵触情绪,拒绝开通微博;有些高校虽然开通了微博,但是不管理、不运营,致使高校微博空壳化、形式化;有的高校微博虽然进行了管理,但是内容单一、更新速度慢,甚至某些高校的微博仅仅是对校内新闻的简单复制,缺乏互动性,而互动才是微博的精髓所在。

    3.高校微博的特点

    高校微博作为微博的一种,与其他微博相比,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使用时间零星化。高校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丰富的课余生活挤占了高校大学生大部分的课余时间,因此高校学生使用微博的时间多数在课间及零星的休息时间,经常是对身边突发事情的简单记录,事后进行深入的思考,最后在微博上发表对该事件的感悟。这使得高校微博具有使用时间零星化、微博形式碎片化的特点。

    其二,群体互动性强。关注高校微博的群体通常为在校大学生,相较于其他微博用户,大学生的素质高、思想活跃、社会责任感强,他们更乐于参与到对各种热门话题的讨论中去。同时,由于大学生课业压力相对较小,表达自身主观愿望的欲望较为强烈,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和能力参与到各种话题讨论中去,这增加了高校微博的互动性。

    其三,内容原创性高。大学生处于思想活跃期,相较于其他群体,他们追求原创性的期望更高。同时,由于大学生受教育程度较高、表现欲较强,一般的文字性微博已经无法满足大学生展现自身的需要。因此,大学生更偏爱发布自己的各种摄影作品、简短的音频、原创性的视频,以不断丰富自己的微博内容。并且,大学校园内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也为大学生丰富微博内容提供了大量的创作素材。

    其四,兴趣点较集中。不同于社会其他群体,大学生的生活较为单调,对微博关注的兴趣点较为集中。据调查,大学生微博用户的兴趣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娱乐八卦。大学生由于其个性特点,乐于浏览娱乐图片和视频,热衷八卦、趣味话题以满足自身的好奇心。二是社会热点问题。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社会责任感强,微博为大学生提供了交流思想、开阔思维、关注社会的平台,满足了他们追求公平、公正的心理。三是心理健康。当代大学生学业、就业等压力不断增加,他们希望从其他人身上找到慰藉,因此,各种心灵鸡汤类微博能引起大学生思想上的共鸣。

    二、高校微博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影响大学生通过网络对国内外和校园内的一些重大或突发事件发表观点和意见,随着讨论的深入,他们对事件的看法会趋向于某种特定的观点,从而形成一定规模的、较为确定的舆情即高校网络舆情。微博作为一种高校网络舆情传播的新媒介,正如美国媒介批评家波斯曼所说,“一种新媒介不是增加了什么,而是改变了一切”[3]。微博的出现必然给高校网络舆情带来诸多的影响。

    1.高校网络舆情问题的“导火索”

    微博作为一种传播工具和自媒介,每个人既是新闻的参与者,又是新闻的播报者,这样的特点决定了微博在使用过程中很难实现事前审查,从而真正实现了信息的即时发布[4]。同时由于微博操作的便捷性、内容的简洁性和使用终端的多样性,使得微博用户习惯于随时随地发布微博以记录自己的生活与身边正在发生的事件。高校大学生可以利用移动终端更新自己的微博,对正在发生的事情进行快速报道。另外,微博作为一种交互性较强的新新媒介,所有人都能够转发微博,参与讨论,并通过微博互动了解别人对事件的评价。大学生尚处于易冲动、心理不成熟的成长期,很容易在未经证实的言论诱导之下产生过激行为,从而引发高校网络舆情问题。

    2.不良情绪发泄的新渠道

    如果说过去大学生在校园网络、校园BBS上关注更多的是学校、周边发生的事件的话,那么使用微博就可以使大学生获得更大的信息量。由于大学生微博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地了解国内国际时事、社会热点问题、娱乐八卦,这样就会增加高校网络舆情内容的范围。高校网络舆情在内容增加的同时,也会增加问题发生的风险。同时,由于微博缺乏事前审查环节,微博上的各种信息良莠不齐,再加上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不成熟,在面对微博上如此庞杂的海量信息时,一些缺乏判断力的大学生极易把高校网络当成他们发泄不良情绪的渠道,从而引发网络舆情问题。

    3.大学生思想动态的“晴雨表”

    由于微博的篇幅简练、内容具有针对性、使用方式快捷,符合当代大学生追求自我展现、喜欢快节奏生活的个性特征,因此,微博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生活的新鲜事物代表。大学生把微博作为获取信息、表达情感、沟通交流的媒介,微博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社交工具,“织围脖”已经成为当下大学生生活的常态。同时,微博打破了过去一直以来的由传统媒体主导话语权的局面,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平等、开放的平台,使大学生拥有了自己的话语空间。在外界制约较少的情况下,大学生通过微博可以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及看法,这样就使得高校网络舆情能真正反映大学生的真实思想状况。正如麦克卢汉等[5]所说的,一切媒介都是人的延伸,能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高校管理部门完全可以将网络微博舆情作为反映大学生思想动态的“晴雨表”,这对于及时掌握校园动态、维护高校舆情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高校微博引导高校网络舆情的路径高校可以根据高校微博的特点并结合高校微博发展现状,使高校微博能正确引导高校网络舆情,以促进高校网络舆情健康有序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高对微博的重视力度

