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上丝绸之路”与北极航线开发

【摘要】北极问题已经成为当今国际事务的核心问题之一,其中,北极航线问题又是北极的焦点问题之一。俄罗斯提出“冰上丝绸之路”倡议属于俄罗斯国家层面上的重点战略,背后有深远的政治目的和对国家利益的重要考虑。北极航线与“冰上丝绸之路”倡议确有紧密的联系,两者不仅在空间上和本质上都具有明显的共性特征,还存在可交汇融合之处。北极航线使“冰上丝绸之路”的政治性趋于温和、影响范围更大,“冰上丝绸之路”使北极航线建设区域延伸至内陆。“冰上丝绸之路”与北极航线融合后具有战略意义,将在政治、经济、交通、贸易、文化等方面对中国、沿线腹地乃至世界产生多元影响,对推进欧亚经济发展和促进世界互联互通发挥巨大作用。
【关键词】“冰上丝绸之路” 北极航线 中俄合作 多元演化
【中图分类号】D82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8.11.007
随着北极自然环境和地缘政治环境的变化,近年来,北极问题已经成为当今国际事务的核心问题之一,其中,北极航线问题又是北极的焦点问题之一。中国是北极的重要利益攸关方,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增长和国际地位的迅速提高,北极国家对中国在北极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的期盼日益强烈。2017年5月,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俄罗斯就北极航线问题向中方提出共建“邀约”,“希望中国能利用北极航道,把北极航道同‘一带一路连接起来”。7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之际,表示中方欢迎并愿意积极参与俄方提出的共同开发建设滨海国际运输走廊建议,希望双方共同开发和利用海上通道特别是北极航线,打造“冰上丝绸之路”。这是中国官方最高层对中俄共建北极航线的明确表态,既是对俄罗斯共建“邀约”的回应,也是双方首次正式提出“冰上丝绸之路”概念。同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中俄两国总理第二十二次定期会晤期间,两国领导人再次就此深入交换意见,提出共同开展北极航线开发和利用合作,加速打造“冰上丝绸之路”。
可以说,“冰上丝绸之路”是针对开发建设北极航线而提出的实施倡议。因此,北极航线与“冰上丝绸之路”两者之间具有相互渗透、交织、联动的特点,把握两者的联动关系,可以使“冰上丝绸之路”在推进欧亚经济发展和促进世界互联互通问题上发挥更大的作用。鉴于此,笔者尝试解答两个核心问题:“冰上丝绸之路”与北极航线具有怎样的交汇融合?两者的融合又将为中俄两国以及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笔者认为,深入研究北极航线与“冰上丝绸之路”的联系、融合以及对世界的影响,或许可以为解读“冰上丝绸之路”倡议的进程性内涵探索出新的思考空间。俄罗斯提出“冰上丝绸之路”倡议的意图动机和利益考虑
“冰上丝绸之路”倡议属于俄罗斯国家层面上的重点战略,背后必然有深远的政治目的和对国家利益的重要考虑。在此探讨“冰上丝绸之路”倡议的俄罗斯视角,或许可以更为清晰、更为准确地把握“冰上丝绸之路”倡议提出的意义,也将使中国在这次国际合作中能有更加精准的角色定位和尺度掌控。
扭转当前所处国际关系困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就备受欧盟和北约东扩的压力,战略空间被一步步蚕食,而后,2013年爆发的乌克兰危机持续发酵、2014年被G8集团开除以及2014年以来欧美和北约的严厉制裁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使情况更加恶化[1],美国、加拿大、挪威等国纷纷采取措施延迟或终止部分与俄罗斯的北极合作,限制对其信贷和融资,并禁止向俄罗斯出口高技术产品和设备以及用于石油开采工业的创新性技术[2]。加之刚刚发生的驱逐俄罗斯外交官事件,致使俄罗斯目前在国际政治博弈中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战略空间不断受到挤壓。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俄罗斯需要在非西方国家中确定稳定的合作伙伴,借力摆脱当前的被动困境。不仅如此,选择中国作为合作伙伴能够大大削弱美国左右欧亚大陆的能力,并且迫使美国放弃与俄罗斯相对抗的立场,从而为俄罗斯实现国际格局以及亚欧秩序的大逆转带来较为现实的前景。
