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势赋能 牧养言语生命

    汲安庆

    一、热身

    师:现在我给每位同学发一张纸, 等会儿要求大家5分钟内在这张纸上写篇100字左右的作文。

    生:不行,不会……

    师:其实这并不难。大家只要在这堂课上积极参与,就一定能够做到这点,可能还不止写100字呢!假如说我们今天的活动结束时你还写不出来,那就是老师的问题,是老师没有教好,不是大家的问题!那么同学们该怎么做呢?很简单,大家只需要注意观察,然后放开去写就好了。

    注意了,我马上做一个动作,这个动作大概7到8秒钟完成,请大家把它写下来。明白我的意思吧?再重复一遍:等一下我做一个动作,动作做完以后大家要把我做的这个动作写下来。眼睛好好盯着啊,准备好了啊,从我一进教室就开始算啊,现在我还没出去,不算。(教师走出教室,然后大步走进教室,走上讲台,一拍桌子,大声说:“看后面!”)请大家马上写,时间为5分钟,标题自己定。

    学生写作。

    师:同学们,就写到这里吧!哪位同学想读读自己刚才的即兴之作?如果不行我就点名,最好是自己表现一下。啊?再给2分钟啊?好吧,再给1分钟,就1分钟……好的,有的同学已经站起来了。好,你把自己写的读一读,大家先听一听。

    生:今天星期三,盡管雨过天晴,但天空依旧很暗。又到了下午第一节课,周老师还是戴着那副熟悉的大眼镜,穿着黑大衣威严地走进了教室。不知什么原因,他一进教室,关上门,手往桌上一拍,让我们往后看,我们都惊呆了。

    师:大概多少个字?数一下,今天我们写作,字数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还有哪位要谈谈自己的作品?可以只说思路,没写完的可以说思路啊。

    生:我写得比较简短。(读)教室的门被打开了,周老师走进了教室。只见他随手关了教室门,然后面向全班同学,伸出右手“啪”的一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说:“看后面!”

    师:好的,谢谢。

    生:我的题目是《子房发怒了》。(读)一张憋得通红的脸,子房老师从教室外踏进来,牙关咬紧,不大的眼睛在亮晶晶的镜片后面闪着寒光,加上竖眉就更加怪异了。不知什么原因让这位老大胸闷气喘了。黑衣夹裹着风,怒目圆睁,两步跨上了讲台,大手一挥手,手往后面一指,看后面!!!三个感叹号就从嘴边蹦了出来。

    师:我们给他一点掌声好吗,写得真不错。时间关系,没有让大家尽兴,这个环节,我们就先到这里。现在呢,我要提高一点要求了。就这么几秒钟的事情,如果要大家写成1000字的文章,大家觉得有困难吗?

    生(大叫):好难啊,肯定不可能!

    【评 析】看上去仅是一个很随意,又略带抽象派色彩的情境设计,却很好地解决了很多问题:内容提供——写老师表演的动作;任务驱动——围绕老师的动作写100字;信心培育——活动结束时写不出来,是老师没有教好,不是大家的问题;兴趣激发——动作的夸张自带情趣和幽默感。联系后面的教学,整体上有游戏通关的感觉,大巧若拙,新意别具。

    如果剥离这种缓冲、激趣、蓄势的过程,直接“剧透”:“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如何利用慢镜头来写出1000字的作文,先请大家看两个影视片段……”再精彩的设计,恐都难以实施。学生畏难、抵触的情绪一旦产生,教学的事倍功半,甚至无效、反效的结果产生,是可以想见的。

    为了达到激趣、壮胆的目的,或许还有节约时间的考量,教者对三位学生现场作文中的优劣,几乎不置一评。即使夸了第三位同学“写得真不错”,也是高度概括。描写的丰满,叙事的连贯,动词使用的形象、细腻,还有结句之怪异——三个感叹号就从嘴边蹦了出来,统统没有给予适当的评价。

    评价没有及时跟进,学生对描写、叙事、措辞的质量无法形成清晰的判断,很容易形成思维的低层次徘徊,这是被桑代克的“选择性反应律”,巴甫洛夫的“习得律”所验证,也是被前两位学生几乎同质化的描写所验证了的。如果对学生写作的优点予以简约的赞赏,对其不足幽默地点睛一下,学生在本环节的思维水平,应该会有一个质的跃升,而下一环节的指点也应该会相对轻松。

