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路径探析

    丁旭

    [摘要]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朝阳产业,是新常态下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对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需要新旧动能转换,新旧动能转换为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模式。嘉祥县委、政府基于全域旅游的发展愿景,持续新旧动能转换,激发了新动能,创立了新业态,培育了新主体,进一步加快了乡村旅游业向全域的转型升级步伐。

    [关键词]乡村旅游;新动能;新业态;新主体

    [作者简介]丁旭(1976-),男,汉族,山东鱼台人,中共嘉祥县委党校,讲师,哲学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19)06-0051-03

    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在视察中国科技大学时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必须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要依靠创新,不断增加创新含量,把我国产业提高到中高端。”在经济步入新常态后,经济社会要保持健康发展,就必须在创新驱动下激发新动能、形成新结构、培育新业态,去解决那些在发展中所呈现出的各种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问题。近年来,嘉祥县委、县政府把新旧动能持续转化作为促进经济结构转型、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高度重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把乡村旅游产业作为新常态下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新旧动能转换的重点产业进行培育,乡村旅游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一、嘉祥县发展乡村旅游的重大意义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已步入休闲时代、大产业时代、全域化时代,要求旅游业供给更多满足精神消费需求的产品。”①乡村旅游产业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乡村旅游为现代旅游业增添了新元素,为全域旅游提供了新产品。嘉祥县委、政府深刻认识到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战略牵动作用,推进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可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同时具有深厚底蕴的民俗文化在传承和保护方面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一)乡村旅游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乡村旅游是一种多功能的旅游业态,对于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发展乡村民宿、特色果蔬、农业观光等新型业态的培育,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而且为现代旅游提供了一站式休闲体验栖息地。嘉祥县通过对旅游强乡镇、旅游特色村、农家乐的扶持,把浓厚的民风民俗等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制定出台了《关于全面提升农家乐民宿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全县特别是南部山区农家乐民宿规范,进一步打造精品民宿,加快农旅融合步伐,实现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达至乡村旅游发展与扶贫有效结合,拓宽了农村脱贫致富的路径。

    (二)乡村旅游推进美丽生态宜居乡村建设

    优良宜居的生态环境和浓厚的乡土气息,是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要素。为了促进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嘉祥县“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严格守住生态红线。”②按照“生态、休闲、宜居、宜业”要求,做到“春有花、夏有绿、秋有果、冬有青”的标准,通过封山禁采、山体绿化和最大限度地修复山体改善生态,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让农民参与经营,在享受红利中调动了农民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为打造出“风景之上是生活”宜居宜业的乡村旅游打下基础。

    (三)乡村旅游推进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民俗文化是发展乡村旅游的文化之根,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对于发展乡村旅游具有重要意义。嘉祥县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民俗文化,鲁西南鼓吹乐、鲁锦织造技艺、山东梆子、麒麟传说、石雕等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里绵延传承,美丽的乡村田园风光、古朴的民俗民风与原汁原味、如诗如画的古村落,共同构成一幅光耀千古、跨越时空、凝练厚重、生态多元的历史文化长卷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亮点要素,这些民俗文化不仅扩大了旅游宣传力度而且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因此,村民成为乡村民俗文化旅游的受益者和参与者,在享受红利时重新认识到自身文化的价值,提高了对民俗文化传承和保护的意识自觉,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文化元素。二、嘉祥县发展乡村旅游的资源优势

    近年来,中国旅游经济呈现井喷式增长,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大众旅游和全域旅游的新时代已经到来。嘉祥县按照“南山北水”发展布局,秉承“山水为体、文化为魂”理念,大力推进乡村旅游产业开发,旅游景区景点明显增多,游乐功能日趋多样,旅游接待能力不断增强,每逢节假日、双休日,来自县内外的游客络绎不绝。2017年,全年接待游客318万人次,同比增长55.1%;旅游消费总额19.38亿元,同比增长9.9%。旅游业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全县旅游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一)旅游资源深入挖掘

