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关键词 高校 学生 法律意识

    基金项目:贵州省重点支持学科:思想政治教育(黔学位合字ZDXK[2016]17)。

    作者简介:冯渝安,铜仁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经济法。

    中图分类号:G64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6.328一、引言

    依法治国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依法治国的基础就是要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让法制观念深入人心。高校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希望,他们接受新鲜事物快,可塑性强,一旦法律教育和道德教育缺失或者不到位就极容易受到不正之风的影响,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近年来,大学生犯罪案件频发,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与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加强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让大学生认识到法律的重要作用,学会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同时自觉遵守法律,切实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二、培养高校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意义

    坚持依法治国是我国重要的治国方略,近年来,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迅速,对法制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公民的法律意识与法制观念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才能够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社会。因此,加强高校法制教育,培养高校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高校学生法律意识是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

    我国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断推进民主化进程,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维护和遵守法律的宣传和教育,让依法治国理念深入人心。高校学生是我国未来的栋梁,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利于坚定大学生的政治信念,帮助大学生树立法律思维,掌握公平公正的要义,遵守社会公德,时刻将法律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高校大学生是今后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高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能够使其在今后的工作中依法办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维护社会的公平公正,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事业贡献力量。

    (二)培养高校学生法律意识是建设法治校园的要求

    当前我国高校的管理逐渐向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学校为了保障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建立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因此,从某种程度来说,高校就是一个微小的社会,在校大学生在校园里学习生活首先要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对法律和规章制度的信仰,以后走向社会才能在尊重他人权利的同时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

    (三)培养高校学生法律意识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现代社会人才竞争异常激烈,高校是为社会各界输送人才的摇篮,培养高校学生的法律意识有助于大学生知法、守法、用法,掌握基本的法律常识,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社会活动。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在生活和学习中规范自己的言行,避免受到各种不良风气和思想的影响,成长为国家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三、高校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大学校园内违法犯罪事件时有发生,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培养大學生的法律意识已经刻不容缓。很多大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掌握以及法律知识的作用知之甚少,法律意识淡漠,缺乏大学生应有的法律素养。高校大学生在法律意识培养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高校对学生法律意识培养重视不足

    当前很多高校对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安排的高校法律基础课时少,教学内容也不充分,在有限的时间内讲解多方面法律基础知识,导致课程连续性不足。另外课程结束之后,高校很少安排法律实践活动来强化课堂上学到的法律知识,导致学生学到的法律知识非常有限。高校法律基础课教师只重视对基本知识的讲解,忽略了对学生法治精神和法律思维的培养。再加上当前大学生将主要精力都放在专业课上,认为专业课关系到就业,对法律的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这也阻碍了高校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二)高校学生基本法律知识薄弱,法律观念不强

    只有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并利用法律知识指导具体的实践活动,才能够形成法律意识。然而当前我国高校教育中除了法学专业的学生外,其他专业有关法律知识的专业课很少,使得高校大学生对于我国法律的相关内容缺乏了解,对基础的法律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很多大学生对我国基本法律缺乏必要的认识和了解,比如《劳动法》《婚姻法》以及《合同法》等等,而这些法律与高校学生以后的工作学习息息相关,因为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作为支撑,学生就很难形成与之对应的法律观念。一旦遇到问题,不会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对法律知识的综合应用很难提高。

    (三)高校学生法律信仰比较淡薄

    一个国家的法治发展与国民对法律的信仰密切相关。如果人们对法律都是尊崇和信任的,并且在生活工作中严格依照法律的规则行事,使得法律规范成为身体力行的准则,那么整个社会必然会走向文明,国家也才能够长治久安。而当前部分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仰正逐渐缺失,具体就表现在对法律不笃信也不遵守,校园中打架斗殴现象时有发生,最终酿成悲剧。还有部分大学生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认为权重于法,有钱有势的人就可以不受法律的约束。大学生对法律信仰的缺失就会造成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不守法,藐视法律的权威,最终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四)高校学生诚信意识不强

