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学习共同体的原则与路径

    胡秀华

    “学习共同体”的概念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家博耶尔在《基础学校:学习的共同体》报告中首先提出来的。他认为,学习共同体是所有人共同的使命并朝共同的愿景一起学习的组织,共同体中的人共同分享学习的兴趣,共同寻找通向知识的旅程和理解世界运作的方式,朝着教育这一目标相互作用和共同参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在本质上是知识建构的过程”“教学必须保障学生建构知识的权利,为学生提供表达观点的机会”。“农村初中学生写作学习共同体”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借鉴博耶尔的观点,在农村初中针对写作有共同学习需求的师生(主要是学生,教师是助学者)由本质意志主导,因共同学习而结成的,能实现写作成长和建立合作关系的群体。包括以班级为单位的写作学习共同体和年级中写作兴趣浓郁、写作水平比较高的学生组成的写作学习共同体。

    一、建设学习共同体的原则

    农村学生写作学习共同体建设关注的是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写作困境,通过研究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写作行为,来了解他们在写作学习中所遭遇的实际困难并设法予以解决。

    1.依据不放弃“每一个”的原则组建写作学习共同体。

    首先,“不放弃每一个”的原则是我国教育的传统思想。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創办私学时就主张“有教无类”,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都可以受到同样的教育。其次,是国家教育的大政方针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要求让每一个孩子都受到公平的教育。第三,是顺利完成学业,通过中考的需要。写作是语文的半壁江山,是学生语文学习绕不开的坎儿,不论是喜欢写作还是不喜欢写作,他们都必须直面写作,完成写作学习的任务。在组建写作学习共同体时要不折不扣地吸纳所有的学生,让他们找到归属感,互相合作,相互影响,共同进步。

    2.依据多样性组合原则,让学生在差异中收获? ?更多。

    学生对写作感兴趣的程度不同,写作热情不同,写作水平参差不齐。写作学习共同体的组建涉及分组的问题。如何分组,很多教师有自己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可以把学力水平差不多的学生分在一组,也就是基础好的学生分在一组,基础差一点的学生分在一组,这样同一个组学生的心理落差不大,便于学生交流,有利于分层引导,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我们认为这样的分组,有可能造成学生的尊卑思想,扭曲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成长很不利。我们根据多样性组合的原则,将不同学力的学生组合起来分组。学生不是一个模子中生产出来的,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到的家庭教育不同,接受的课外辅导不同,存在着个性差异。“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将不同学力、不同个性的学生编在一组,每一个学生都能平等参与,每一个人都能平等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另外的人都能在他人观点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和切磋。这样,学生会在差异中收获更多。

    二、建设学习共同体的路径模式

    建设写作学习共同体是一个全新的命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组建几类学生写作学习共同体?学生写作共同体内部怎样分组才能调动所有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教者如何设计教学案才有利于在写作学习共同体中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学生的讨论交流没能达到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怎么办?怎样才能让写作学习共同体发挥最大的作用等。面对这一连串的问题,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农村学生写作学习共同体建设的路径。

    1.全面把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个性特征组建写作学习共同体。

    农村留守儿童比较多,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除班主任之外,大部分教师只了解学生在自己学科中的学习情况,能够说出上课积极发言或者作业拖拉,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的部分特点,对大部分的中等生就知之甚少了。在写作学习共同体中要建立合作小组,需要将不同学力、不同性格、不同特长的学生编在一组,这就需要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不但要了解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要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兴趣爱好、个性特点、人际关系等,对于哪些学生关系亲密,哪些学生关系疏远,产生关系亲疏的原因等都要能够掌握,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组成合适的小组,才有利于合作学习的开展。我们通过调查问卷,促膝谈心,实际走访,询问他人等方法对学习共同体中的所有学生都进行了解,根据实际教学以及学生发展的需要,组建了两类写作学习共同体:一类以班级为单位,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写作学习共同体;一类以年级为单位,在年级中根据自愿的原则,选拔写作兴趣浓厚、有一定写作特长的学生组成写作学习共同体。分组时采用了佐藤学教授最推崇的男女混合的四人合作小组的形式。因为男女混合更容易交流合作,小组中每个人都能参加活动,能够产生多样的见解和想法。事实证明,全面把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个性特征,有利于写作学习共同体的组建和活动的开展。

    2.根据学情设定实用的写作学习内容并组织活动。

    写作学习共同体组建之后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设定写作学习内容。学生的学习时间有限,面对众多的写作知识和丰富的写作活动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来设定写作学习内容,组织活动。学生此时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写作知识,有了一定的写作基础,教者应该在分析学生习作的基础上,找出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学习,击中一点,不及其余,教给学生以方法。比如学生在完成“我最喜欢的一道美食”的作文之后,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从色、香、味、形等不同的角度对美食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美食写得比较成功,但遗憾的是文章的立意仅仅停留在吃上面。根据这一学情,我们设定的写作学习的内容为“立意的深化与表达”。在写作共同体的活动中,先组织小组讨论评价教师提供的学生习作,让学生发现文章立意上存在的问题。然后小组合作讨论立意的角度后交流,在共同体中学生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从“家国情怀、文化传承、民俗风情、道德修养、科技环保、工匠精神”等不同角度深化立意,最后采用“一言立骨”的方法来升格作文,取得比较好的活动效果。

    3.建立活动的基本模式。

    在学习共同体中,人与人是平等的,伙伴之间团结互助、互相信任、互相尊重,每个人都能看到他人的优势,并能通过各种方法向其他人学习,同时,自身也处于开放状态,也成为他人学习的参照,成员之间能够在合作、共享的基础上互相学习。这种互相学习的关系可以保障学困生平等地参与学习活动,积累学习经验。互学的过程其实是一种相互倾听、相互理解、感同身受的过程。伙伴之间可以自由交流,平等对话,从中获得写作认知,提高写作水平。鉴于这种特征,教师根据学情确立写作学习目标、设定学习内容之后,由学生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在学习的过程中引进具体的活动或者学生的作文,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在实践中分享学习经验,进行书面表达或者升格训练,将优秀习作集中展示。学习结束之后,师生共同反思,总结写作活动的成功经验与不足。这样就建立起“学习设计——学习过程——集中展示——反思总结”的写作学习共同体活动的基本模式。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初中专项课题(编号69号)”阶段研究成果〕

    (江苏省东台市南沈灶镇中学;22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