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创融合深化产教融合的向度及路径研究

    卢卓

    

    摘 ? ?要:专创融合是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可以使能和深化产教融合改革。站在教育教学的视角,专创融合深化产教融合改革主要包括产业与教育的结构融合、教学融合、角色融合和环境融合等四个向度。高职院校专创融合主要通过导入创新创业的元素对产教融合四个向度进行优化、提升,构建“产业、专业、创业”集成融合的系统和生态,推动教育和产业深度融合、同步提升,促进知识资源向知识资本转化。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创融合;产教融合;创业型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0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02-0075-03

    在创新驱动背景下,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和专创融合成为近年来教育教学改革的主题、主战场,以此推进创新人才的培养,提高教育服务和引领产业发展的能力。然而,产教融合具体融合什么,专创融合与产教融合又是何种关系,如何通过专创融合来深化产教融合改革,这些问题的解决对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专创融合与产教融合互促共赢

    国办发〔2017〕95號《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产教融合意见》)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和专业链同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产教融合既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又是产业发展的需要,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既是教育问题,也是经济问题。因此文件也指出要将产教融合融入经济转型升级各环节,贯穿人才开发全过程。无论是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现代学徒制”,还是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都是进入工业革命时代以来,高等教育在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服务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融入区域行业产业中逐渐形成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核心机制就是产教融合。

    在创新驱动的大背景下,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积极回应,也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内在要求。国办发〔2015〕3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就指出,要“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专创融合是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相互渗透与融通,既是高职教育服务国家创新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1];既是专业教育改革的需要,又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需要,促进创新创业活动高质量开展。产教融合与专创融合都符合创新驱动时代经济发展的要求,都统一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提升的具体行动中,二者相互使能赋能、互促共赢。产教融合与专创融合相互使能关系如下页图所示。

    产教融合是教育和产业两个系统发挥各自优势,承担各自职责,相互协作支撑,实现共赢发展而构成的深度交叉融合,分别连接的是产业链和教育链。专创融合是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专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为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智力支撑,分别连接着专业链和创新链。产教融合可以促进创新创业活动扎根产业、服务产业、引领产业,从而赋能并夯实专创融合。专创融合为产教融合赋予创新创业的元素和养分,更好地使能和深化产教融合。正是基于专创融合与产教融合之间这种良性互动关系,使得教育链和专业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更好地实现有机衔接。

    二、专创融合深化产教融合的向度

    要深化产教融合,就是要抓住产业与教育融合的关键要素及其融合机制。尽管,《产教融合意见》从构建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发展格局,强化企业重要主体作用,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促进产教供需双向对接等方面对产教融合的内容、方式等提出了具体要求,但站在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的角度,需要有一个较为结构化的思考框架以帮助梳理产教融合的内容。产教融合具有多主体性、多类型性、多层次性和体系性等特征,结合教育的基本要素,笔者认为其主要可以归纳为结构、教学、角色、环境等四个向度的融合。

    (一)结构融合

    结构融合是产教融合的基础,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产教融合意见》提出,要构建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发展格局,并从同步规划产教融合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布局、促进高等教育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健全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结构调整机制等方面提出了要求。结构融合可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即宏观上要求教育系统与当地经济结构相匹配,要求院校设置、办学定位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使产教融合与行业发展同步规划,实现两者同频共振;中观上,要求完善院校治理结构,推动构建政校企多元合作办学、协同育人的机制,强化企业的办学主体地位;微观上,要求院校根据区域产业发展和岗位需求动态调整专业、专业群结构,使专业及专业群设置紧密对接区域产业,引领和服务区域产业的发展。

    (二)教学融合

    教学融合是产教融合的核心,是结构融合基础上的实质行动。国发〔2019〕4号《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三对接”,即“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教学融合要求教学诸要素与产业对接、融合,具体包括内容融合、过程融合、考核融合。内容融合即课程教学内容对接职业标准,要求根据岗位能力和职业标准要求设置专业课程体系,促进职业资格证书与专业核心课程相融合;根据岗位工作流程和任务设计教学内容,将企业的知识、技术、工艺、管理经验等融入教学内容,校企合作开发工学结合教材等。过程融合即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要求贯彻实践育人的原则,在职业实践情境中展开学习过程,将企业典型工作流程融入教学过程,促进教学质量提高。考核融合即课程考核评价对接生产验收,要求学生学习实践成绩要按照职业标准和生产交付的要求进行考核验收,成果评价对接市场标准,以此检验教与学的质量。

    (三)角色融合

    角色融合是产教融合的关键,是教与学的主体与产业岗位角色的对接与融合。在教师层面,高职院校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行业企业实践,既是教学能手,也是行业企业技术专家顾问,大力推进“双师”培养;鼓励教师围绕企业现实问题展开科学研究,推动校企人员互相兼职、聘用,促进双向流动。在学生层面,高职院校要推动学生转变思想观念,以严格的行业职业标准和职业态度对待学习和工作,促进在学、在岗、在行、在状态;大力推行“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推进校企育人“双重主体”,学生学徒“双重身份”的机制,积极探索1+X证书、学分银行制度等促进工学交替、工学结合等。

