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都孤儿》中的人性的善与恶

    刘艳红 田海松

    一、 电影《雾都孤儿》

    (一)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

    狄更斯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其出生于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繁荣发展的时期,在歌剧、随笔和小说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1]狄更斯身处的时代是英国发展的繁荣时期,同时也是社会矛盾冲突尖锐的时代,作为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作家,他发表了多篇评判社会的作品,《雾都孤儿》的故事放在了19世纪的英国,把当时资本社会完完全全暴露给人们,电影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孤儿,失去母亲后就被寄养在当地的教会中,并取名为奥利弗,在奥利弗九岁的时候,他就被送到了当地的工厂去做学徒工,但是年轻的奥利弗屡屡受到折磨,最终奥利弗选择了逃离当地的工厂,并独自一人漂泊到伦敦。

    伦敦的生活影响了奥利弗的一生,他遇到了偷盗为生的费金,费金企图把奥利弗引导到偷窃这条犯罪路上,在一次意外之后,奥利弗被误会抓进了监狱,但是这也是奥利弗命运改变的一刻,冤枉奥利弗进入监狱的富豪罗伯特对此事感到很内疚,并把小奥利弗带回家抚养,给予小奥利弗优渥的生活,奥利弗的生活看似终于要朝着美满幸福进发,但这看似幸福的生活背后却隐藏着危机,奥利弗被费金重新抓走,费金的同伙南茜展现了她高贵的品质,对奥利弗充满了同情与爱,并准备营救他,但是消息泄露之后南茜遇害,凶手最终也被绳之以法。

    (二)电影创作背景

    《雾都孤儿》这部电影描述的是女王维多利亚当政时代,在这一时期,英国是整个世界的领导者,是资本主义世界的超级大国,英国经济正在经历着繁荣发展的阶段,但是在经济繁荣发展的背后,则是更多贫困和不幸的故事,这一阶段的社会矛盾对立性更加尖锐,工人在危险和肮脏的工厂和煤矿中忍受着非人的待遇,社会上层士人攫取着社会财富。[2]在《雾都孤儿》创作完成的前期,英国通过了《济贫法》,允许穷人依赖接受公共援助,但是要付出必要的劳动,在那个金钱至上、人性泯灭的年代,穷人要忍受难以想象的痛苦才能获取公共援助。因此,很多穷人宁死也不愿意接受援助。电影中描述了在这样的社会发展阶段,人们为了追求生存和虚荣沦丧了人性,但是我们在污浊的社会中依然能够发现善良的光辉,人性的善与恶上演了一出社会大戏。

    二、 人性善与恶的伦理学标准

    电影中,人性善与恶的定义往往是依照道德为标准,人们的行为应当束缚在道德的框架中,很多行为都可以在道德的范围内评判,但是对某一项社会行为,很难从广义的概念角度进行界定。[3]对于善与恶的伦理学标准评判要和生命的和谐性相匹配,对社会产生正能量推动作用,提高社会和谐度和幸福指数的行为都可以定义为善的行为,而行为的恶可以简单定位为善的对立面。在伦理学标准中,人性之善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爱岗敬业、助人为乐都是善行的范畴,其中爱情的善行是人们孜孜不倦追求的评价标准,行为之善是真理的产物。对善的定义要从利人、贡献的角度进行分析,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善的定位往往被统治阶级所支配,

    电影中还描述了,任何以损害他们为基础的获利都是善行的对立面,善良是对他人和社会的无私奉献,是人性光芒中最为精彩的闪光点。恶是善的对立面,对人性而言,善与恶是相依存在的,从伦理学角度来看,违背社会道德,放纵自己的不良行为且危害到社会和他人,则称之为恶,在社会道德领域内,不威胁他人的健康和安全的行为则不属于恶的行为范畴。对于电影中善与恶的评判,我们要尊重道德的框架约束,精当把握英国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道德准则,同时也应当勇于突破特定历史框架下的道德标准,从现代道德的角度来看待人性,分析人性的善与恶。

    三、《雾都孤儿》中的人性善与恶分析

    (一)狄更斯对善的呼吁

    电影《雾都孤儿》的立意点直切英国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描述了特定历史阶段下不同社会阶层人物的行为和思想,作者在电影中透露出乐观、浪漫的人文气息,坚定认为善与恶的轮回报应,善良的行为一定会带来善行的回报,而恶的行为则会受到恶的回报。[4]作者狄更斯是“人性本善”的坚定支持者吗,他认为孩子本是未经熏染的白纸,不带有任何的社会腐蚀”,作者创造了一个简单的孩子行为,年幼单纯而没有不良风气侵蚀的奥利弗,作者将这个孩子推向社会,以孩子的感官来评判社会中人性的善与恶,奥利弗遇到的每一个人对他的所作所为直接评判人性的善与恶。电影中描述了一个画面,当奥利弗面临着生命威胁以及重新流浪的危机时,邪恶的哥哥就展示了人性恶的一面,与此同时偶遇的布朗罗却保证了奥利弗维护了自身正当的权益,这种不求回报、帮助他人的行为,正是人性善良光辉的展现,这也正是作者狄更斯对社会的期盼和呼吁,人性的光辉将会照亮黑暗中的时代。

