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从宾格性和作格性角度讨论“谁都打不过”产生歧义的原因

    李铮

    摘要:本文从宾格性和作格性的角度出发,发现“中国女排和中国男篮一样,谁都打不过”一句产生歧义的原因,是不及物小句“谁都打不过”的主语“谁”(S)的所属范畴的分歧:当“谁”与受事“中国女排”(O)属于同一范畴时,产生出第一种语义;当“谁”与施事“中国男篮”(A)属于同一范畴时,产生出第二种语义。

    关键词:宾格性;作格性;歧义;语用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05-0017-02

    0引言

    2019年9月举办的世界杯让中国女排和中国男篮备受关注:中国女排以10连胜成为了世界杯五冠王,而中国男篮因状况频出导致36年来首次无缘奥运会。对此,一微博网友评论道:“中国女排和中国男篮一样,谁都打不过。”这句话中隐含了两种相反的语义:一是“中国女排实力强悍,能够战胜任何人”;二是“中国男篮实力不足,任何人都能打败他们”。这种歧义如何产生?与这句话类似的是“他谁都不信”。李敏(2001)认为“疑问代词+也……”强调的是某情况对主、客体来说是无一例外的。”杉村博文(2002,转引自靳焱、倪兰,2003)认为疑问代词能指代集合里任何成员,这种语义特征为“任指性”。袁毓林(2004)讨论了“都/也”在“Wh+都/也+VP”中的语义贡獻,指出在否定式“Wh+都/也+VP”中, “都/也”强调任指的疑问短语Wh所指涉的不同个体都不具有VP所表示的属性。张尹琼(2005)提出,“谁都……”或“谁也……”经常作为一个整体自由使用。只要进入这个格式,“谁”都表示任指。“谁都……”句式可以用在肯定句和否定句中。

    在我们给出的两个例句中,都存在第一小句用并列连词“和”连接两个名词短语,还牵扯到第二小句疑问代词“谁”的指称问题。情况更加复杂。

    1分析“谁都打不过”的歧义原因

    1.1语义角色分析

    先将“中国女排和中国男篮一样,谁都打不过”拆为两个句子,分别是:

    (a)中国女排谁都打不过。

    (b)中国男篮谁都打不过。

    歧义依然存在。这说明歧义并非由“NP1和NP2一样”这个句式造成的。问题可能出现在“NP谁VP”上。VP中的否定词“不”是不是歧义的原因呢?请看:

    (c)中国女排谁都打得过。

    (d)中国男篮谁都打得过。

    歧义仍然存在。

    吕叔湘(1987)分析过“中国女篮大败南朝鲜队”和“中国女篮大胜南朝鲜队”两个句子,发现歧义在于动词。有些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能进入这种特殊的格局,即作通格。但汉语没有直接判断格局的形态标记,却又同时具备这两种格局的句子,因而不好说汉语到底属于哪种格局。不过,他虽然认为汉语并非作通格语言,但也不否认汉语存在S与O处于同一范畴的现象。汉语的作格性引发了关注,学者们从类型学和非宾格性角度提出汉语作格性的具体表现。

    张伯江(2013)从功能、语义、话语角度梳理了主宾格与作通格的特点:(1)从功能角度来看,A具有发出动作的功能,当S与A为同一范畴时(主宾格),即强调S施加影响的功能;O具有接受动作的功能,当S与O为同一范畴时(作通格),即强调S受到影响的功能。(2)从语义角度来看,宾格性是从A的角度陈述事件,它更加关注动作的发出者和动作的发生是否对O产生影响;作格性是从O的角度陈述事件,它更关注动作的接受者以及动作是怎样对O产生影响的。(3)从话语角度来看,宾格性受到“话题—说明”语用原则的影响,当A和S具有较强的话题性时,就倾向于同一范畴;作格性受到新信息处理原则的影响,当O与S分布新信息时,就归入同一范畴。

    刘街生(2018)提出汉语中判断作格性的两条标准:(1)是否是S居于O位置的不及物句;(2)是否有S等同于O的及物、不及物变换。他认为汉语词汇型使动句、由不及物动词构成的表层非宾格句是汉语作格性的典型体现。

    问题出在“中国女排”“中国男篮”和“谁”的施受关系上:到底是“中国女排”“中国男篮”是施事,还是指称其他参赛队伍的疑问代词“谁”是施事?

    根据对原句语义的理解,可知(a)句中“谁”是施事,“中国女排”是受事;(b)句中“中国男篮”是施事,“谁”是受事。即:

    (a) 中国女排? ? 谁? 都? ? 打不过。

    O ? ? ? A? ? ? ? ?V

    (b) 中国男篮? ? 谁? 都? ? 打不过。

    A ? ? ? O? ? ? ? ?V

    1.2“都”的指向分析

    明确了(a)(b)两句的语义角色后,我们再来看副词“都”的指向问题。

    吕叔湘(1980)提出“都”有三种基本含义:(1)表示总括;(2)表示甚至;(3)表示已经。张谊生(2005)提出“都”有两种含义:(1)范围副词:表示总括;(2)语气副词:表示主观性。

