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尹旭

    [摘要]《实践论》作为全面而系统地阐释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全部内容的经典著作,不仅以其科学性与价值性纠正了革命战争时期党内长期存在的错误思想,为中国革命最终走向胜利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上的指导,也为其自诞生以来中国各个历史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发展和深化奠定了哲学基础。《实践论》在今天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始终以《实践论》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将思想政治教育推向深化。

    [关键词]《实践论》;思想政治教育;意义

    [作者简介]尹旭(1991-),女,汉族,山东淄博人,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 D6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19)05-0060-03

    毛泽东的《实践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科学地回答了党应该以怎样的学风及态度去对待马克思主义、对待中国革命的问题。《实践论》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它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揭露了特定历史时期党内长期存在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错误。然而正如毛泽东在文中所言:“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①,《实践论》在抗日战争时期对纠正和解决党内错误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今天,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的前进以及人民群众思想认识的变化,《实践论》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仍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一、《实践论》具有科学性与价值性

    首先,作为全面阐释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的著作,《实践论》的科学性与价值性体现在明确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人类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逐渐的了解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性、人和自然的关系;而且经过生产活动,也在各种不同程度上逐渐认识了人和人一定的相互关系。”②这就表明,实践,特别是生产活动的实践是人的认识发展最基本的来源,实践是第一性的。因此,要获得对自然、人类社会以及人类自身发展的规律性认识,离不开亲身投入到改造自然、变革社会、发展完善自我的实践中去,否则,认识一旦与实践相分离,就容易陷入唯心论、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盲动主义等错误中。正如毛泽东在文中所言:“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③同时,认识具有能动作用。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并能够且应该以实践基础上的认识反过来指导实践的不断发展和深入。认识如果不能反过来用以指导实践,那么这种认识便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要在深入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历史发展的脉络,了解与掌握人的思想,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理论、观点,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适当的原则、恰当的内容与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方法,同时也要用这些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原则、内容以及方法来不断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和理论在相互作用、辩证发展中不断走向完善。

    其次,《实践论》的科学性在于从认识的发生及发展的角度表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形成理论,要发挥对实践的指导作用。那么,认识与理论正确与否,则必须且只能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实际情形是这样的,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物质生产过程中,阶级斗争过程中,科学实验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了。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和,就会在实践中失败。”④这表明,认识和理论是否正确,不是根据个体主观上所认为的是否正确而决定,而是只有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能够给予人们答案。如果想要在实践的检验中得到正确的结论,就必须根据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与变化,不断调整认识与理论,使主观合乎于客观的规律与要求。《实践论》这一观点之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与价值性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观点、原则、内容以及方法是否正确,思想政治教育是否真正取得实效,都需要在实践中去加以检验,只有实践是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是否具有实效性的最直接和有力的途径。而面对社会发展和人们认识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新情况、新问题,又要针对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地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使其符合社会及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观点、原则以及方法当作教条,而是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不断将其发展,使其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经受住社会历史发展实践的种种考验。

    最后,《实践论》的科学性与价值性主要体现在它强调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关于改造世界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斗争,包括实现下述的任务: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⑤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来源于人民群众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社会实践,并为其参与新的社会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实践论》中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论述,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为无产阶级改造世界而服务。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和说服人民群众正确认识世界、认识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参与社会生产、生活、人际交往等改造主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完善自我,实现自身与全人类的解放。

    二、《实践论》奠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基础

    《实践论》从理论的高度奠定与论证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来源于社会实践的哲学基础。思想政治教育从根本上来说是从中国革命、建设各改革的实践中发展起来的,而《实践论》中关于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之首要的、基本的观点,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发展和深化必须要以社会历史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基础,以时代要求、历史任务以及人民群众实际思想水平为依据,确定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采取合理有效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手段。正如陈先达先生所言:“凡属马克思主义学派的首要条件,应该立足实践、面对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时代面对的问题和以不同方式为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而奋斗。”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科学,必须以社会实践作为其坚实的根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经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风风雨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随着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步伐不断面临新情况,面对新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在漫长曲折的历史发展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真正发挥教育人、引导人、激励人的作用,就必须要立足于历史前进的新任务、新要求,立足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社会实践的发展变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物质依托,为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转变、方法的调整和内容的创新提供新的可能,提出新的要求。”⑦

    《实践论》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必须要与时俱进。认识随着实践的深入而不断深化,在实践中丰富发展和完善,这又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手段、目标、理论等必须与时俱进。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就体现了既植根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具体实践,又具有与时俱进、随着社会历史实践不断发展完善的特点。