    (四)环境融合

    环境融合是产教融合的保障,是营造与产业环境对接的教学环境的总和。环境融合包括设备融合、场景融合、文化融合。按照产教融合的要求,学校实训设备应与企业生产设备融合,要按照企业生产标准推动教学实训设备的配置,促进设备资源校企共建共享,积极开展“校中厂、厂中校”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场景融合要求高职院校学习训练的场景与企业的生产场景相近相融,要按照现实的标准化生产环境布置技能训练场景,帮助学生增强场景代入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文化融合要求校园文化与产业文化、企业文化等融合,使之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逐步相融,凝练专业及职业特色,培养职场文化、塑造职业精神。

    三、专创融合深化产教融合的路径

    专创融合是专业与创新创业的融合,是以专业为基础,以创新创业为导向,从现实问题出发,由真实流程驱动,通过师生共创实现价值产出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专创融合源于产教融合,又通过关注价值创造使能和深化产教融合,提高产教融合的水平和层次。

    (一)专创融合優化结构融合

    专创融合以创新创业为导向,关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出规律,能有效促进教育链和专业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一是通过推进专创融合,引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由就业从业向创新创业转型,以岗位创新创业为引领对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重构,更好地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力区域创新型城市和创业型经济建设,推动高职院校向创业型大学定位转型。二是通过推进专创融合,推动学科、专业主动融入区域创新网络,激发与行业企业多元协同创新的内在动力,促进教育和产业人才、智力、技术、资本、管理等资源要素集聚融合、对接,优化“政校行企”多元协同、“学研创用”紧密结合的产学研机制。三是通过专创融合,引导专业设置和专业资源建设更加主动面向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更好地服务以“云物移大智”为驱动的新产业、新经济,瞄准产业发展前沿进行布局,推动专业链与创新链的衔接。

    (二)专创融合深化教学融合

    专创融合是人才培养范式的变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是深化产教内容融合、过程融合、考核融合的重要手段。专创融合促进专业/学科复合化、创新化,实现对传统专业/学科的改造和提升,探索关注行业前沿、重视社会需求,形成以跨界、融合为驱动力,多学科交叉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体系。专创融合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创造性思维,强化对行业企业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管理的传递和再创造,并将之融入教学内容,是知识的再生产和能力的再构建。专创融合强调从真实问题和现实需求出发,以创新创业项目为驱动,推进创新创造创业过程与专业学习实践过程相融合,关注价值创造和增值,是对工学结合理念的升华,有利于推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并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同时,专创融合关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满足需求,并以此检验“教”和“学”的价值,以客户和用户的满意作为质量评价的准绳,使成果更加贴近市场需要,更能促进产业发展,从而可能带来更好的产教融合效果。

    (三)专创融合强化角色融合

    专创融合鼓励师生共创,支持师生作为主体积极融入产业大环境,并与企业合作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在教师层面,专创融合鼓励教师围绕产业问题开展应用研究,支持教师以科研工作者的身份担任企业专家顾问,或者自主创业推进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教师应是教育和产业之间多重角色的融合。在学生层面,专创融合鼓励学生创学结合、边创边学,鼓励“学以致用”和“用以致学”相结合。大学生既是学习者,也可以通过在校建立工作室、成立项目小组或创办企业等多种形式成为创业者、实践家,在实践中创造,在创造中学习和建构。大学生以作为创业者的主人翁姿态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将表现出更为独立、自主、敢闯、会创的角色形象,促进自我管理、团队合作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因此,专创融合对引导师生积极深化产教融合、躬身实践有着更为强烈的诉求,鼓励师生在实现多种角色融合过程中推进教育和产业融合提升。

    (四)专创融合促进环境融合

    高职院校实施专创融合改革需要完善支持创新创业的环境条件,应在设备条件、场地环境、文化环境等方面进行改革提升,从而促进产教融合。专创融合要求高职院校重视应用技术研发设备的投入,要促进设备资源校企共建共享,并由单一技能训练向技能训练和技术研发并重转变。在教学场地设施上,专创融合要求改革以实训为主的封闭式职业技能训练场地,将其升级改造为支持师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开放式创新实验室、师生工作室、创客中心和校园孵化器等,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在文化环境上,专创融合体现学术导向与市场导向兼顾的二元价值取向,要求厚植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并将其与产业文化、工匠精神在融通中不断升华,彰显创新创业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要着力构建支持师生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校园制度文化和组织结构,推动知识资源向知识资本转化。

    四、结语

    专创融合改革就是将创新创业要素更多地融入专业教学及产教融合过程,进一步强化专业与产业之间的知识流动和知识创新[2]。通过专创融合,将技术资源、人力资源、硬件资源、市场资源等更好地在教育和产业之间进行整合、交流和融通,构建“产业、专业、创业”集成融合的系统和生态,推动教育和产业深度融合、同步提升,促进知识资源向知识资本转化,符合创业型大学的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宣翠仙,陈海荣,王成福,等.专创融合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研创用”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6).

    [2]林娟娟,施永川,李鹏.构建“产业、专业、创业”集成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生态[J].中国高等教育,2017,(22).

    编辑∕李梦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