    诚实守信使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个人和国家存续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然而,当前高校学生诚信意识也令人堪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近年来,高校对于大学生考试作弊抓的都比较严,作弊的处罚也比较严重,但是仍然每年都有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报道出现,而且作弊手段花样百出,为学校和教师的管理带来挑战。二是大学生还贷信用不强。国家为了帮助哪些贫困大学生就学,提供了助学贷款,极大的缓解了部分贫困生的就学压力。大部分大学生完成学业后都诚实守信,及时归还了贷款,但是也存在部分学生不按时归还贷款,为学校和银行的工作都带来不便。三是个人资料言不符实。高校为了激励大学生奋发图强,设立了许多优先模范称号和奖励。部分大学生为了获得奖励,在撰写个人资料时常常夸大其词。还有一些学生平时不用功学习,毕业后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编写简历时购买各种证书增加自己的竞争力。

    (五)高校学生自我情感管理能力弱,容易因情绪波动违法犯罪

    高校大学生具备自我情感管理能力,就能够自我调解不良情绪,形成正确的三观。但是部分高校学生自我情感管理能力比较弱,情绪容易波动,如果负面情绪堆积又没有及时排解很容易因为一时冲动而走上犯罪道路。比如一些大学生因为贪慕虚去盗窃,还有一些因为感情纠葛去伤害别人。大学生的这些违法行为一方面是缺乏法律信仰,还有一方面就是对自我情感的管理能力不足,遇到问题不会寻求正确的解决方法,不良情绪长期积压,最终就会选择极端的方式。四、培养高校学生法律意识的有效对策

    培养高校学生法律意识首先要引导大学生探索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的作用,思考法律的公正性和价值性,建立对法律的认同感和信仰感,为我国法治化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一)营造培养高校学生法律意识的良好环境

    良好的法治社会环境是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到基础,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国家要健全法律运行机制,明确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教育部门和高校要为大学生创造参与立法的渠道和机会,让大学生切实感受到法律的权威性,增加大学生对法律的认同感和信仰感。另外,政府和执法部门要保证信息的公开和司法程序的公正,让社会大众都能够参与监督执法过程。要推进依法治国和文明社会的建立还需要大力宣传普法知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净化社会法治环境。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能够通过互联网接受到各种咨询和消息,很多负面的消息和思想会对大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政府和高校要加强对互联网的监管力度,避免暴力、色情以及反动的信息侵害大学生,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

    (二)加强高校对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

    高校要加强对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其一,学校在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时要与国家的法律法规保持一致,切实保障高校师生的各项权利。学校在处理各种违纪问题时也要严格遵照规章制度执行,保证公平公正,为培养高校学生法律意识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其二,高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法律教师的综合素质,更好的为学生传播法律知识。法律是一门逻辑严密的专业性学科,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具备扎实的理論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能更加生动形象的传播法律知识,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对法律产生认同感和敬畏心。其三,高校在设置法治教育课程也要注重社会实践课的设置,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有机会走出校门体会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另外,高校还要注重利用各种平台宣传普法教育,定期更新国家的法治动向和法律知识,让法律知识真正进入每位学生的内心。

    (三)高校要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法律意识的培养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内在源泉和动力。因此,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不仅要为其创设良好的法治环境,加强学校的重视程度,更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注重自身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提高。高校和教师要鼓励大学生自觉学习法律知识,主动了解法律常识,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法律活动。大学生通过自我学习、自我鼓励对于法律意识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另外,大学生的思想还比较单纯,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观,让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学会用法律和道德约束自己的言行。只有这样,高校学生才能成长为具备较高法律意识的高知识人才,肩负起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任。

    总之,培养高校学生法律意识有助于推进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然而培养高校学生法律意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高校和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中存在的不足,采取有效的对策提升高校学生的法律意识,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袁金慧.以法治意识为核心的当代大学生法治教育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6.

    [2]陈同强,刘振优.高校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科技视界,2013(36):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