进一步稳固中俄两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国与俄罗斯的伙伴关系是从前苏联解体后发展起来的,当时的中俄为“友好国家”关系,即一般意义上的伙伴关系。1992年,中俄关系升级为了“建设性伙伴关系”,到了1996年,中俄关系更加扎实,开始了“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至今两国关系仍在此框架下运行。当今,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中俄关系的准确描述,其全面性不仅体现在政治、交通、文化多领域的合作上,还体现在上至中俄元首多次会晤下到两国人民的密切交往上[3]。可以说,中俄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纵使如此,在当今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格局尚未形成的复杂国际形势中,很难说中俄关系能否一直稳定下去,因此,俄罗斯需要竭力加固与中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稳定其自身国际地位。合作开发“冰上丝绸之路”是俄罗斯进一步与中国构建联盟关系的一个良好契机。一方面,开发“冰上丝绸之路”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能够保证联盟关系的长期稳定。另一方面“冰上丝绸之路”合作建设涉及经济、能源、技术等多方面的沟通交流和利益捆绑,势必也会促进联盟关系逐渐加深[4]。
促进落实“欧亚经济联盟”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近些年,中国被视为“崛起”中的世界大国,而俄罗斯则被认为在“衰落”中勉强支撑,两国之间国际地位的“位移”让俄罗斯有一种特别的不安全感[5]。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更是让俄罗斯担心该倡议在国际上形成的强大势力会进一步削弱其国际地位。俄罗斯是对“一带一路”倡议最早作出回应的国家,并在2014年提出寻找“欧亚经济联盟”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的契合点,构建整个欧亚大陆核心地区经济纽带,希望以此稳固俄罗斯与中国在政治和经济上的伙伴关系并借此发展本国综合国力。
近年来,俄罗斯对北极航道建设十分重视。2015年,俄罗斯在与中国的联合声明中称:“俄方高度评价中方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并主张双方将继续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框架内寻找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契合点。”[6]2016年《中俄联合声明》中关于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俄罗斯主张中俄在开放、透明和考虑彼此利益的基础上建立欧亚全面伙伴关系”[7]。不难推测,俄罗斯在2017年向中国提出的“冰上丝绸之路”倡议必然有加深对接的长远考虑,因此,“冰上丝绸之路”倡议可视为俄罗斯推进落实“欧亚经济联盟”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的战略机遇。
改善中俄政经合作的不平衡局面。目前,尽管中俄关系正在不断发展,在世界政治舞台上配合默契,相互支持,然而与中俄政治关系相比,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相对缓慢。2016年,中俄双边货物贸易额为661.1亿美元[8],而同期中国与其他大国的双边货物贸易远高于这一数字,中俄双边货物贸易额不仅低于中国与其他大国的贸易额,甚至不及中国与一些中小国家之间的贸易额,这与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显然不相适应。此次俄罗斯向中国提出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倡议,正是有意改变目前中俄政治关系与经济合作不相匹配的局面。通过共同开发“冰上丝绸之路”,两国将会在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和金融合作等领域扩大贸易合作空间,使两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从而进一步推进构建中俄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推进北极航线开发建设。俄罗斯对北极航线十分重视,将其视为抵御西方围堵、维护国家安全、拓展战略空间的重要战略通道。