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探析

    陈丽

    中图分类号:G852.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5-029-01

    摘要 羌族是华夏民族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加之遭遇了严重的5·12汶川大地震的打击,羌族传统体育在发展中面临着诸多的问题。本文运用文献检索法、逻辑方法,对震后重建过程中羌族传统体育所遭遇的发展困境进行了分析,在探求羌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现状的同时,结合实际提出羌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相应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羌族 传统体育 发展 建议

    羌族居住地区处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过度的高山峡谷地带,从西南部的理县、汶川,到东北部的北川、平武,到处都是高耸的山峰和幽深的峡谷。羌族大都居住在半山以上,不少羌寨位于两千米的高山之上,所以羌族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在长时间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羌族人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和传统体育活动,其历史源远流长,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不断充盈着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智慧宝库;其团结互助,坚忍不拔的精神维系了整个羌族社会;其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是民族文化、历史、宗教等的综合体现,这些传统体育是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是以羌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现状为切入点,分析羌族传统体育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探讨出羌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相应措施和建议。

    一、羌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现状

    传统体育的发展本是要做到全民健身的普及,羌族的传统体育项目繁多,都是具有着浓厚的民族特色,其中羌族保留下来的传统民族体育项目有二十多种,是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得以继承和发展起来的,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传统体育项目有摔跤、推杆、骑射、蛾捉(抱蛋)、萨朗等,种类繁多,但研究表明,在开展这些传统体育项目的频率上却很低,让这种自身保留下来的传统体育没有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当中来。大多数人都是抱着以“兴趣爱好”为参与动机,而能去真正想到“健身需要”的想法很少。

    当地政府也在对这种民族传统体育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在各种组织形式上,例如重大的喜庆节日或活动中就会组织传统体育项目供人们参与,会有很多当地的羌族人民组织或参与起来,但大多数都是带着表演性质和商业色彩在里面了,并没有及到全民健身的实在需要。其次学校也是传统体育项目传承和发扬的重要场所,但是往往对其重视的程度却不够,由此可以看出羌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并不乐观。

    二、羌族传统体育发展面临的困境

    羌族主要居住在高山峡谷、河川纵横地带,自然条件艰险,居住条件和区域经济又较为封闭和落后,这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下也是制约传统体育的发展。尤其是在经历过5·12地震后,羌族人民以及家园受到了近乎毁灭性的灾害,不管是民俗文化还是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在经历了灾后重建的发掘、抢救与保护措施后,羌族传统体育的开展上依然是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影响。

    (一)地理因素制约了羌族体育发展

    羌族人民的主要生活地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理县、黑水、松潘等县及北川羌族自治县、平武县等地,正是由于羌民生活的特殊地理位置和环境,其传统体育不仅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汉化程度严重,就导致自身特有的传统体育项目越来越没有民族特色,在开展中的频率也越来越低,其民族特质的东西有被严重同化的趋势,使得难以传承和发展。

    (二)经济落后与重视程度影响了羌族体育发展

    随着生产方式的变迁和生活环境的变化,羌族自然条件较为艰险,人们靠山地农牧,经济来源单一,区域经济较为落后,这些都直接影响体育经费的投入、场地设施的建设等,制约了羌族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政府和相关领导并没有高度重视对羌族体育事业的发展,使得羌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和前景不容乐观。

    (三)现代体育使羌族传统体育发展边缘化

    羌族传统体育有着它自身的特色和本身的民族精神包含在里面,而与现代体育在其起源、特征上具有共同点,在体育的形态、内容和手段、竞技观面具有差异。中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地域性强,文体特征更加鲜明,但这种理念的缺失就会导致羌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有被边缘化的倾向。

    三、结语

    综上所述,羌族传统体育发展应该多方面的重视与加强配合,结合当地特点给予其相应的投入,修建相关体育场馆,配备各种体育设施,改善当地的体育条件,培训一批优质高效的体育事业管理人才,在保留羌族传统文化的基礎上对一些体育项目进行改进与改造,使之融入现代体育运动,符合当代体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