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岭南园林“软实力”营造广州世界名城特色

摘要:岭南园林具有特色鲜明、兴旺发达的文化软实力。广州具有兴造岭南园林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人文基础。扣住城市的文化主题,采取多种有效途径和切实可行的手法,营造广州世界名城独特的文化景观形象,可持续性地对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中华民族高尚的贡献。
关键词:岭南园林;“软实力”;广州世界名城;景观营造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7)03-0036-04
收稿日期:2017-03-14
修回日期:2017-04-27
Abstract: Lingnan garden is strong in cultural soft power. Guangzhou has the advantageous natural conditions and human basis to construct Lingnan garden. Guangzhou has taken a variety of effective ways and practical approach to built the image of world famous city by the soft power of Lingnan garden, thus to promote the world culture progress with Chinese nation noble contribution.
Key words: Lingnan garden; Soft power; Guangzhou world famous city; Landscape construction
园林艺术是一种文化“软实力”。岭南园林属中国园林重要一脉,具有历史悠久的可展性、文化高雅的可观性、运作实施的广泛性、效益长远的可续性。做大做强岭南园林文化创意产业,一来可以提升本土城市的素质水准,二来可以扩大城市文化的国际影响。相对其他培育世界名城的手法,凭借岭南园林的文化“软实力”,彰显广州主题文化景观,争取国际社会的认同,是十分有效的途径。
1岭南园林是国家或地区“软实力”的重要组成
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约瑟夫?奈(Joseph?Nye)提出了文化“软实力”(Soft Power)概念。软实力是指通过某一空间范围内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和主导意识形态所产生的吸引力,而非通过威逼或利诱、强迫或收买为手段来达到目的的能力。这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中,基于军事和经济硬实力之外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1]。
发挥一个国家或城市的文化“软实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化的传播力,能否主动传播自己的文化意识,有无控制传播强度和传播范围的技术能力;二是团结联盟力,即有没有吸引或影响对自己有利同类的能力;三是伦理感召力,这是一种不需要用金钱诱惑、职位威胁等手段,就能让人接受自己文化的能力;四是互动交易力,这种“交易”不仅仅是协商、倾销、妥协等意义;五是艺术吸引力,令人流连向往、日久弥香。
广义言之,岭南园林,尤其是岭南古典园林,不仅是一种生态要素和物质空间,而且作为一种文化艺术成就和文化审美对象,具有宏观优势和长效特性,完全可以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软实力”,演绎出上述种种文化效应,在世界上赢得崇高地位和荣誉。
1.1文化传播力
岭南园林具有极大的文化传播力,主动宣示亲和自然的人文意识。明清时期,广州对外开放,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的商贸活动岭南园林就代为中国园林传播到了西方。当时,英伦岛上曾掀起了一股中式园林热潮,欧陆大地的法国也颇受这股东园西渐的影响,瑞典皇家宫苑也有中式园林的仿造品[2]。20世纪后半叶,岭南园林更常有精品(如粤华园、德国园)输出。
1.2团结联盟力
岭南园林具有极大的团结联盟力,促进了东亚地区园林艺术的交流。从20世纪90年代起广东园林学界就是“中日韩风景园林学术研讨会”最早最热诚的组成成员。历史上岭南园林对东南亚园林的发展交流亦发挥了积极作用。
1.3文化感召力
岭南园林具备深刻的文化感召力,具有跨越时空和国度的亲和力。广东乃华侨之乡,岭南园林随着华侨走向世界,凡有粤语的地方几乎都有岭南风格的园林艺术展现,深受异国他乡人民的赞赏。
1.4互动交易力
岭南园林具有很可观的交易力,适宜如WTO国际规范的导向。广州自古乃海上丝路商埠名城,岭南园林参与国际交往事件频繁。从南越国的皇家宫苑到清中后期的行商园林,都有与东洋、南洋、西洋园林技艺交流的文物实据或记载,近现代更具积极出口岭南园林的成就。
1.5对外吸引力
岭南园林类似当年出口的广货一样,对外商极富吸引力,曾被外商视为有幸难得一游的高级处所。久负魅力的行商园林潘家花园、伍家花园、海山仙馆、海幢寺,还经常成为国家处理涉外关系的地点。
由此可见,岭南园林既有岭南城市的文化底蕴,又有世界性的影响力。国际软实力研究者共识:世界上所知道的并赋予意义的许多事物,不仅是单纯的物质世界,而且还是我们用“心灵之眼”去创造出来的精神世界[3]。岭南园林就是这样一种具有“软实力”的产物,长期包容广州人的生活,人們得以潜移默化地接受岭南园林文化的洗礼和文明素质的提炼。园林建设及其审美活动总是与社会科学技术水平相互动、相始终的,并预示着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发展方向[4]。岭南园林强有力的物质与精神文化根基,可以支撑国际化都市的结构承载系统。
2广州名城园林“软实力”的时空效应发展特色
“软实力”雄厚的岭南园林,具有时间段落明晰而悠久的发展史、相对明确的地理空间界线、相对同一的大气候气象特点,具有由海洋整合且滋润的海洋文化背景。正是因为同中国其他地区的差异性,而形成了个性化的语境、生活方式及地域文化核心。广州就处在这个文化圈的中心,理应肩负历史使命、集中发挥岭南园林的软实力,总理世界级的名城特色。
世界名城的构成要素是多样的。自然要素如山水气象,人工要素如建筑形象,产业要素如人文活态,均能构成某种文化地景资源。广州素存花城、水城、绿城之说,常有羊城、穗城、仙城之称,广传商城、埠城、港城之誉,公认为芙蓉城、英雄城、革命之城,體现开放、先行、务实之特质。综合提炼其艺术美学特色,不就是一幅幅集岭南园林艺术之大成的主题公园宏伟蓝图吗?护山、理水,敷色、布绿,营造园林化的世界名城正当盛时!
