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信息类专业校企合作有效性评价体系研究

    杨玥 田丹

    

    摘 要:深化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改革,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完善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和更新教学内容,搭建应用型高校校企合作平台,增强高校科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信息与控制学院以培养适应辽宁省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以辽宁省实施的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重点的“懂专业、技能强、能合作、善做事”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总体目标,结合转型发展的大环境,对校企合作的有效和长效性问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31/j.cnki.njwx.2020.09.048

    0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均强调指出:“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深度合作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我国政府为校企合作的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校企合作向更深层次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1 校企合作研究目的

    近几年来,政府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和企业发展模式表现出极大关注与支持。校企合作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突破口,被提到了新的战略高度,成为当前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但是,当前我国高校与企业在合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如校企合作的效率和有效性尚待提高,缺乏科学有效的合作模式及制度保障,双方的合作力度不够、合作持续能力低、难以建立真正的“双赢”合作形式等。

    2 校企合作实施内容

    (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教育闭环。沈阳工学院信息与控制学院按照学校人才方案制定的原则,所有专业通过调研各行业的发展趋势及相关企业的人才需求变化,为研究分析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确定职业岗位、明确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等工作提供信息支持。将人才培养从理论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核心、专业实践几个方面入手,引入企业项目、企业实训、企业实习等环节,围绕项目的工程化实施过程,从而实现“基础学习在学校、项目学习在小组、项目实施在企业、毕业设计回归校园”的教育闭环。

    (2)校企合作实践课程建设的“四合作”模式。本着校内实训企业化,校外实训教学化的原则,建设校内实验教学中心和校外的校企合作基地。在校内营造真实的企业环境,形成不同专业的企业项目链,增加开放性创新实验、专业能力训练、学期实训、学年实训以及毕业设计等实践项目,完善多环节的校内实践教学体系。

    (3)具有“三能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教师队伍专项培训机制,按照教师职称的不同定制每年的培训学时要求,通过培训班、赴实训基地学习考察、赴企业挂职锻炼,以全职、兼职等形式从事行业岗位锻炼等多项措施,帮助教师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指导能力,完成由专业教师向具有“三能素质”的“双师型”教师转变,对于参与的教师,要有政策上的倾斜,给予科研学时奖励;积极从校企合作企业引进具有多年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师和研究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优化师资结构,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4)校企合作资源共享机制的完善。校企合作办学的目的就是利用学校与企业的资源优势实现双方的利益共享,进而实现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目前信息与控制学院建立了计算机类专业群、电信通信类专业群、电类专业群,每个专业群由原来的2~4个相关专业构成,专业群共享课程资源、教师资源、企业资源、实验设施资源等优势资源。学校内部建立企业资源库,将各个二级学院的合作办学企业编入资源库,共享企业资源。

    3 校企合作有效评价体系

    校企合作有效评价体系主要从人才培养模式、課程体系、教师队伍建设及能力提升、校企合作多元化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1)加深校企合作的有效性和长效性,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文献检索和网络资料收集的方式,对辽宁省及周边的23家企业的人才类型、人员招聘情况、企业典型岗位工作任务、对学生综合能力需求、素质能力需求、企业对软件工程专业所需要的核心知识能力、技术能力的要求等进行了调研,并结合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等与软件工程专业相关的文件,对企业的人才需求类型、人才综合能力的需求、人才素质能力的需求、知识能力和技术能力的需求、目前毕业生在实际岗位的突出问题、企业对于我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深入的剖析,给出目前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建议。

    (2)突出企业需求的主体地位,健全课程体系。结合我校的针对行业、企业等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调研情况,研究符合此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健全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建设要体现“四个面向”:面向学科发展最新潮流、面向市场需求、面向社会实践、面向创新思维和创业知识。学生参与的“项目驱动”理论课程体系,企业参与的“校企合作”实践课程体系,将对学生创新学分的要求纳入到培养方案中。

    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根据调研情况对于过时的技术和需求量少的知识和能力对应的课程进行删除,图为WEB程序设计课程的项目鱼骨图,本门课程最终是为了完成门户网站后台的设计与实现,在课程讲授中,会按照页面布局设计、用户登录模块、用户管理模块、图书管理模块、图书类别管理模块和新闻管理模块几部分功能来介绍WEB程序设计的知识点,教师边授课边做项目,学生在实验时,需要完成其它公司门户网站的设计。

    (3)技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多渠道提升师资水平,培养 “双师型”教师。首先,建立教师队伍专项培训机制,通过培训、赴企业挂职锻炼等形式从事行业岗位锻炼,帮助教师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指导能力,对于参与的教师,要有政策上的倾斜;其次,积极从校企合作企业引进企业教师,优化师资结构,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4)多元化建设校企合作模式,完善校企合作资源共享机制。信息与控制学院目前建设了4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2个二级学院;1个省级校企联盟;多家合作企业。校企合作长效性的保证之一就是开展协同育人、增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共享, 依托政府的支持,成功申请了辽宁省校企联盟,实现了企业合作伙伴间共享学校资源,有效的保证了校企合作的长效性。

    4 总结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包括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理论课程授课方式方法的改革、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及技能提升的培养、校企合作多元化模式的开展等,其影响力覆盖了专业教育、企业合作,其培养的人才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玥,王婷. 浅谈独立院校的校企合作教育培养模式[J]. 工业设计,2017(7):122-123.

    [2] 杨玥. 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 工业设计,2017(2):83-84.

    [3] 田丹,杨玥.民办院校校企合作考核机制影响因素的研究[J].商业故事,2017(1).

    课题来源: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应用型高校信息类专业校企合作有效性评价体系研究(JG18DB379)

    作者简介:杨玥(1980-),女,辽宁沈阳人,硕士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教学管理、物联网系统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