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小班幼儿提供个性化的情感支持

    常宏

    小班幼儿面临克服与家人的分离焦虑、对园所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在独立和自理中感受自信、在同伴交往中发展友谊等多种关键性的情感发展需求。实践中,不少教师反映,由于情感相对于知识、技能来说表现更为隐秘,小班幼儿不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在感受,需要教师付出更多努力去观察和分析他们的情感状况与需求,给予幼儿情感发展个性化的支持,这对许多教师,尤其是新教师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为此,笔者从案例出发,讨论如何分析和支持小班幼儿的情感需求,为教师更好地满足和促进小班幼儿的情感发展提供参考。

    害羞的瑞瑞

    刚入园2个月的小男孩瑞瑞今天有点不一样,他突然提出要用拼插玩具拼一个眼镜。近20分钟的时间里,他都在认真地拼眼镜,反复尝试给镜架两边拼出“弯钩”形状。他还兴奋地告诉老师这是为了让眼镜能挂在耳朵上。教师对瑞瑞今天投入的表现感到惊讶。瑞瑞是班里唯一戴着矫正眼镜的幼儿,从入园到现在一直沉默寡言,有点害羞。

    通过询问得知,原来,刚才隔壁班一名戴眼镜的教师跟瑞瑞聊了眼镜的事情,还把自己的眼镜取下来给瑞瑞看,并鼓励他拼一个眼镜。于是,教师创造机会,让瑞瑞向全班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当瑞瑞给全班幼儿展示和介绍自己拼的眼镜时,教师第一次发现瑞瑞非常乐意表达。当教师把瑞瑞拼的眼镜戴在自己的脸上,班里的幼儿都说漂亮时,教师第一次从瑞瑞的脸上看到了自豪、自信的表情。

    教师意识到,瑞瑞以前可能对自己戴眼镜感到自卑,而这次活动让瑞瑞找到了自信。教师准备抓住契机,进一步开展关于眼睛和眼镜的主题活动,让小朋友们了解为什么会戴眼镜、矫正眼镜有什么作用以及日常生活中保护眼睛的方法。这一方面可以让班里幼儿,包括瑞瑞自己正确看待戴眼镜这件事情,同时也能让大家了解爱护眼睛的重要性。

    表情、行为、语言是情绪的外显模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幼儿的情绪,进一步分析其情感需求。瑞瑞拼眼镜时的专注、分享自己眼镜作品时的滔滔不绝、分享后的自豪表情,都显示出他对拼眼镜活动的强烈兴趣,这一方面与戴眼镜教师的鼓励有关,另一方面则反映出瑞瑞内在的情感需求。通过对瑞瑞的观察和分析,教师发现了瑞瑞在寻求同伴认同、自我认同方面的情感需求。发现需求后,教师通过给瑞瑞创造分享交流的机会让他找到自信,再通过生成相应主题活动来帮助他和其他小朋友正确地看待戴眼镜的事情,进一步给予他情感发展正向支持。

    不苟言笑的瑶瑶

    幼儿园要在元旦前开办跳蚤市场活动,几名小班幼儿高兴地在美工区做泥塑,想把作品拿到跳蚤市场上交换。当大家都在谈论什么作品更容易交换成功时,小女孩瑶瑶一直一言不发。瑶瑶是班里最小的孩子,每天进班后总是闷闷不乐,也不爱和小朋友们交谈。教师询问瑶瑶做的是盘子吗,瑶瑶只点头,不说话。教师又问她做的盘子要送给谁,问完正后悔自己的问题没有意义时,瑶瑶却认真地答道:“我要送给我姥爷!”