    袁毓林(2005)指出,从语义看,“都”是一种分配算子,通过修饰谓词性成分VP,将VP的属性分配给一个语义上的复数性成分所表示的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吴平、莫愁(2016)提出“都”的功能是把它关联的句法成分所构成的集合映射到一个多元素的集合上,在语义层面上表示全称量,在语用层面上表示主观极量。吴平(2016)指出,“都”向左关联疑问代词时,疑问的语气被取消,获得全称性的解释。

    为了指出总括对象,我们在保证语义不变的情况下,为两个句子增加语用前提:(a-1)中国女排谁都打不过,[打美国女排更是不在话下。](b-1)中国男篮谁都打不过,[更别提遇上希腊队、加拿大队这样的强队了。]

    可见(a-1)句中的“都”指向的是施事“谁”,(b-1)句中的“都”则指向受事“谁”。即:

    (a) 中国女排? ? 谁? ←? 都? ? 打不过。

    O? ? ? ? ? ?A? ? ? ? ? ? V

    (b) 中国男篮? ? 谁? ←? 都? ? 打不过。

    A? ? ? ? ? ?O? ? ? ? ? ? V

    1.3产生歧义的原因

    在保证(a)(b)两句各自的语义角色和“都”的指向关系不变的情况下,将其分别转换为不及物句:

    (a-2) 谁都打不过,(b-2) 谁都打不过。

    (a-2)(b-2)在形式上完全一样,且“都”全都指向“谁”。但“谁”的语义角色是不同的:(a-2)的“谁”是施事,(b-2)的“谁”是受事:

    (a-2)谁? ? 都? ? 打不过。

    S(A)? ? ? ? V

    (b-2)谁? ? 都? ? 打不过。

    S(O)? ? ? ? V

    将(a)和(a-2)、(b)和(b-2)比较:

    A组:

    (a)中国女排? ? 谁? 都? ? 打不过。

    O ? ? ? A? ? ? ? ?V

    (a-2)谁? ? 都? ? 打不过。

    S(A)? ? ? ? V

    B组:

    (b) 中国男篮? ? 谁? 都? ? 打不过。

    A ? ? ? O? ? ? ? ?V

    (b-2)谁? ? 都? ? 打不过。

    S(O)? ? ? ? V

    在A组中,不及物小句的主语S和及物性小句的施事A为同一范畴,体现出宾格性;在B组中,不及物小句的主语S和及物性小句的受事O为同一范畴,体现出作格性。

    综上,“中国女排和中国男篮一样,谁都打不过”所产生的歧义,是不及物小句“谁都打不过”的主语“谁”(S)所属范畴的分歧:当“谁”与受事“中国女排”(O)属于同一范畴时,产生出第一种语义;当“谁”与施事“中国男篮”(A)属于同一范畴时,产生出第二种语义。

    2作格性与宾格性对语义和语用的影响

    在(a)句中,指称其他女排队伍的疑问代词“谁”作为施事和话题出现,“中国女排”作为受事和焦点出现,谓语“打不过”强调施事“谁”和动作没有成功作用于受事。在宾格性的影响下,既强调焦点“中国女排”,又凸顯作用于“中国女排”的谓语没有实现,展现了女排在赛场上的风采。

    在(b)句中,“中国男篮”作为施事和已知信息出现,指称其他男篮队伍的代词“谁”作为受事和新信息出现,谓语“打不过”强调动作的发生没有影响受事。受作格性的影响,一方面其他国家男篮队伍作为新信息出现,在句中的地位重于已知信息和施事“中国男篮”,一方面强调谓语没有对作为受事的其它男篮队伍产生影响,表示说话人对中国男篮的不满。

    3结语

    本文从宾格性和作格性角度分析了“中国女排和中国男篮一样,谁都打不过”产生歧义的原因。但碍于能力有限,不能确定该句的格局,只在分析中借鉴了主宾格和作通格的分析方法,以说明分解后的(a)(b)句分别带有一定的宾格性和作格性,从而尝试解释造成歧义的原因。

    参考文献

    [1]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2] 张伯江.什么是句法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

    [3] 李敏.“谁”的非疑问用法[D].开封:河南大学,2001.

    [4] 张尹琼.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D].上海:复旦大学, 2005.

    [5] 靳焱,倪兰.疑问代词研究综述[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3(S2):273-275.

    [6] 刘街生.作格性和汉语的相关现象[J].外语学刊,2018 (1):40-46.

    [7] 吕叔湘.说“胜”和“败”[J].中国语文,1987(1):1-5.

    [8] 吴平,莫愁.“都”的语义与语用解释[J].世界汉语教学,2016,30(1):29-41.

    [9] 袁毓林.“都”的语义功能和关联方向新解[J].中国语文,2005(2):99-109.

    [10]袁毓林.“都、也”在“Wh+都/也+VP”中的语义贡献[J].语言科学,2004,3(5):3-14.

    [11]张谊生.副词“都”的语法化与主观化:兼论兼论“都”的表达功用和内部分类[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1(1):56-62.

    [12]邓涵予,刘姝君,徐晓帆,等.2019体育大辞典,“差强人意”等12词入榜[EB/OL].http://www.bjnews.com.cn/sport/2019/12/22/665043.html 2019-12-22

    (责编:王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