    嘉祥县旅游资源丰富,优越的生态区位优势,融合深厚的人文底蕴孕育出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截至目前,嘉祥县拥有国家3A级旅游景区7处、省级旅游强乡镇6个、省旅游示范乡镇1个、省旅游特色村18个、省旅游示范村1个、省乡村旅游示范户1个、省星级农家乐12家、省工农业旅游示范点7处、省精品采摘园7处,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二)重点项目加快建设

    青山、武氏祠、曾子广场等龙头景区相继启动,云泊湾、丹凤山生态园、富山户外拓展基地等一批特色项目对外开放,曾子文化旅游区、石雕文化产业园等多个重大项目竞相落地,东方左岸假日小镇以其田园轻奢休闲主题在微信朋友圈和抖音持续刷屏。嗨皮小镇依山而建,城墙石屋、竹篱木房,古朴大气、素丽典雅,开设自然教育、安全培訓、农耕文化、素质拓展等6大主题、32个体验项目,是鲁西南独具特色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基地。

    (三)配套设施逐步完善

    嘉山绿道、旅游路、滨河路等多条旅游新干线正在畅通嘉祥全域旅游圈,一批环山路、连山路、上山路、游步道,实现部分景区山山相连、路路相通。旅游服务业初步形成,游客咨询服务中心、庙会广场、小吃街、购物街、停车场等接待设施规划建设。“厕所革命”成效显著,新建改建旅游厕所52处。特别是2017年以来,嘉祥县旅游项目集中大规模建设,旅游景区开发明显提速,出现多年少有的乐观形势。三、嘉祥县发展乡村旅游的创新路径

    当前,在全国旅游进入全域旅游的背景下,嘉祥县的乡村旅游业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旧动能转换成为嘉祥县乡村旅游发展重要课题,加强政府引导,持续新旧动能转换,转要素和投资驱动为创新驱动,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激发了新动能,创立了新业态,培育了新主体,进一步加快了嘉祥县旅游业向全域的转型升级步伐。

    (一)激发新动能:政府职能的作用

    当前,随着规模在不断扩大,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乡村旅游发展正处在新旧动能持续转换的关键期,政府在一定程度上的引导和干预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旅游动能的转换,既需要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也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引导和干预。”③

    嘉祥县委、政府基于全域旅游的发展愿景,深刻认识旅游业“一业兴百业兴”的战略牵动作用,县十四次党代会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五大嘉祥”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发展目标和各阶段的工作重点,出台了《关于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高标准编制了《嘉祥县新旧动能转换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如纸坊镇牵头编制文化旅游特色小镇规划,卧龙山街道牵头编制田园综合体规划,孟姑集镇牵头编制岳楼乡村旅游集群片区规划等等,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转变思想、提升境界,转换动能,全力推进乡村旅游业提质增效、跨越发展。

    (二)创立新业态:产业融合的作用

    在国家宏观经济转型语境下,旅游业步入全民参与的大产业时代。在乡村旅游业发展中,嘉祥县委、政府重新审视县域产业的各种要素,在“+旅游”理念创新驱动下,充分整合各种资源,创发农旅结合、工旅结合、研学游开发、市场主体创新等方式,进一步激活旅游要素,使嘉祥乡村旅游业的功能得到拓展和延伸。

    1、与农业的融合——提升农业附加值

    嘉祥县以“农旅融合”为抓手,通过“以农兴旅、以旅富农”相互带动、互进互补,使得自然环境、特色乡村、农家生活得到科学布局,进一步提升了农业附加值。以卧龙山街道长直集牡丹园、蒲公英家庭农场(美国红枫种植基地)、李楼果蔬采摘园、农高园祥菊种植基地和谷庄、双凤村为依托,打造生态旅游度假田园综合体;以孟姑集岳楼和万张郭庄、曹庄为依托,打造美丽乡村旅游集群区;以梁宝寺采煤塌陷地治理为依托,加快平原水库建设,利用水系和水利工程发展观光、游憩、休闲度假等水利旅游,做活北部“水文章”;以青山景区、法云寺、东方左岸假日小镇、武氏祠景区等为依托,鼓励周边农民包装农家庭院建筑,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开发农事体验项目,推动旅游景区与乡村旅游互动发展。“杏”运之旅——纸坊镇杏花节已连续举办三届,吸引“百万”游客慕名而来,提升了嘉祥县知名度和美誉度。

