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地方高校旅游专业就业提升对策

    徐昌贵

    

    【摘 要】就业问题一直是困扰旅游专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伴随着国家供给侧改革的推进,旅游专业也需要从人才供给层面进行深入改革以适应社会人才需求。本文认为导致旅游就业问题突出的供给侧原因是人才培养目标与学校层次不符、学科理论基础薄弱导致课程设置缺乏依据、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学生适应能力不强、专业教师对学生就业的引领与指导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需要提出明确定位,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精心设计,构建合理的旅游课程体系;合理规划,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正确引领,让教师成为学生就业的帮手,多方位发力提升就业水平。

    【关键词】供给侧;地方高校;旅游;就业问题

    【中图分类号】D669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文章编号】1001-0475(2019)010-0082-03

    一、研究背景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由来已久,而且具有普遍性。国际上早在1995年,澳大利亚查尔斯特大学(Charles Sturt University)就对该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报告显示,该校毕业生具有本专业就业率不高、高流动率和起薪低的特点[1]。Andrew Kevin Jenkins对英国和荷兰两所大学旅游专业学生的就业地域、部门和行业选择进行了研究,发现多数学生对某些酒店部门、连锁酒店和行业有明显的偏好;而且大多数人希望在毕业10年后成为总经理/公司经理;但是随着年级的提高,学生对行业的认知也在下降[2]。Sinéad O'Leary和Jim Deegan通过追踪调查爱尔兰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发现,爱尔兰旅游业/酒店业的就业率显著下降,在女性中尤为明显。该行业的从业人员认为报酬低和工作时间不合适是行业就业率低及流动性大的主要原因[3]。

    我国旅游管理专业虽然开办时间不算太早,但是就业问题也早已凸显。2002年全国高校旅游专业还不是很多且毕业生规模不是很大时,严壮锋、黄海珠等人就发现了旅游管理专业存在的严重的供需失衡现象,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4]。此后郑春林,王淑芳、孙怡、谷慧敏、刘铁红、刘洁、李文忠、司艳宇等人先后对旅游管理专业就业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且一致认为旅游专业毕业生存在对旅游行业就业认同度不高且行业流失率较高等现象[5-10]。这种现象反过来又造成旅游管理专业招生难的问题,如此恶性循环不利于旅游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管理专业就业问题的产生,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不认可、行业不规范等方面的原因,更有旅游人才的供给方——高校旅游教育的问题。随着国家供给侧改革的推进,各地方院校旅游专业应该以此为契机,反思如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适应社会需求的旅游人才的同时,也促进旅游专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当前地方高校旅游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与学校层次不符

    人才培养目标为旅游教育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所以旅游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不仅要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还要与学校定位及层次相符合。只有制定出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才能使人才培养过程符合客观规律,才能使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更加有针对性,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为社会所接受。然而,很多高校在设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出现了与学校定位不符的现象。比如某地方高校旅游专业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从事经营、管理、策划、咨询、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作为一所地方院校,其培养目标明显高于学校层次及定位。另一所高层次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科学的思维方法、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水平专业人才”,作为一所研究型大学,其培养目标又过于强调实践能力培养,明显低于学校层次和定位。还有一些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照扒一些知名院校的培养方案,最终导致人才培養目标与其定位不符。

    (二)学科理论基础薄弱导致课程设置缺乏依据

    目前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一方面固然是由于整体就业形势的严峻,但另一方面就是毕业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难以适应现代旅游不断发展的需要[11]。而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和课程体系的设置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有放在历史学院的、地理学院的、商学院或管理学院的,甚至有放在农学院的,只有部分学校单独以旅游学科成立旅游学院。放在历史学院的旅游专业,其课程偏历史的就多一些,设置在地理学院的,课程就偏地理一些,其从侧面也反映了当前旅游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那就是课程设置多元、跨学科、随意、重复等,没有成熟的理论体系来支撑课程设置。而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当前旅游学科还不成熟,旅游基础理论仍然不足,使得旅游业基础性的核心问题缺乏公认的概念和话语系统[12]。一个学科只有其理论基础雄厚,其课程设置才能有依据,学生所学知识才能更成体系。

    (三)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学生适应能力不强

    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能够增强学生的就业信心、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理论学习是构建大学生知识体系的基础,而实践教学是相关理论知识在行业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教学,不仅可以对学生所学理论知识进行检验,而且可以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促进进一步的理论学习。然而,当前高校旅游专业普遍存在理论教学比重过大而实践教学比重偏少的问题,对于一些研究性大学而言,这样设置没有问题,而对于一些定位于应用型大学的地方高校而言,与其定位与层次严重不符。另外,很多地方高校还存在实践教学形式单一、实习见习流于形式等问题。这些问题最终会导致学生知识体系不合理,进入社会后适应能力不强,用人单位对学校教育不满意等连锁反应。