俄罗斯已通过立法等措施介入了对北极航线的管理与使用,俄罗斯总统普京甚至宣称要把北方海航道建设成“与苏伊士运河等重要航道具有竞争力的一条世界航道”[9]。但俄罗斯十分清楚,实现北方海航道的开发建设,还存在着诸多技术和实践上的困难,如港口建设、航道疏通、沿线能源开发等工程项目,仅靠俄罗斯单方难以完成,必须与其他国家合作。所以,此次俄罗斯向中国提出共同开发“冰上丝绸之路”的倡议,除实现政治利益外,也正是看到中国能够为北极航线沿岸港口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勘探等项目提供强大的人力和财力支持,从而实质性推进北极航线建设工作。“冰上丝绸之路”与北极航线的联系
既然“冰上丝绸之路”是俄罗斯对推进北极航线开发建设的重要考虑,那么就需要从两者的内涵入手在本质上发掘“冰上丝绸之路”与北极航线的内在联系,这对于明确“冰上丝绸之路”的影响范围以及作用程度非常重要。
“冰上丝绸之路”倡议的内涵。目前,对于“冰上丝绸之路”的内涵,两国官方尚未给出明确定义。此处,笔者尝试对“冰上丝绸之路”内涵进行学理层面的解构,既希望可以打破现阶段的模糊表达对其价值展现的制约,也有意通过对其内涵的深入解读和价值挖掘,明确“冰上丝绸之路”倡议与北极航线的交汇点,为“冰上丝绸之路”中国方案提供借鉴。
(1)“冰上丝绸之路”的概念。2017年7月4日,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会见梅德韦杰夫,双方正式提出“冰上丝绸之路”的概念。“冰”即北冰洋,“丝绸之路”即通过北冰洋的运输路线。中国驻俄大使李辉通过翻译俄罗斯对“冰上丝绸之路”的概念,称“冰上丝绸之路”系指穿越北极圈,连接北美、东亚和西欧三大经济中心的海运航道[10]。
笔者认为,据此可以对“冰上丝绸之路”所涉范围提出狭义和广义两种层面上的解读。狭义上来说,“冰上丝绸之路”是俄罗斯针对开发北方海航道向中国提出的合作邀请,因此,以北方海航道为主体的航道及周围腹地应为该倡议的核心和重点建设区域。而从广义上来说,“冰上丝绸之路”属于俄罗斯的国家发展战略,背后必然有对其庞大的空间布局和长远的战略规划,至少应涵盖北极航线及其腹地甚至整个北极区域。此处的腹地范围,应包括与北极航线有潜在密切贸易运输关系的中国、日本、韩国和部分欧洲国家以及在北极航线有重要政治、军事存在的北极八国(俄罗斯、美国、加拿大、瑞典、挪威、芬兰、冰岛、丹麦)。
在合作內容上,中俄双方将涉及港口基础设施、能源勘探、通航保障等领域,以此打开两国在能源贸易、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极地科考、文化交流等领域的新局面。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两国资源禀赋、发展战略存在巨大的差异,“冰上丝绸之路”倡议的实践内容可以说是中俄两国发展需求的最大公约数。
(2)“冰上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的对比解读。“冰上丝绸之路”是继中国“一带一路”之后的又一创新性国际合作模式,且与“一带一路”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都以国际交通运输线路为依托,以推进欧亚经济发展为初衷,进而提出的国际合作与和平建设倡议。并且,无论是“冰上丝绸之路”还是“一带一路”,都无法靠一国之力完成,只有通过国际合作、建立沟通协商机制等措施才能实现开发合作,以期达到高水平的规模效应。
所不同的是,中国输出的资源不同。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相比于大多数沿线国家,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装备制造等领域优势十分明显,可以说中国在其中的角色是技术输出方,而对于“冰上丝绸之路”,中国面对的合作国家是技术发展水平领先的俄罗斯,因此,中国在这场合作中提供的主要是资金、物质资源和劳动力等。当然,无论中国在这二者中提供何种资源,无疑都将分别促进以“一带一路”和“冰上丝绸之路”线路为主干构成的跨区域生产网络的互联互通以及产业链的延伸和市场规模的扩大[11]。
