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

    童红莉

    摘 要:在全球一体化发展进程的大背景下,企业的发展在迎来全新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遇到了一定的挑战。就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开展而言,以传统认知模式管理税务风险,显然已经无法匹配当前企业运转的需求,因而出现了税务风险问题。对此,针对企业的运转需求,需要对税务风险做一些全面研究,通过从战略角度管理税务风险,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落实税务政策,降低税务风险,满足企业的长期发展需求。

    关键词:企业;税务风险;税务风险管理

    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税务风险必然存在,而且也会导致企业在运行发展时存有较大的风险隐患。对此,这就必须要通过对税务风险内容的全面分析,落实风险管理工作,以此提高税务管理的有效性。同时,还应通过一系列管理工作的开展来规避税务风险的产生,进而才能保证企业在运转的过程中,实现企业战略发展目标。

    一、税务风险的概述与特点

    (一)税务风险的概述

    税务风险就是企业在涉税行为中没有依据我国税收法律法规来开展工作,从而导致企业在运转时可能出现经济损失的问题。一般来讲,企业的纳税行为如果不符合我国的税收法律规定,从而出现了纳税不足或者是有逃税、漏税等现象,税务机关则会要求企业承担补税、滞纳金、罚款、刑事责任以及影响纳税信用,这都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和名誉损害。同时,部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并没有实现对税法的准确应用,未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进而会发生多缴纳税款,承担了不必要的税收负担,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企业的税务风险体现在决策环节、采购环节、销售环节、财务报告环节等。比如,在企业进行重大决策之前,缺乏与税务机关的及时沟通、未能了解到新税法的变化。在采购环节,实物入库金额与发票记录不匹配,代购委托业务缺乏规范性。销售过程中,没有按照规定开具发票。在财务报告环节,没有调整税法与会计准则的差异等。

    (二)税务风险的特点

    企业的税务风险产生具有主观性,因为对于税务机关和纳税人而言,在同一涉税业务上如果存有不同的理解,就会直接产生税务风险问题。同时,对于纳税业务来看,不同税务机构对于税收制度的理解存有偏差,就需要通过对税款征纳双方互相交流,以此才能在沟通中获得认同。税收法规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推新,所以在财务人员的工作过程中,就必须要有效了解政策内容 。但是,由于税务风险存有必然性,这也会导致由于环境的无法预测,而无法保障财务人员能夠对现行应用的法律法规内容进行全面解读,这使得税务风险具有持续性长且潜在性久的特点。

    二、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税收风险管理未在战略层面上引起重视

    在现行大数据背景下,依托金税三期系统,税务机关的征管模式改革重心从简政放权,转移到后续管理,通过多部门数据共享进行系统性分析,加强税务管理力度。而现实中,企业财务人员往往通过隐瞒收入、虚列成本等各种方式,只要少交税,不被税务机关检查、纳税评估,不触犯税法刑事责任,以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但一旦出现税务问题,这时才会引起企业管理层重视,想方设法去应对解决。事实上事后的被动应对,只能减轻税务问题,少交罚款、滞纳金,无法改变问题的实质。究其原因是企业未树立依法诚信纳税意识,管理层在战略决策、资本运作、业务模式构建时,未从战略上考虑潜在的税务风险,提前预防、主动影响税务行为结果。企业未制定税务管理制度,未在内控设计上设置相关的税务审核岗位,比如:日常经济合同审核时,关于如何开具发票、控制权转移条件、收款方式等,未从税务角度考虑。

    (二)企业管理信息技术不匹配

    企业发展速度加快,商业模式越来越复杂,而企业管理信息技术却不相匹配。在很多中小企业,只应用简单的财务核算软件,未使用ERP企业管理软件。采购、销售业务数据未及时同步到财务部门,未建立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成本核算信息技术落后,依靠人工EXCEL表进行,导致成本核算不准确,比如:未对全部领用的原材料进行核算,投料配比不合理,未真实反映生产过程。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未实时有效沟通信息,资料交接滞后,比如:采购物资信息资料未及时提供给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无法在合同成立前提前介入,审核合同的合规性、合理性、可行性等方面。物资采购发票入账不及时,会计账与实物账账实不符。财务部门也未及时把财务问题反馈给业务部门,比如:应收账款长期挂账;收汇未在规定日期前完成,导致影响出口退税。如果利用企业管理软件便可加快信息传递,数据反馈,提早发现税务风险点。

