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这样美丽的语文课

    高海燕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美育,真正把美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培养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在广泛的审美实践中得到美的熏陶。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课中的美育渗透进行了具体探讨,以期为教师教学提供思路。

    关键词:语文教学? 美育? 渗透

    俄国作家别林斯基说过:“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语文学科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其中包含的美育因素比其他学科都要丰富。往往课文讲完以后,呈现出的就是一幅多彩的画、一首美丽的诗。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丰富的资源,在教学中带领学生感受、体验、领悟其中之美,让学生深切体会教材中的生活美、艺术美和自然美。

    一、 身正为范,传授“美”

    教学是一门使人感到身心愉悦的艺术。一节好课能使学生身心愉悦,并能获取丰富的知识,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内容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收获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要用亲和、大方的教态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使学生轻松快乐地汲取知识。笔者认为端庄得体的形象和亲切大方的教态都是美的体现,如果将这些美的东西展现出来,对学生的影响将是积极的、全面的,进而陶冶他们的情操,完善其品格。

    二、激发情感,感知“美”

    小学语文教材是儿时乡下的秋夜,秋虫此起彼伏的吟唱,习习晚风里氤氲的荷香,满天璀璨的繁星,美无处不在,它如一曲优雅动听的旋律流淌于课文的字里行间。

    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优美的散文诗歌通过声情并茂的反复吟诵,能再现作品的形象美、意境美和语言形式美。在“讲”风太盛的情况下,我认为美读非常有必要,把书面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有声有色地演绎作品,使文中的人物情景跃于纸上,这样学生就能不假思索地感受审美对象的美。

    比如教学孟郊的《游子吟》,我先播放音乐示范朗读,要求学生边听边划分节奏,然后指名几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点评,反复品读,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这首唐诗吸取了民歌的优点,隽秀流畅,韵味醇美,读起来让人回味无穷,通俗的语言,描写出母亲对儿女们无微不至的爱。古往今来,漂泊异乡的游子每每吟诵这首小诗时,都会情不自禁地热泪盈眶。在学生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我指导学生疏通文义,并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要求学生朗读时,脑海里要浮现这样一幅画面,一位饱经风霜的老母亲坐在昏黄的油灯下,一针一线用心缝着即将离家远行的孩子的衣服。通过联想与想象,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

    教材中的唐诗绝句、宋词小令,无疑不是朗朗上口、淋漓尽致、和谐自然的佳作。读《七月的天山》,山涧飞泻的瀑布,恰似盛开的白莲,悄然开房在学生的心田,蜿蜒无尽的原始森林,五彩缤纷的野花如织锦、如彩霞,在诵读中,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徐徐展开在学生眼前。

    教学中要从文章描写的形象入手,引导学生认识文章中的形象之美,并用形象去感染学生。例如,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文,课文仅用概括的语言介绍了圆明园的建筑风格与景观。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突破了这一局限,用色彩鲜艳的画面再现了“美轮美奂的皇家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栩栩如生的兽首铜像”,让学生最直观地感受到集建筑艺术园林艺术于一身的东方园林的瑰丽!如此宏伟壮观的皇家园林却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令人心痛。

    多媒体所展示的唯美画面,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体验,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朴素的爱国主义教育。

    语文教材中的美育元素,像夜空的繁星。随处都有实施美育的机缘,关键是语文教师要拥有一双识别美的慧眼,引导学生发现美的存在。

    三、探究品析,欣赏美

    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篇优秀作品,无不蕴藏着丰富的美。教师应该充分地利用教材,引领学生去发掘美点,为学生塑造一双欣赏美的眼睛。

    语文是一门语言文字课,从字词到段篇,它的美随处可见,教师在解读文本中,应尽可能挖掘文本及人物形象的美。

    宏大的主题、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是文学作品的灵魂。不管哪篇文学作品,作者总是以栩栩如生的形象打动读者,教师在分析人物形象时,一定要抓住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环境、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引导学生整体感知。例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五位壮士在寡不敌众的形势下,据险顽强抵抗,直至弹尽,毅然砸枪跳崖。看到五位战士的威武姿势,学生感受到了壮士们宁死不屈、不怕牺牲的钢铁意志。这样就把英雄形象深深地烙印在学生的脑海里。语文教材中诸如此类人物形象不胜枚举,

    让学生从这些人物形象中发现美、体会美和感知美,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只有心灵美才是最高尚的美,激励他们追求真善美。

    四、大胆实践,创造“美”

    学生品鉴语文中的美,是在学习语文知识过程中进行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所感所想去畫一画,写一写。不仅有利于他们掌握新知识,而且有利于其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我在教《找春天》一文时,根据文章描绘的景色,让全班同学画一画他们眼中的春天,孩子们兴致盎然地画着五彩斑斓的春天,有春草、春花、春雨、春燕……从不同角度展现春天的美丽,在相互比较中,了解春天的动态美。我还通过多种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地感受春天的无限美好,有了这种深刻的美感体验,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表达和创造的欲望。

    语文教学中渗透美学教育,有着其他科目不具备的优点。比如可以在阅读理解、朗诵、作文以及口语表达中渗透美学教育,一段时间后,学生会有很明显的进步变化。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勤于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观察艺术作品。让学生学会发现大自然的奥妙,抓住生活里的美好。

    学生在写作文时能够有感而发、言之有物。美的创造在于发现,教师应鼓励学生写出新意,指导他们独立思考,帮助他们表达美。比如让学生描绘校园早晨,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感受到太阳升起时耀眼之美,感受云彩变幻之美,也可以聆听校园百鸟争春之美或者书声琅琅之美。多方位多角度观察校园景物的变化。这样,学生获得了丰富的美感体验,就能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写出的文章才能反映出思路的明晰美、节奏美,表现作者创造美的能力。

    在教学中渗透美学教育,认真观察生活细节,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受到感染和教育。真正落实课堂的美学教育。

    总而言之,对于学生来说,美育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对于教师来说,则是有意识的行为,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手段,处处体现美育,最终达到教育者的教学目的,学生在无意中接受教育和熏陶的境界。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才能让语文学习具有滋润心田、净化心灵的人文气息,才能使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变得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