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源自中国对外交往史上辉煌的丝绸之路,因此,两者共同的标志性符号都蕴含了和平合作、互学互鉴、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内涵。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在这两者中所体现的世界观是紧密结合的,都包含着中国共产党的理念与东方传统元素。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愿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所有‘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的友好合作。我们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会重复地缘博弈的老套路,而将开创合作共赢的新模式;不会形成破坏国际格局稳定的小集团,而是将建设和谐共存的大家庭。”在“冰上丝绸之路”问题上,中国同样会秉持这一原则,携手俄罗斯共同促进欧亚大陆各国的经济发展和推进当前国际社会的合作共赢。
并且,“一带一路”倡议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主动走向世界,很多经验还不具备,而“冰上丝绸之路”的融入,恰好能够助力“一带一路”倡议的进一步落地,深化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打造中国主导的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俄罗斯也将在“一带一路”倡议和“冰上丝绸之路”倡议的庞大框架下,实现其构建横跨亚欧大陆的经济带合作模式的伟大目标。
“冰上丝绸之路”与北极航线的联系。北极航线包含东北航线、西北航线、穿极航线,三条航线环绕北冰洋,沿岸为北美洲、亚洲、欧洲北部的众多国家,并延伸至日本、韩国、中国,将成为东北亚通往欧洲与北美洲的新通道。目前通航环境最好、运输价值最高的是东北航线。东北航线西起冰岛,经亚欧大陆北方沿海,穿过白令海峡,连接东北亚。这条航线所在的海域冰雪融化的趋势正在逐年减小。尤其在北冰洋南部诸海域海冰消融更为显著,诸如楚科奇海、东西伯利亚海东侧、拉普捷夫海东侧等海域,在夏季和秋季消融趋势达每10年10%至15%[12]。因此,可以预见,东北航线将会越来越适合航行,适航时间也会逐渐延长,甚至未来将有可能实现全面通航。需要注意的是,东北航线中的大部分区段也是最为重要的区段,在俄罗斯的管辖范围内,被称为北方海航道,西起卡拉海峡东到白令海峡,这部分航段也正是“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点区段。
近年来,中国高度重视参与北极航线的开发利用。2012年7月,我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科考船,首次尝试东北航线。2013年8月,“永盛”轮成功完成了对东北航线的首次试航。2015年7月,“永盛”轮成功往返东北航线,实现了我国商船对北极航线的往返双向通行[13]。交通运输部相继发行了《北极航行指南(东北航道)2014》和《北极航行指南(西北航道)2015》,为计划使用北极航线的中国籍船舶提供海图、海冰、环境、气象、法律等方面的航海保障服务信息[14]。2017年中国首次实现了环北冰洋科学考察,这为中国日后开发北极航线以及大规模商业航行奠定了基础。
鉴于对“冰上丝绸之路”内涵的解读,可以说明的是,北极航线与“冰上丝绸之路”倡议确有紧密的联系。两者不仅在空间上和本质上都具有明显的共性特征,还存在可交汇融合之处。对此的充分分析,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冰上丝绸之路”的影响作用。
(1)存在国家利益是两者的共性特征。荀子曰:“夫好利而欲得者,此人之情性也。”[15]对个人而言,追逐利益是感性的必然驱使;对主权国家而言,利益更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需求[16]。国家利益既构成了国家参与国际事务的起点,也成为了国家间政治博弈的中心问题。北极航线与“冰上丝绸之路”都存在着较大的国家利益。所不同的是,围绕北极航线展开的核心利益问题多是国家主权问题,是国家之间零和博弈的利益争夺;而“冰上丝绸之路”倡议更加强调正和博弈和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即强调共同利益。为此,中俄两国必须找准共同利益的切入点和汇聚点,这场国际合作才能顺利展开。