    (三)业务模式和税收政策不了解

    在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专门的税务管理人员,由会计兼任。如果会计人员对企业行业经营模式不熟悉,对收入确认时点、成本结构、货款结算方式缺乏了解,导致财务核算未按企业业务模式进行,会存在少交税或多交税的风险,增加应付税务检查成本。同时税收是调节经济的一种手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发展计划的制定,税收政策时常更新,国家支持实体经济的税收优惠政策不断推出,财务人员未及时跟进政策,未精准理解,无法保准纳税申报的准确性,无法充分享受税收红利,会产生税收风险。比如:销售业务开票税率使用错误;企业税收优惠备案备查资料未完全准备,导致不能享受加计扣除、优惠税率,事后产生补税及滞纳金;在开发票时,购买方、付款方、收货方未要求三方一致,存在虚开发票风险。

    三、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方式

    (一)强化制度建设

    企业在进行涉税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并完善税收风险体系,以此确保能够更加科学合理的对税务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建立各项税务管理制度,在制定战略决策时,把税务管理纳入战略管理,改变税务风险意识,在设计商业模式、资本运作时,提前考量税务风险、税负情况。在合同订立阶段,建立财务部门审批制度,从税务风险角度进行审核。建立财务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对税务申报人员进行考核,提高纳税申报的准确性。而对于现行应用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来看,也需要通过优化与升级来匹配企业的发展诉求。此外企业还需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以此对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进行确定,包括资产类管理指标、短期偿债能力指标、盈利能力类指标、产品销售类指标,以此为依据,对重大税务风险进行识别、管理。

    (二)加强技术支持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技术与大数据的应用能够有效保证企业在运转过程中降低各类风险问题的发生。所以为有效规避企业可能存在的税务风险问题,必须有现代技术的支持。企业可以应用ERP系统,它可以通过自动化运作而快速将形成的成果进行输出,并在局域网的支持下,实现了信息共享,并节约了税务风控成本,缩短了业务办理周期。此外,还应对不同流程的涉税信息进行整合,对税收风险智能模块机制进行建立,并对模块进行分解,包括监控与应对子模块、控制子模块、评估分析子模块。同时,完善基础信息系统,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动态、高效、系统化的税务风险识别系统,对新产生的税务风险及原有的税务风险进行动态化观察,并制定完善的解决措施。

    (三)落实培训工作

    不管制度建设多么完善,信息系统多么强大,在各项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也是以人为主来实现各项管理工作的落实。因此,对于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开展来看,需要配备税务管理人才,熟悉企业商业模式,完善财务会计核算规范。从线上、线下培训方式建立多渠道税务知识培训体系,跟进税务政策学习,结合企业行业情况,应享尽享税收优惠政策,从而在日常工作开展中,避免税务风险的产生。此外,也应引导管理人员学习如何应对税务风险方面的知识,包括税务风险的发生概率及造成影响的大小,应分别进行用心管理、转移、避免、可接受等不同模式进行管理,以此确保将税务风险降到最低。

    四、总结

    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需求来看,企业开展税务风险管理工作需要通过提高税务管理的战略高度,加强税务管理制度建设,采用企业管理信息技术,落实知识培训工作,以有效规避税务风险问题的产生,并且也能保证企业在运转的过程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为企业的全面发展做好保障。

    参考文献:

    [1]葛钦艳.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对策研究[J].纳税,2021,15(03):26-27.

    [2]李文龙.加强企业税务管理及防范、化解税务风险的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02):104-105.

    [3]高金平,高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之策[J].注册税务师,2020(12):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