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

    卢祖俊

    摘要:在2017年,国家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等相关文件,为企业的内控机制建设工作提供了相应的参考和借鉴,有效引导和推动企业的内控机制建设工作,全面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推动企业地向着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本文主要从企业加强内控机制建设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探究现阶段企业内控机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内控机制建设措施,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以期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企业;内控制度;内控机制

    一、企业建立健全内控制度的重要性

    (一)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借助内控体系,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还能将外在压力转换为企业内部发展的动力,激发企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明确企业领导层的职责,从企业自身进行调整,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不断优化企业管理模式

    企业为了保障各项生产运营活动的高效进行,需要借助相应的内控体系,合理协调企业内部的相关部门,确保部门运营管理人员与企业领导层之间的密切配合,组织、管理、控制好各个部门,不断优化企业的运营管理模式。健全的内控体系,能够为企业领导层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数据,确保领导层决策的实效性。

    (三)合理配置企业内部资源

    通过内控体系,可以对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合理配置,能在企业内部形成相互制衡的关系,明确企业的权、责、利,强化企业内部管控的效力,避免内部资源的闲置或浪费,增强企业自身调控能力,避免各种潜在风险发生的概率,不断提高企业内控的水平。

    (四)逐步实现企业运营目标

    企业建立起内控体系,能够确保企业运营目标的合理化,降低企业运营风险,内控可以保障私营企业按照既定的战略发展目标执行,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规范企业职工的管理行为,保障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不断提升企业运营管理的效率,达到企业的运营预期,逐渐实现企业的运营管理目标。

    二、现阶段企业内控制度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企业已经基本上建立起相应的内部控制机制,各项内部控制措施和规章制度也比较完整,并在实际的运营管理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带动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在内控制度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有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相对比较完整,但其的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条例相对比较少,不够重视相关规章制度的操作流程制定,使得管理制度缺乏有序性和有效性,降低了规章制度的法制性;在企业组织机构管理方面,由于内控工作涉及范围比较广,很容易忽视岗位职责之间的划分,没有未能实现不相容职务分离管理,使得内控工作存在着混乱无序的情况;有的企业在预算控制管理方面,相关工作人员不能深入预算执行过程,使得预算执行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控,降低了预算执行的有效性,再加上有的工作人员对预算管理不重视,虽然建立起全面的预算控制管理机制,但在实际预算管理过程中,很多部门依旧不能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执行,使得预算管理停留在形式层面,很难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有的企业不重视风险管理工作,抑或是只关注外部风险防控而忽视了企业内部的风险防控,增加了企业的财产安全管理的风险,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等,这些都是现阶段企业内控制度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

    因此,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内控制度建设的实际情况,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解决和完善,以保障内控制度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全面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以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相关措施

    (一)健全管理法律法規和公司制度

    首先,企业需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来制定管理规章制度,如常见的法律法规有《合同法》《劳动法》等,要确保规章制度的合法性与合规性,公司的规章制度要立足于民主程序,要从企业的实际发展过程着手,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合理性,能贴合和满足企业的实际发展。其次,要从细节着手,从内控环境(组织机构、企业文化等)、制度执行、监督检查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如企业的人事招聘、入职制度,考勤制度、劳动合同管理制度等,都是比较细化的工资规章制度,在企业内控管理过程中能发挥着相关作用和价值。

    (二)组织机构控制

    企业要根据自身经营发展的实际情况,科学梳理内控管理的组织机构,开展有效的治理机构规划工作,不断优化企业现有的组织机构,明确划分内控与管理的职责,精细划分至各个具体的职能岗位,明确其所承担的控制管理责任,从而不断完善内控管理机制。企业需要建立起相配套的岗位职责分配体系,规范岗位管理工作,引导全体员工参与该项制度落实,明确自身职责,划分管理权限,杜绝相互推卸责任等情况的出现,全面提升内控管理的效率。此外,企业要及时消除管理层级之间的壁垒,优化内部组织结构,禁止出现“中间环节”的情况,及时根据本企业经营发展的目标和管理实际情况,制定出相配套的内控机制,以适应企业各自的管理发展,这样才能保障内控机制建设的有效性[2]。

    (三)预算控制

    首先,企业领导层要从思想意识层面上重视预算管理控制工作,加强预算控制的相关内容宣传与学习,定期对企业员工开展相关的预算控制培训,提升企业整体的预算控制水平,确保预算控制的高效性。其次,根据企业预算管理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预算控制方法,如当期预算控制和累进预算控制;总额控制和单项控制;绝对数控制和相对数控制;刚性控制和柔性控制;预算内审批控制、超预算审批控制和预算外审批控制;系统在线控制和手工控制等,都是预算控制常用的方法,企业要懂得灵活变动,熟练运用,全面提升企业的预算控制质量。最后,及时监督和控制预算执行过程,一旦发现问题,能及时进行解决和完善,加强预算员工的自我控制,以推进企业预算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风险防范控制

    首先,成立专门的风险评估小组,专职负责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从企业内外部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预测,收集相关数据资料,逐步建立起有效的风险识别评估机制,并对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评估、防控。其次,根据企业的业务运营特点,对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分类管理,如投资风险、市场风险等,制定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规范各个环节的风险管理流程,运用多种类型的风险分析方法,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有机结合起来,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企业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及时解决所面临的风险,确保国企各项管理活动的正常进行。最后,划分风险防控的管理职责,制定相配套的风险控制制度和措施,相关风险管理人员要定期向企业最高管理层汇报重大风险,及时推进和落实各项风险控制措施和制度,有效整合企业的业务流程,全面提升企业风险防范控制的有效性。

    (五)财产保全控制

    为了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管理措施,如限制接近,要严格控制无关人员对物资资产的直接接触,只有经过授权批准的人员才能直接接触资产,从现金限制、证券、存货等财产对象进行严格控制,从现金收支管理等方面进行控制,从而保障企业的财产安全。定期对本企业的财产进行盘点清算,根据财产的各自特点,定期对每类资产进行实际数与账单之间的核对,一旦出现问题,要追究到个人,在盘点实物的过程中,还要对账册进行核对,避免出现资产流失等情况的发生,如现金盘点表、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有价证券盘点表、存货盘点表和固定资产盘点表等,都可以有效保障企业财务的安全[3]。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内控建设的实际情况,从管理法律法制、公司制度、组织机构、预算控制、风险防控、财产安全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提出相应的改进和完善措施,全面完善企业的内控制度体系,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质量,以保证企业健康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范子千.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J].纳税,2018(10):155+158.

    [2]黄德锋.关于企业内控制度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18):21+59.

    [3]陈素琴.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9(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