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融合出版的内容资源资产化管理探索

    任彦

    摘 要:内容资源是出版企业的核心资产,内容资源资产化管理是促进融合出版和转型发展的基础支撑。本文探讨了在融合出版和转型升级的目标和背景下,内容资源资产化管理的相关概念、内容、必要性及可行性,并从管理和技术手段两方面分析了内容资源资产化建设的目标要求和实践要点。

    近年来,出版单位在推进出版转型和融合发展的实践中,纷纷向内容集成商转型,利用出版行业的内容优势,在技术手段、运营模式上推陈出新,创造融合型内容产品,推动线下与线上、纸书与数字产品的深度融合,以及平台间、渠道间、用户群的深度融合。这其中,内容资源仍然是融合出版的基础,也是出版企业最核心的无形资产。

    目前,各出版单位都积累和集聚了大量内容数据,但往往存在着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文件版本杂乱不清、管理归属各自为战、应用权限不明确、精确查找困难等问题,归纳起来即规范性、整合性、共享性、体系性不足。因此可以说,集聚优质海量的内容资源是转型发展的基础,而构建全面合理的内容资产管控及应用体系是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支撑。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需要采取内容资源资产化、知识化管理的战略,一方面将传统的实物仓储转化为数字仓储,将公司的内容数据作为无形资产进行整合归集和统一管控,解决海量内容数据的存储、管理、使用和核算问题;另一方面可应用ISLI关联标识符和智能语义等技术对内容数据进行科学的标识和组织,促进内容资源的发现、共享、版权管理和应用跟踪,提高内容资源的使用效益,并为出版企业提供更丰富、精准的知识服务奠定基础,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內容资源资产化管理市场表现

    内容资源作为一类数据是企业数据中比较特殊的一部分,与传统数据库和ERP系统中的结构化数据相比,内容数据更多的是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文档、文件以及一些Web形态的内容。对于出版企业来说,一份Word或PDF格式的书稿、论文或报告、一组图片、一部教学课件、一个音频或视频、一个软件项目的源代码等,都属于内容资源的范畴。

    1.内容资源管理的要求

    随着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的不断推进,数字内容相关的业务系统和产品不断增多,从稿件的投审稿、加工生产到发布、营销无不由数字化形态的内容资源支撑,各出版企业的知识服务产品更是需要大量精准的数字内容资源支持;内容资源的表现形式也趋于多样化,半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以及各种格式、各类终端形态的数据都需要进行有序管理和展现、编辑;内容资源的体量成倍增长,数据的组织、管理和应用需要碎片化和重组,这些都极大增加了出版企业内容资源管理和使用的难度。因此,内容资源是出版企业数据资源中占比高、数量大、多样性强、管理复杂度很高的一部分。

    根据Elsevier的内容战略,融合出版和知识服务对内容资源集聚和管理的具体要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广泛的内容资源类型:除了图书和文献,视频、音频、图像、数据集、元数据和知识组织系统也应该作为一级内容对象。

    (2)标准化:基于Web的标准化格式有助于进行集成和互操作。

    (3)细粒度:应能将内容资源分解为比出版单元更小的碎片并可寻址,例如,分解到图书章节或文章中的图片、表格这一层级,视频分解到关键帧或片段。

    (4)可发现:各颗粒度层级的内容都应能容易地定位到。

    (5)可访问:应能通过增删改查服务方便地进行访问。

    (6)灵活性:应能通过配置方便地添加新的内容类型及其数据模型。

    (7)可重用:碎片化内容应能高效地为产品开发者所重用,以生成适合Web应用框架的新产品。

    (8)可修订:支持在内容数据创建后的任何时刻进行补充和修正。

    (9)发布格式多样化:内容数据的标准和服务应支持跨设备(桌面PC、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移动终端)的实现、发布和展示。

    许多出版企业根据自身业务发展需求,并遵循上述大部分要求,建立了企业级的内容资源管理系统。但随着融合出版与知识服务转型的不断深入,仅仅依靠内容资源管理系统进行业务应用和知识服务产品的支撑,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2.内容资源管理的不足

    首先,目前的内容管理系统有的是面向生产流程,作为支撑稿件编辑加工、印制生产过程的资源存储管理中心;有的是面向内容运营,建成各类资源库产品,为用户提供资源发布、查询、浏览、购买、下载等服务。而这两部分往往是割裂开来的,未形成一元化的内容资源管理机制,即难以从最初的资源入库加工,到成品归档、版权记录、价值体现及交易结果,始终采用唯一标识和关联机制完整管理资源数据的生命周期。这一方面不利于数据的一致性管理,如原始资源更新后的产品数据更新问题;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数据溯源,如对可疑数据的来源考证。

