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网络舆情问题研究

    

    

    关键词 电信诈骗 舆情 传播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监测与评估”(项目编号2015SJD125)。

    作者简介:张慧君,南京邮电大学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院,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科技创新政策。

    中图分类号:D922.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7.229

    电信诈骗起源于20世纪末的我国台湾地区,后来发展成为借助电信网络实施诈骗,进而演化为一种新型的犯罪类型 。2004 年前后,一些学者总结此类运用手机短信实施诈骗,称之为“手机短信诈骗”。2009 年,公安部为了便于各方交流,增进各方在办理电信诈骗案件中的协作,将此类案件定性为电信诈骗案件。2016年,全国共打掉诈骗团伙7682个,共破电信诈骗案件8.3万起,同比上升49.6%。电信诈骗犯罪案件的数量和涉案金额纪录不断被刷新,真是防不胜防,目前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反诈骗中心已经全面启动,并从法律角度明确了对此类案件的打击力度。

    网民使用搜索引擎的搜索行为反映了网民的关注点,搜索引擎中词条搜索量的高低反应了网民对此关注度的高低。因此可以通过检测百度搜索引擎的特定词条的搜索情况,来把握互联网上电信诈骗的总体情况。这里使用百度搜索引擎的百度指数这一功能,对网民搜索“电信诈骗”这一关键词进行监测,汇总2011-2016年电信诈骗的整体搜索情况,可以看出,2013年以前,电信诈骗的关注度较低,偶有峰值出现,在2014年出现爆发事件(汤唯电信诈骗事件),电信诈骗的新闻从法制版转移到娱乐版,之后网友关注持续走高。特别地,在2016年出现较大的上升,时有波动。在2016年山东临沂徐玉玉大学录取被骗走学费9900元后,徐玉玉报案返家途中猝死。此时有关电信诈骗的舆情又出现了一波爆发。可以看出,网络上网民对电信诈骗的关注度逐渐增高,特别是电信诈骗相关事件层出不穷,影响力逐渐增大,引发社会的关注和热议。一、2016年“电信诈骗”网络舆情整体分析

    2016年1-8月“电信诈骗”整体的搜索量较低,波动时有发生,相对于全年来说比较平稳。波动主要出现在8月26日(即徐玉玉案主犯归案之日),当日 “电信诈骗”的搜索量呈现爆发式增长,达到本年度最大值,后期的搜索热度也较高,说明这点发生的事件影响力较大,持续时间较长。二、网民群体画像

    对关注“电信诈骗”的网民,根据百度用户搜索数据,对这一人群的属性进行聚类分析,计算用户所属的年龄、性别及地域的分布及排名。从网民的年龄分布来看,其中年龄段在30-39岁的网民用户群对电信诈骗的关注度最高,占48%。19岁以下及50岁以上群体对电信诈骗关注度最低,分别为4%和6%;从男女比例上看,男性用户占比79%,其关注度远高于女性;从地域上来看,来自北京、广东、江苏、浙江及上海的网民分列搜索排名前五位,对电信诈骗的关注度较高。

    另外针对网民群体关注电信诈骗的具体哪些事件、哪些话题也做了相关分析。通过综合计算“电信诈骗”与其他词的相关程度,以及相关词自身的搜索需求大小得出。从相关主题分布上来看,用户群体最为关注的电信诈骗事件是“汤唯电信诈骗事件”,该事件发生于2014年1月11日,演艺明星汤唯受电信诈骗,损失21万。这次舆情受明星效应的影响较大,因此关注的人数较多。另外,由于新闻媒体的热议,还有相当一部分网民比较关注“徐玉玉被骗事件”“台湾电信诈骗案”等。还有“电信骗术大全”“最新电信诈骗案”也有较高的相关度,说明我国网民已经开始关注电信诈骗方面的相关信息,正在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三、“徐玉玉事件”网络舆情分析

    2016年8月21日,山东省临沂市徐玉玉遭遇电信诈骗,被骗走上大学的费用9900元,伤心欲绝,郁结于心,最终导致心脏骤停,虽经医院全力抢救,但仍不幸离世。经媒体报道后,“徐玉玉事件”引发社会热议。“徐玉玉案”主犯陈文辉从2016年6 月开始,先后在互聯网上非法购买了数万条山东籍高考考生的个人信息,其中以临沂籍考生为主。信息内容包括学生姓名、学校、家庭住址和联系电话。犯罪分子基于所获取的精准信息进行诈骗,让被害人防不胜防。电信诈骗再次成为舆论焦点。

    在本次事件分析中主要使用两大信源,一是百度搜索指数,另外是新浪微博数据,分别从客观新闻角度及主观态度两个角度进行分析。通过新浪提供的公开API接口,爬取2016年8月24日至2016年9月22日,以“徐玉玉”为关键词的相关微博文本及发布文本的用户,从事件演化和传播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事件演化分析

