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绘对西方美术的影响

    贾博然

    

    

    摘 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大量的艺术家受日本浮世绘影响创作了独特的作品,其都受到所谓的日本审美的影响。在西方打开日本的贸易港口之后,日本和西方无意间也在美术上形成了一种文化交流,尤其是印象主义对于日本的审美大加赞赏。日本的浮世绘主要以优美富于变化的线条、宽敞的布局、简洁的大色块处理对欧洲画家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被称为日本风格,在建筑、广告设计上均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并且深深地影响了后印象派许多美术家与设计师,为西欧美术的走向开辟了新的道路。文章重点论述了西方画家对浮世绘在技法上的应用与吸收,分析其如何有所选取并应用到自己的画面上,又是如何在画家原有基础上进行创新。

    关键词:西方美术;印象主义;浮世绘;技法;文化交流

    一、日本文化进入欧洲的过程

    日本在19世纪时已经被西方所了解,日本的一些漆工艺上体现的高超技巧,一些装饰精美的箱子、书架等家具都为西欧爱好者所喜爱,日本陶瓷也为欧洲所认可。尽管同时期中国的陶瓷水平更高,但明代末期的农民起义运动以及清兵入关等等,使得中国陶瓷在国外几乎绝迹。日本的工艺品便占领欧洲市场,于是欧洲对于日本美术便逐渐开始了深入研究。在当时巴黎出现葛饰北斋的画集,当时的画家在想办法吸取浮世绘的美学风格,或者以浮世绘作品作为自己画面的背景。他们最开始只是对日本的这些精美的工艺品进行景物摆设,但是很快又开始吸收日本浮世绘的绘画风格。在1862年伦敦世博会上展示的日本屏风以及陶瓷作品很快传出来,大家关注的甚至包括穿着和服的日本女人。和服上面绘制的植物纹样以及对物象的表现都体现为日本的主流风尚。因此,日本艺术以商业和博览会的形式,深刻影响着欧洲。

    当时欧洲艺术始终流行写实的风格,当工业革命完成,照相机和机器纷纷开始展现在舞台之上,传统的写实绘画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当时很多人认为只需拍照就可以轻松解决的事情就不必再用美术来表现了,所以艺术家们只好开辟一条新的道路,而这种注重装饰性以及表现精神领域的艺术便成为欧洲艺术急需的一种补充。所以,当时很多想要创新的美术家都从日本艺术当中吸取营养。浮世绘与日本社会生活文化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在那个时代,雕刻书版以及印刷迅速发展,大众传播以及各种广告画广为流传,保存下来的古籍绘本比书籍插图更是泛滥,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古籍绘本是对日本平民生活的自由性的一种表达。明治维新后,日本封闭的状态一下被直接打开,政府倡导全面西化的时候,浮世绘艺术开始没落,大量的产品以极其便宜的价格流失到海外。荷兰最开始与日本展开贸易,这种在日本随处可见的绘画形式无意中被推广到欧洲橱窗当中,形式有版画、屏风画、绘本等等,市场上随处可见浮世绘这样的包装纸,几乎进入了欧洲的日常生活当中。

    线条是东方绘画当中必不可少的一个主要元素,虽然缺少立体感的表现以及空间感的延伸,但是此时欧洲主要吸收的营养恰巧与东方形成一种互补之势。线条的曲直可以决定整个画面的分布格局,对于物体的造型也起到一种延伸作用,甚至包括一些不懂的抽象化的符号,都运用在广告设计当中。日本人認为,即使是细小的植物,里面也蕴藏着充分的感情色彩,包括植物在不同阶段的生长形式恰巧体现了其对于自然能量的映射。画家应该如何参照这种映射来影响观者的审美感受呢?

    日本美术和实用美术之间没有明显的区别,也就是说日本的工艺品也可以说是美术。日本美术注重自然,对同时期欧洲工业高度发达的美术趋势具有强烈的冲击,而且西方人还从中发现了现代主义不可或缺的不均衡美、残缺美、扭曲美、不和谐美、无秩序美、非理性美。日本浮世绘注重色彩,更注重把那些幻想的世界描绘出来并展现给大众。马奈、方丹-拉图尔和惠斯勒等人都在不断地从葛饰北斋的作品中寻找不同方式创作的灵感。当时,巴黎似乎在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斥着这些工艺精美的扇子、屏风绘画以及木刻版画,这些东西被印象派画家收藏。与此同时,西方在商人推崇下出现日本热,人们大量购入东方工艺品。这些东西引领了时尚界,持续时间也是前所未有,达数十年之久。1878年,芬诺洛萨来到日本,于1883年和1884年派人将许多作品带到巴黎展出。“日本主义是指画家认真采用日本绘画的技巧却不一定要画出日本式或东方式的小道具。”马奈经常和他的朋友们聚集在沙龙里讨论日本的艺术。