(2)北极航线是“冰上丝绸之路”的实施基礎。无论是按照“冰上丝绸之路”狭义还是广义的理解,北极航线尤其是北方海航道,都将是“冰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载体与通道。也可以说,“冰上丝绸之路”在北极航线开通在即的良好势头下提出,能够促进对北极航线交通功能的充分利用,因此,北极航线在实际上确定了“冰上丝绸之路”的空间定位。另一方面,由于开发北极航线存在气候条件恶劣、浮冰阻碍、通航适宜期短、生态脆弱等特殊困难,因此,北极航线也决定了“冰上丝绸之路”的建设难度。总体来说,落实“冰上丝绸之路”将以开发北极航线作为实施重点,将进一步务实经贸合作,努力打造成为多方参与、惠及全球的国际公共产品。中俄两国也将借此努力打造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3)“冰上丝绸之路”以北极航线为主体。北极航线受到广泛关注以来,各国始终强调北极航线及沿途港口的开发建设,很少提及北极航线向内拓展的区域如何规划,更不用说对在此基础上的区域之间经贸合作的考量。“冰上丝绸之路”的提出在此方面作了重大突破,它是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下,在当今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构建以北极航线为主体的、空间向内陆拓宽的成带状分布的跨区域经济带。各经济体可以在这片拓宽的区域中,以北极航线作为主要交通路线与他国联系互动,并吸引辐射域外经济体积极参与,逐渐探索形成全球价值链的开放建构路径,并以此构筑全球开放型合作网络。“冰上丝绸之路”与北极航线的融合
由上文可知,“冰上丝绸之路”与北极航线关系密切,但也不难看出,两者互有区别,比如北极航线相比于“冰上丝绸之路”有较弱的政治敏感度和更广的国际影响,而“冰上丝绸之路”与北极航线相比,考虑了北极航线后方的经济腹地。两者如前所述的紧密联系决定了彼此互相融合的必然性,融合所形成的“冰上丝绸之路”将补两者之短、取两者之长。
北极航线使“冰上丝绸之路”的政治性趋于温和。“冰上丝绸之路”之于俄罗斯的政治意图十分明显,前文已详述,而中国有意借此制衡美国的政治想法也不言而喻。可以说,“冰上丝绸之路”在国际社会看来是带有强烈政治目的和利益诉求的国际合作。理论上说,这类国际倡议极易受到来自有利益冲突的部分国家的掣肘甚至公开反对。所幸的是,“冰上丝绸之路”倡议中的主体—北极航线,属于交通资源范围,各国通过北极航线均享有无害通过权和自由通行权,因此北极航线的政治敏感度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调和了“冰上丝绸之路”倡议鲜明的政治色调。两者相融合的“冰上丝绸之路”也因此可以以温和、友好的姿态被其他国家所接受。
北极航线使“冰上丝绸之路”影响范围更大。“冰上丝绸之路”是俄罗斯就开发北极航线提出的切实方案,其地理范围局限在北极航线及周边的经济腹地。而北极航线则不同,北极航线可以部分取代远东—地中海及西北欧传统航线,不但会改变国家间海运路径,为北极航线沿线地区带来更多贸易发展机会,同时也会降低世界其他航线所经区域的贸易地位,从而影响亚、欧、非乃至全球航运格局以及贸易格局的未来发展趋势[17]。因此,“冰上丝绸之路”与北极航线相互渗透、高度融合,地理空间局限将被打破,将拥有更为广阔的空间外延。
“冰上丝绸之路”使北极航线建设区域延伸至内陆。“冰上丝绸之路”倡议将在北极航线的基础上,向内陆延伸,着眼周边区域,在沿线腹地以交通、资源等为基础条件,拓展北极航线的宽度,构建综合性立体互联互通运输网络和设施联通的交通网络,构建集技术、资本、管理、标准、服务输出为一体的物流网络,构建沿线开发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功能于一体的多元贸易网络,建设更高维度的北极航线。两者融合,“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将续建、开建和规划更多连接腹地城市的铁路和公路,致力于解决无路可通、有路不通、虽通不畅的问题[18],构建连接亚洲、欧洲和非洲市场更大范围和更高程度的互联互通北极航线网络。
“冰上丝绸之路”与北极航线融合下的多元影响
如果说“冰上丝绸之路”与北极航线融合具有战略意义,那么它将如何影响沿线国家和地区呢?下文分别从政治、经济、交通、贸易、文化的角度探讨“冰上丝绸之路”对中国、沿线腹地以及世界三个层面上的演化作用,或许能够对这个问题给予解释。
政治方面。(1)中国争取北极航线权益将由难转易。中国属于海陆复合型国家,争取北极航线区域的海洋权益存在着时间上的“先动劣势”,同时,与北极距离较远使中国又存在空间上的“地缘劣势”。因此,客观上讲,争取北极航线权益对于中国将是极大的挑战。而“冰上丝绸之路”的提出使中国成为了北极航线开发建设的重要参与方,恰逢其时地为中国创造了争取权益的机会,也为中国日后在地缘政治复杂、大国竞争激烈的北极地区建立“中国方式”的地区主导规范创造了可能。
(2)腹地国家政治态度将有所转变。“冰上丝绸之路”将会引发大国在北极航线问题上的立场和态度以及大国关系模式的重大变化。目前,为了抢夺北极地区的丰富能源和北极航线的巨大利益,围绕北极及北极航线归属权的争夺正在逐步升级,加拿大、俄罗斯、丹麦等国均向联合国提出对北极的领土要求。北极航线利益相关国家之间的关系也模糊不定,地缘政治格局尚不明确。“冰上丝绸之路”倡议包含着合作共赢、平等协商、互联互通、包容共鉴、公正合理的合作理念,将有利于腹地国家构建互为中心的空间思维模式,就北极航线问题形成统一的集体身份,建立彼此亲近与战略互信的关系。