    教师想起来,从入园到现在,每天都是姥爷接送瑶瑶。教师追问瑶瑶关于姥爷的事情,没想到瑶瑶居然露出了难得的笑容,她说姥爷喜欢带她去公园玩、姥爷会抖空竹、会给她做好吃的三鲜饺子,还会给她讲有趣的故事。听着瑶瑶开心的诉说,教师明白了瑶瑶对姥爷的情感。瑶瑶正是通过在幼儿园里给姥爷做礼物的活动,来表达和寄托对姥爷的爱。瑶瑶的谈话启发了教师,以前分享交流环节,教师更倾向于让幼儿分享作品本身,如作品的思路、结构,因为想启发其他幼儿思考怎么能做出好作品。看来以后可以多让幼儿说说为什么想做这个作品、作品会送给谁等,引发幼儿情感交流和情感反思的话题。

    小班幼儿通常不太擅长主动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仅仅从幼儿的外在表现较难了解其内心真实想法,需要教师在观察的基础上,多与幼儿进行沟通。案例中,教师庆幸自己与“不苟言笑”的瑶瑶开始了交谈,原以为无价值的问题,帮助教师走出了惯性思维,发现了瑶瑶内心对姥爷深厚的情感。而进一步追问让瑶瑶有机会抒发内心的依恋情感,教师的倾听又让瑶瑶感受到教师在与其共情,形成情感连接。这些都有助于瑶瑶对教师产生信任感,更快乐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如果教师发现班里很多幼儿都表现出了相似的情感发展需求,就可以通过为家人做礼物或者阅读有关家人的绘本等活动来支持幼儿的情感发展。此外,教师也可以多和班里幼儿分享教师自己的情绪情感体验,在班里营造平等、相互理解的氛围。

    “霸道”的壮壮

    壮壮是大家眼里典型的“霸道”幼儿,个头大、嗓门大、动作快,爱霸着玩具不放,还时不时抢别人手里的玩具,小朋友们都躲着他,教师们也颇为头疼。这天区域活动结束后,两个小女孩一边吃着点心一边讨论着在美工区做的纸小狗,“小狗真可爱”“小狗还没有家呢”“小狗没有家会冻死的”。一旁的壮壮听见她们的讨论后,迅速吃完点心就去建筑区用积木搭了一个小房子,然后指着自己搭的房子,对两个小女孩说:“你们的小狗有房子了。”虽然壮壮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但看到这一幕的小李老师是又惊又喜。

    午休时,小李老师把自己看到的情况告诉了班长丁老师,丁老师也想起来一次户外活动时,小朋友们发现了蚂蚁窝,有几个小朋友说快踩死这些蚂蚁,没想到壮壮大叫着阻止了那几个小朋友,不过因为壮壮喝止的声音太大,动作太鲁莽,小朋友们还来跟丁老师告状了。两位老师沟通后感慨到,也许壮壮“霸道”的外表下有一颗柔软的心。当天离园时,丁老师把这两件事告诉了壮壮妈妈,没想到壮壮妈妈并不意外。沟通后才得知,壮壮家里有一只小狗,每天壮壮都和妈妈一起照顾小狗,壮壮平时对其他小动物也很有爱心,还经常和妈妈一起去给公园的流浪猫喂吃的。这次沟通让教师了解了壮壮对小动物的关爱之情,对壮壮也有了新的认识。

    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家长、幼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对于从不同角度全面了解幼儿情感需求十分重要。平时在班里,即使是同一时间观察同一个活动区域的同样几名幼儿,由于各自的视角和兴趣点不同,教師们的观察结果就有所不同。一名教师的观察难免有局限,且对幼儿情绪情感的分析只基于幼儿在园所的表现难免有所偏颇,因此,还需要通过幼儿在多种环境中的情绪表现才能更好地分析和判断。

    案例中,与他人的沟通让教师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壮壮。接下来,教师可以请壮壮为大家分享自己照顾小狗、小猫的趣事,让班里的幼儿也发现不一样的壮壮,增加和壮壮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引导壮壮关心和理解其他小朋友,多交朋友,更好地适应班级生活。

    分析小班幼儿的情绪情感需求,需要教师更为耐心地观察幼儿、更为用心地与幼儿交流以及与他人沟通。在对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活动中的语言、动作,甚至是无声的陪伴;通过给予幼儿分享交流的机会;通过制定进一步的活动计划等支持幼儿的情感发展,帮助小班幼儿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