    二、看录像,学写作

    师:那我今天要做的就是想办法把这种不可能变成可能。现在老师要教大家一个诀窍,请大家看两个影视片段,大家要带着问题看!看什么呢?看姚明打篮球。(播放姚明灌篮录像)喜欢篮球的同学肯定知道,持球进攻的时间应该是多少?24秒对吧,如果24秒之后,姚明还不投篮,他的球权应该给谁?给对方,对吧?这是真实篮球比赛中的一个规则。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动画片。(播放《灌篮高手》)请看流川枫进攻花了多长时间,请大家一定注意,等一下我要提问的。这里有计时器,请这位同学来计时。

    视频解说:流川枫进攻了!接到同件的传球,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朝对方的球区跑去。(1秒、2秒、3秒……)流川枫跑着、跑着(21秒、22秒、23秒)流川枫还在跑着、跑着……(28秒、29秒、30秒! )

    终于,流川枫进攻了!他没有把球传给任何人,而是晃了一晃,做个假动作,一步、两步、三步,好一个漂亮的三步上篮……

    就在这一刻,1秒、2秒、3秒, 流川枫在往空中飞升……4秒、5秒、6秒,他仍然在往空中飞升……就在7秒时,他突然停住了,右手高高地举起,五指紧紧抓住圆圆的篮球,8秒、9秒、10秒……

    这时,全场轰动,有人露出了惊恐的神色;有人表现出欣慰的惊喜;有个对方的高个子队员张大了嘴巴,恨恨地骂道:“可恶!”还有个姑娘把嘴张得大大的,眼睛里含着眼泪,高声喊道:“太棒了,太棒了!”

    “哐”的一声,流川枫终于把手中的篮球扣了下去,而这时篮球在他的手中已经足足有3分钟之久!

    看完录像后教师问“流川枫投篮用了多长时间”,学生答189秒。于是大家一起计算:姚明灌篮24秒,流川枫灌篮189秒。这之间165秒的差距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灌篮高手》中的投篮过程会多出这么多的时间?

    生:因为动画片里增加了有关场外教练和观众的内容。

    师:哦,有场外的观众,有教练,还有呢?球员的想法!如果说用我们大家很熟悉的术语来讲,这些内容应该叫什么呢?描写,对吧?我请一位同学上来写一下,行吗?大家说说看它有哪几种描写?

    学生七嘴八舌: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学生记录在黑板上。

    师:还有吗?

    生:场面描写。

    师:好啊,大家看看,心理、语言、动作、神态、场面,这么多的描写大家都知道啊!可是,为什么我在大家的作文中几乎看不到这些呢?这些知识老师平时跟我们的同学讲不讲啊?为什么没有用啊?

    生:没有看过这个片子。

    众笑。

    师:那么现在我们明白了一个问题,很多知识大家都有,但是不知道运用,是吧?现在我们来讨论流川枫这段录像,它和姚明投篮的录像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把时间拉长了。大家看,教练在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时候要不要时间?

    生:要的。

    师:然后写外面观众的反应,要不要时间?

    生:要的。

    师:一个个观众写过来,要不要时间?

    生:要的!

    师:很好!那么,刚才同学们写我刚刚做的那个动作,为什么都只写我,不去写当时的环境啊?有没有同学写当时你的左邻右座是什么样子啊?都没有写哦!大家想想,如果把这个加进去会多出多少篇幅?当时你自己心里不是有很多的想法吗?为什么不去写呢?刚刚有位同学也写到一点,他在推测我干嘛这么生气,这就开始有点感觉了,对不对?你想这些内容要写进文章去该有多少呢?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动画,大家注意哦,这里面还有点新东西。

    教师播放动画——小姐下绣楼,下了两个星期的例子。

    旁白:有一种曲艺叫作“评话”,说“评话”的艺人也就是说书先生。说书先生就很有一套把时间拉长的本领。

    譬如,今天他说到古代有一位闺房小姐,看到窗外的大好春光,突然想下绣楼,到院子里去感受春天的气息。说书先生首先说说这位小姐的相貌举止,兴趣爱好,再来介绍她的心理状况,还要描写她的丫头、佣人,如此这般,一讲就讲了两个半钟头。这时,“醒木”一拍:“诸位,若知小姐究竟如何下这绣楼,且听下回分解。”