(3)合作理念将更深入国际社会。“冰上丝绸之路”带动的是一种新的看待历史、看待区域关系和文化关系的新方法和新视野,即边疆的非边疆化,中心的非中心化。我们可以形成一种互为边疆、互为中心的观察视角,重新理解北极、理解世界,从而推动国际治理结构从传统对抗转向友好协商。另一方面,俄罗斯是当今世界的政治大国、军事大国与潜在的经济大国,在国际关系格局中的分量举足轻重。中国也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在国际社会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冰上丝绸之路”带来的中俄两国关系的加深将大大推进世界多极化和友好合作。
经济方面。(1)中国将释放更多经济能量。“冰上丝绸之路”从俄罗斯先后进入中东欧和西欧地区,沿线国家都将从中国的快速发展所带给各国的合作机遇中受益,中国的经济能量将得到进一步释放。同时,“冰上丝绸之路”是互利互惠的经济合作,俄罗斯可以获得开发北极航线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资金支持。而对于中国来说,“冰上丝绸之路”存在着潜在的重大经济影响,不仅能够为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更多的贸易伙伴,还将为中国从更广范围配置和借用资源以及组织生产活动方面提供机会。
(2)带动地区经济发展。虽然“冰上丝绸之路”是以运输线路为前提,但并不限于此。围绕航线建设的产业园区、科技园区将对沿途经济产生溢出或辐射效应,从而带动腹地区域就业、税收、收入的提升。具体来讲,包括中国、俄罗斯在内的亚洲地区、欧盟等将成为最早的受益方。随着“冰上丝绸之路”辐射范围的扩大以及所涉领域的拓宽,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国家和地区从中受益,这些国家也会为世界的经济强劲、包容、可持续增长贡献力量。
(3)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在当今世界经济增长需要新动力、发展需要更加普惠平衡、贫富差距鸿沟有待弥合的重要节点上,俄罗斯借北极航线通航在即之势提出“冰上丝绸之路”共建邀约,无疑将会带动包括贸易价格、贸易平衡、部门产出、经济增长与福利水平在内的一系列经济指标发生变化,促进全球经济增长。但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受益程度有所不同。根据涟漪效应和“冰上丝绸之路”的地理特征,经济活动容易在与东北航线空间上邻近的区域发生,而后由近及远的逐步推进。需要注意的是,若要使涟漪效应在“冰上丝绸之路”建设持续更长时间,覆盖到更大的市场,就需要实现多次震荡,这需要国家之间的协力合作,在每一轮荡起的“涟漪”中,都要有新力量发挥作用。
交通方面。(1)中国沿线城市交通条件大幅改善。沿线城市的交通建设将成为两国落实建设“冰上丝绸之路”的重点及优先工程,届时,两国沿线陆海港口海关、质检、税务、工商等多部门合作机制将得到不断完善,为沿线地区和城市经济融合创造有利条件。中国沿线城市电信、铁路、公路、管道等方面的建设工程也将得到快速开展,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将会大幅提升,尤其是交通发展相对滞后的沿线地区,交通功能将发生质的变化和量的提高。中国沿线港口在国际海运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将得到大大提升,这对中国成为东北亚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国际航运中心极具意义。
(2)腹地区域逐渐走向互联互通。“冰上丝绸之路”不局限于北极航线这条线状的运输通道,而是可促进沿线国家发展的带状区域,周围广大的沿线腹地也是建设的重点对象。落实建设“冰上丝绸之路”将以重点港口和节点城市为依托,完成海运、铁路、公路、水路、航空、港口等基础设施工程及彼此之间在物流、交通基础设施、多式联运等领域的互联互通,扩大并优化区域交通路线,构建以北极航线为主干线,向内陆地区辐射扩展的带状区域交通网络,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亚欧运输大通道,从而带动沿线腹地國家与地区不同步但较为均衡的发展。
(3)世界海运网络趋于均衡发展。世界海运网络可以定义为以港口为节点、航道为连线,在一定历史时期内,通过船舶航行、港口经营、航线开辟和维护等一系列世界航运活动的相互作用演化,各节点和连线之间发生相互合作或争夺行为所逐渐形成的以某些港口或航道为核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分布[19]。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当前世界海运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网络格局。“冰上丝绸之路”两端连接着占据世界主要国际海上贸易量的东亚和西欧,届时将会影响世界航线中心进一步向北扩散,世界的经济、贸易和海上运输格局都会随之发生重大改变,世界海运网络也将更加趋于均衡化。
