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水彩画课堂教学创新实践研究

    王慧君

    摘 要:高校水彩画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比如教学方式传统,教学内容具有局限性等。高校重视水彩画教学活动的创新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改善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为学生营造现代化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激发学生创造积极性,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

    关键词:高校;水彩画;课堂教学;创新实践

    水彩画教学应该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引导,不仅让学生掌握传统的绘画理论基础,还要培养学生对水彩画的审美能力和色彩感知力,从而创作出更具创新意义的作品。高校水彩画教师要进一步优化教学结构,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的魅力,也可以自制绘画工具,增进学生对水彩画艺术内涵的感悟。

    一、高校水彩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水彩画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高校应该提高对教学中问题的重视程度,为教学改革提供支持。

    (一)认为水彩画是“小品画”

    部分高校水彩画教学中,教师主要以教材为主进行传统模式的教学。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会被限定在一个框架中,认为水彩画就是以小幅写生为主,因而在实际的绘画中创作的作品大多为“小品”类的诗意画。如此一来,水彩画的表现形式就受到局限,学生无法突破固定思维进行创作,不利于学生在水彩画专业方向的突破和成长。

    (二)创作观的片面性

    在高校水彩画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忽视创作观的丰富性。创作观对水彩画作品的整体表现有重要引导价值,片面的创作观会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对于艺术作品,人们大多认为选定“重大题材”才有可能创作出好的作品。这限制了学生更多潜能的发挥,使他们无法在水彩画中呈现更多的思想内涵。这种片面的创作观直接影响着水彩画的教学效果,缺乏美学价值的深入探究,不利于进一步发掘水彩画的发展规律。

    (三)“技术”与“艺术”割裂

    我国自从设置图画手工科,就逐渐普及了水彩课程,但是目前水彩画课程教学中,仅将“写生色彩学”作为主要教学方向。水彩画只是被作为一门基础课程进行施教,教师通常忽视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引导,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并没有意识到创造性教育的重要性。因此,目前水彩画课堂教学只是培养了学生的“技术”,却没有从思维理念上得到拓展和丰富,使得学生在学习水彩画过程中存在“呆滞”现象,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突破[1]。水彩画作为“技术”被传授,学生的美术技能被思维定势困住,也就很难做到作品的创新体现,这样不仅限制了学生对绘画观的领悟和探究,也造成了艺术性与技术的割裂。

    二、高校水彩画课堂教学创新改革的必要性

    高校水彩画课堂教学传统模式中存在较多弊端,教学方法和内容比较守旧,无法满足当代学生的更多学习需求。如今水彩画已经大量地运用于设计领域,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上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高校应该给予重视,促进水彩画教学的创新发展,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契合的全面型人才。水彩画在造型设计中具有基础作用,教师实施技法相关方面的教学,可以为学生未来在绘画方面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有助于培养具有个性的复合型绘画人才。高考艺术生考入高校后,通常会选择更加熟悉的水粉,选择水彩的则较少,这不利于水彩画的发展。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导致艺术生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加大了水彩画教学的难度,而当前教学模式缺乏针对性,并不利于学生绘画能力的有效提升。另外,高校部分水彩画教师更重视自身专业发展,如在校外设置补习班等,无法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引导上,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三、高校水彩画课堂教学创新实践的有效建议

    水彩画作为艺术教育中的重要部分,能够让学生开阔视野、了解生活,认识到美育的本质。水彩画所涉及的方向较广,包括地理、历史、社会风俗等,可以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因此,高校更应该深入思考水彩画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实现真正的教学目的。

    (一)以学为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水彩画的创作更能突出作者的情感、思想、价值观等等,创作者在绘画过程中具有强烈的主观意识。因此,高校水彩画的教学必须重视学生主体性的体现,激发学生自身对水彩画的创作兴趣,进而更好地支配素材和主题。高校教师要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不只是要教学生基础的水彩画知识,更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地培养学生的创作才能。基于学生主体的理念,水彩画教师需要上好作品鉴赏课,通过丰富多彩的水彩画作品,让学生感受和体会作品中的各种色彩、光影、虚实等的处理方式,进而帮助学生加深对水彩画的有效认知[2]。水彩画教师可让学生自行创作水彩画并不留创作者信息,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作品评鉴活动中,通过学生间的交流促进他们绘画水平的提升。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可以了解到自身更多的不足,进而在实际学习中更加重视薄弱环节的学习,有助于创作出更优秀的水彩画作品。