    第二天,小姐准备下绣楼了。但是,总得打扮打扮啊。于是如何涂脂,怎样抹粉,如何戴耳环,怎样挽发髻。发髻起先怎样挽得不好看,小姐不太满意,拆了重来,等等等等。如此这般,一讲又讲了两个半钟头。这时,照例醒木一拍:“诸位,若知小姐究竟如何下这绣楼,且听下回分解。”

    第三天还有第三天的事情。譬如说小姐刚走到楼梯口,突然想到应该拿一把扇子,又回头去拿扇子。总得描述描述那把扇子的来历吧,因为这把扇子还是她父亲的朋友送的,而这位父亲的朋友又是一位英雄人物啊。于是,又一次“且听下回分解”。

    这样,小姐是不是走两个星期还下不来绣楼呢?

    师:好,请大家注意思考一个问题,刚刚这个小姐下绣楼,跟前面的流川枫灌篮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大家有没有发现?它还用了什么悬念。还用了什么?穿插故事,插叙对吧?插叙一般都要靠什么?展开联想、想象。比如说,我刚刚做的这7秒钟的动作,你有没有联想到你以前的老师生气是什么样子呀?

    生:没有。

    师:应该想啊,有很多似曾相识的事情或者人物嘛。你看到周老师今天很生气,你就可以自然联想起自己小学、中学的某一个老师也曾经如此,可以吗?这样一来, 你说这故事写得完吗?讲得完吗?大家有没有明白一个道理啊?这个动画片是用了一个什么手法?联想,正是这个联想,把很多的插叙插进文章中。于是,你的故事可以没完没了地讲下去,对不对?

    大家看看,假如还写刚才我那7秒钟的活动,单单就拉长文章而言,是不是可以无限写下去?现在,如果我们暂时不管主题如何,事实上我们是可以把这个故事无限延长地写下去的。所以,假如重新把刚才的文章再写一通,大家还会觉得写1000字很难吗?

    生:不难!

    【评 析】用流川枫灌篮和古代小姐下绣楼的视频激趣、启思,其实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反观自我叙事、描述的缺陷,强化对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悬念设置、联想与想象艺术魅力的体知,进而掌握将文章“拉长”的秘笈。

    拉长,当然不应成为衡量文章好坏的一条标准。但是,如果在故事时间与叙述时间的错位与变形中,将拉长上升到与细节描写、性格刻画、环境描写、主题表现等表现艺术相联系的高度,这种拉长就是难得的写作智慧。教者引导学生体知、发现流失的写作技巧或智慧,并鼓励他们大胆运用,显然有上述的考量。

    不过,谈流川枫灌篮视频中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手法时,没有点到“侧面描写”这一更为关键的写作技巧,致使学生思维在同一层面打转,有些遗憾。从课脉、课气视角审视,如果在上一环节适当点染学生动作描写的连贯、传神,还有服饰描写、神态描写、言语描写的插入,本环节再问学生:与播音员的解說,说书艺人的叙述比,我们的描述还缺失什么,教学的针对性、流畅性、内生性是否会更强一些?

    三、用知识,练写作

    师:当然,也可以不写那个主题,有想写点别的的同学吗?写什么?就写一写打喷嚏如何?如果愿意的话,不妨也用刚才这套办法试一试,写你在别人面前打喷嚏的糗事。我相信这回大家的感觉一定不一样了。

    学生很投入地埋头写作10分钟左右。

    师:哪位同学写好了,读一读和大家交流交流?

    生:我写的是周老师——

    哟,今晚景色不错,但还是要看老师的脸色,全班同学坐在椅子上等待老师的出现。不一会儿,老师出来了,如同抽风似的,脚踩在地上,咚咚直响。霎时,同学们炸开了锅似的,议论纷纷。有的说今天老师心情不好,小心小心;有的却不以为然,没事没事。

    只见老师走到讲台前,右脚一蹬,这下同学们的脸全都晴转阴了,心里想:一定是考试考得不好。仔细一看,老师脸上红得不能再红了。虽然看不见,但也知道老师的牙齿,一定是齐刷刷地咬在一起。只见老师伸开手掌,用老师级排山倒海的力度拍在了讲台上。乖乖,这一拍不要紧,山崩地裂,宛如地震般恐怖,可能老虎见了都害怕。我们立刻像蜗牛般缩起来,这回心里想的不是怕,而是超怕,竟是超超怕!没有心思再去想与课堂无关的事。

