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二语语用教学方式新进展

    王莹

    内容摘要:近年来,针对二语语用教学方式的研究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重点介绍了当下国内外二语语用教学方式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未来二语语用教学研究进行展望与提出建议。

    关键词:二语语用能力 语用教学 教学方法

    1.引言

    随着中介语语用学的兴起,国内外对二语语用教学方式的研究也逐渐成为热点。培养学习者的语用能力,即让学习者能使用所学语言准确理解他人意思和得体表达个人意图,一直都是二语教学要达到的主要目标之一(李怀奎,2013)。经过40年的发展,中介语语用学与二语语用教学已获得了较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Kasper和Rose(2002)所著的《第二语言语用发展》是第一本系统论述第二语言语用习得模式的专著,该书指出语用教学对学习者二语语用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且具有可教性;Ishihara & Cohen (2010)则对比分析了二语语用教学中的演绎语用教学法和归纳语用教学法。在国内,卢加伟(2013)通过实证研究得出“语用教学对中国英语学习者总体语用能力发展和语用知识与语用意识的提高以及语用表现的改善都有积极作用”的结论;杨连瑞(2015)的专著《中介语语言学多维研究》从认知语用学的视角研究了中国学生在交际活动中的话语特征,并对语用教学提供了建议与对策。国内外关于二语语用教学的研究成果硕果累累,尤其近几年在方式创新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本文将重点介绍几种当下国内外二语语用教学方式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二语语用教学研究进行展望和提出相应建议,以期对国内二语语用教学发展有所启示。

    2.国内二语语用教学方式新成果

    国内早期并未有学者系统地总结或创造性提出二语语用教学的具体方式,且已有教学方式主要借鉴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但随着国内学者对二语语用的重视及研究的深入,“产出导向法”和“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相整合”的语用教学模式在国内迅速发展,并得到广大师生的实践。

    2.1“产出导向法”

    为解决我国高校外语教学“学用分离、效率低下”的弊端,文秋芳创建了“产出导向法”(2015),该教学方法强调“学用一体”,主张边学边用、学用结合,提倡输入性学习和产出性运用的紧密结合与有机联动。该教学方法自提出以来,受到了国内学者的高度关注。本文在CNKI上已搜索到170余篇针对此教学方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其中实证研究结果均表明“产出导向法”能有效提升二语学习者的英语语言与语用能力。

    张伶俐(2017)将129名大一学生分为两组,分别采取“产出导向法”和“课文中心法”进行持续12周的授课。两组学生前、后测的英语水平测试结果表明,“产出导向法”使被试的听力、写作水平得到显著提高,“驱动-促成-评价”教学模式的运作也极大增强了二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张文娟(2016)针对“产出导向法”的教学特点设计了一个单元的教学方案,并对19名二语学习者开展了为期3周的教学实验。其实验的教学评价与反馈表明,“产出导向法”不仅激发了二语学习者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习者获得了更多的语言使用机会,还促进了学习者的语言知识由接受性知识向产出性知识的转化,大大提高了二语学习者语言产出的质量。

    多份实证研究显示,“产出导向法”的提出,不仅有助于提高二语学习者对语言形式的认识,加速其语言形式与意义的匹配,使学习者的语用表达更准确,还能增强学习者对学习活动的控制能力。

    2.2“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相整合”的教学方式

    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模式作为国内语用教学方法的新尝试,对二语语用能力的培养有极大帮助,它主要包括语用材料接触、语用形式注意、相关外显知识建立、语用判断对比、外显知识自动化和学习内容与策略反思六部分。最新研究表明,此六个环节均有利于提高学习者对语言形式的意识,促进外显知识向内隐知识的转化,从而提高学习者的语用能力。

    曹火群(2007)指出,为了使二语学习者的语言和言语能力得到同步发展,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将课堂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构建“1+3”、“2+2”、“3+1”和“4+0”组构的整合模式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该研究通过随机抽取937名不同年级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模式的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语音、语调水平及听说能力,对学生掌握二语语言知识与构建语言体系起到了促进作用。