    (二)巧妙利用微课,构建水彩画教学情境

    高校水彩画课堂教学教师应该将科技与教学相结合,有效地利用微课为学生提供教学服务,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视频为微课的核心内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课优势,精心准备教学视频,让学生体验创新教学内容,更直观地为学生的创作提供灵感。水彩画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将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于教学实际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巧妙地利用微课视频,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圍,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充分借助网络资源,为学生选择更多优质的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更直观地进行学习,有助于提高他们对绘画技术的理解。在教授水彩画色彩搭配和色彩层次处理知识时,教师就可以搜索针对性强的图片制作成微课视频,方便学生观看和理解。如教师可选择一张“两只鸟”的图片,其中鸟的主体为红色,背景色为绿色;一只鸟的轮廓比较模糊,另一只鸟的形象较具体。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延伸思考,进一步掌握绘画中的技巧,理解色彩对比和衬托之下的美感,激发学生创作灵感,使他们更好地在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思想。

    (三)挖掘水彩画创作活动材料,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高校水彩画教学中,教师要想达到教学创新的目的,就需要在美术活动上下功夫,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活动形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如选择良好的水彩画活动材料,引导学生参与到美术活动中,帮助学生打破框架的束缚,建立水彩画创作创新意识。目前的水彩画创作主要选用的是能够体现创作效果的材料,比较单一化,缺乏对材料实用性和可创造性的重视。缺乏活力、死板僵化的美术活动制约着水彩画专业学生的创造性发展。为了改善这一教学现状,教师应积极寻找和挖掘更具发展特色的创作材料,促进美术活动的有效实施。高校水彩画教师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挖掘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活动材料,引导学生塑造良好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整体的美术创作能力。高校应该在美术教学理念上有所突破,将教学活动与自然相连接,发现更多自然中可利用的材料,丰富美术活动层次。通过进行户外写生,学生可以体会自然界的独特魅力,有助于激發自身创作潜能。

    (四)丰富水彩画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水彩画教师需要优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高校水彩画教师创新教学实践的前提是具备更加丰富的美术知识,因此教师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不断优化自身知识结构,更好地将各种艺术元素与水彩画教学相融合[3]。高校要为教师提供更多外出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提升教师素质的同时,促进水彩画教学创新的有效推进。教师可以进修学习,将音乐与水彩画创作相结合,充分利用节奏规律的变化,引导学生参与到“画节奏”活动中,让学生根据音乐节奏的快慢绘画。比如音乐节奏密集时可以进行色彩的叠涂,可以将音乐节奏融合在绘画创作中,实现音乐和美术之间的碰撞效果。另外,在高校水彩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融入我国优秀的书法艺术,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更多传统历史文化,还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能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建立水彩画创新思维。教师利用书法中的神韵,引导学生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注意形神兼备,可以提高水彩画创作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五)自制水彩画作画工具,强化学生创新能力

    要想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高校水彩画教师应该丰富学生的作画工具,在实际生活中寻找能够用在画作中的工具,充分体现水彩画创作的创新发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制作画工具,体验其中的乐趣,同时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自行制作水彩画笔及颜料,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展示作品,可以突破传统作画材料的限制。比如学生在接触自然时发现树叶、狗尾巴草都可以用来做颜料,形成晕染效果,提升作品的创新价值。学生还可以研磨植物或矿石,将其制作成水彩颜料,培养自身的感知力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水彩画教学需要不断创新改革,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水彩画教师要从理念上突破传统模式的束缚,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重视学生自主性的体现,引导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在水彩画创作中突破和成长。高校艺术教师也要及时学习现代化教学手段,促进教学改革顺利实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水彩画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莉莉.高校水彩画的创新教学运用分析[J].艺术科技,2018(8):252.

    [2]鲍灵芝.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高校水彩画的教学改革设想[J].美术教育研究,2013(19):122-123.

    [3]蒋聘煌.浅谈当代多元化语境下的水彩画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2010.

    作者单位: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