贸易方面。(1)中国的国际贸易地位上升。随着“冰上丝绸之路”的进一步落地,中俄两国的经贸合作将越发紧密,也能为中国贸易增长提供更加宽阔的市场和发展机遇。中俄开始互利合作以来,事实上并没有形成友好的合作局面和有效的行业协调机制,中方企业进入俄罗斯市场依然存在法律管理的空白。并且,俄罗斯还多次通过提高进口产品检验标准、认证体系等方式,阻挠我国商品对俄出口。例如,一直以来,中俄天然气谈判的最大分歧即为价格问题,中国希望获得比俄罗斯输往欧洲更优惠的价格,俄罗斯则以运输成本高、难度大为由加以拒绝。可以说,俄方或明或暗设置的贸易壁垒使中国始终处于被牵制的状态。中俄合作建设“冰上丝绸之路”将会扭转当前局面,届时,大批中资企业将到俄罗斯投资,双方的市场环境和合作机制也会逐渐走向健全,中国在中俄贸易中的地位将会得到极大的改善。
(2)“外溢效应”不断惠及域外国家。虽然“冰上丝绸之路”倡议主要针对特定范围内的国家和地区,但在贸易方面的“外溢效应”将动态扩大覆盖范围,不断惠及域外国家。因为,以北极航线为主体的“冰上丝绸之路”,其运输路径将缩短海运距离、降低商品到岸价格,对原有的途经好望角、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的航线形成分流甚至替代,世界陆地面积的2/3和国家总数的4/5都环绕于此。“冰上丝绸之路”一旦落实运行,势必对地区贸易格局与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且影响范围并不局限于北极周边而是具有更大的空间范围。
(3)国际贸易体系稳定发展。此次中俄合作不仅是中俄双边领域的战略合作和经贸投资,还将带来国际层次上的金融合作和安全沟通。中俄两国所要承担的国际责任,既包括中俄相互间对于对方的责任,也包括两国对于其他国家乃至整个国际社会的责任。事实上,该合作除推动中俄双边问题的解决之外,也为开展地区和全球层面贸易合作提供了机会,促成了诸多国际性、地区性问题的解决,维护了现有国际贸易体系的稳定和发展。
文化方面。(1)中国话语体系将有更多的对外输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便为世界提供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苏联的失败和美国的衰落反证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时代意义。在建设“一带一路”过程中,中国向世界提出了自己的方案以及东方传统和社会主义思想相结合的世界观。此次,中国借“冰上丝绸之路”,将再次向世界展示闪烁中国智慧的中国方案和中国社会主义理念,使中国话语体系在国际关系领域中得到新的扩大和延伸,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标准。中国将继续坚持中华传统文化,坚持毛泽东“环球同此凉热”[20]的国际主义理念,讲正确的义利观,讲物通、心通、人通[21],坚持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概念——“和为贵”贯穿始终。
(2)地区间文化领域合作将愈加深入。“冰上丝绸之路”为腹地国家之间开展文化合作创造了更多机会,也将促进地区文化在理论与实践层面的相互扬弃与相互转化。在此过程中,我国可总结他国经验;同时,我国还可吸收俄罗斯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将中国的传统文化逐步渗透到俄罗斯,为克服中国公司跨国经营的文化障碍提供基础与保障。腹地国家间可以在教育、科技、文化艺术、旅游发展等文化领域广泛交流,向纵深化发展,在交流碰撞中形成更多的认同和信任,构建不同国家可以共同发展、不同文化与文明可以求同存异的友好局面。
(3)将促进世界不同文化的相互融合。世界正朝着文化多样性的方向发展。世界各国愿意了解和吸纳不同国家的优秀文化,以促进自身发展。这次中俄合作将使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理念得以展现,为彼此文化交融带来更多的发展空间。此次合作中,中国除了贡献开发“冰上丝绸之路”的中国方案,贡献处理当代国际关系的中国智慧外,还将向世界贡献中国社会主义世界观的中国文化。同时,其他国家丰富的文化价值理念及发展道路、制度体制、经济社会模式及其成果也会得到充分的展现。在此过程中,不同国家将在思想领域、政策制定、文化价值观等方面展开深入的交流和探讨,不仅能够丰富国家自身的治国之道,还将促进世界和谐发展,实现世界各民族文化、文明之间的和平共处与协同共进,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结束语
