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黄河文化传播的时代价值、机遇与路径

    刘翠玉

    【摘要】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文明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黄河文化传播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是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有力举措,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迫切需要,是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深入探讨黄河文化传播的时代价值,面临着难得机遇,提出推进黄河文化传播的有效路径,是新时代黄河文化传播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黄河文化;传播;时代价值;机遇;路径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指出:“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1]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要部署。深入探讨新时代黄河文化传播的时代价值和面临着难得机遇,提出推进黄河文化传播的有效路径,是新时代黄河文化传播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新时代黄河文化传播的时代价值

    首先,新时代黄河文化传播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当今社会,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谁在文化发展中占据优势地位,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更好地掌握主动权,而且,在全球化时代,我们要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既需要军事、经济力量,更需要文化力量的支持。文化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我们的生存与生活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文化发展中所展现出来的顽强进取的精神定力和昂扬向上的健康积极心理,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能够激发广大民众的文化潜能,发挥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创造出更多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反映中国人民审美追求的优秀文化作品。作为中华文明的母体,黄河文化在中华民族价值取向的形成、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次,新时代黄河文化传播是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有力举措。黄河是我们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文明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中最具有影响力、最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文化之一,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心理起着十分重要而深刻的影响。黄河文化中蕴含着的“大一统”“大融合”“同根同源”等主流意识,为我们维护民族团结、国家长治久安、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精神支柱。

    再次,新时代黄河文化传播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极大丰富和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随着人们物质需求的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的期待越来越高。目前,我国已处于文化消费快速增长期,我们提供的文化产品的数量、质量还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我国文明史上,自夏至宋,黄河流域作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时间长达三千多年,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等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这为满足广大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最后,新时代黄河文化传播是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建设是五位一体的,不重视文化的民族,其经济的发展也很难长久持续。文化产业与传统的产业形态相比,属于新经济业态,所谓“新经济”主要是指以媒介、符号、信息、知识等为主要运营资本的经济,因而文化产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文化产业既能推动新兴产业不断生长,同时也蕴含着文化力和新的价值导向。文化贯穿在经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之中,对于经济建设而言,文化所蕴含的价值取向、所提供的精神动力对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新时代黄河文化传播面临的机遇

    首先,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黄河文化,是新时代黄河文化传播非常重要的力量源泉。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3]。这既强调了黄河文化重要的历史地位,也为新时代黄河文化传播提供了难得的新机遇。在2020年1月主持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施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工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开展黄河文化宣传,大力弘扬黄河文化”[4]。2019年12月,文化和旅游部与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召开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重要论述精神座谈会上,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雒树刚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强调,“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是传承中华文化基因、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必然要求,是坚定文化自信、凝聚奋进新时代磅礴伟力的必然要求,是增进人民福祉、促进沿黄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必然要求”[5]。2020年1月,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在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闭幕时所作的《大力弘扬黄河文化 为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凝聚精神力量》的讲话中,进一步强调,“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凝聚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要素,积淀着中华民族深层的文化基因,彰显着中华儿女文化自信的坚实底气”[6]。这标志着我们党从国家长治久安、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阐释了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重要意义,黄河文化傳播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着十分难得的有利条件。

    其次,文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黄河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起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财政进一步加大了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电影、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一系列产业都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文化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新时期。

    最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兼容并包的中原文化是黄河文化传播的重要资源。河南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原地带是人类最早活动的地带之一,经过长期发展,积淀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骨干和主流,中原文化以广大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为腹地,以河南为核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中原文化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基础性、包容性、根源性、开放性等一系列典型特征。

    三、新时代黄河文化传播的路径

    首先,实施品牌战略,讲好“黄河故事”。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原文化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优势,有以《梨园春》《武林风》等为代表的电视传媒品牌,以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为主要代表的考古文化品牌,以相国寺、龙门石窟、白马寺为主要代表的名胜古迹品牌。

