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

    杨金东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其目的就是挖掘体育课程鲜明、持久的教育功能,激励学生积极参加各项体育锻炼,使他们从思想上更加热爱体育,提高思想觉悟,养成积极锻炼的好习惯,逐步形成终身运动的意识,进而提高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水平。这是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的一大进步,也是全面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小学 ?体育教学 ?德育教育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

    (一)扩展了体育课程的教育功能

    在过去体育课程的教育功能就只有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一项,甚至体育课程常常遭到忽视。不过也正是这种“忽视”带给了学生轻松的体育课印象,学生在体育课上可以暂时放下学业的压力,让心理压力通过体力消耗得到释放。在这个同学们普遍接受度高的课程中进行德育能够降低学生的心理设防,让学生听得进去,心里接受度更高,让体育课程不再只是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而是进行身心的全面教育,从而扩展了体育课程的教育功能。

    (二)有助于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随着全面教育改革的深入,各学科都致力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每一门学科都十分关键,每一门学科也都在不断发展、创新自身的教育内涵,小学体育也不例外。德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扩展内容,是教师实现教书育人的教育目标的关键。而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有助于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三)从小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

    小学阶段是学生人格养成的启蒙期,这个阶段的学生们就像一张白纸,而小学教师的教育影响着在这张白纸上第一笔该画在哪里,影响着学生后面的发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对学生的人格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如倡导团队合作的接力跑,以及“比赛第二,友谊第一”的竞技精神,都在无形之中渗透着德育。从小学启蒙阶段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可以让学生接受更全面的教育,打好学生的思想基础。

    二、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应避免的问题

    (一)形式化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时,老师们要注意不要将德育等同于简单的讲大道理。其中最忌讳的就是形式主义、理论空话和喊口号,一味地追求所谓整齐一致。在实际的德育中,老师要认清新时期德育的基本问题,不能夸大或只做表面文章,把握好德育时机的同时,在体育锻炼和体育游戏的过程中,用具体的行为来让学生们切身感受德育的内涵和意义。

    (二)缺乏条理化

    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加宽松.特别是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老师更多地会花心思在培养学生对体育科目的兴趣上,让学生放松玩耍,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通常老师会设置一些教学小游戏,这些小游戏的确能让体育教学的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但是很多时候,游戏化也会让体育课变成游戏课,淡化了体育课的教学性质,使得体育课缺乏条理,只剩下了娱乐。

    (三)单一化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而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不一样的个人特色。老师们很难用单一的词来概括学生,同样也很难用单一的教学方式来对待一群性格迥异、各具特色的学生。但是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却很容易陷入单一化的怪圈。由于缺少对学生个人的了解,老师们在进行德育时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可能只是用自认为最有效的模式来进行教育,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差异。这样的教育很难实现其真正的目的,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三、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具体实践

    (一)解放学生的天性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天性解放,让学生勇敢地做自己,把天性释放出来,在体育活动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从而让学生真正地爱上体育,愿意接受体育教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只静坐在教室里听讲,而是在运动场直接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具有鲜明的动态性,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态度、动机、注意力、自觉性等都能表现出来。同时,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还具有不可预测性,比如一些学生在游戏中帮扶摔倒的同学、为同学加油呐喊、为同学放松肌肉等潜意识的行为,教师都可以动态地观察,随时把握有利时机,进行德育。“人之初,性本善。”老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小小善举做好引导,让善意的种子在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有助于其在将来的生活中,养成用善意温暖他人的美好品质。

    (二)开展班级团体体育活动

    开展班级团体体育活动能培养班级集体感,也是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的很好途径。在班级团体活动中,同学之间需要先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以实现更好的相互配合,在良好的配合中建立起更深厚、亲密的同学情,从而增强班级凝聚力。让体育活动变得更加有教育意义,不仅仅对学生的体力进行考验,还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团队协作的过程中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团结的力量。比如,老师可以让不同班级进行接力比赛,每个班级出一队4或5人参赛,班级其余同学自动组成啦啦队,为选手加油助威。在接力跑的过程中,赛场上队友之间的配合和信任固然重要,同时赛道旁同学的加油声也给班级选手注入了动力。同班同学的胜利也是班级所有人的胜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那份荣誉。对于输掉了比赛的一方,老师可以告诉学生:享受比赛的过程,只要在赛场上尽力了,每一个人都是值得表扬的。同一个班级的同学可以一起享受胜利的喜悦,也应该在输掉比赛后互相加油鼓励,互帮互助,这才是团体活动的最终目的。

    (三)实现寓教于乐的最终目的

    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老师长年累月、一点一滴地渗透。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明显的不同,它的最终目的不是形成一种知识体系,而是在增强学生体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精神人格,它似乎独立于其他学科之外,但是它又反作用于各个学科。有了强健的体魄才能更好地学习其他学科知识,提高自身能力。而将德育渗透到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和体育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可以增强德育的效果。学生在轻松的体育课堂上,感受体育带来的快乐的同时学到德育知识,形成自我的行為规范能力。比如,在进行游戏时,学生即使已经落后于别人,也依旧遵守游戏规则并坚持完成比赛,那么老师应该给该学生足够的肯定,让学生坚守自己美好的品德。在体育比赛的欢乐气氛中,找到德育渗透的合适时机,降低德育的突兀感,将德育自然而然地融入体育教学中,保证体育教学不变质的同时,还提升了体育教学的高度。

    学生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有限,因此需要老师有效帮助、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三观。老师首先要充分了解、解放学生天性,通过有针对性的、有趣的体育活动让学生产生对体育课堂的热爱,进而使学生充分地进入德育学习情境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小学体育教学来说,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接受度,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和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子伟.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3):223.

    [2]王海祥,尚辉.浅谈德育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优势与误区[J].田径,2019(10):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