    (四)专业教师对学生就业的引领与指导不足

    学生就业绝不仅仅是学校就业相关部门的事情,与学生朝夕相处的专业老师对学生就业的影响也不可小觑。然而,当前旅游专业的很多老师在指导学生就业创业甚至是考研方面都是不足的。一方面,部分老师认为就业和自己不相干,只要自己完成教学任务就可以了,只要学生不主动问,就不会主动关心学生就業问题;另一方面,绝大部分老师实践经验较少,对行业现状了解不足,给予学生的帮助有限。总之,专业课教师是对行业了解最多的人,也是和学生相处时间最长的人,如果专业课老师能够积极主动关心学生就业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及时解决学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那么旅游专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将会少很多。

    三、地方高校旅游专业就业提升对策

    (一)明确定位,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第一,不同层次的学校有不同的办学定位,各高校旅游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一定要以学校定位为基准,使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学校层次及定位相符合;第二,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还应该注意考虑旅游教育和旅游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以行业发展及用人单位需求为导向;另外,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一定要清晰,能够明确人才应该具备的知识与技能以及将来能够从事的具体行业。

    (二)精心设计,构建合理的旅游课程体系

    第一,加强旅游基础理论研究,促进旅游学科走向成熟,为旅游课程体系的构建奠定理论基础;第二,以旅游基础理论为基准设置专业核心课程或主干课程;第三,以学校定位及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专业选修课程,并注意与地方特色文化相结合,开设特色选修课程;第四,根据知识的逻辑性合理编排课程顺序,注意课程与课程的衔接;第五,对于课程名称不同,但是内容相似或重复性内容过多的课程,要注意取舍。

    (三)合理规划,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第一,依据学校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合理规划旅游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环节的比例,特别对于地方高校旅游专业来说,要加大实践环节课时比例;第二,加大对实践教学的管理,确保实践环节落到实处,不流于形式,要真正的让学生走进企业、走进社会;第三,丰富实践教学形式,不要仅仅依赖于实习、见习等传统方式,有条件的应该为每门课程都设计一定的实践内容,并且鼓励教师进行实践形式的创新;第四,通过鼓励教师创业、到企业兼职、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等方式来打造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总之,通过以上方式,确保实践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专业能力。

    (四)正确引领,让教师成为学生就业的帮手

    第一,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鼓励教师利用课上及闲暇时间参与到学生就业工作中来,让教师认识到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性以及自身应该担负的责任;第二,从新生一入学,旅游专业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建立对旅游专业及旅游行业正确的认识,培养其专业及行业认同感,为将来就业奠定心理基础;第三,通过课堂渗透、课后交流、专题讲座等各种形式给学生传递正确的就业观,引导学生理性就业、正确就业;最后,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各种比赛以及申报各种项目,引导学生创新创业,减小就业压力。

    总之,旅游专业就业现状的造成既有行业方面的原因,也有学校方面的原因,还有学生自身的原因,要想解决旅游专业就业问题,需要三方共同作用、联合发力,打造动态发展、充分就业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Bob McKercher,Andrea Williams,Ian Coghlan.? ? Career progress of recent tourism graduates[J]. Tourism? ? Management,1995,16(7).

    [2]Andrew Kevin Jenkins. Making a career of it??? ? Hospitality students future perspectives: an?? ? Anglo-Dutch stud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 Contemporary Hospitality Management,2001,13(1).

    [3]Sinéad O'Leary,Jim Deegan. Career progression of?? ? Irish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 graduates[J].??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ospitality?? ? Management,2005,17(5).

    [4]严壮锋,黄海珠.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探讨 ? ? [J].社科与经济信息,2002(11):147-149.

    [5]郑春林.旅游专业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意识分析[J]. ? ?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5(S1):184-185.

    [6]王淑芳,孙怡,谷慧敏.旅游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 ? 影响因素分析[J].旅游学刊,2005(S1):162-167.

    [7]刘铁红.高校旅游专业学生就业面临的机遇和 ? ? 挑战[J].黄山学院学报,2007(02):28-30.

    [8]刘洁.我国旅游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经济学分 ? ? 析[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8.

    [9]李文忠.谈旅游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及对策 ? [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9,14(01):4-6.

    [10]司艳宇.旅游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原因分 ? ? ? 析——以河南为例[J].学理论,2009(12):125-126.

    [11]王健.关于旅游学科发展与旅游管理专业课程 ? ? ?体系建设的思考[J].旅游学刊,2008(03):19-23.

    [12]李朝军.西方旅游学科概念研究述评[J].青岛科 ? ? ?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9):9-15.

    [责任编辑:马雅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