    只见老师提起这手。等一等,这手可能练过老师级弹指神功,我还是捂着脸早有防备的好。一定有同学要遭扁了,有的同学还幸灾乐祸笑着说,哈哈,我没事就行了。不过令人浑身发抖的事情发生了,老师的手倒是没干什么,而是用起七级虎啸狮吼功了,就在0.01秒的时间内,我们齐刷刷地捂住了耳朵,脸也不管了。更令大家意想不到的是,老师居然没有讲某某某考了多少分,某某某不及格,而是响亮地叫了一声:“看后面!”

    我们就像全部被施了法术一般,脖子全都往后扭,哎,没什么呀!

    唉,几秒钟的时间,老师没发什么火,我们竟然草木皆兵。

    虚惊一场!

    师:好,写得真好啊。谢谢你。对照刚才所讲的几点,大家看他多写了哪些东西。还有写打喷嚏的作文吗?

    生:我来!

    我的鼻子突然感到很痒很痒,痒得钻心。

    我像猴儿那样耸了耸鼻子,用拇指和食指捏着鼻尖揉了揉,想制止喷嚏的出现。因为现在绝不是该打喷嚏的时候。你要知道,我犯错误了,语文老师正把我叫到办公室,对我进行思想教育呢,如果我这时打起喷嚏来,老师岂不是以为我在捣蛋?想到这里我咬了咬嘴唇,这时语文老师那圆鼓鼓的眼睛正瞪着我,确切地说是瞪着我的鼻子。顺着她的视线,我看到了我的鼻尖,它在我的眼前像一座小山丘,小山丘仿佛要出现地颤,因为我分明看出山上已经冒出细细的岩浆。鼻子又痒了起来,不知道是被老师看痒的,还是有一只小虫在鼻子里作祟,我有些忍不住了,全身抖了一下,像是要把鼻子里的小虫驱逐掉,摇摇晃晃的。

    “干嘛?站好,看着我!”语文老师说。我站得笔直,但是鼻子已经完全不听使唤,那感觉又来了,我连忙伸出双手来,掩住鼻子。我想我的鼻子和语文老师离得这么近,如果这个时候爆发,一定是直冲着语文老师的脸去的,那就更不得了。但是鼻子又不痒了,我理所当然地把双手放下。

    然而,恰恰就在这放下手的瞬间,鼻子又奇痒无比。说时迟,那时快,我再也克制不住,张大嘴巴,闭上眼睛,不由自主地猛吸了一口气。迷糊着看见老师一双惊讶的眼睛和像避开炸弹似的做的调头的动作,我已经没有对老师的表情做出反应的时间和能力,再也忍不住了,“阿嚏”一声,我狠狠地将头往前一冲,腰一弯,双手一拍大腿,终于完成了这个可怕的喷嚏!

    师:好,谢谢。你课后要把这篇文章打出来给大家欣赏啊。

    【评 析】这一环节是对体知到的写作知识,体悟到的写作技巧或智慧的化用。命题的灵活性和生活气,无疑再次助推了学生的言语表现兴趣。

    或许是担心拖堂,教者对两位学生现场作文发生的质变——侧面描写的细腻性,悬念设置的自然性,心理描写的层次性、个性化等,均未置一评,有鲁迅先生在《“做古人与好人”的秘决》一文里批判过的“暗胡同教学”色彩——从前教我们作文的先生,并不传授什么《马氏文通》《文章作法》之流,一天到晚,只是读,做,读,做;做得不好,又读,又做。他却决不说坏处在那里,作文要怎样。一条暗胡同,一任你自己去摸索,走得通与否,大家听天由命。

    但是因为上一环节有过点睛,此刻的无为而治客观上令学生平添了更多言语表现的热情、勇气和灵性,便于学生集中领略两篇例文活泼泼的生气与个性,也是事实。

    四、放飞描写

    师:下面我想做个游戏。请大家回到童年,咱们来玩纸飞机好不好?大家判断一下,飞机在你手上,然后让它飞出去一直到落地,估计有多长时间?

