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为群文阅读教学搭建平台

    杨光琼 胡世勇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不断提速和大语文时代的到来,阅读介质多元化、信息化和阅读日渐碎片化、浅表化等阅读新趋势地不断出现,这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新要求。群文阅读教学正是顺应这一时代需求,走到阅读教学的前台。群文阅读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能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海量信息。为此,在教师培训、群文组元和课堂活动组织等环节,就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全流程介入、全方面支持,以有效拓宽学生的阅读资源,丰富群文阅读教学方法,提升群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群文阅读;教学经验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34-0026-03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提高阅读教学效益,群文阅读是一种有效的途径。信息技术具有独特的搜集、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阅读教学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以课文为链接点,将文本之间巧妙勾连,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使群文阅读教学产生别样的风采。

    一、信息技术为群文阅读教学搭建了平台

    信息时代和大语文时代的到来,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知识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在不断更新。处理海量信息、快速准确提取出自己所需要的有价值的信息的能力,已经成为我们适应未来社会的标配。

    以单篇文本为主的阅读教学形式和以多篇文本为主的群文阅读教学相比,仅从学习主体的角度来说,群文阅读就优于单篇文本阅读,群文阅读真正能把阅读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阅读能力是需要在阅读实践中培养的。通过大量的阅读,从多篇文本、大量信息中提取关键信息,通过对比、分析、概括、归纳、演绎解决问题,这符合时代对学生阅读能力提出的要求,也是语文新课标所提倡的理念。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属性,要求学生在课内外进行大量的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活动。课内外大量阅读是这些活动的组成部分。学生的阅读是盲目的还是有规划的,取决于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单篇文本为主的教学模式很难打通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之间的通道,但是以多篇文本为核心的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天生就具备这一优势,很容易打通学生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之间的通道。在学习《牛郎织女》时,引入《白蛇传》《梁山伯和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等文本,进行组合分析,让学生很容易就了解我国民间神话故事的特点。

    群文阅读优点很多。学校在这方面进行的教学探索越早越好,尽管现在面临的困难不小。不论是单篇文本教学还是群文阅读教学,都必须严格遵循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选文的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课标的年段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对课程标准有着准确的理解,进行深入的研究,否则,盲目探索不只是误人子弟,也不利于国家课程的实施,这不是一个小问题。目前,教师队伍的构成和管理架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群文阅读教学的顺利进行。群文阅读需要一批教师参与,非一人之力所能完成。群文的选择、组合、研读、解构,与课程的阶段目标的耦合、对接等,对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合作能力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从目前来看,教师队伍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今天,流动性增强,人员变动和分工调整较大,这对群文阅读教学的探索实践所需要的相对稳定的教师研究团队和相对宽松的研究氛围,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不过,当下所面临的这些问题和困难,在信息技术不断融入学科教学和校园管理的今天,在不断地被克服。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跨校和跨区域合作已经成为可能。随着5G技术的普及,这些合作会不断成为现实,并日渐增强。

    二、信息技术助力教师丰富群文阅读教学经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群文阅读教学的探索和实践能否顺利开展,关键在教师。因此,用最前沿的群文阅读理论武装教师队伍,让从事探索的教师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可以少走一些弯路。信息技术在这方面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便利。

    (一)信息技术助力教师研读群文阅读理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前言部分明确指出:“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面对海量的信息,碎片化阅读已经成为人们的习惯。具备快速阅读众多文本并从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有用信息的能力,是信息时代对人们提出的基本要求。单篇文本教学过程中,教师深、透、细地分析文章,微言大义、字斟句酌……这种分析式的阅读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新时代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面对时代发展对单篇文本阅读教学模式提出的挑战,多篇文本教学应时而生。群文教学作为多篇文本教学的一种,越来越受到一线教师的青睐。有关群文教学的实践探索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更有燎原之势。

    群文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相较于单文本课堂教学模式而言,有着各方面自身的优势。不过,这种阅读教学模式对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和业务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能顺利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少走弯路,我们需要向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的先行者学习,学习他们在探索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甄别、选用,这将有利于我们的教学实践,让学生受益。