    2、与工业的融合——拓展旅游新价值

    旅游与工业的融合是旅游业发展的新型业态,它不仅拓展了旅游资源的外延,而且为工业新旧动能的持续转换注入了新活力。嘉祥县工业旅游资源分布广泛,空间布局、类型组合等各具特色。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红太阳酒厂、春秋源鲁锦厂和嘉祥手套工业园的产业优势,将工业旅游观光融入到企业发展中,设置专用观光通道,完善软硬件设施,为游客带来“旅游+购物+文化”的立体式体验,促进了乡村旅游多元化发展,增强了工业旅游发展潜力。

    3、与文化的融合——开发研学新产品

    嘉祥县传统文化资源丰厚,汉文化,曾子文化、红色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以及军事体验、国防教育、户外拓展、安全培训、素质教育、家风家训等研学旅行资源丰富、形式多样。结合“旅游+文化”的理念,深入挖掘和创新传统文化,整合县域文化资源,使文化和旅游紧密融合,推动乡村旅游业向多元化发展。2017年9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把“综合实践活动”规定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嘉祥县依托现有文化旅游资源,结合干部政德教育基地建设,筛选曾庙、武氏祠、岳氏家祠等景区景点,制定“武氏祠最美拓片拓制”“曾庙开笔礼、拜师礼、朱砂开智”以及开发了礼孝文化研学之旅、国学经典研学之旅、农耕体验研学之旅等研学产品。2016年,曾庙荣获“全市研学旅游示范基地”;2017年,武氏祠荣获“全市研学旅游示范基地”。目前,嗨皮小镇安全素质教育、丹凤山户外拓展、云泊湾大自然课堂、富山军事红色教育等研学旅行初显成效。

    (三)融合大数据——培育市场新主体

    在传统旅游中,市场主体大多处于一个封闭的体系中,市场主体建设主要依靠现有资源,旅游经营思维比较保守和固化,阻碍了向大旅游发展的步伐。随着大数据技术与日常生活的深度融合,旅游经营活动和市场主体的培育,在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的应用中开始呈现开放性状态,智慧旅游使游客从一个封闭的天地走向开放的空间。

    在发展乡村旅游进程中,嘉祥县推进智慧旅游建设,与山东移动嘉祥分公司合作,实现了景区、旅游点WiFi、通信信号、视频监控全覆盖,建立旅游统计大数据平台。利用微信、“玩转嘉祥”APP小程序、抖音等现代媒体平台,实现游客在游前使用APP,了解嘉祥旅游的路线和景点情况,提前规划旅游路线;在游中畅享智慧服务,实现住、行、游的无缝对接;在旅游后,游客可以在社交平台发表旅游感悟,通过APP进行电子发票申请、信用评价等服务,提升了游客游历的体验,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需要新旧动能转换,新旧动能转换为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提供了新思路。当前,创新驱动成为嘉祥县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新动能。深入挖掘和创新传统文化精髓,开发特色化乡村旅游产品,推进品牌化发展,加强乡土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活化,使嘉祥县成为远离喧嚣城市的“世外桃源”“养生福地”,实现了资源、经济、社会的共融共生,成功完成了破茧成蝶的“华丽嬗变”,谱写了嘉祥县乡村旅游崭新篇章。

    [注释]

    ①③王克岭.创新驱动下旅游发展的动能与路径[J].企业经济,2019(02):5-12.

    ②王慶生,张行发.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现实困境与路径[J].渤海大学学报,2018(05):7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