    《登鹳雀楼》《凉州词》《将进酒》等一系列历代文人创作的文学艺术作品,几乎成为每一个中华儿女都耳熟能详、流传千古的黄河文化的亮丽名片和文化符号象征。一个民族的文化,总是在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发展的。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会越来越扩展。推动世界各国文化进一步交流,不但是各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也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与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黄河文化在推动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黄河文化对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而言,有着十分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我们要利用好丰富的文化资源,创作出更多广大群众真心喜欢的、有较高欣赏价值的、思想深邃的、具有强大魅力的文化精品,打造黄河文化精品基地,我们要加大黄河文化走出去步伐,让中国和世界更多地了解黄河文化。黄河故事是我们中华民族勇往直前、坚强刚毅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黄河故事既是人类与黄河斗争、战胜自然灾害的故事,更是人类与黄河共命运、同呼吸、和谐相处的故事,随着时代的发展,黄河故事也不断丰富着新的内容。讲好黄河故事,就要把历史上治理黄河、保护黄河中涌现的典型人物故事与新时代的黄河故事有机结合起来,让黄河文化在我们传承历史文脉、凝聚精神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其次,调整文化产业结构,进一步推进黄河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当前,旅游业由于其环境污染小、资源消耗低、帶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已经成为世界上产业规模最大、发展势头最强劲的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我们要传播黄河文化,需要通过黄河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和渗透,坚持改革创新,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推进产业开发,把黄河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传承黄河文化的支柱产业。第一,要深刻挖掘黄河文化的内涵,提升黄河文化产品的层次、品位。相对而言,文化旅游是一种具有比较高的品位和审美的旅游需求,为了让不同文化素养、不同民族的旅游者都能从旅游中深深体会到文化旅游的魅力所在,需要建成一批拥有深厚文化底蕴、具有鲜明特色的黄河文化景观,要深刻挖掘黄河文化的丰富内涵,努力把黄河文化资源打造成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第二,要坚持特色鲜明、重点突出的原则。在树立旅游地形象上,我们要坚持文化独特性、不可替代性等原则,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树立精品名牌战略,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奇”,以黄河文化为轴线,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黄河文化旅游名城、名镇。第三,依托文化产业,不断拉长黄河文化产业链条,提升综合价值力。在发展重点行业的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我们一定要加快开发步伐,尽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努力使物质化的文化遗存通过深度挖掘拉长产业链,使精神化的文化资源通过物质化的载体在实现其商品价值的同时,也使其文化服务价值得到应有的体现,景区、景点建设与提高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提升游客的满意程度息息相关,尤其是加快发展旅游景点饮食、交通住宿等相关行业,更有助于良好的旅游气氛的营造。因而,在加大黄河文化旅游景区开发投资力度的同时,进一步发展旅游配套产业、旅游关联产业,努力提高旅游产品、旅游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如在旅行社建设方面,充分有效利用现代高科技网络化发展模式,形成体现旅游服务智慧、旅游管理智慧、旅游营销智慧的智慧旅游模式。

    最后,加快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构建能够促进黄河文化传播的制度体系。改革是解放、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重要出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传播黄河文化的关键,当前,传播黄河文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制约黄河文化传播的体制性、根本性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坚持微观搞好、宏观管好的改革原则,坚定不移地加快发展、推进改革,按照责任明确、产权清晰、职能清晰的原则,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进一步理顺文化企事业单位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努力实现政府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由管微观向管宏观、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职能转变,而且,要加大吸收民营资本进军文化产业的步伐,加快调整文化领域的所有制结构,努力形成多元化、全方位的投资主体。在文化体制创新方面,《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一个典型,《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是由郑州市天人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的全球最大的山地实景演出,先后被评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创意城市-城市文化名片”等,该项目采用企业市场化运作模式,实行不养闲人的做法,进行体制机制创新,自2007年4月26日《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正式上演以来,至2010年4月,海内外70万游客纷至沓来,已经上演近700场,2009年演出收入达到2500万元,比2008年增长10%以上,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解决了当地一部分居民的就业问题,仅演出地登封待仙沟的群众演员就达100多人,一年直接经济收入近45万元,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赢,2019版《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从3月份公演至12月份收官,一共演出275场,演出经营收入持续稳步增长。因此,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引导机制、人才支撑机制、资金支持机制等一系列相关制度建设,逐步建立政府管理、党委领导、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相适应、相协调的文化管理体制,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协调发展。

    总之,新时代黄河文化传播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战略任务,我们要认真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形成一股推动黄河文化传播的强大合力,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让黄河文化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09-20﹒

    [2]习近平﹒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09-20﹒

    [3]习近平﹒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09-20﹒

    [4]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0-01/03/c_1125420604.htm.

    [5]薛帅﹒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共创新时代黄河大合唱[N]﹒中国文化报,2019-12-03﹒

    [6]王国生﹒大力弘扬黄河文化 为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凝聚精神力量[N]﹒河南日报,2020-01-15﹒

    (作者为河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

    编校:郑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