    (二)电影中人性善良的表现

    善良人物有善良的性格特征,狄更斯对于社会中的善良和丑恶具有很强的观察力,在其塑造的人物形象奥利弗身上,作者将其赋予了善良的特性,奥利弗是一个出身贫苦但是内心天真无邪,他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善良的本性赋予了奥利弗善良正直的性格,并让其在不幸的遭遇中没有怨天尤人,而是依然保持纯真向上的心态。小主人公是一个生活在济贫院的孤儿,在其9-12岁的年龄阶段中,他就接触了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物,有热情的慈善家、罗斯小姐和南希等,虽然受到了残忍的对待,但是他依然性情本善,在污浊和罪恶的社会环境中保持着健全的人格和向上的生活態度。[5]在电影中,南希以一个完美的人格形象出现,她就像圣母一样有着圣洁高贵的品质,虽然她的遭遇不幸,但是却始终代表着人性的光辉,奥利弗的善行得到了好报,同时恶人也都为罪恶的行为付出了代价。

    无论在现实生活还是电影作品中,善良的人物均有共同的特点,他们不仅仅行为善良温暖人心,同时他们暖情的语言也是抚慰心灵的温玉,让心灵受伤的人们得到支撑力量。例如在电影中,通过布朗罗家的保姆展现善良的人性,他对奥利弗说:“安静点,亲爱的,乖乖地躺着,否则你会再次生病的。”正是这句话就让伤心难过的奥利弗感受到温暖,奥利弗的勇敢和诚实打动了布朗罗先生,而布朗罗先生善良的本性使得他对奥利弗产生了莫名的好感,并决定照顾奥利弗,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无疑是一个至善至美的善行,电影中对布朗罗先生的善举赞美之词溢于言表,正是这样的人性光辉让作者坚信社会光明的一面终将到来。在英国资本主义快速扩张的时代来探讨《雾都孤儿》中的善与恶有很现实的意义,作者在电影中表现了社会结构和社会人员的形形色色,并直面于现实的社会问题,小奥利弗是维多利亚时代典型的社会底层人物,在社会困难磨炼中始终秉承人性的善良,抵制人性罪恶的诱惑,黑暗社会的现状终究无法遮盖人性的善良光辉,这是狄更斯在电影中所倡导的善良精神。

    (三)电影中人性邪恶的陈述

    电影中,展现善良和邪恶是对立面,也是构成社会复杂结构的两个因素,有善良的存在必将存在邪恶的行为。在《雾都孤儿》中,邪恶人物代表形象个性十足,例如费金和赛克斯,其本身的邪恶特点不同。邪恶人物的性格特征和那个时代的风气相吻合,同时也体现了邪恶人的本性特征,作者狄更斯在电影中说道,文章角色设定都是按照实际存在的样子来描写犯罪的人,如实展现他们在污浊社会中惴惴不安前行,最终被正义所惩罚。[6]导演对于电影环境的把控充分,把“雾都”伦敦阴冷潮湿的天气和社会氛围联系在一起,不仅仅写出了城市的污秽,也代表着当时社会的污秽。小奥利弗作为一个儿童主人公来看待社会百态,费金和赛克斯是两个邪恶的小丑,他们通过言语恐怖和暴力恐怖来威胁奥利弗,电影中深刻展现了两者邪恶的人性,而在伦敦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中,都潜伏着这类人,他们在社会的黑暗中默默潜行。

    (四)狄更斯个人经历的善与恶

    狄更斯在《雾都孤儿》中对奥利弗倾注了大量的笔墨,以奥利弗纯真的眼睛来看社会人性的善与恶。电影中主人公所经历的生活也正是狄更斯曾经经历的生活,作者的童年时代就必须依赖自己谋生,受尽了社会的冷暖,看透了人性的善与恶,在狄更斯成名之后,他对于少年时代的困难生活依然耿耿于怀,更没有忘记出现在他生命中的善良人和邪恶人。《雾都孤儿》的主题是刻画社会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生长的人性变化,作者倡导人性本善的思想,希望在污浊的社会生活中保持善良的内心和宽容的待人态度。同时狄更斯倡导社会人性善良光芒的绽放,电影中的奥利弗虽然经历了邪恶坏人的阴谋,但是也遇到了善良的好人,正是这些好人的出现,改变了奥利弗的人生,也为这个社会带来了希望。

    结语

    综上所述,《雾都孤儿》是一部展示社会生活百态的真实城市话剧,给人们还原了当时社会的真实存在,电影中展示了社会中形形色色的百态人生,为观众塑造了一个个特点鲜明的人物,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社会罪恶人性的存在,也看到了人性善良光辉的绽放,人性的邪恶掩盖不了善良的光芒,人性善良作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力量始终长存于人们的心灵深处。

    参考文献:

    [1]杜韡.论《雾都孤儿》中的善与恶[J].长城,2013(1):53-54.

    [2]陈朝晖.《雾都孤兒》赏析[J].艺术科技,2014(6):180.

    [3]郑美娜.论《雾都孤儿》的善与恶[J].学理论,2012(18):122-123.

    [4]林浩.《雾都孤儿》:一面天堂,一面地狱[J].中学生阅读,2010(9):18-21.

    [5]石康.狄更斯作品《雾都孤儿》中的人物刻画解读[J].青年作家,2014-11-25.

    [6]马锦然.狄更斯《雾都孤儿》中的人物解读[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