    群文阅读教学作为信息时代条件下新兴的教学模式,市面上相关的资源不多。如何快速地得到这方面的实践总结和理论资源,网络自然和必然成为我们获取相关资源的快捷通道,助力我们学习群文阅读理论知识。比如,我们在线搜索中国知网,可以快速检索出有关群文阅读的研究资料。

    网络上类似中国知网的网站比较多。有些网站不仅资源丰富,而且是純公益的,所有资源都是免费的。如,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网,该网站所有的资源都可免费全文获取。

    (二)信息技术助力教师搭建高效交流平台

    教学观摩、业务交流一直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利用信息技术搭建群文阅读教学实践和理论交流平台,加大不同校际和区域间从事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的师生交流,有助于提高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的课堂效率,提高群文阅读理论的研究速度,深化与之相关的理论研究水平。

    现在可以用于搭建研修平台的信息化工具非常多,比如阿里巴巴公司的钉钉、腾讯公司的QQ和微信等。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些平台,进行网络在线观看、议课、磨课、研读等。智慧课堂和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广泛运用,远程借班上课已经成为现实……通过即时进行在线交流研讨,有助于我们发现群文阅读教学的各个要素之间的一些内在关联,准确把握这种阅读教学模式的本质属性,从而加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信息技术助推群文阅读文本的高效组元

    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是多元的,这必然给课堂阅读达成共识带来一定的挑战。因此,在选文前有必要依据议题,对学生所具有的与选文有关的知识和阅读经验进行分析、整理,找到其与所挑选的文本之间的最大公约数,以便最终选择出适合学生阅读的文本。信息技术在这个环节中大有作为。教师可根据所选群文的文本实际,设计相应的问题,通过问卷星等在线统计工具,及时获取相关数据,了解学生实际,准确把握学情,并借此进一步对文本进行整合。这不只是在做选择群文前的学情分析,实际上也是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教学内容的选择,尊重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权。这样选出的文本,能契合学生内在的阅读期待,有效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提高了群文的文本质量,为课堂教学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在选择群文文本时,除了做好学情分析之外,我们还要对文本的构成要素、文本主题、时代背景以及文本作者的相关信息等加以认真分析,这也同样决定我们所选文本的质量。由于需要关注的内容较多、信息量较大,要想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所选文本能达成教学目标的需要,就要通过信息技术来帮助实现。

    四、信息技术助力群文阅读课堂活动组织

    在开展群文教学实践过程中,不论我们所采用的课型是属于知识习得、审美赏析还是读写共生中的哪一种,都离不开组织与之相应的恰当的课堂教学活动。每一个活动流程都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和相关的信息交流。由于群文阅读课堂信息量大,教师要在短时间内对大量信息进行归类整理,并借此做出实时性的调整和引导。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信息技术的介入,单凭教师一己之力,就很难完成。

    群文阅读是一个比较难以掌握的阅读课型,没有相应的策略支撑,教学要想取得预期的效果,几乎不可能。当前,我国从事研究群文阅读的学者将阅读的具体策略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工具類策略,二是教学组织策略。信息技术在教师所采用的教学策略中均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可视化群文阅读策略在教学中得到广泛的运用。我们熟知的思维导图、语义网络、鱼骨图、归纳塔以及各种类型的表格等可视化工具,对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将隐性的知识外显化发挥明显的作用。它们使信息表达更加丰富,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五、信息技术助力群文阅读循序渐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语文学习任务群”。群文阅读在一定意义上是对这一概念的有效实践。人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是在小学阶段开始训练并得到提升的。如果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没有这个意识和前瞻性,那么高等教育就会是空中楼阁。只有实现学段与学段的承接性和可持续性,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疫情期间搭建起来的家校共育信息通道,使群文教学实践所需的课前信息采集、学情分析以及课后的阅读拓展延伸更加顺畅。这样,信息技术在助力群文教学实践的范围、时间上会更加广泛,必将大有作为。

    总之,巧借信息技术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可以拓展阅读教学的空间,把原本零散、低效的阅读升格为严谨有效的实践过程,锤炼学生的思维品质,推进群文阅读向纵深发展,形成阅读教学更开放的格局。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于泽元,王雁玲,石潇 . 群文阅读的理论与实践[M] .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