当然,“冰上丝绸之路”所能带来的多元演化趋势仅仅是潜在的,目前尚未转化为现实。如何转化,有赖于中俄两国在合作过程中摒弃传统的地缘政治思维,真正将该倡议视为一个普惠发展的合作方案。如此,“冰上丝绸之路”将成为一个美好的国际合作计划而得到国际社会的赞许。
另一方面,可以肯定的是,北极航线从最初因北极冰层的消融被人类所认知,到其战略的重要意义逐渐得到各国的广泛关注而引发的多国政治博弈甚至国际争端,再到如今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友好合作开发利用北极航线,其正逐渐向着从“争”到“和”的方向发展演变。同时,也向着利益惠及更多国家的友好局面发展演变。因此,我们也应该相信,纵使当今热点地区持续动荡,恐怖主义蔓延肆虐,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仍然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未来的世界秩序一定会朝着和平发展的道路演进。注释
[1]张慧智、汪力鼎:《北极航线的东北亚区域合作探索》,《东北亚论坛》,2015年第6期。
[2]《埃克森美孚将终止与俄罗斯石油公司的合作》,新浪财经,2014年9月29日,http://finance.sina.com.cn/world/20140929/202620446304.shtml。
[3]邢广程:《中俄关系是新型大国关系的典范》,《世界经济与政治》,2016年第9期。
[4]李振福、王文雅、[俄]米季科·瓦列里·布罗尼斯拉维奇:《中俄北极合作走廊建设构想》,《东北亚论坛》,2017年第1期。
[5]刘德斌:《中俄关系与欧亚变局》,《东北亚论坛》,2017年第2期。
[6]《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倡导合作共赢的联合声明》,《人民日报》,2015年5月9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联合声明》,《人民日报》,2016年6月26日。
[8]参见联合国贸易数据库,https://comtrade.un.org/data/。
[9]Zhang Yiru, Meng Qiang and Zhang Liye, "Is Northern Sea Route Attractive to Shipping Companies? Some Insights from Recent Ship Traffic Data", Marine Policy, 2016, 73, pp. 53-60.
[10]《中国驻俄大使:打造“冰上絲绸之路”对中俄均有重要意义》,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gj/2017/11-15/8376615.shtml。上网时间:2017年11月22日。
[11]张宇燕:《多角度理解“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世界经济与政治》,2016年第1期。
[12]李靖宇、张晨瑶:《中俄两国合作开拓21世纪东北方向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东北亚论坛》,2015年第3期。
[13]刘兴鹏:《北极航线对我国“海运强国”的战略价值》,《中国港口》,2017第7期。
[14]丛晓男:《北极西北航道潜在经济影响及中国对策——基于全球多区域可计算一般均衡》,《世界经济与政治》,2017年第2期。
[15]参见《荀子·性恶篇》。
[16]刘笑阳:《国家间共同利益:概念与机理》,《世界经济与政治》,2017年第6期。
[17]李振福:《北极航线的中国战略分析》,《中国软科学》,2009年第1期。
[18]Yu Ning, "Cooperation on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s", China Today, 2015, p. 20.
[19]李振福、李漪:《北极航线的世界航运网络格局影响分析》,《世界地理研究》,2014年第1期。
[20]毛泽东:《念奴娇·昆仑》,载吕祖荫:《毛泽东诗词解读》,北京:同心出版社,1999年,第79页。
[21]李向阳:《“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义利观》,《世界经济与政治》,2017年第9期。
责 编/周于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