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着力点

    龙凌云

    [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指导思想,同时也是人类优秀文明的结晶,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世界发展的贡献不言而喻。新时代只有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向前发展。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独特魅力和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在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上,把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与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融会贯通,切实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结合具体实际试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时代;中国化

    [作者简介]龙凌云(1988-),男,天津人,天津大学,助教,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共党史。

    [中图分类号] A8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19)05-0052-02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独特魅力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习近平的表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根本概括。

    (一)富有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是指导共产主义运动和发展的强大思想理论。马克思理论富有科学性,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推动力,这不仅仅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的思想理论基础,还因为马克思主义客观地解释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并提供了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马克思主义使中国共产党人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为各个时期的共产党人制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发展等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支撑。

    (二)富有实践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时实践的观点更是支撑马克思主义体系不断发展的核心。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主要表现在理论来源于实践以及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强大理论武器两个方面,马克思与恩格斯在探究该学说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帮助人民群众能够运用科学的理论去看待世界,并改造世界。世界各国的社会主义实践证明,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才能不断取得成果。

    (三)富有人民性

    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属性,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主要来源于坚定的人民立场。此外,马克思主义是在满足人民需求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是为了指导世界无产阶级与劳苦大众更加顺利地进行革命斗争而诞生的,其目标是解放全人类,逐步实现人的自由发展与全面塑造。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人类发展的宏伟图景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

    (四)富有开放性

    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人民性产生于国际共产主义的伟大实践,并在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与具体实践相匹配。在具体实践的基础上,赋予马克思主义时代性,力求做到对传统理论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根据新时代的要求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加以继承和发展,使其保持蓬勃的发展态势。

    (五)富有世界性

    马克思主义蕴含全人类文明的发展成果,立足于工人运动的生动实践,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人类思想的优秀成果,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还对各民族优秀成果和时代精神进行总结和升华。正是因为世界各地文明的滋养和灌溉,使得马克思主义摆脱了狭隘的民族思想,将其发展为一套适用于世界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的科学原理,创造了有史以来最完备、最严整的科学真理体系。

    二、新时代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意义

    当前进入新时代,中国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不断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来推動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成果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改革发展已经进入深水区和攻坚区,发展任务重、矛盾风险挑战多、治国理政考验大都是前所未有的。必须立足新时代的特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好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新时代、解读新时代、引领新时代,真正搞懂面临的时代课题,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向前。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客观要求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既面临着重要的历史际遇,同样也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严峻挑战。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脱贫攻坚战已经进入攻坚克难的冲刺期,城乡收入差距拉大、下岗失业、“三农”、腐败、环境等问题亟待解决。只有牢牢抓紧时代特点,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内涵,不断从马克思主义中汲取真理力量,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武装思想和解决中国当前亟待解决的各类问题。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眼光保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所指出的矛盾普遍性以及特殊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新时代背景下,世界格局正处在加快演变的历史进程之中,产生了大量深刻复杂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很多亟待回答的现实课题。这就需要依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来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亟待解决的各类问题。

    为了更好的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现实问题的指导和解决。首先要紧密联系亿万群众的创造性实践,通过了解亿万群众真正需求的具体情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二)统筹国内外大局的客观条件

    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统筹两个大局是顺应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应中国与世界关系发生深刻变化的必然要求。目前,中国经济规模居全球第二,货物贸易、外汇储备规模居全球第一,双向投资跻身世界前列,中国同国际社会的互联互动空前紧密,对世界的影响和国际事务的参与不断加深,世界对中国的影响也不断加深。中国发展内外关联度日益增强、对内工作与对外工作密不可分的新形势下,通过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来统筹国内国际局势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作用。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

    中国近代以来,中国陷入内忧外患、千疮百孔的状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带领团结各族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三、在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方向

    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推动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坚定不移的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四个自信”,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解决当前中国改革发展遇到的实际困难,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一)熟练掌握并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习近平强调,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是党的传家宝。提高全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熟练掌握并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要求。首先,以马克思主义观点,用以观察、分析和解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不断加强党组织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学习与理解,从而提高全党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充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切实的将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充分运用到实践工作中,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

    (二)以科学的态度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落地生根

    理论联系实际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正确思想路线,是共产党人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全体党员干部要自觉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内外形势变化和中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正如马克思所言,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所以,必须要坚持问题导向,善于聆听时代的声音。在改革开放中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围绕当今中国如何发展、怎样发展,向什么方向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如何发展、怎样发展、向什么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義这个新的时代课题。因此,必须时刻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四个自信”,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王世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时代化研究[D].东华大学,2013.

    [3]汪勇.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

    [4]牛先锋.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化、大众化研究[J].科学社会主义,2019(6).

    [5]韩喜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J].党建研究,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