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中无功补偿技术的应用研究

    祁迹

    摘 要:无功补偿技术是电气自动化当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该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科学合理的应用,不仅能够从根本上保证电路在运行过程中的电能损耗得到有效控制,而且还能够实现该技术的应用价值。因此,本文针对电气自动化中无功补偿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为电气自动化的未来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无功补偿技术;应用措施

    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对周围很多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气自动化以及与其相关的一些技术、设备等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我国各个领域当中,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言,能够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同时,无功补偿技术在其中科学合理的应用,不仅能够将电气自动化设备系统当中的一些优势特点进行合理的利用,而且还能够通过无功、谐波等一系列操作实现对系统的有效补偿。这样不仅能够为电力生产的全过程提供有效保证,而且还能够将电力生产整个过程当中的损耗问题降低到最小。与此同时,还能够为电气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供有效保证。

    1 无功补偿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作用

    1.1 无功补偿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高电压质量

    电压质量一直都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特别是对于电气自动化的日常运作而言更是如此。电压的质量将会直接对电气自动化的使用效果产生影响,而为了保证电压质量,就需要意识到电压损失量在其中的重要性。也就是电压如果损失得相对比较少,那么电压的整个质量就会比较高。无功补偿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正是通过这种技术手段的合理利用,对电路当中的无功功率传输情况进行有效控制,促使其越来越少。这样不仅有利于促使功率因数在实践中得到有效提升,而且还能够促使电压损失得到有效控制,实现对电压质量的有效把控。由此可以看出,无功补偿技术的合理利用,对电力质量提升而言,具有实质性意义[1]。

    1.2 无功补偿技术的合理利用有利于减少投资

    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电气自动化在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能够实现电气自动化在运作过程中的有效性,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给予一定的支持。但是,在无功补偿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可以实现对电气自动化设备投资的有效控制。由于无功补偿技术在应用时,其可以尽可能降低电路当中的无功功率,所以该技术的合理利用,不仅能够实现电路功率转化的有效提升,而且还能够促使功率因数在其中得到一定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功率因数在实践中得到了有效提升,那么变压器在实际运转过程中,其整个运转效率就会有所提升。设备在这种状态下的运行,对变压器的整体要求会降低很多,这样就会尽可能减少在输变电设备方面投入的开支[2]。

    1.3 无功补偿技术的合理应用有利于减少用电费用的投入

    我国在针对功率因数进行确定的时候,提出了准确有效的规定。如果用户端的整个功率因数与规定值相比,已经处于比较低的状态时,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用户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一定的惩罚。为了实现对费用的节省,实现降低损耗的根本目标,合理的功率因数其实具有一定的必要性。无功补偿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仅能够促使电路当中的功率因数得到有效提升,而且还能够尽可能降低一些没有必要的电路损耗问题。

    1.4 无功补偿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高传输能力

    在针对电路的整个传输能力进行分析时,与实际情况进行结合之后,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实现对其科学合理的定义。电路传输能力的定义是在一定有功功率的影响下,功率因数的反比与电路当中传输电力的功率以及相对应的视在功率进行对比分析。经过对比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如果将无功补偿技术合理地应用其中,那么不仅能够促使功率因数得到一定的提升,而且整个实际功率也会因此而降低,这样就能够最大限度保证电路的整个电力传输能力得到有效提升[3]。

    2 电气自动化中无功补偿技术在其中的具体应用

    2.1 无功补偿技术在电气自动化固定滤波器和晶闸调节电抗器中的合理应用

    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其中的反并联晶闸管和电抗器是在电路当中,以一种串联的方式存在。但是无功补偿技术以及相对应的电流,在实际应用时,可以实现对固定滤波器剩下容性合理的抵消和处理。这样不仅能够从根本上保证系统的平衡,而且还能够尽可能满足电气自动化系统对功率因数的整体需求。在短时间内,需要与系统进行有效结合,同时还要实现内部电压的合理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实现对系统的无功补偿。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利于降低能量的整个损失[4]。在现实运用过程中,无功补偿技术在其中科学合理的应用,不仅能够促使经济效益得到有效提升,而且还能够保证整个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2 无功补偿技术在电气自动化固定滤波器、电容器、电抗器的应用