    生:三四秒吧!

    师:好,就算3秒吧。我要求我们六年级的同学至少写出400字,想不想来试试啊?好,大家拿到老师发下来的彩纸后,请认真折一架纸飞机,其实折飞机本身就可以写作文啊!然后呢,再给你的飞机取一个名字,这个名字要有创意啊。大家会折飞机吗?不会,不会就将就着折吧,你喜欢折成什么样子就折成什么样子。

    学生饶有兴趣地折起了纸飞机。

    师:都折好了,那听我指挥!好,全体起立!把飞机举起来,自己感受一下。现在大家心里都有想法吧?采访一下,你有什么想法?

    生:我的想法就是我的飞机要飞得更远更高。

    师:希望自己的飞机飞得更远更高,好想法哦。你呢?

    生:我在想我折的这个飞机能飞起来吗,我担心它飞不动。

    师:好,有想法就行,你的想法一定要记住。大家也都要记住啊!好,做好准备,全部举起来!预备——等一下, 等一下,我发现有个同学动作很特别。就是你(教师指一位同学 ),你来还原还原,刚才是怎么做的? (该学生做出刚才的动作)这个很重要的,大家注意看一下他的动作,身体往后仰,脚跨出弯弓。你说说看,你為什么要做这个动作?

    生:我想让它有一个冲力嘛,这样容易往前冲,可以飞得远点。

    师:想法很好!好,准备——

    生:起飞!

    师:哎,不要不要,听我指挥啊!千万要听指挥,否则重来啊。别急着起飞!请大家再注意一下,看一看你左边是谁,右边是谁,他是什么表情,你估计你的飞机飞得比他远还是近。再想一想你的飞机飞出去以后是一个什么样的弧线,空中会出现什么样的场面,你一定要先想好啊,飞机飞之前你就必须把这个猜测写进文章中去的呀!你可以猜测,对不对?好,现在大家开始放飞吧!无论往后、往前、向上飞都可以!

    生:向上飞不了吧?

    师:飞不了啊,那你爱怎么飞就怎么飞吧!一、二、三,放飞!注意观察飞机的飞翔路线,看看飞机如何落地,再看同学们的表情。

    学生开心地放飞纸飞机,注意观察飞机的姿态和同学的表情。

    师:好好,坐下来,坐下來。同学们,我们难得回到童年啊!接下来,如果要把这个过程写下来,你看你能写多少字啊!你们预计下。

    生(七嘴八舌): 1000字!1500字!

    师:嗬!能够写千把字了啊!看来现在用1000字的篇幅写几秒钟的事情已经没困难了,是吗?你们觉得有困难吗?

    生:没有困难。

    师:是不是真清楚怎么写了?

    生:清楚了。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法在课堂上写1000字的作文,那课后大家把刚才的事情写出来吧!行吗?

    生:行!

    注:课后,周老师专门分析了学生完成作文的状况,发现这些初一年级的学生在经过教师指导后多数已经掌握了“拉长时间” 的手法。在写“飞纸飞机”这一事件时,学生对于只有2秒钟内就完成的事情洋洋洋洒洒写了许多有趣的内容,作文平均字数达到523个,写得最长的同学竟然写了1037字。全班30位同学,有25位能具体、多方位地将“飞纸飞机”的过程展开来写。

    【评 析】真实情境作文,再次完成了写作技巧的强化。变式成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看似拉拉杂杂又很搞笑的交流,其实悄无声息地将“叙述模型”根植到学生的心灵之中了——飞前为自己的纸飞机命名,有何想法,注意观察某生掷飞机前身体后仰,脚跨出弯弓的姿势,看一看左右是谁,什么表情,估计自己的飞机飞得比他远还是近;再想一想飞机飞出后是一个什么样的弧线,空中会出现什么样的场面……为了使这种“叙述模型”更形象、鲜活,教者还采访一些学生彼时的想法,让某生还原掷飞机的准备动作,并且故意多次“干扰”学生一飞冲天的渴望,这些教学微技能都是润心无声的。

    【总 评】从畏惧一百字作文,到现场生动地写出五、六百字作文,再到自信预估能写出千字长文,最后也确有写出的,83%的学生能具体、多方位地将“飞纸飞机”的过程展开来写,周子房老师的《慢镜头写长作文》教学实录,让我们见证了学生言语表现的奇迹。