    二、印象派大师对于浮世绘的吸收

    1862年,马奈创作了《杜伊勒里花园音乐会》,这幅画人物的面部采用一种平面的偏向于简略的画法,在取材方面趋向现实风俗,充分用线条和色彩加以调和。马奈同时期创作的《街头歌手》《死去的斗牛士》等,都可以见到日本版画的影响。在《吹笛少年》(图1)中,人物的上衣与裤子均为单色调构成,这样使各个区域之间的对比更加强烈,画面整体采用明亮的色调使观者感到愉悦。马奈身为印象派的精神领袖,对学院派的古板严谨进行了强烈的批判。

    德加在描绘巴黎社会的生活时借鉴了浮世绘中的吉原妓女的悲欢,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和谐画面。印象派画家的画面具有立体感,也仍然保有日本版画的构图方式的痕迹。总体来说,印象派画家关心自然界的光色,在画面中极其注重光线的表现技法和平面性。莫奈晚年的画在题材上好像是日本大名居住的宫殿里面的绘画,作品注重装饰性,是日本绘画与法国绘画融合的重要表现,不再关注绘画的立体性与三维空间而转向了色块之间的和谐。高更的绘画《有三只幼犬的静物》《美丽的安琪儿》直接放弃空间深度转为平面化和装饰化。注重线条的转折性是绘画中独特的点,通过线条来分割画面区域是日本绘画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法。当时的很多人认为葛饰北斋的绘画更胜于欧洲的美术,艺术家们更是纷纷出资购买日本版画,虽然日本版画质量上也有很多残次品但是仍很受欢迎。其中,黑色作为主要色调是日本绘画的一大特点。凡·高也受到日本绘画的影响,他的画面上有很多自然植物,画面上强烈的感性色彩一定程度上来源于对日本浮世绘的吸收。

    凡·高的《星月夜》以深蓝色调为主,黑色作为整个背景,星星以及各种点亮大地的光线在这里变成弯曲旋转而又富有变化的线,且每根线条颜色都不尽相同,有蓝有黄有橙有绿,五彩纷呈(图2)。

    三、日本浮世绘对欧洲设计及后来美术的影响

    对于日本人来说,植物就是体现感情的一种必须的载体,灵活多变的线条正是模仿植物藤蔓的生长方式。因此,日本绘画对于大自然的描绘精细到了极致。很小的落叶落到地面都能引发观者的触景生情,似乎艺术家与诗人都有一种物哀情节。日本人崇尚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欧洲美术一直以来都在表现人体的魅力、人性的伟大以及可赞颂的英雄主义。西方美术一般以肖像画为主,都以科学的比例测量好然后绘制。萨姆尔滨认为,日本绘画这种充分表现自然的方式正好可以改变艺术受到工业革命冲击的颓废之势。日本浮世绘的色彩注重块面感,基本不会形成细腻变化的色调。印象派的部分作品也是一块一块的颜色呈现在大家面前,这些不同的颜色在着色之前就根据划分好的区域进行分割,然后涂抹均匀。“当这种‘相遇发生时,绝不仅仅是单方面的,就像两个美好的事物相互吸引,相互吸收对方的优点,各取所需。”新艺术运动的特点就是注重手工在艺术品中的作用,推广平面画以及装饰效果。日本浮世绘对新艺术运动的影响几乎是全方面的。在新艺术运动中,浮世绘的纹样对于许多设计有着不小的影响。在服装设计方面,大量运用了日本绘画当中的纹饰。浮世绘对于西方广告设计的影响在灵活多变的字母、富于变化的形式等方面均有所体现,在广告中大量运用浮世绘中的粗重的线条和明丽的色彩。“米拉公寓以一组组石制隔墙和柱子为结构,有大的阳台和窗户,房顶上造了一些奇形怪状的突出物。事实上,这种突出物是特殊形式的烟囱和通风管道。”在建筑设计上,运用了大量的自然主义,建筑物充分与旁边的山、草丛、人造湖泊等相呼应,当人们从内部走向外部时会被浓厚的自然气息所萦绕,从而体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概念。在建筑物中,设计师们开始大量运用连绵不断、蜿蜒多变的优美曲线来装饰,包括外面的浅浮雕、大门的雕塑等等。日本绘画这种灵活打破空间限制的方式大概也影响了毕加索所创作的作品《格尔尼卡》,他在《格尔尼卡》中不再注重深厚的空间影响,表现物象时一律采用平面化的构图,采用多点或散点透视,互相之间看似彼此保持独立性但又互有联系,整体画面十分和谐。再如《亚威农少女》,画面中的线条粗细变化生动有致,画面中央两个人的眼睛是在正面,但是鼻子却像是在侧面,画面中的人物显然被夸张化,并且将画面空间有意弱化成平面性,这种画法也彻底打破了欧洲500年以来透视法占据主导地位的局面。他所关注的更多的是一种表现,不是说物体是什么样,就像照相机那样一丝不动地把它表现在画上,而是作者对于所理解的这些形色所构成的绘画原理的一种表达。这种表现恰巧与东方艺术有着深刻的关联性。