    通过无功补偿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实际应用,不仅能够实现对电气系统当中变压器的有效调节,而且还能够对电流进行实时有效的调节。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最大限度保证降低电气系统在运作过程中对能量的消耗。

    2.3 无功补偿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源滤波器、无源滤波器中的应用

    在现阶段我国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其中也得到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无功补偿技术虽然现阶段仍然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无论是在技术的研究或者是在技术的应用上,并不是很成熟。但是无功补偿技术在应用时,对有源滤波器和无源濾波器能够产生一定的作用。该技术科学合理的落实,不仅能够针对滤波器当中剩余的电流产生一定的控制和抵消作用,而且还能够针对谐波电流起到良好的控制效果。除此之外,该技术具有灵活性、多变性的特征,同时还具有非常强的可控制性,通过该技术在实践中的有效落实,能够实现对整个电源电流科学合理的控制和利用[5]。

    3 电气自动化中无功补偿技术在其中的优化措施

    电气自动化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如果出现大量的能量损耗情况,大多数都是由于受到无功功率的传输影响。无功补偿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能够针对这些传输影响产生一定的作用,能够尽可能抵消其中的部分损耗问题,这样有利于促使电气自动化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得到有效提升。

    3.1 无功补偿技术在配电线路中的实际应用

    一般情况下,在针对分支线路中的无功损耗情况进行衡量和确定的时候,会与配电变压器的实际运作情况进行有效结合。也就是通过对配电变压器的合理分析和利用,实现对其空载无功损耗的有效计算,这样能够为工作人员的后期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和支持[6]。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工作人员选择合理的设备,而且还能够尽可能避免出现线路补偿不足的情况。除此之外,在针对现有的补偿效果进行优化和完善处理的时候,一般都会直接根据部分电路时间、或者是与电压的实际变化情况进行有效结合,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保证补偿效果。

    3.2 并联补偿方式的实际应用

    在无功补偿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并联补偿是其中比較常见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在应用时,可以被应用到无功补偿技术当中,这样有利于实现对供电网路中电量损失情况的有效控制。在保证电路中电压损失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实现功率利用率的有效提升。

    3.3 电力用户补偿的实际应用

    在无功补偿技术的应用过程中,用户的电力补偿也是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技术,同时也可以被看作是电力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最核心的一种表现方式。在针对各种不同类型的补偿方式进行选择时,需要结合用户在实际用电过程中的范围或者是用电比较集中的时间段等。将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这样不仅能够选择出符合实际情况要求的无功补偿技术,而且还能够将这些技术的作用和价值发挥到最大[7]。比较常见的几种无功补偿技术包括以下几种:第一种是集中对电容器组法进行安装和利用。第二种则是需要根据用户的实际要求,对其进行分组安装。最后一种,则是在某一个区域内,通过对某一用电量相对比较大的设备,对其安装符合实际要求的专门电容器,最终实现有针对性的补偿。

    3.4 无功补偿技术在固定滤波器和电容器、电抗器中的调压应用

    无功补偿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将其应用到电容器、电抗器当中,其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可以针对电气系统的变压器进行有效调节。通过对电气系统实时有效的调节和利用,不仅能够促使整个电气系统中的电流得到稳定有效的调整和控制,而且还能够促使电气系统中的整个资源消耗情况得到有效控制。

    4 结束语

    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不断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与其相关的一系列技术和方式、手段等都需要不断进步和优化。无功补偿技术在其中科学合理的应用,不仅能够实现对电能消耗的有效控制,而且还能够推动电气自动化的未来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正义.电气自动化中无功补偿技术的有效应用研究[J].四川水泥,2018(08):170.

    [2]张明辉,吴心国,傅磊.工程电气及其自动化无功补偿技术的实际应用[J].自动化应用,2018(04):157-158.

    [3]张筱璐,杨雨佳.新时期无功补偿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2018(07):210-212.

    [4]盛剑辉,李海玲.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无功补偿技术的实际应用[J].江西建材,2018(01):173+175.

    [5]孙永芳,张刚.基于电气自动化中无功补偿技术的应用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6(12):198-199.

    [6]张屹东.电气自动化领域中无功补偿技术的运用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6(28):81.

    [7]闫智星.电气自动化过程中无功补偿技术的相关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