    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例,在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上,党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内容等方面都各不相同、各有侧重。比如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初期,主要依托共产主义小组开展马克思主义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这些共产主义小组领导建立青年社团、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等团体组织,引导组织内成员系统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著作及其理论知识,为培养出先进的马克思主义者,坚定组织内成员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奠定了基础。同时,为了加大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党的革命宗旨,继续扩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的影响力并为正式建党做进一步的准备,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纷纷翻译及出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印制宣传手册、创办和发行革命期刊,并设立相应专栏、创立书社等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作。同时,为了提高工人的思想觉悟和其为了争取自身解放和政治权利而不断斗争的积极性,党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并利用报刊、宣传单或组织精干力量到工人中去等形式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旧社会及资本主义对工人的剥削和压迫、宣传工人所拥有的权利等内容,向工人灌输阶级斗争的革命精神,培育工人的历史主体和社会主人思想,呼吁工人联合起来形成革命团体进行反压迫的斗争。以各种方式教育和引导农民、妇女积极参与革命,也是这一时期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土地革命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则侧重于武装群众、组织群众、建立政权、提高军队素质、消灭反动势力、推动革命的发展。在抗日战争时期,为唤醒和争取民众、壮大革命力量、最终赢得抗战胜利,党采取了利用标语、传单、文艺作品、学校教育、演讲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开展了广泛而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在解放战争时期,党则主要在“瓦解敌军”“鼓舞士气”“战场获胜”“建国准备”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采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手段也与上述几个其他时期不同。

    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上制定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采取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针对不同的对象又制定各有针对性的内容、采取各有针对性的方法,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立足实践、与时俱进的要求。

    《实践论》不仅阐明了认识论的唯物论,也阐明了认识论的辩证法。即是说,认识来源于实践,认识又有待于深化并用以指导实践。认识论的唯物论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和发展必须以社会实践为基础并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而认识论的辩证法则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得到深化,就必须将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形成的经验、原则、手段、方法及内容等上升为理论,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发展。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形式,不仅仅是从实践到认识的更高一级的循环,也内在地蕴含了从认识到再实践过程中认识对实践所起到的巨大的指导作用。

    三、《实践论》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

    《实践论》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作为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虽然是特定历史时期为解决党内错误思想而写就的著作,但其中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所体现的对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起到的巨大指导作用,在今天仍然具有普遍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首先,学习《实践论》,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立足于无产阶级人民群众改造主客观世界的社会实践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科学的必然要求,同样,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性的理论,也只有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才能针对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增强其说服力。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改造人民群众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更是体现了其自身的社会历史性,只有经过历史考验的,才是最有说服力的。《实践论》作为全面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著作,对思想政治教育以社会历史发展的具体实际为依据做出了理论上的指导。《实践论》中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论述,启发着思想政治教育要与现实的人的生活结合起来。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够掌握群众。而理论要想说服人,就需要抓住事物的根本。實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思想政治教育要想抓住事物的根本,说服人,掌握群众,就要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进行调研研究,进行社会实践。

    其次,以《实践论》为指导,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与传播力。《实践论》以其语言的朴素、案例的生动、比喻的形象等特点,深入浅出地将抽象的哲学理论论述地细致而全面,使当时不同层次与水平的党员都能够在这些生动的语言与案例中得到启发,纠正自己的思想认识问题,从而为指导当时的革命取得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实践论》为模范,抛弃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与理论中那些晦涩难懂、教条刻板的方法、手段、原则及内容。同时又要不失学术性与目的性地针对社会历史发展的现实和人民群众思想实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及要求进行阐释与宣传,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理解其思想内涵并自觉地指导自身的思想与行为。

    最后,践行《实践论》所体现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有助于克服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方面,使思想政治教育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受到各种国际和国内社会环境及文化思想的影响,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许多的困境、存在许多消极因素。而之所以存在困境、面临消极因素,与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有关。要消除或者减弱不良因素对人们思想发展状况的影响,克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难,使思想政治教育走出现实困境,只在理论层面上止步不前是绝对不行的,必须也只能通过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才可以解决。《实践论》的形成与当时中国社会与中国革命所面临的现实困难相联系,之所以在当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解决了当时党内影响中国革命发展的错误思想问题,正是因为其内在蕴含的巨大科学性、其全面而系统的实践观指导着党在那一时期的革命实践。思想政治教育以《实践论》为指导,是克服其消极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的必然选择。

    总之,《实践论》虽然是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但其内在所包含的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内容,却永不过时。它启示并要求人们要高度重视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知与行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知行合一中改造主客观世界,不断推动历史的进步与发展,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为自身及全人类的解放做出贡献。

    [注释]

    ①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96.

    ②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82-283.

    ③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86-287.

    ④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84.

    ⑤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96.

    ⑥陈先达.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当代价值[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03):36.

    ⑦王晓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魅力彰显的实践之维——基于毛泽东《实践论》的研究分析[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9(04):121.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96.

    [2]王树荫.论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熟的哲学基础[J].思想教育研究,2004(05):18-20.

    [3]王晓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魅力彰显的实践之维——基于毛泽东《实践论》的研究分析[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9(04):121-124.

    [4]王习明.毛泽东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创新及其启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01):100-103.

    [5]黄楚文.毛泽东实践观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0(04):87-90.

    [6]陈先达.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当代价值[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03):3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