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背景下,提高听障儿童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摘? 要:融合教育既是听障儿童早期康复的重要目标又是促进听障儿童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在听障儿童接受融合教育的过程中存在诸多不适应问题:一学习行为不规范、二学习能力较弱、三基本生活能力欠佳、四社会行为能力不全面等方面。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从课程调整、家园共育和聋健联谊三方面提出具体实施策略以提升听障儿童的适应能力,为更多听障儿童进去普通幼儿园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融合教育;听障儿童;适应能力

    一、研究背景

    融合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思想,旨在促进社会融合,提倡尽可能的让所有儿童都纳入普通学校,让他们在最少受限制的环境中接受教育。随着医学水平的发展,人工耳蜗的植入为之前无法得到较好听力补偿的中重度听障儿童实现了听力重建,大大提高了其听力语言的康复效果,现在大部分聋儿经过专业科的康复训练,即可实现听得懂、说得清的听力语言目标。同时其认知水平、沟通能力、社会交往等各方面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已初步具有接受融合教育的能力。

    二、听障儿童接受融合教育的适应现状

    在听障儿童接受融合教育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现实的问题,一存在“数量多,却质量不高”的反差。听障儿童在幼儿园仅仅得到形式上的安置。二出现“倒流”现象。部分听障儿童在进入普通幼儿园之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又重新回到特校,出现“倒流”的过程。

    通过对听障儿童家长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到,听障儿童不适应普通幼儿园融合教育的原因如下:

    1.学习行为不规范。

    听障儿童在之前进行康复时,以一对一听力语言康复课程为主,较少参与到集体课程中。因此他们虽然对一日常规流程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在游戏活动时比较随意,没有经过老师同意后再发言,课上随意走动,表现出不合适的语言和行为。

    2.学习能力较弱。

    和普通儿童相比,听障儿童的认知能力和知识掌握能力相差无几,但是在相关知识的运用上缺乏灵活性。在康复时比较重视听障儿童的语言,因此他们在科学、社会、健康、艺术幼儿五大领域的其他方面涉猎较少。

    3.基本生活能力欠缺。

    由于听障儿童的听力障碍,很多家长对他们极其宠溺。并且在听障儿童进行听力语言康复时,很多家长专职陪读,导致听障儿童缺乏最基本生活能力,比如不会自己吃饭收拾衣物等。因此在他们进入幼儿园后,难以适应集体环境。

    4.社会行为能力不全面。

    听障儿童社会行为能力不全面主要表现在他们有基本的社交礼仪但是在表达方面不准确,不会主动发展自己的同伴关系,在社会交往中不愿意主动沟通和交流,不了解基本的社会规则比如等待轮替,在情绪的表达和调控方面不恰当等。

    三、提高听障儿童适应能力的策略

    1.在課程调整方面

    听障儿童全面康复的教育理念是在其听力语言康复的同时,尽可能促进听障儿童的全面发展。因此建议在康复中心采用单训课和集体课相结合的形式,康复前期以单训课为主,在听障儿童听力语言能力达到较好的康复效果具备基本的融合能力并且表达出融合期望时,可以逐步调整课程设置,做好从康复中心到普通幼儿园的过渡。

    (1)抓好常规课,培养听障儿童良好的学习行为。拥有良好的常规习惯对听障儿童来说非常重要。在听障儿童一日生活流程中可以专门设置一节常规课程。在听障儿童常规课程上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帮助听障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例如可以采用口令对答的形式。“一二三做做好,三二一请安静。”“小嘴巴...不说话。”常规习惯体现于听障儿童一日活动的多方面,因此在活动中我们应该时刻渗透常规习惯教育,帮助听障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良好的学习行为。

    (2)落实五大领域课程,有效提高听障儿童学习能力。听障儿童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要体现在语言表达方面,更要体现在思维拓展、动手实践等多方面。因此在听障儿童康复后期要切实落实五大领域课程,促进听障儿童语言、科学、健康、社会、艺术的全面发展。健康领域不只是身体保健的内容也要涉及身体锻炼的内容。科学领域包括探索的科学知识和基础的数量形相关的数学知识。艺术领域要涵括音乐、美术等多角度内容。在五大领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内容的引领下,有效提高听障儿童综合素养和学习能力,为其今后接受适合的融合教育夯实基础。

    2.在家园共育方面

    倡导家园共育,全面提升听障儿童基本生活能力。然而现在由于受到听力障碍、物质条件、家庭教养理念等各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听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因此康复中心成了他们基本生活能力培养的主战场。在康复中心可以利用多种方式培养听障儿童基本生活能力,例如可以利用儿歌,使幼儿愿意自己动手做事;可以利用各种游戏,让幼儿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方法;可以利用一日活动,让幼儿进行生活技能的操作练习等。在家庭中家长应该创设锻炼的环境,充分给予孩子锻炼机会,尤其家长做好听障儿童的行为建设,切实保证学校教育的成效,达成教育的一致性。家园同步,共同为听障儿童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使听障儿童在活动中全面提升自己的能力。

    3.在聋健联谊方面

    推动聋健联谊,促进听障儿童社会行为能力全面发展。康复中心可以和幼儿园协商合作,一起搭建聋健联动平台,以“聋健结对”“定期访问”等多种形式,为听障儿童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通过聋健联谊活动可以大大拓展听障儿童伙伴交往空间,帮助聋健儿童感受爱、表达爱、传递爱,进一步促进双方儿童分享、合作、关爱、互助等美好情感的体验。

    参考文献

    [1]万谊.从融合教育角度分析听障儿童随班就读存在问题及改善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8(50):242-243.

    [2]李秀.学前特殊儿童转衔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5.

    作者简介

    李林(1992.07—),女,汉,河北省邯郸市,中小学二级教师,本科,特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