    使用百度新闻搜索模块进行事件演化分析,使用关键词“徐玉玉”进行新闻搜索,通过对搜索新闻的标题进行聚类计算,加以新闻发布时间信息,得到事件从产生到消亡过程中的事件走向。经过聚类分析,“徐玉玉事件”的事件演化路线大致如图1所示,从8.26日徐玉玉父亲谢绝捐款到9.9日案件侦破日,都是舆情事件的高峰期。从图中可以看出,“徐玉玉事件”经历了“事件爆发—嫌疑人落网—民众问责—政府发声—案件彻底告破”五大阶段,其中嫌疑人落网及网友对此次事件的谴责在本次事件中热度最高。

    

    图1:“徐玉玉事件”演化分析

    (二)事件传播分析

    事件传播从发现传播重要用户及网民情绪监测两方面进行分析。从信息传播的角度,通过对网民在这一事件上的形成的转发和评论网络进行计算,发现在传播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用户。通过计算网民之间的交互次数这一指标,发现主要的用户(交互次数多的用户),如表1所示。可以看到起主要传播作用的用户大部分是新闻机构的官方微博,主要是由于官方微博的可信度高、粉丝数量众多、影响力较高的原因,所以其发布的微博转发量较高,使其成为此次舆情事件主要的传播用户。

    

    表1:“徐玉玉事件”主要传播用户头条新闻

    对微博文本进行情绪的计算,得出近一个月内网民的情绪变化走势。本次对近一个月的微博进行分析,将用户情绪分为“积极”“消极”和“中性”,总的来说,网民的中性情绪占据较高比例,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则在疫情发展的不同时期到达高峰。在事件的初始阶段和传播阶段,消极情绪占据较高比例,很多网民表达了对电信诈骗的愤怒及无可奈何,表达了对女大学生徐玉玉的惋惜和同情。在8月30日左右,即嫌疑人落网后舆情又产生了一次波动,此时网民负面情绪比例升高。而积极情绪和中性情绪主要出现在舆情事件后期,在政府问责及幕后真正原因调查清楚后,网民的负面情绪占比持续降低,中性情绪达到90%以上,还有一小部分网民持积极的态度。

    由此可见,经过此次 “徐玉玉事件”可以看出网民对“电信诈骗”以及“徐玉玉事件”持更加客观、冷静的态度,特别是从这一事件折射出的电信诈骗问题,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反思,国家的反电信诈骗力度也将会加大。四、总结

    电信诈骗案的频频爆发是目前最敏感的社会问题之一。据了解,我国已经形成了庞大复杂的典型诈骗黑色地下产业链,牵扯到众多的利益主体,形成了一种极为有害的社会破坏力量。“徐玉玉案”的侦破使很多地域性的电信诈骗窝点走入了人们的视野,这种屡禁不止的违法行为背后隐藏的深层社会问题,在极大程度上妨害着整个社会新道德模式的塑造。从“徐玉玉事件”舆情的演化和传播来看,很多网民已经关注到了电信诈骗,并且引起网民足够的反思。目前政府已经在电信诈骗法律法规体系上进行完善,并建立了跨区域跨部门联动响应机制,搭建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平台,增设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周,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达到预防的目。

    另外,整个社会也应该保持清醒、提高警惕,及时发现问题,并通过合理的手段进行全面治理,全面提升社会整体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水平。

    参考文献:

    [1]韩胜兵.电信诈骗犯罪的起源、特点及防治[J].中国刑警学院,2013(2).

    [2]孙川,代翔.电信诈骗犯罪的案件特点以及犯罪流程分析[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3(28).

    [3]吴照美,许昆.两岸跨境电信诈骗犯罪的演变规律与打击机制的完善[J].青海社会科学,2014(4).

    [4]秦帅,陈刚.近年来电信诈骗案件侦查研究综述[J].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15(3).

    [5]吴朝平.互联网+背景下电信诈骗的发展变化及其防控[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15(6)17-28.

    [6]王喆骅,王丽萍.电信诈骗犯罪之新動向及打防研究——以上海检察机关办理的案件为例[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26(2).

    [7]唐丽娜,王记文.诈骗与信任的社会机制分析——以中国台湾跨境电信诈骗现象为例[J].学术论坛,2016(5).

    [8]罗翔宇,张婷婷.电信诈骗案件中的舆情心理机制研究——以徐玉玉案为例[J].东南传播,2017(2).

    [9]蒋巍.人工智能时代的电信诈骗防治探析[J].理论观察,2019(11).

    [10]郁钦.高校学生电信诈骗问题研究[J].中外企业家,2020(5).

    [11]赵雷,黄雪梅,陈红敏.电信诈骗中青年受骗者的信任形成及其心理——基于9名90后电信诈骗受骗者的质性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20(3).

    [12]邓玉洁,康洺晞.大数据在电信诈骗案件侦查中的应用[J].警学研究,2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