“人类不是直接地生活在物理世界之中,而是生活在自己创造的世界之中。这里既有物质创造,还有虚的东西,共称为‘文化的硬实力与软实力。”“硬实力是软实力的结晶或产品,软实力是硬实力的基本核心。”[5]软实力的内部储有内在的创造力、思想成就的繁殖力、观念文化的亲和力。软实力的外部表现即自我形象产生的自主感、参与感及平等感。
广州是岭南园林的重要发祥地,其园林文化“软实力”对世界影响最为强烈的时期并非今天,而是中外商品经济相对大幅提升的清代嘉道年间。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在“硬实力”不断强盛的今天,园林文化政策层面却显得气象不足,或许这正是造成古今岭南园林文化影响力差异的根源。
园林的健康发展需具备“天、地、生”等自然科学的基础,“文、史、哲”等人文精神的导向,“理、工、管”等工程技术的实施;需要各行各业的有机融合、领导“好之”、全民参与,发挥内生动力优势,让岭南园林相伴每一个市民,市民是园林的缔造者,如是形成全市性的整体景观效应。几乎分布全城的岭南骑楼街就是这种“精气神”仅15年一举成功的例子。
广州虽现有200多个城市公园,但“只是星星、没有月亮”,国家级的重点公园只有一个(而苏州有9个、北京10个),外地人的印象还停留在20年前几个老的景点上。要达到像杭州西湖、西溪湿地、扬州瘦西湖等园林的水平,产生精品效应、规模效应,还需努力。
近年来为形成“森林围城、绿道穿城、绿意满城、四季花城”的目标,广州人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与国内外名城相比,还存在“独特性、精致性、整体性”不足的问题。花城特色不够鲜明、绿色品牌不够响亮、水城风光突显不出。问题在哪?笼统而言,就是在制度、规划、责权等方面还有许多问题未能有效解决;简言之,兴办园林、发展园林、热爱园林尚未形成风尚;深层次而言,上层设计尚未将岭南园林文化的“软实力”有效发挥出来。
历史街区、历史地段、历史建筑是世界各地历史名城最有特色的物质要素。因遭受长时期大拆大建式的破坏,要想利用广州古城人工要素(如骑楼街)来塑造世界名城的景观特色,这已是很困难的事了。现代建筑千篇一律、百城一面,缺乏历史文化积淀、地域特色。因此,最容易形成整体形象特色的战略手法,就是用岭南园林包容、渗透、滋润整个城市,整合全城的空间环境,构成整体性文化景观。
3发挥岭南园林“软实力”,建设广州世界名城
广州属热带亚热带城市,缺少园林的美化、优化、生态化,其环境质量是难以想象的。岭南园林文化“软实力”之源在民间、在千百万民众的精神血液之中。他们是岭南园林的创造者、传播者、守望者。政府只有注重将园林建设与城乡建设结合起来、同步落实,并有意培育市民群众的岭南传统园林情结,广州园林的春天才会永驻人间。将广州城市“四地”①主题文化景观凸显出来,“因文造景,有景寓文”,定能成为园林化的世界名城。
3.1从宏观到微观多层次地建构风景园林
广州具有建造园林的肥田沃土、温暖滋润的气候、丰富的园林要素资源优势,可多层次全面实现世界名城景观战略:宇观上实行土地、大气、水、动植物等景观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再创造;宏观上,运用“八景文化”观念,保护岭南好山好水天然地形地貌,融入人文审美意识,实现敏感性生态环境的平衡;中观上做好都市开放空间的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并侧重于人居园林环境的整合效用;微观上普及私家庭院、街道园林或公共游园,直至屋顶、露台、阳台、窗台、桌台上的袖珍式、盆景式园林景观。
3.2增值生态活力构建世界级大型风景园林
广州的生态敏感地带,无论是山脉还是水体,岛屿还是岸线,森林还是湖泊,都应该优先构建风景园林,不能毫无生态伦理精神地搞开发。学习扬州、杭州、苏州等市,园林本来就非常丰富,还依然注重大规模的风景园林开拓建设。广州的白云湖、海珠湖、南湖等应进一步完善成为类似杭州西湖、惠州西湖那样著名的城市湖泊风景区,彰显岭南名城风情。广州珠江河涌众多,凡沿江滨水,江中岛屿等生态敏感地带,应尽量营造生态风景园林。即使为城市生命线工程占领,宜作园林化景观设计。官员应以苏轼、白居易、柳宗元等为榜样,成为为官一方美好园林的发现者、开拓者、咏叹者、传播者。
3.3实现任何市政工程项目必须景观园林化
广州有很多大型公共建筑群组成的文化设施,如大型会议中心、体育中心、展览中心、演出中心等,从规划设计到施工使用未很好地考虑要形成经典园林化的环境或大众化的公园特质。如某国际会议中心从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到半室内空间,投资大量的金钱,却没有一个像样的公共园林和艺术庭院,实为憾事。应让岭南园林深入各种工程项目,大量绿化使尽早完成“从绿化到美化,再到绿地文化”的发展历程,产生众多有主题、有意境,高水平、高品质的风景园林,层次化地包装世界名城。一些山水自然风景园林、历史文化遗产园林、酒家园林、机关园林、工厂园林、体育园林、学区园林、市政工程园林,等等,可形成广州世界名城文化景观的本底。