    揆乎其理,自有诸多发人深省之处。

    一、启之以智:矩与巧的统一

    作文教学,很多老师乐于传授或建构一些具体的写作学知识。道行深的,在此基础上甚至会建构一些写作模型,让学生举一反三,推而广之。

    周子房老师的作文教学也不例外。

    围绕慢镜头写作,他引导学生比较自我的写作与播音员关于流川枫灌篮的介绍,还有说书艺人的叙述有何差别,其实就是让学生体知叙事过程中,要学会动作描写杂以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场面描写,并注意悬念设置,通过联想与想象的外插内推,让文章变得丰满的技巧。放飞纸飞机的写作指导中,还暗含了叙事时间设置(飞前、飞时、着地),正侧面描写结合(正面:对自我的描写;侧面,对其他同学的描写)写作模型的输入。只不过,周老师并未用专业化的词语,而是像个邻家大哥一样,很口语化地或简约肯定一下,或苦口婆心地不停提醒,写作的知识多是渗透性的,写作的技巧多是让学生自己内化、发现,并通过变式训练,不断加以巩固的。

    这便带来了他与其他授之以法老师的不同——后者偏重授知,前者更注意授知与体知的统一;后者看重纯技法的机械训练,前者更看重融入兴趣的自觉表现;后者瞩目“技法”的体系、明晰、正确,前者更看重“学生”欠缺什么样的技法,如何帮助其顺势建构、习得、化用。

    事实上,还有更为隐性的不同,那就是:一般老师只注意授之以法,基本上是围绕梁启超所说的“规矩之文”兜圈儿,周老师则非常可贵地关注到了“巧之文”写作的引领。虽然周老师称“字数是今天写作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但是依然要求学生思考:小姐下绣楼的描述中增添了哪些“新东西”?给飞机起名,一定要有创意;放飞纸飞机,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这便带来了写作教学中矩与巧的统一。

    一种根深蒂固的写作教育观认为:大匠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写作天才是自己悟出来的,不是教师教出来的。写作知识可教,写作智慧是不可以教的。这导致了很多语文老师将规矩之文的写作当作了唯一目标,完全放弃了巧之文的写作追求。殊不知,写作智慧不可传授,但是可以启悟,就像用火点燃火种一样。写作天才的悟,即使没有来自某位现实老师的启发,也一定是受到某篇文章,某本书或世间万象的启发,凭空自创绝无可能。周老师尽管特别看重学习目标的“明确且适合学生”,但并不堵死,而是留了一个口儿,因此让学生看到了更高的天空,更多的光明,这是非常有远见的。

    当然,限于学情,周老师慢镜头写作教学的精力主要放在字数的提升,兴趣的激发,技巧的内化与外显上,言语表现个性和智慧的牧养用力不多也是事实。这直接导致学生作文中的创新之处——如情感直觉造型的童趣化、悬念设置中的夸饰性反差等,没有得到及时、明确的肯定,和学过的经典作品在“篇性”上会通,也不知不觉付之阙如了。

    二、激之以趣:内与外的融合

    读周老师的这篇实录,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且在不知不觉中被他的思维气场,还有学生不断高涨的兴趣和自信心所感染。这种恍然不觉时间流逝的吸引力,与周老师激之以趣的教学努力是分不开的。

    激趣,首先表现在情境设置上。周老师认为作文教学的核心问题有三,分别是写作情境的缺失、学习目标的失当和过程指导的缺位。尽管有学者诟病过情境设置,认为靠此激发兴趣,治标不治本。遗落对文本的沉浸分析,知会让学生思维走向肤浅。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兴趣虚位,再深入的分析都是徒劳的。纵观周老师的实录,他的即兴表演拍桌子,还有后来的两个视频欣赏以及放飞纸飞机的表演,悉数是以兴趣一线贯穿的。

    但是与纯粹的兴趣激发,图个课堂气氛热闹不同的是:周老师的兴趣激发完全是基于学生畏惧5分钟内写百字作文的学情,且将写作知识的渗透与建构,写作智慧的启悟一以贯之,并注意与现实生活,甚至古代生活(小姐下绣楼)的会通,这何尝不是深度的对话,有效的思维训练?

