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要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徐芳

    [摘 要]语文要素是统编教材的创新和亮点。用好统编教材,落实语文要素是关键。当前语文要素教学中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解读不到位以及教学落实不够、不科学等问题,导致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学生语文能力没有得到全面提升等问题。因此,教师要准确把握编者意图,增强语文要素意识,科学确定教学目标,让语文要素真正落地生根,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统编教材;语文要素;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4-0046-02

    语文要素是统编语文教材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也是统编教材的亮点与特色之一。这些语文要素主要以单元导语、课后练习等形式呈现,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特点编排在教材中,是教师解读教材、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的好帮手。用好语文要素,是统编教材教学的关键,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由于是一个新兴事物,教师对其解读与把握不到位,所以在落实语文要素的时候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下面对语文要素落实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确保语文要素的落实更为扎实有效。

    问题一:对语文要素重视程度不够,教学行为不能及时跟进

    语文要素作为统编教材的重大改变与突破,理应受到教师的重视,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教师不关注语文要素、教学随意的现象。如,《我们奇妙的世界》一课,是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课文。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这一课的课后练习要求学生“说说课文分别从哪几个方面写了天空和大地”。教学时,教师本应该围绕着这一方面进行教学,但在听课中却发现有的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讨论“我们的世界奇妙在哪里”“你最喜欢课文描写的哪一种奇妙的现象”“作者是怎样把这奇妙的现象写清楚的”“世界上还有哪些奇妙的现象”等问题,就是没有让学生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这一内容。由此可见,在统编教材背景下,教师仅靠自己原有的经验进行教学,不关注语文要素,是不符合新教材的教学需要的。

    对策一:把握语文要素编排特点,增强语文要素教学意识

    在统编教材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把握教材的编排特点,增强语文要素的教学意识。统编教材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内容方面,其中,语文要素包括阅读要素和习作要素两个方面,它是以螺旋式上升的趋势呈现的。明白这些特点以后,教师在教学时就要体现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从传统的重读轻写向读写并重转变,以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另外,依据语文要素在教材中的编排特点,教师要依据不同年段的学生特点和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如,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显然充分体现出了想象这一语文要素教学的序列。教学时,教师要注重这些语文要素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唯有如此,才能有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语文素养的形成。

    问题二:语文要素解读不到位,课堂没有有效落实

    通过教材培训,一些教师虽然已经认识到语文要素的重要性,对语文要素也比较关注,但由于对教材解读不到位,导致语文要素在课堂的落实不够准确。如,三年级下册的《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是第八单元的课文。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课后练习一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的语气”。练习二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再借助表格复述这个故事”。在听课中,发现一些教师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上,而对本应该作为重点的复述则是一笔带过。究其原因,是教師没有把握好单元语文要素与课后练习之间的联系,不明白分角色朗读课文是为学生的复述故事做铺垫的,分不清主次。因此,在多个要素出现的时候,教师要对其进行甄别与整合。

    对策二:多向解读语文要素,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风向标,教学流程的安排、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等都要紧扣教学目标进行。准确解读语文要素可以为教学目标的制定提供有力的保障,使语文要素在课堂的落实显得更为扎实有效。

    统编教材的语文要素主要分布在单元导语、课后练习、语文园地中。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在立足单元整组课文的基础上,根据语文要素的要求来统领本单元课文的教学,整体确定教学目标。如,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精读课文《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的课后练习要求学生能够借助表格复述故事。因此,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就可以确定为“按照时间变化顺序,抓住急性子顾客的要求和慢性子裁缝的反应,借助表格复述故事”。略读课文《方帽子店》的阅读提示要求学生“说说故事中的哪部分内容是你最意想不到的,再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部分”。教学时,教师可结合单元语文要素和本课的学习提示,把教学目标确定为“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抓住最意想不到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这样,围绕单元语文要素和课文特点确定教学目标,能把课文与课文、课文与习作等有机地整合在一起,避免孤立教学,以期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问题三:语文要素教学落实不够,学生能力提升不明显

    在语文要素教学中,一些教师虽然对语文要素比较重视,对要素的解读也比较准确,但还是会存在要素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如,四年级下册的《“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是第七单元的精读课文。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教学时,不少教师都能够抓住哈尔威船长和船上人员的对话进行教学,同时让学生圈画出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的句子,理解人物的品质。但是,对学生来说,他们像是学了几个概念,对课文内容并没有深切的感受,这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对策三:精心设计学习支架,确保语文要素有效落实

    学习支架主要是指学生已有水平到可能发展水平之间的阶梯、桥梁,它能帮助学生顺利穿过“最近发展区”,顺利完成学习目标任务。在语文要素教学时,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为学生搭建不同的学习支架,以确保语文要素在课堂中的落实。

    统编教材的一些语文要素有时比较简洁,学生难以理解与把握。教学时,对学生适当进行一些语文知识的渗透,更有助于学生对语文要素的理解。如,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在《威尼斯的小艇》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抓住文章结尾处戏院散场人们乘坐小艇的热闹以及小艇停泊城市静寂的描写,引导学生体会动静结合的表达效果,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小艇在威尼斯的重要性,领略水上城市的独特风光。在语文要素的教学中,适时地搭建知识性支架,不仅可以使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这个语文要素得到有效落实,而且还可以使学生从中学到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等动态描写的相关知识,为学生今后的习作奠定基础。另外,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语文要素在课堂中的落实,不能单靠教师的机械讲解,而是要运用一定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的《“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篇课文,当学生找到“‘全体安静……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这些描写哈尔威船长的语言之后,怎样才能把“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这个语文要素落实呢?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这样的学习支架:“哈尔威船长这段话是在怎样的情形下说出来的?你从中感受到了船长怎样的品质?”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启发学生思考:“这段话说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之间的顺序可以调换或者删减吗?船上实际多少人?你从中感受到了哈尔威船长怎样的品质?”最后,让学生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如此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语文要素,而且还可以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问题四:语文要素教学不够科学,要素落实不够自然和谐

    在语文要素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就是教师虽然对语文要素解读把握到位,但是在落实上显得过于生硬,存在机械操练的现象。如,三年级下册的《肥皂泡》一课,是第六单元的课文。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在教学这一课时,教师抓住了“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等句子展开教学。在学习时,学生只是被动地回答问题,看不到学生的学习情趣,课堂教学显得无趣至极。

    对策四:融入多种教学方法,丰厚语文要素教学意蕴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语文要素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跳水》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把事情的发展过程画出来;然后,让学生想一想:是什么原因让孩子一步一步走到桅杆顶端的;接著,让学生辩一辩:为什么船长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在当时的情形下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最后,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课文运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跳水的起因,而跳水的经过和结果却显得很简单。这样教学,不仅可以使“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个语文要素得到有效的落实,而且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极大的发展,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

    总之,在语文要素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把握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认识到语文要素的教学价值,根据语文要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扎实推进语文要素的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统编教材的整体育人功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