    其次,不少出版社的内容资源、数字产品以及软件代码是由各自的责任部门或项目组分别管理、分散部署的,特别是传统编辑部门和数字业务部门之间,内容数据难以流通、共享、整合。这一方面不便于数据的集中维护和管理,也不便于部门间协作和分享收益,限制了对内容资源的进一步增值利用,难免成为融合出版发展的一大障碍。

    此外,目前内容资源的版权管理、资产交易、内容运营往往也是分离的,管理的颗粒度大多还限于出版单元,难以做到细粒度、数据层次的版权管理和交易,内容数据作为资产的价值难以评估和体现,这也限制了知识服务的多样性发展以及潜在的新的商业机会。

    因此,要想在实际业务场景中更加高效、准确地挖掘、整合、流通、共享,乃至自如运用这些内容数据,并形成有效增值,就需要在内容数据存储处理和业务应用之间增加一层——数据资产管理层,将内容资源作为企业资产来管理和经营。

    二、内容资源资产化管理的运行机制

    《企业会计制度》中定义: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数据资产,即企业或组织拥有或控制,能给企业及组织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数据资源。具体到新闻出版业,数据资产是指新闻出版行业用户所拥有的大量用于出版或提供信息服务的数字内容,包括以数字化形式保存的各种信息,如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分类信息、元数据等。

    所谓内容资源资产化管理,就是遵循内容资源生产和使用的实际,从内容资源的采购、获取到生产加工、开发利用,按照经济规律进行管理。其三大特征是:①确保所有者权益;②自我积累增值性;③产权的可流转性。这三个特征也可以说是内容资源资产化管理与传统内容资源管理的主要区别。

    由此看来,把内容资源作为数据资产进行管理,需要加强相关的管理机制和手段。

    第一,需要把内容资产打上唯一标识、多维元数据标签以及资产关联标识,在具有大数据处理能力的平台上有效地管理起来,并支持它围绕业务价值创造的目标,更好地传输、加工、分析、应用,支持数据资产之间开放、对接、整合等的一系列过程。

    元数据信息是内容数据资产管理的重要手段。相对于数据资源管理的元数据,数据资产元数据除了常规的技术口径、业务口径等信息,还需要加入管理信息、价值信息、版权信息、审核信息等,才能更好地追踪资产状况和规划资产应用。

    第二,围绕内容资产本身建立起一个可靠可信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每项内容数据资产都有生命周期,了解当前的数据资产状态,就能在资产生命周期内明智地规划采购、更新、更换和其他变更活动,同时做好相关预算安排和经营策略。

    此外,要保证数据在流转过程中的一致性和更新的及时性,形成高效的資产动态管理,通过关联标识避免数据源头更新而应用端未更新的情况;同时应用端如果觉得数据内容可疑,可以通过唯一标识追本溯源地找到最初的数据源头,来验证数据的有效性。

    第三,内容资产保值增值的管理,既然内容数据属于资产,那就要最大化地创造未来经济效益。由于内容数据属于可以复制并反复交易的资产,因此对内容资产的管理要充分考虑数据加工和信息提炼,并从运营角度挖掘数据的应用价值,同时在企业内部内容资产的共享、使用上做好成本和收益在相关部门之间的分配,从而提高资产的使用率和使用效益,调动企业内容资产增值利用的积极性,让内容资产不断为企业创造新的发展空间。

    第四,内容资产管理需要针对不同的人员角色提供相应的支撑能力。例如,对于内容资产的管理人员,他们需要知道资产的数量、分布、价值、元数据、使用情况、问题等;对于一线业务人员,他们需要有得力的工具可以在不了解数据技术细节的情况下,快速找到需要的内容数据并应用数据来实现业务需求;对于技术人员,他们需要高效地开展内容数据导入、存储、分析、应用等相关的一系列设计、开发、维护、优化等工作,以满足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对于外部合作人员,他们需要在一定的监管下,方便地使用企业数据资产,进行费用结算,并安全、可靠地形成合作成果,等等。

    第五,从更大的视角来看,内容资产管理还需要满足很多新增的资产问题,并需要支持新的商业模式和行业机会的出现和发展。例如,内容资产的认定、审计、评估、盘点、减值等一系列问题,以及资产使用权和所有权的转移、出售、核销等方面的管理。总之,如何建立有效的内容资产管理模式,盘活企业数据资产,降低数据资产运营成本,是企业管理者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三、内容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实施方案

    科学出版社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确立了通过内容资源资产化管理及应用平台建设及相关制度完善,实现以下内容资源资产化管理目标。

    1.对内容资源进行资产化归集,实现公司对各部门内容资产的整体管控

    (1)从企业经营角度清晰、准确地记录资产信息,掌握公司数字资产的数量、价值。

    (2)根据内容资产的变化情况实时反映资产的状态,为资产处置和运营提供真实可信的数据来源,帮助出版社充分挖掘内容资源价值,有效提升内容资产使用效率,支撑公司转型发展战略。

