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如何通过绩效评价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周辉

    摘要:2019年1月1日《政府会计制度》的全面实施,国家对高职院校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核算的效率,特别是资金使用的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效管理预算资金是促使学校战略目标实现的合理保证。目前高职院校预算管理中存在预算编制不精细、绩效目标不明确、预算绩效意识淡薄、预算绩效评价流于形式、预算控制监督缺失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就高职院校如何通过绩效评价来提高预算管理水平谈谈自己的想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绩效评价;预算管理

    一、高职院校通过绩效评价提高预算管理水平的意义

    2019年1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出台,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2019年3月,两会提出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100万人,国家对高职院校的重视达到了空前。高职院校作为我国当前教育体系中重要的构成部分,其办学质量对我国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随着高职院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其预算资金也在不断增加,如何在预算资金范围内,最大程度进行使用就显得较为重要。因此需要高职院校具备较高的预算管理水平,这样才能够有效对高职院校各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促进学校各项管理目标、效果与学校的战略目标相融合,从而实现学校的长足发展。因此通过绩效评价来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对高职院校发展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高职院校绩效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的绩效目标不明确、编制方法不科学

    设定预算绩效主要是为了能够更好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在当前,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在预算管理工作中,都存在一定的思维局限,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忽视客观规律,缺乏对实际情况的了解以及思考,导致预算编制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的情况,尤其是很多的高职院校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无法有效对教学、科研、后勤、财务等方面进行整合,没有将绩效目标与预算编制有机结合,导致实际执行时经常出现预算不够用或溢出现象发生,缺乏科学性与严谨性[[]]。

    (二)预算绩效管理流于形式,缺乏高质量、操作性强的绩效评价体系

    当前高职院校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往往流于形式,学校工作重心依旧放在提升教学质量上,而忽视了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对预算资金管理以及控制不够重视。在运行过程中在没有明确绩效目标的情况下随意增加项目资金使用,更谈不上项目完成后的绩效评价,容易造成超支浪费。这主要是因为在绩效管理工作中,缺乏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或者虽有完整的体系,但其实际操作性不强。从而造成了当前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不够深入,导致很多管理只是在做“表面文章”,无法深入解决问题。

    (三)预算执行缺乏严格的控制及有效的监督

    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绩效管理的实施还需要进行有效的监督配合。但是在当前的工作中,高职院校缺乏相关的综合素质人才,很多高校对绩效的监督工作也往往是从各部门抽调工作人员进行兼任,缺乏独立性,这就导致了绩效监督中会出现徇私舞弊等现象,对绩效监督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专业不足也是当前绩效难以开展的另一个障碍,只有配备专业的绩效管理人员,才能够有效促进预算执行,帮助高职院校预算资金合理的使用[[]]。

    三、通过绩效评价加强预算管理的措施

    (一)强化预算绩效意识,培养团队绩效素养,提高预算编制水平

    预算绩效管理是一个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工作体系,建立预算绩效评价机制和相应的制度是高职院校预算管理重要手段。制度有效实施的前提是要解决高校全员预算绩效管理意识缺乏的问题。如何对高职院校全员预算绩效意识方面进行培养,首先是通过宣讲方式,可以通过讲座、宣传板等方式,加强全员对绩效管理工作的认识。其次,在全员预算绩效意识增强的环境下,在预算编制的时候需要具备较为复杂的参照,其中包括预算原则,学校发展战略、学校预算的目标以及核算管理等,这些方式都会采用众多的预算编制方法进行分结合,以此来制定预算的编制。例如:在人员经费以及公费上,可以采用定员定额标准法,对科研经费、基本建设项目、二级预算部门的重大项目等采用零基预算与绩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等,让全员都参与到预算编制中来。

    (二)明确预算绩效评价的目的性,制定关键的绩效评价指标

    学校需要从实际出发,以战略发展目标为导向,根据预算管理要求,制定关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体系的标准应该考虑学校多方面的因素,采用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建立相应的绩效评价机制,并成立专门评价部门。建立科学有效绩效评价机制,一是需要二级预算部门对工作中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在汇总二级预算部门在绩效评价中得出的问题时,评价部门需要及时制定解决措施,纠正这写问题,二级预算部门也需要定期對整改措施提出修改意见,并且对整改情况作出跟踪调查。二是在进行绩效工作的过程中,评价部门需要实时对效果、进度进行公开,引导学校全员都参与到绩效评价措施的完善中。三是建立结果报告机制,评价预算部门需要经常与二级预算部门进行联系,将制定的预算绩效评价情况定期输送,二级执行部门则依靠这些报告对自身的工作进行调整。第四则是在建立起绩效机制之后,评价部门需要与学校考核部门进行业务方面的衔接,这样二级业务部门也能够从预算方面找出工作重点,并且树立起责任意识,从而提升学校的绩效管理水平。提升预算分析以及控制手段,必须加强对绩效各个环节的监督调控,形成一套完善科学的预算管理控制体系,才能够有效促进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增强预算的科学性。

    (三)建立内部监督机制、激励机制,形成预算绩效管理自律约束机制

    全员有了预算绩效的意识,明确了预算绩效评价的目标和方法,树立了正确的“花钱必问效”的观念,这给高质量、科学性的预算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通过内部监督及激励机制在全员中逐步形成预算绩效管理自律约束机制。首先,学校需要设立预算绩效评价监督部门,根据当前的预算管理、绩效经验等建立合理、系统的规则制度,并且评价体系中需要有相对高校的运行监督机制,这样在评定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最终绩效结果对资金预算等方面进行发放,例如对于表现优秀的二级部门,可以在下一年度预算安排上进行有限的安排,新项目资金使用方法考评也可以适当放宽。对于表现良好的二级预算部门,在下一年度的预算安排上可以保持原状。对于评定不合格的二级预算部门,可以在基础预算上,按照一定的比例扣减工作性经费,以此来起到警示作用。按照这样的制度能够有效对二级预算部门进行监督,强化绩效管理。其次监督人员同时也需要受到各部门的监督,这样才能够保证监督工作的公正。最后在绩效以及监督方面,应该强化各二级部门的统一性,让员工与部门之间达到高度的统一,提升工作人员的自律,同时对绩效自律性较高的工作人员,按照绩效工资发放比例等方式进行表彰,增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而部门内部也应该定期对绩效工作以及工作人员态度进行讨论,对自律性较差的工作人员进行督促,让工作人员能够建立荣辱观,从而让自律约束机制在各二级预算部门内部逐步形成。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是当前高校能够步入科学化、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学校财务管理过程中绩效观念的拓展和提升。当前在加强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中,依旧存在很多的不足,需要改变过去“重投入、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的现象,形成“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思维,将绩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预算编制、执行、决算、监督全过程,构建事前、事中、事后“三位一体”的绩效管理闭环系统,通过绩效管理,从而促进预算管理水平的提升,进而提升高职院校资金使用率,促进高职院校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梅凯.浅谈高职院校如何通过绩效评价提高预算管理水平[J].当代会计,2018(07):74-75.

    [2]梅凯.浅谈高职院校如何通过绩效评价提高预算管理水平[J].当代会计,2018(06):69-70.

    [3]龙麒任.高职院校财务绩效评价研究之财务预算评价[J].现代营销(下旬刊), 2018(0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