    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模式有利于提高学习者对语言形式的意识程度,并适时给与反馈,以加深二语学习者在接触目的语输入过程中对该语言形式的理解,在提高学习者语言使用流利度的同时,还能提高其第二语言的准确性,将外显知识转化为内隐知识,从而促进学习者第二语言语用能力的发展。

    3.国外二语语用教学方式新聚焦

    国外关于二语语用教学方式的研究已经历了多年发展,在早期论证了二语语用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研究者将重点转向了对不同教学方式特点和效果的比较,以及利于现代化教学工具开启对二语语用教学方式的新探索。

    3.1显性教学方式和隐性教学方式

    显性教学方式以Schmidt的“注意假设”为理论基石,教学内容包含教师明确地解释语用规则并明确要求学生总结出元语用规则。隐性教学则以Krashen提出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理论为基础,主要是通过各种课堂教学活动使学习者自己发现并总结出规则。到底哪种方法更有效在學术界被争论多年,此次,本文通过在ELSEVIER和CNKI上随机抽选近10年发表于核心期刊的关于显性教学法与隐性教学法的论文若干篇,以及借用前人的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尽管显性教学法和隐性教学法对二语语用能力的发展都有促进作用,但显性教学法对二语语用能力的促进效果更明显。

    Brevik(2019)的研究探讨了显性和隐性课堂干预对二语语用学的直接和长期影响。此研究将日本一所大学的81名英语学习者分为显性组和隐性组,分别进行长达3小时的教学。通过实验前、实验后当即以及实验后五个月的数据采集分析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显性干预在短期和长期都比隐性干预更有效,这以实验结果为显性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持。

    Indrarathne, Ratajczak和Kormos(2018)通过眼动跟踪研究了二语学习者在显性和隐性教学条件下处理书面二语语法示例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与学习收获的关系。在三个独立测试中,77名被试阅读了一个包含七个语法結构例子的故事。分析结果显示,显性教学条件和隐性教学条件对学习者影响的差异显著,在显性教学条件下,被试对目标结构的形式意义表征得到加强,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被试开始自主建立和微调目标语形式与意义间的联系。

    Zahra(2014)通过对照试验,对40名伊朗学生分别采取为期10天的显性反馈教学与隐性反馈教学,并在教学结束1周后以语篇补缺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二语语用发展水平进行检测,卡方检验的结果表明尽管两种方法均有效,但采用显性教学法的学生的二语语用进步水平明显高于采用隐性反馈教学法的学生。

    Elly(2013)从2009年秋天到2011年春天,将雅典大学EFL学习者分为三组进行了显性教学实验与二语语用能力测试。对比发现,学生的二语语用能力在经过显性教学后都得到了明显提高,且后续追踪实验结果表明,显性教学对学生二语语用能力的维持起到了良好效果。

    此外,卢加伟(2013)通过分析国外24项显性和隐性教学的对比研究发现,尽管隐形教学方式对语用教学有积极促进作用,但实验结果中明确表明显性教学法优于隐性教学法的有11项,显性和隐性两种教学方式起到的效果一样的有8项,另有5项实验结果无法确定此两种教学方式孰优孰劣。

    3.2以建造语料库为主的二语语用教学

    由于语料的收集是进行中介语语用学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的必备条件,因此只有全面而又真实的语料和科学的研究方法,才能使中介语语用学研究得到健康而深入的发展(杨连瑞,2015)。近10余年,基于语料库的二语语用能力培养研究在国外得到了飞速发展与推广,为二语语用教学提供了新思路。

    “英语访谈语料库”ELISA作为最早的以网络为基础的本族语者语料库之一,为二语学习者提供了包括录像、文本等在内的多种感觉并用的数据,促进了学习者二语语用能力的提高。Braun(2005)利用ELISA,为二语学习者提供了15段基于网络的英语口头访谈录像,帮助二语学习者用地道的语言谈论工作和职业生涯。Charles(2007)认为,语料库语料可通过“教学加工”转化为可直接使用的教学材料,最能增强学生的语境意识。Flowerdew(2009)指出,语料的上下文信息作为语用信息的一部分,与语境密切相关。Kathleen, Mossman和Vellenga(2015)介绍了如何利用口语语料库开发基于真实语言的语用学教材。此研究重点展示了如何结合教材使用语料库来识别言语行为的语用惯例语,以及如何提取适当的语言样本并将其应用于课堂,并提供了一个可指导语用教学的语料库。这一研究对语用教学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二语学习者能通过接触真实语料来提高自身二语语用能力。

