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诗赏画 熟读成诵

    王红梅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编排了一些古诗,意在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从古诗中体会其独到的韵味,并从诗人的感情中受到熏陶,在学习文化与生活美学的过程中真正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厚度与古代动人的故事,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欣赏图画,渲染诗中美景

    古人云:诗不离画,画不离诗。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首古诗都会配有一幅诗情浓郁、气质浪漫的插图,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以插图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边学诗文边解读图画,在图文结合中想象古诗中的景物和感受诗人的真情实感,进而理解古诗的内容。如教学杜牧的《山行》一课时,教师可以在学生了解诗文大意后,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去观察课文插图,在观察这幅深秋山林图时去想象寒山、石径、白云、枫林、霜叶等景物,同时浅吟低唱,移诗于画,置身于景中,在渲染古诗美景中做到形象化、情境化与感性化,从而进入古诗意境中去体会诗人的真情实感,把握古诗的深层含义,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二、介绍背景,理解古诗内容

    心理学家说过,兴趣是在知识经验愉快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使人乐于积极而持久地接触、认识某一类新事物的一种意识倾向。“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人的感情是随着场景或景物而变化的。古诗或抒情,或咏物,或叙事,或写景,这都是诗人将自身实际的经历及所感融入当下的时代背景以诗句的形式表达出来的。在教学古诗时,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把诗句背后所蕴含的历史背景介绍给学生,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也能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理解古诗内容。如教学李白的《赠汪伦》一诗时,教师可以讲述汪伦邀请李白到桃花潭做客的趣事(李白在当时极负盛名,汪伦想:怎么才能让李白主动来与自己见面,亲眼见识一下这位诗仙的风姿呢?于是,汪伦写了这样一封信:“李先生对美食美景感兴趣吗?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李先生喜欢喝酒吗?我们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收到信后怀着激动开心的心情主动去找了汪伦要求去赏花,去饮酒。汪伦微笑着告诉他说:“十里桃花指的是面积十里名为桃花的潭水,此桃花非彼桃花,万家是酒家老板姓氏为万而非有万家酒肆。”汪伦的一番话让李白一怔,随后笑着称赞道:“佩服!佩服!”两人结为金兰之好。该诗就是在两人分别时,李白不舍与汪伦的惺惺相惜之情专为汪伦而作)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了解《赠汪伦》一诗的写作背景的同时,感悟古诗中诗人的情感,理解古诗的内容。

    三、想象诗意,再现古诗意境

    雨果说:“想象就是深度。”古诗句子简短,字词精湛,有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想象古诗的情景,置身于诗中,感悟诗人的情感,探寻诗人在诗中所托之情,再现古诗的意境,加深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如教学《望庐山瀑布》一诗中的“遥看瀑布挂前川”这一佳句时,教师可以以字入手,让学生结合“挂”字去发挥想象,体会生动形象的“挂”突出的是珠帘垂空,瀑布凌空从高处直泻而下,从而在感受瀑布那雄伟壮观的磅礴之气时体验到诗人欣赏那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生成的心生敬畏之情,再现古诗的意境。又如在教学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一佳句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从那生机勃勃的景物看去,有那早春成双成对的黄鹂在欢鸣,有那刚抽了新芽的嫩柳。一眼望去,晴空之下,干净碧绿。一行行的白鹭慢慢地飞往天际,一片祥和安宁,生机勃勃。真可謂是;看遍诗中千百景,走进诗中万千事,入情入境,乐趣无穷。

    四、角色表演,体会诗人情感

    古诗的特点就是语言的高度精练,字字珠玑,每一个字都是诗人仔细思量的结果,蕴含着诗人的所思所想及情感表达。因此,教师在教学古诗时,要结合古诗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参与教学互动,进行角色体验,演绎古诗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所思所想及情感表达,进一步理解古诗内容。如教学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一诗的名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表演把儿童追寻油菜花旁的黄蝶时情景再现出来,不但能把诗句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还能深刻地体会诗中情节的跌宕与体会到诗人要表达的情感,进一步理解诗句的内容。

    五、熟读成诵,有效记忆古诗

    记忆力是儿童学习的基础能力。学生对篇幅短、句式齐整、平仄统一的古诗词较为感兴趣,记忆程度高。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诵读的重要性。学生在学习古诗时如何准确地理解、把握古诗的内涵呢?由于学生对古诗内涵的体悟能力有限,教师在教学时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反复诵读古诗,并辅之以音乐、视频及表演等方式营造古诗的诵读氛围,让学生们在多种诵读形式中感受到古诗背后的故事,提高阅读与理解的能力,有效地记忆古诗,逐步实现“量”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