    要恰当利用高校微博,使之正确引导高校网络舆情,首先应从思想上提高对微博的重视力度。针对目前高校对高校微博重视度不足的现状,为避免高校网络舆情问题的发生,高校相关职能部门应充分研究高校微博这一新媒介及其运行规律,提高微博的利用率,深入了解微博时代高校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的特点,创建权威信息发布平台,公开透明、及时有效地把事件真相告诉在校师生,掌握网上舆论的主动权,不给虚假偏差信息以可乘之机,以保证高校网络舆情健康有序发展。

    2.及时回应网络舆情突发事件

    高校应该充分利用高校微博,紧紧把握高校网络舆情走向。一般来说,高校网络舆情问题通常是由社会和校园内的热点问题在网络上的讨论引发的。高校过去常采取“堵”的措施,这样非但不能把高校网络舆情引向健康方向,反而会引起部分大学生产生不满情绪,引发网下聚集性事件。高校相关职能部门(如宣传部门)可以利用高校微博的交互性,主动在微博上发起有关社会和校园热点问题的讨论,以“微博主持”的身份与大学生互动,为大学生解疑答惑,不给虚假信息留下传播空间,积极引导网络舆情走向,降低网络舆情问题发生的概率。

    在遇到由高校网络舆情问题引发的突发事件时,当事人可以通过微博及时向学校主管领导汇报事情始末,校主管部门应通过当事人对现场情况的转述,做出快速响应,并利用微博互动性较强的特点,通过在校大学生的评论及时掌握在校大学生对该事件的看法,了解高校网络舆情状况,并采取应对措施,以避免高校网络舆情问题的发生。

    高校还可以通过官方微博在最短时间内采用多种方式(如召开微博新闻发布会等),发布准确信息,解释事件始末及真相,用正面权威信息消除网上谣言和来源不明、可信度低的信息,以平复学生非理性和疑惑不满等情绪,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突发事件,维护高校与社会的和谐稳定。

    3.充分发挥微博意见领袖作用

    传播学研究证明,一般公众在面对海量信息时往往不知所措,这种情况下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意见领袖”就能够为人们的决策提供非常重要的依据[4]。因此,高校可以选拔一些在大学生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骨干教师和校园“风云人物”,组织专门人员对这些教师和同学进行专业的微博课程培训,重点培养“微博意见领袖”的“微写作”能力,增加“微博意见领袖”微博内容的原创性、趣味性和吸引力,逐渐把这些博主培养成为“微博意见领袖”,利用不断更新的高校微博引导高校网络舆情的走向。利用高校微博原创性高的特点,使这些“微博意见领袖”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据自身爱好推送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微博内容;在网络舆情问题爆发时,他们可以充分发挥网络评论员的积极作用,通过自己“微博意见领袖”的言论来强化正面舆论,抨击错误言论,实现对校园网络舆情的正面引导。

    4.积极组建特色微博团队

    高校应充分重视高校微博的建设与管理工作,正视大学生对高校微博原创性的需求,不能仅仅靠转载和对校内新闻的简单复制来吸引大学生博主的注意;而应结合在校大学生兴趣点集中这一特点,组建高校各级微博管理团队,精细化运营高校各级微博,根据各部门主管工作内容,推送符合自身工作性质的微博内容,形成部门特色,吸引大学生的关注,传播正面舆论,潜移默化地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网络舆情的良性发展打下基础。如目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大,部分大学生缺乏对自己未来职业的合理规划,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就可以通过微博,发布各种职业规划的小贴士及招聘单位的招聘信息等。

    总之,高校微博作为一种新新媒介,正快速地影响着高校网络舆情的形成与发展,高校应该抓住这一机遇,结合高校微博自身的特点,构建适合学校发展的微博体系,让高校微博真正成为服务师生的工具,从而形成健康的高校网络文化氛围,确保高校网络舆情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腾讯网.沈阳:发布2012高校微博发展报告[EB/OL].http://edu.qq.com/zt2012/gxwbbg/.(2012-12-11)[2014-12-19].http://edu.qq.com/zt2012/gxwbbg/.

    [2]周凯.首份《中国高校研究生会微博发展报告》发布[N].中国青年报,2013-06-06(12).

    [3]李明伟.知媒者生存:媒介环境学纵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52.

    [4]缪志波.浅析微博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监测与引导[J].当代教育论坛,2012(1):118.

    [5][加]埃里克·麦克卢汉,弗兰克·秦格龙.麦克卢汉精粹 [C].何道宽,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