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个性化朗读能力探微

    梁妮

    [摘 要]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积累,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注重朗读情感及技巧方面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充分展示个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朗读教学的最佳成效。

    [关键词]个性化朗读;兴趣;情感;技巧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34-0054-01

    在语文课堂中,最常见的教学方法是朗读。但是有很多学生却存在着读音不准确,读得没有节奏感,唱读的现象,这严重影响了朗读的效果。所以,提高小学生的个性化朗读能力已迫在眉睫。那么,教师如何进行指导呢?

    一、充分激发朗读兴趣

    朗读能够帮助学生还原语言形象,感受语言情境,是培养学生语言的感受力、领悟力、 品评力的有效手段。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爱上朗读,就要帮助学生从“要我读”转变为“我要读”。

    如一年级上册课文《江南》是一首写江南水乡的古诗,整首诗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非常适合儿童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多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们先把難读的字词解决了,再把句和段读好。在指导朗读时,教师要避免乏味无趣,可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让学生尽情展示自己的才能。与此同时,在课堂上教师还应宽容友善地对待学生,多以表扬和鼓励为主,给他们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敢于开口读,从而逐渐提高朗读能力。

    对于中高学段的学生来说,对字词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教师就要培养他们感情朗读的兴趣。年龄大一点的学生好胜心相对强一点,教师就可以通过花样竞读的形式来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学生的朗读兴趣高涨,朗读水平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日渐精进。

    二、注重朗读情感的指导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课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语言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并与自己的情感相通,加深理解与体验。”所以,在朗读教学中要注重情感的指导。

    例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课文《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一篇科普童话,将科学知识与童话完美地结合了起来。它讲述了蟋蟀红头和青头捉迷藏,不小心被牛吞进了肚子里,“旅行”了一次,危急关头,蟋蟀青头沉着地安慰它,给它出主意,帮它从牛肚子里逃脱了出来。全文以对话为主,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活泼,激起了学生朗读的兴趣。在红头刚被牛吃下去的时候,它着急害怕,拼命喊:“救命啊!救命啊!”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就要让学生把害怕的情绪读出来。青头从一而终沉着冷静地救助好友:“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个时候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但是这个时候红头很沮丧:“那我马上就会死掉。”“可是你说的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在指导学生朗读这些语句时,教师要让学生读出红头的难过、悲伤。好朋友青头的一次次安慰和鼓励,终于把红头安全救出,红头看见自己的朋友,高兴得流下了眼泪:“谢谢你……”简单的三个字承载了太多的情感。最后,教师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全文,感受红头和青头的人物形象,读出相应的语气,感受童话中丰富的想象。这样一次一次地把情感渗透到朗读中,锻炼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重视朗读技巧的指导

    低年级的学生知识储备有限,朗读能力比较弱,但是语言模仿能力很强。所以在课堂中,教师的范读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反复跟读,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渐渐地就能形成比较好的语感。另外,教师还可以播放录音,先让学生听读,感受语言的优美,并注意字音和停顿的地方;然后再让学生进行模仿和试读,教师则给予适当的指导。这样也能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地模仿朗读。

    我们常说朗读要有感情,可是有的学生往往不知道要以什么样的感情去读。因此,在朗读前教师要先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理解,感受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的写作用意,再逐步学会用声音去表达情意。一般情况下,读表示喜悦、兴奋的句子时应该轻快、声音略高些;读表示忧伤的句子时语气要舒缓、柔和一些。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在读准重音、轻音、停顿的情况下,还应该展示出句子的个性色彩。同样的一句话,同样的感情朗读,不同的人用不一样的语调去读,就会有不一样的表现。

    朱教仁教授曾说:“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使人知道,朗读使人感受。”所以,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一个学生来说真是莫大的财富。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