3.4运用乡土植物塑造世界名城地域文化景观
古村落乃园林艺术之母。人们常常赋予不同园林植物各种象征意义,尤其各地乡土植物,都有很多美丽的传说和深刻的典故,为发展绿色文化园林事业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松柏象征坚贞、竹子象征气节、梅花象征坚强、牡丹象征富贵、兰花象征高雅、荷花象征清白、桂花象征荣耀等等[6]。这些富于文化内涵的乡土植物均可以成为园林绿化的主题材料,它们不仅能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还能成为地域性景观特色意境的代表。武汉大学成了享誉国内外的樱花风景区,值得我们学习。广州古有“萝岗香雪”玉碞书院、“白荷红荔泮塘西”景区,今有从化梅岭、三水荷花、万亩葵园。“甘蔗森林芭蕉海”、菜花稻香瓜果熟,农业生态季节变化性的园林景观也是大有经营效益的。遍及珠三角城乡的榕树文化景观更有开发价值和前景。
3.5 鼓励私家园林的文化复兴和变相性的发展
残砖陋瓦的围墙、歪脖虬枝的槐柏,处处都能抖出一個个神秘有趣的故事。连国外的首脑人物都不厌其烦,越洋过海来中国寻幽探古。岭南园林的“软实力”,提升了城市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虽然土地政策的变更曾使私家园林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但学界的研究旷日持久、一天也没停息过,她的文化艺术根脉永远活着。清末民初仅小小的海珠区知名的私家园林就有36处之多②,十三行行商园林“海山仙馆”即为岭南园林经典。今天明智的富商应着力造园回报社会,甚可保护性圈购特色地块指认建造大型风景园林。各种零星土地可以立法委托私家营造独具特色的园林;大量非生态地、甚或“棕地”(毒地)更亦加以园林化治理转换[7]。
3.6建构“海丝文化”遗产廊道纪念性风景园林
从珠江口到广州城百里内外航道分布有100多处古炮台遗址③。这些当年的战争故垒,在抗击外侮血与火的战斗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人文景观颇富感人精神。它们本身的实体造型、空间组合也正是构园的文物要素;所处环境也适宜用风景园林的手法来加以保护开发。广州可以此建构“南中国第一条文化遗产廊道” [8],形成壮丽的串珠式绿道炮台园林景观,凸显广州千年的海上丝路世界商埠文化名城形象,让人们吸取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教训。如镇南、车歪炮台遗址宜结合南石头惨案遗址博物馆组建“和平公园”。
3.7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输出岭南园林
目前海外华人已达4 000万,华人的恋乡热情构成了岭南园林巨大的潜在市场。这一庞大群体需要优秀的中国园林产品。随着中国文化艺术在海外影响力的提升,非华人社区也会出现中国式园林,于是园林产品的出口数量日增。借文化“软实力”的底蕴,实现文化产业的输出,符合广州名城的工匠精神。岭南园林已成为一种“品牌”播扬世界。实现广州岭南园林的大量输出,也是对世界文明的高尚奉献。
参考文献:
[1] Joseph S. Nye, Jr. Bound To Lead: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lican Power[M]. New York:Basic Books, 1990.
[2] 朱小丹. 中国广州:中瑞海上贸易的门户[M]. 广州:广州出版社,2002:78.[3] 基辛. 文化?社会?个人[M].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40.
[4]孟兆祯. 有效保护和科学利用广东古典园林[J]. 广东园林,2016,38(6):4-6.
[5] 胡军. 文化:软实力、硬实力及其相互关系 [J].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09(1):111-114.
[6] 卜复鸣. 园林散谈[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7] 杨宏烈. 应该鼓励发展私家园林[J].古建园林技术,2007(3):61-62.
[8] 杨宏烈,夏建国. 珠江古炮台遗产廊道旅游景观的系统保护与开发[J]. 中国园林,2012(7):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