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之我见

    孙金水

    摘 要: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悟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课外阅读是学生拓宽视野、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

    关键词:积累习作素材; 体验生活; 阅读积累

    中图分类号:G623.2? ? ? ? ?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11-080-001

    要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要让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语文课程标准》这样指出。而实际是不少学生的作文脱离实际,空话连篇,其主要原因也是缺少生活经验。因此,我们鼓励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悟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有真情实感。

    一、生活积累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学生习作,就是用笔描述生活中的事,歌颂生活中的人,抒发生活中的情。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采集积累写作素材,建立一个习作素材仓库。

    1.积极体验生活

    组织学生亲自去做、去实践、去体验。如,春天来了,组织学生郊游;秋天来了,带领学生外出野炊。要求学生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或干干家务,或下地劳动。在校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开展的各项活动,如中队活动、体育比赛。平时还要组织学生开展社区服务,如慰问老人、参观访问等等。总之,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真正动起来,让学生在“做”中体会到生活的丰富多彩,同时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

    2.引导细致观察

    要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在生活中观察。一方面要让学生观察校内所熟悉的花草树木,观察校外的山乡村野,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身边的人。要求学生每天至少有目的地细致观察一次,让学生明白:外面的世界真精彩,知晓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素材值得去写。要像福楼拜引导莫泊桑细致观察世界一样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3.相互交流汇报

    每周举行一次发现汇报课,目的是把学生一周中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相互作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根据他人提供的素材,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回忆、思考、联想,把他人收集到的材料变为自己素材的一部分。在交流中教师要适时进行点拨,拓展学生的思路,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生活中有数不尽的新鲜事,以此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

    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习作素材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地进行整理,让学生用简短的语言记录在积累本上:不仅要积累写事的,还要积累写人的;不仅要积累写景的,还要积累状物的。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讲究方法,做到归类积累,并持之以恒,做到常观察、善发现、会思考、勤记录。这样,学生习作时就不会再出现抓耳挠腮、愁眉苦脸的现象了。

    二、阅读积累

    1.大量阅读自然环境、社会生活瞬息万变,人们靠直接观察所获的材料,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必须借助间接观察。间接观察的重要手段就是阅读。阅读包括课内和课外,而作为积累材料的阅读,主要指课外阅读。课外读物内容广博、知识丰富、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兼容,是前人悉心观察的结晶,更是学生写作中可以广泛采撷的素材。所以,课外阅读是学生拓宽视野、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明白作者写作目的,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一大任务,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一篇篇精美的课文中学习语言。小学一到六年级词汇量已相当丰富,句式表达多种多样,精彩句段比比皆是,但学生会引用到作文中的词语、句子、语段却寥寥无几。为什么?学生在平时所进行的语言积累,只是把见到的佳词佳句一股脑儿地摘录下来,并没有真正积累到肚中,更没做到灵活运用。故而,学生获得的信息是单一的,信息与信息之间没有建立内在必然的联系。因此,必须引导学生归类整理,把所学课文中同一类的词语、句子、段落找出来,并让学生进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把零碎、杂乱的信息加以条理化、系统化。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把以上这些句子归为一类,再加上标题,整理在语言积累本上,并告知学生以后遇到类似的句子可摘录补充进去。

    教师还要经常性在学生中开展小组交流、集体交流,让学生在思考中发现、交流中感悟、整理中提高,并要求学生把积累的语言材料经常性地品读精读,熟记于心,把它化为自己的语言。学生通过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也就逐步构建了自己的语言材料仓库,写作时就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言材料。

    总之,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必须引导学生自主积累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以及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的积累意识,养成自覺积累的习惯,努力构建好每一名学生自己的习作材料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