    从上述典型研究可知,以建造语料库为主的二语语用方式已取得较大进展,但针对学习者在利用语料库开展学习后,语用能力的具体提升表现与程度的相关实证研究基本尚无。因此,在以语料库为主的后续语用教学中,研究者应进一步拓宽研究思路,不断优化此教学方式,以帮助学习者不断提高二语语用能力。

    4.二语语用教学方式发展趋势与建议

    综上所述,当下国内外二语语用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并能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提高学习者的二语语用能力。本文对我国二语语用教学方式的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寻求教学方式的灵活性

    目前二语语用教学研究集中在探讨不同教学方式的利弊上展开,在实际的教学中,研究者不应该将各类教学法割裂,而应关注个体心理、认知以及社交因素等复杂的语境变量,综合选择合适的方式开展语用教学。

    (2)重视语料库的建造

    研究者们已经意识到了真实语料在语用教学研究中的作用,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注重语料收集方法的多样化,从而减少二语学习者因文化与社会差异等导致的语用失误。

    (3)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的层次化与具体性

    教学内容的选择反映了研究者对语用能力的不同理解。语用能力的动态性特征则要求未来研究应将交际互动能力纳入语用教学中,探讨提高学习者对复杂语篇的组织能力的教学方式。随着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未来研究也应合理扩大被试选择范围,并不断拓宽和深化语用教学内容。

    5.结语

    本文通过介绍与分析当前国内外二语语用教学方式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语用教学研究的相关方法论问题,对未来研究趋势做出了展望并提出了相应建议。二语语用能力的培养对我国二语教学研究的影响巨大,因此研究者应适当借鉴和吸收国内外语用教学研究新成果,多在国内开展实证研究,以制定符合国内学习环境特点的二语语用能力培养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1]Braun, S. From pedagogically relevant corpora to authentic language learning contexts[J]. ReCALL, 2005, 17 (1): 47-64.

    [2]Brevik L M . Explicit reading strategy instruction or daily use of strategies? Studying the teaching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through naturalistic classroom observation in English L2[J]. Reading and Writing, 2019(6).

    [3]Charles, M. Reconciling top-down and bottom-up approaches to graduate writing: Using a corpus to teach rhetorical functions[J]. 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2007, 6 (4): 289-302.

    [4]Flowerdew, L. Applying corpus linguistics to pedagogy: A critical evalu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rpus Linguistics, 2009, 14(3) : 393-417.

    [5]Indrarathne B , Ratajczak M , Kormos J . Modelling Changes in the Cognitive Processing of Grammar in Implicit and Explicit Learning Conditions: Insights From an Eye‐Tracking Study[J]. Language Learning, 2018, 68(3):669-708.

    [6]Ishihara, N. & A. Cohen (eds.).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agmatics: Where Language and Culture Meet[C]. Harlow, UK: Pearson Longman, 2010.

    [7]Kasper, G. & K. R. Rose. Pragmatic development in a second language[J]. Language Learning? 2002(1).

    [8]Kathleen B, Mossman S , Vellenga H E . Developing Corpus-Based Materials to Teach Pragmatic Routines[J]. TESOL Journal, 2015, 6(3).

    [9]Zahra, F. A. The Effect of Implicit and Explicit Types of Feedback on Learners Pragmatic Development [J].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4 (98): 463-471.

    [10]曹火群.論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之整合模式[J].外语电化教学,2007(04):21-25.

    [11]李怀奎.第二语言语用能力研究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12]卢加伟.国外二语语用教学研究述评[J].现代外语,2013(2).

    [13]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4):547-558.

    [14]杨连瑞.中介语语言学多维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15]张伶俐.“产出导向法”的教学有效性研究[J].现代外语,2017,40(03):369-376.

    [16]张文娟.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02):106-114.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