    其次,表现在内容的选择上。四大情境的设置中,拍桌子、灌篮、下樓、放飞折叠的纸飞机,哪一样不是学生熟悉的生活?连“命域”作文——写自己的打喷嚏经历,也是。熟悉的生活,容易调动学生的感知、联想、想象和回忆,写出充满生活质感的文章,也容易写出个性和新意。这对当下中小学生审美感官普遍麻木、瘫痪的现实——文章中已看不到花的颜色,听不到鸟的叫声,更别说细腻的触觉和心觉了,何尝不是一种有力的救赎?

    但是,周老师并非一味在熟悉中滑行。在熟悉的内容中,他会不断加入陌生的元素——拍桌子不是训斥学生考得差,竟然是让学生向后看;观看流川枫灌篮和古代小姐下绣楼的描述视频,原来是要掌握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场面描写、悬念设置等内容;放飞纸飞机的活动描写中,还暗含了叙事时间设置,正侧面描写结合的写作模型建构。这样一来,深入浅出的教学魅力就产生了,熟悉与陌生相乘的美感也生长起来了。

    除此之外,变式手法的运用——不是创造一个情境,开展一个活动,而是一个系列,且不断将思维引向深入和丰富;信息技术的引进——兴趣激发在前,理性思考在后,自然完成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将“视通万里,思接千载”的愿景化为了现实;还有容易被人忽略的责任承担:“假如说我们今天的活动结束时你还写不出来,那就是老师的问题,是老师没有教好,不是大家的问题!”无不是在多维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培育学生的信心和勇气。

    从这个角度说,周老师在谈笑之间已经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很好地贯彻了。

    三、赋之以能:我与他的相乘

    优秀的作文一定是我与他的相乘——表面上是写“我”的生活,但是也能融入别人生活的面影,在自自然然中实现共感与独感的相乘,共识与独识的相乘。

    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周老师的做法是:

    写大家熟悉的生活。打篮球、玩纸飞机、打喷嚏,谁没见识或经历过。即使是讲古代小姐下绣楼的视频,撇开时间的距离,风习的不同,对下楼、化妆,谁不熟悉呢?有些作文让学生无法动笔,噤若寒蝉,实在是不解个中秘密,就像夏丏尊当年批判的,出《岳飞论》《秦始皇论》的题目,学少林、天台派的拳棒,使学生变成半三不四的人物,学了几年,一切现在的制度,生活上应有的常识,仍是茫然。

    突出“属我”的体验、联想、想象和思考。放飞纸飞机时,周老师一个劲地强调要有自己的想法,还特地驻足了一会儿,采访学生的想法。虽然学生临时回答非常粗糙,非常实际,但是这种强调是非常必要的。一旦有属我的写作追求,笔下的素材自然会显出个性化的生命气息,形成“素材即我,我即素材”的美好境界,使真实的自我,相对完整的自我,丰满而独特的自我,燃烧着心灵的火焰,呼之欲出。

    这一要求看似简单,实践起来其实非常不易。个中原因很多,但是注意贴近生活,却忘记贴近自我,应该是很主要的一个原因。对此,孙绍振先生有过尖锐的批判,觉得这种褊狭的理解是被现成套话“包裹住”的结果,唯有“善于调动自己内心深处的储存,能超越感觉的近处,从感觉的远处找到自己的话语。”

    如何找到自己的话语呢?

    杜甫提倡“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戏为六绝句》),宋代谢枋得提倡先写“放胆文”,再写“小心文”(《《文章轨范》);冯友兰先生提倡先“照着说”,再“接着说”(《新理学》)。这些精神学养,周老师均有吸纳并有所化用,向两个视频中多角度借鉴慢镜头写法,不就是转益多师,不就是在“照着说”中尝试“接着说”吗?不断激趣,与学生打成一片,以致于学生拿他开涮——如同抽风似的,脚踩在地上,咚咚直响,他还一个劲地夸学生“写得真好”,不正是放胆文写作教育最鲜活的例证吗?

    当然,理想的教学状态是掘金一般对待学生属我的话语,雕琢璞玉一般提升学生的思考。这样,才会更好地赋能,实现自我与他人的相乘。

    这方面,我们期待周老师有更多的探索结晶问世。

    [作者通联: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师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