    四、作为东方艺术的

    代表缘由

    东方写意性的作品,影响了印象画派对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描述,以打破透视及远近关系的方式让画面平面化。浮世绘对于表现女性的柔美线条这一方面具有独到之处,虽然笔者认为对于脸部的刻画过于随意不够精美,色彩上简单的平涂也过于抽象,但是其却成为欧洲绘画的营养。

    歌川广重的作品《千住大桥夏日黄昏的骤雨》(图3)中,斜线的巧妙处理体现了大雨的倾盆而下,经过充分的艺术加工,大桥在位置上很巧妙地分割了画面构图,河面与天空的分割再一次强化了画面的艺术感。在葛饰北斋、安藤广重等的作品当中,构图总体是如莫奈所说画面被分割成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如《神奈川沖浪里》(图4),无论浪花是由多少细小富于变化的线构成,从海平面到海浪最上端,整体都是呈菱形布局。浮世绘版画在颜色上偏向于单色,并不注重混色与中间色,整体的颜色根据总布局加以确定,一般一幅画面上颜色不超过五六种,颜色偏鲜亮而有光泽,这正是偏褐、灰色调的西方油画需要吸取的地方。“歌川广重运用的是S形、菱形、圆形、三角形架构分割画面,同时运用将透视法极度拉伸的方式进行景深的平面化,从而达到一种画面的‘结构化特征。葛饰北斋则体现得更为透彻,因为他直接用自己的绘画指南,将物象的几个结构直接展现出来,其中不乏‘正负形的概念。”中国绘画讲究诗书画一体,绘画中借鉴书法,书法铿锵有力,日本绘画也吸取了这一点,不过更多的是转化为柔性线条来表现。因此,一些抽象的符号,其实就是书法的变体。“在浮世绘的形成过程中中国画技法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北宋的山水画样式没能进入日本,他们却选择了南宋山水画,这是因为北宋山水画气势磅礴的全景式构图不符合日本人的文化习惯,而南宋山水画湿润舒缓,更接近日本自然风貌。”浮世绘对于印象派色彩鲜亮方面有着不俗的影响,尤其是点彩的运用,表现在印象派画家马奈、凡·高、莫奈等画家身上。构图方面,浮世绘重视画面呈几何形构图,总体的绘画性得以加强。对于画面的表现性则影响了蒙克等人的艺术,尤其在利用色彩表现强烈的情绪方面,在蒙克的绘画上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欧洲美术开始抛弃写实的传统,在探寻新的美术观念和技法方面均获得了不小的成就,包括后来的北欧表现主义、立体主义、维也纳分离派等都在这当中吸取了养分,最终对世界美术多样性做出了贡献。

    五、结语

    浮世绘作为最具影响力的日本美术样式,大概是受到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影响,其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但是不同之处也足够鲜明。很多人都觉得它并不属于日本本民族的独有文化,就是一个中国文化演变出来的次生样式。但是笔者想说的是,如果一种绘画形式发展到一定程度不懂得与他人比较并找出属于自己的发展方式,注定是要被淘汰的。日本在吸收外来文化时并不是简单地全盘接收,甚至还有“过滤器”的作用,在保有自己的民族传统文化地位的同时,与其他民族的审美元素融合在一起,最终成为东方文化最具代表性的部分之一,为世界所赞美。

    参考文献:

    [1]苏利文.东西方美术的交流[M].陈瑞林,译.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246.

    [2]汪笑兮.东方美术的启示:日本浮世绘版画对印象派画家的影响[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3]冯明燕,陆永清.日本浮世绘艺术对新艺术运动的意义和影响[J].艺术科技,2003(1):101.

    [4]赖盛.浮世绘版画对西方19世纪中后期艺术变革影响研究[J].中国美术,2018(6):98.

    [5]何晓晴.解读日本浮世绘艺术魅力[D].青岛:青岛大学,2011.

    [6]陈颖妍.浮世绘线条于西方绘画中的再创造[J].艺术教育,2019(3):138-139.

    [7]金.浮世绘对欧洲画家的影响[J].张乐山,译.文化译丛,1990(1):48.

    作者单位:

    鲁迅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