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爱国主义精神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启示

    叶梅 赵跃

    内容摘要: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孕育于其中的五四爱国主义精神更是历久弥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富强而不懈奋斗。如今我国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五四爱国主义精神对于新时代的中国有着更深刻的意义。高校作为培养青年才干的主阵地,将五四爱国主义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中,更是历史的要求与时代的呼唤。

    关键词:五四爱国主义精神 新时代 爱国主义教育

    一.五四运动及五四爱国主义精神

    五四爱国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存、争取独立的伟大实践和胜利,这场运动是中华民族独立意识的开启,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中国救亡图存的实践进程。在这场运动中,中国人民表现出高度的爱国精神,尤其是青年学生舍己为国、传达着自己的爱国情怀,因而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回望历史,五四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得到传承与弘扬,为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自主、追求富强民主的实践提供精神动力和情感激励,推动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二.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

    (一)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逻辑所在

    1.中国共产党爱国传统的延续。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为使命和责任,阐述着中国共产党的爱国情感和爱国传统。不同时期爱国主义的具体表达是不一样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爱国表现为推翻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挽救民族危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祖国独立。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齐心协力,克服内忧外困,争取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在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将爱国主义落实到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江泽民同志强调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势和内容,胡锦涛同志则将爱国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强化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地位,强调要发挥青年的主体地位。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则强调要结合新时代特征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将中国梦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明主题。中国共产党的爱国传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爱国之情,号召青年学生自觉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2.个人与国家关系的体现。爱国既是个人对国家的深厚情感,也是个人与国家关系的理性思考,因而要反对将个人与国家分裂开来。科学、理性的爱国主义必须正确阐释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要看到个人发展和个体价值实现离不开国家提供的客观必要条件,国家的发展进步得益于个人的奋斗和贡献。面对时代挑战,青年學生要准确把握自身所处的时代地位,将自身成长发展与民族国家的前途联系起来,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3.新时代发展的现实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意味着我国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中里程碑式的一页,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同时也意味着我国将面临更多风险与挑战。加之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和深水期,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我们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青年学生是国家的后备力量,因此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应该引导青年学生结合时代特点,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主动承担时代责任,为国家与社会做贡献。

    (二)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爱国的传统,同时也重视爱国主义教育,新形势下爱国主义教育呈现出喜忧交加的双重态势。令人喜的是,大多数青年学生爱国立场坚定,爱国情感真挚,关心国家发展,主动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但令人担忧的是仍有一部分青年学生的爱国意识欠缺,对政治和民族认同感较低,爱国情感淡薄,爱国行为盲目,表现出偏差和矛盾。

    1.爱国意识欠缺,政治认同较低。网络媒体的发达带来言论自由,同时也造成“全球主义”“超民族主义”等观念泛滥,加之经济全球化影响,一部分青年学生无法认清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别,认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对立已然消失,因而不认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对我国政治认同度较低,这说明当下爱国主义教育中存在问题,强化青年学生的爱国意识、增强其政治认同感刻不容缓。

    2.爱国情感淡薄,民族认同薄弱。一些学生受“全球主义”“超民族主义”观念的影响,导致其民族认同感较低,很多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历史不了解,对中华文化不熟悉,当面临现代科技影响时,很多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自信,忽视中国传统节日,热衷于西方节日,这些都说明部分学生对中华民族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导致其爱国之情淡薄。

    3.爱国行为盲目,理性精神缺乏。大部分学生爱国情感真挚且深厚,但由于社会经验的缺乏以及判断力、理解力的偏差,导致一些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出于爱国情怀却做了很多不理智的事,很多学生认为爱国就是要坚决抵制外国货、断绝与外国来往。同时很多青年学生冲动易怒,常常会因为一点小冲突或未完全了解事情真相就在网络上谩骂攻击其他国家的人,甚至同胞间互相攻击以此来证明自己的爱国之情,而这些盲目的、不理智的爱国行为不但对我国社会造成了混乱与损失,而且会影响我国的国际形象,甚至可能会被一些反华势力利用并制造事端,影响我国的稳定与发展。

    三.五四爱国主义精神对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启示

    (一)强化历史教育,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四爱国主义精神展现了中国人民,尤其是青年学生救亡图存、舍己为国的魄力与勇气,体现了青年学生心怀祖国、承担民族责任的爱国情怀。爱国是每个时代每位青年应该具有的美好品质和崇高情感,对于时代新人来说,培养其爱国精神,首先要使其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激发其家国情怀。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青年学生爱国的表现,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应该强化包括五四运动在内的爱国历史教育来使当代青年学生了解历史、铭记历史,从史料学习中深刻领会当时青年学生和革命先辈们崇高的爱国情感,进而激发当代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结合思政教育,增强青年学生的民族认同

    五四运动是一场以青年学生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其目的是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争取民族独立。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而在国家面临危难之時,青年学生基于自己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勇于承担起救亡图存的民族责任。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要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就要增强其民族归属感和认同感。在思政教育中传承五四爱国主义精神,是增强青年学生民族认同感的重要捷径之一。习近平在参加《复兴之路》时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理想追求概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广大青年学生的努力与贡献。激发青年学生的民族认同,就有利于激发青年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通过思政教育传承以五四爱国主义精神为代表的爱国主义教育,不断增强青年学生的民族认同,助力“中国梦”的实现。

    (三)开展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学生的爱国行动

    五四爱国运动的成功不仅仅依靠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意识,更得益于青年学生游行示威宣传等实际行动的支持。也正是北京青年学生们的奔走呼告、演讲宣传,才使工人、农民和商人了解国际局势,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纷纷站出来支持青年学生的主张,捍卫民族尊严,促进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进程。当代青年学生生活在和平安定、幸福美好的当下,不仅要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意识,更要将爱国落实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将个人追求与国家发展、民族前途结合起来,用行动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因而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要强调实践活动的重要性,通过参观纪念馆、“讲好革命故事”、“重走长征路”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锻炼学生的爱国品质,引导学生的爱国行为,避免学生盲目的、非理性的爱国行为,使学生能够理性分析现实环境,以合理的行为方式表达爱国情怀。

    四.结语

    五四运动及五四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对于任何时代的中国人来说都是一笔可贵的财富。党的十九大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风险,加强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既是历史使命也是时代要求。深刻领悟五四运动及五四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发挥五四运动及五四爱国主义精神对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启示作用,培养更多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时代新人,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刻意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9(09):4-7.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001).

    [3]崔梅,葛敏.论五四精神之于培育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价值[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06):37-39.

    [4]朱庆葆.传承弘扬五四爱国精神 培育民族复兴时代新人[J].中国高等教育,2019(09):8-10.

    [5]赵建波.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爱国主义重要论述研究[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5):5-12.

    项目基金:江苏大学2019年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910299732X

    (作者介绍:叶梅,赵跃,江苏大学本科生在读,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