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的研读与运用

    牧素红

    课后习题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中具有细化单元语文要素目标、有效指引教学的关键作用。教师要重视对课后练习题的研读与运用,使之成为优化学生语文学习的载体,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有效抓手。一、落实语言积累

    一篇课文中哪些才是本篇课文中适合学生学习、积累的语言呢?课后练习题就是最明确的指引。从低年级开始的词语抄写、仿说,到中年级的句子变换、仿写,再到高年级段落的结构、小练笔等,语言积累从简单到复杂,课后练习中循序渐进地安排了形式多样的系统性训练。

    如教学《火烧云》,课后练习第3题是“读读下面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再说几个类似的。(红彤彤、金灿灿/葡萄灰、茄子紫/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接触表示颜色的词语,如《四个太阳》课后练习2“读一读,记一记”中就出现了“碧绿、金黄、火红”这样一组带有比喻意味的词语,但低年级学生学习表示颜色的词语重点在“读读记记”上,属于被动地积累词语。《火烧云》一课,最突出的语言表达就是颜色变化。对此,编者借助课后练习安排了一次在积累中迁移运用的训练:一方面是将课文中出现的表示颜色的词语梳理出来,按照词语的构成情况分成三组,有“颜色+叠词”“水果+颜色”“半+颜色+半+颜色(花色)”;另一方面是要求学生再说几个类似的词语,也就是仿说表示颜色组合的不同词语,学生根据练习题的指引进行练说,可以说出练习中出现的词语类型,也可以说出练习中还没有出现的一些复杂的颜色。在这样的学习中,表示颜色的词语的积累就具有了系统性的意味。二、理清课文脉络

    理清文章脉络在阅读活动中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一篇课文,在了解文章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脉络,就能够为后续深入学习文章的内蕴做好铺垫,也有利于学生全面、充分地理解课文。许多课后练习题,为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给出了提示,设计了教学支架,提供了教学支持。

    从统编版语文教材看,这种练习也是从低年级就开始出现,如《风娃娃》课后第2题“根据下面的提示讲讲这个故事”,练习中所提示的内容正是文章脉络的体现,可以为学生进入中高年级学习理清文脉打基础。再以《火烧云》一课为例,课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训练目标有“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实际上这就是初步理清课文的脉络训练。课后练习中安排的训练是“说说课文写了火烧云的哪些特点,你是从哪些语句了解的”,学生根据这一提示,就可以读出课文是按照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和形状变化两个方面来介绍火烧云的。三、凸显课文重点

    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中,一篇课文中属于教学重点的内容多数时候都是语文要素的训练目标。正因为如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就要自始至终围绕语文要素这一教学重点来组织教学。课后练习题通常是一篇课文对接单元语文要素的抓手,教师可以根据单元内几篇课文的不同特点来细化语文要素的学习目标。由此可见,教师抓住课后练习题中语文要素的学习要求,就能够有效突出课文的教学重点。

    如《盘古开天地》一课,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目标有“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课后练习2是“从课文中找出你认为神奇的地方,说说盘古开天地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从课文中先找出能够表现盘古神奇的地方,如在混沌一片的宇宙中睡了一万八千年;醒来拿起斧头把混沌的宇宙劈开了;头顶天脚踏地每天长两丈;倒下后,身体全部变成了自然万物。这些内容能够体现神话的神奇特点和盘古为人类奉献的精神。之后学生再从刚才所关注的盘古开天辟地的几件事情中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就可以把盘古开天地的过程弄清楚了。这样一来,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就在解决课后练习中凸显出来。

    总之,统编版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题,是体现编者意图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努力挖掘,合理运用,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開展语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