    (3)支持公司进行资源的规划、采集、采购、积累,形成资产的储备,再根据各部门的需求和业务情况,进行资源的组织、整合和分配,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2.满足各部门和项目对资源的需求

    (1)实现出版社存量内容资源的数字化,实现资源的快速上传、检索、归档,为编辑策划、数字出版、知识服务等业务提供支撑。

    (2)利用平台中的内容数据组织和管理功能,对资源进行获取、整合、加工,支持产品的设计研发,并进行全生命周期的成本和价值管理。

    (3)为促进各部门之间分享和使用资源提供支持,通过资源形成产品后的收益分成,一方面促进资源在各部门之间的共享和最大化利用,另一方面促进内容资产版权管理的精细化。

    3.构建基于ISLI标准的资源标识体系

    通过采用ISLI关联标识编码,建立贯穿资源全生命周期的开放性数字内容资源模型,并通过其承载的与相关资源、信息等的关联关系,探索资源发现、资产管理、资产交易等多种业务的支撑方式。

    4.构建专业化的知识组织体系

    对加工后的内容资源进行多维分类和多层级标引,构建专业领域内容资源的知识体系,并依据资源的知识标引建立关联,从而实现内容资产的相互关联及知识图谱应用。

    5.构建资源循环使用体系

    在资源编码、标识的基础上,形成资源加工、分享、应用并形成的产品再作为新的资产返回平台的闭环,促进资源的增值和再利用。内容资源资产化管理及应用平台的架构愿景如图1所示。

    这其中的重难点技术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首先是ISLI的应用。ISLI标准提供了资源定位、标识、关联等功能,通过应用ISLI标识符编码嵌入技术为内容资源及资源之间的多种关联关系分配标识符,能够支撑资源的身份识别、管理、检索、交换、估值和结算等应用,能够对内容资源进行全流程、跨媒体、跨平台的跟踪管理,在资产管理、版权保护、产品营销、流通交易、用户管理等方面提供支持,从技术上为实现出版企业内容资源的资产化管理、知识化应用、全媒体融合出版奠定了基础。

    其次是多维元数据标引技术。即对内容数据的自有属性、业务属性、资产属性、语义属性等进行描述、标识,可采用XML语言对这些描述元数据进行结构化组织,生成XML描述文档。这个描述文件可伴随内容数据一同存取,并在一定权限范围内和系统控制下被修改、更新,对不同类型的内容资产可以设计不同的元数据描述模型。这样不仅能够准确记录和展示内容资产的具体信息,还为内容资产的查询、检索和管理提供了很多便利。

    再次是私有云或混合云存储。数据存储是内容资产管理的基础,由于内容资产的特点,需要建立海量、分布式、安全、可控、可扩展的存储体系,如出版企业自身的私有云存储或混合云存储中心。内容资产仓储中心需要面向企业内部全员以及合作方提供方便快捷的数据存储、访问和下载服务,满足大规模并发访问的需求;需要具备分布式架构和多副本的容错机制,提高系统的可靠性;需要支持多租户隔离、用户认证、数据加密等安全机制,以确保数据安全。采用对象存储方式,利用其对象包装、扁平结构、API接口支持,可以使类型多样的内容数据不受文件系统的限制,方便地通过服务接口访问到,并可以根据需要方便地扩展到较大规模。

    最后需要一系列应用层的微服务或工具集。如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类非结构化数据的检索服务,数据抽取、转换、整合工具(ETL),對文件数量、类型、可用性、文档字数、图片分辨率、音视频长度等进行质量检测的工具,文本挖掘与语义标引工具,资源格式转换工具,数据查重服务,版权信息管理工具,统计报表工具等。

    四、小结

    无论从出版业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和实际需求来看,还是从相关技术发展的成熟度来看,内容资源资产化管理都具有实践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存在着巨大的潜在价值。

    通过ISLI标准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一方面能够解决出版企业核心业务资产存储、组织、管理、应用、交易、核算中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大大提升出版内容质量和管理水平,还能够优化数字内容的加工、出版方式,促进内容资源的增值利用,促进数字产品的设计研发,并构建起出版社内容资源关联体系和知识体系,为实现跨媒体融合出版和精准、专业的知识服务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高伟.数据资产管理:盘活大数据时代的隐形财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2]孙奇,任慧玲.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NLM)数字仓储建设经验与启示[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3(2).

    [3]赵东岩.数字资产管理技术与数字化出版[J].印刷技术,2006(1).

    [4]方芳.出版社数字资产开发浅析[J].新媒体研究,2018(2).

    [5]韦宇.企业如何有效地进行数字资产管理[J].科教文汇,2018(6).

    [6]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制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系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