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险管理的医疗机构内部控制策略分析

    李朝勇

    摘 要: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医疗机构在运营和管理过程中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外部环境。对医疗机构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打破公立医院的盈利机制,建立维护公共福利,调动热情,确保可持续经营,降低各种成本和控制相关风险的新机制。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医疗机构内部控制体系并采取相关措施。本文就内部控制出发,对基于风险管理的医疗机构内部控制中出的策略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优化建议,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前进。

    关键词: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医疗机构

    近年来,随着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诸如运营和财务等各种风险问题逐渐出现,这对医疗机构的发展以及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医疗机构在发展过程中遭遇了不小的阻碍,医疗机构为了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以及内部管理水平,必须制定出一套符合医疗机构自身情况的内部控制制度。本文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研究医疗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以降低医疗机构的风险,防止金融欺诈,达成良好的医患关系,促进医疗机构的良好发展。

    一、医疗机构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关于内部控制,医疗机构应该从自身的情况出发,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监管医院的各种活动,处理运行管理过程中的缺陷,做到各项制度的有效实施。医疗机构内部进行有效控制制度不光可以优化内部资源,还能进一步保证财务会计数据的公开化,透明化,有效防止出现徇私舞弊等现象的出现。不断提高医疗机构经济与社会效益。

    (一)内部控制不规范

    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的对医疗机构的内部财务活动进行约束与限制,并且还可以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准确性,以及工作流程标准化,引导管理者对医院的管理作出正确的判断。

    (二)避免出现经营风险

    医疗机构在平时的经营过程中,会面临各式各样的风险,例如,不能及时有效地协调和实施医院的诊疗分类,医院人才引进计划,医院医疗设备采购等业务政策和业务决策等。医疗机构应采取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办法,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风险的发生率,提升医疗机构的抗风险能力,通过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来有效的扼制风险,确保医疗机构稳定发展。

    (三)提高经济效益

    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有利于及时发现医疗机构的泄漏和空缺,限制和规范工作流程,及时优化和改善公立医院经营管理中的缺陷,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并提高医疗机构的经济效益。

    二、基于风险管理的医疗机构内部控制现状

    (一)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

    当前医疗机构中最基本的问题就是内部控制体系还不够健全,体系中的管理制度跟措施都没有被有效地实施,对于医疗机构而言,由于缺乏可供参考的经验以及医疗机构的自身经验限制,医疗机构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缺乏参考数据,因此无法制定相应,完整,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而且,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在内控控制措施制定后,也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执行中不无法按照相关的要求去严格执行,让医疗机构的内部控制体系运作变得相当困难。

    (二)内部控制环境薄弱

    医疗机构通常是根据组织架构,人员配置,信息化系统以及工作岗位等方面来搭建内部控制体系,这些都是医疗机构内部控制的基础,在医疗机构的内部控制实施环境方面,营造出良好的实施环境。医疗机构因其特殊的国有性质,长期受到资源倾斜,导致医院管理人员,多缺乏对内部控制的注重,缺少现代化医院管理理念,内部控制环境薄弱,各个部门之间对于内部控制管理不予有效地配合。导致内部控制不能有效合计经行。

    (三)风险防控意识不足

    作为我国医改的重心,医疗在业务发展以及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受到来源于各方面的的风险逐步增加,就医疗机构的内部控制来说,可能会出现诸如组织结构设计不完善,权责不清,工作分配不合理等各种风险。主要风险在于收入和支出以及采购的业务流程。我国医院都是政府长期资金扶持,这种情况下,已经养成了低风险意识,医院各部门都没有良好地针对风险的防范机制。

    (四)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信息化技术不完善

    监督检查是对医疗机构内部控制科学有效的合理评估,并纠正现有缺陷,以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根据目前部分医疗机构的情况分析,大多数医疗结构对于内部监管并不重视,监管人员缺乏专业素养,难以做到合理有效的监督管理。而且,很多医疗机构还面临着内部信息化建设不够完整等因素,只有完整的信息化体系才能更好地帮助医疗机构进行内部控制工作。

    三、风险管理下医疗机构内部控制优化策略

    (一)完善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制度

    建设完善的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制度,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的严格执行,是做好医疗机构内部控制工作的首要要求,医疗机构应该结合自身内部的情况,构建属于自身特色的内部控制体系,多学习,多交流,与其他医疗机构进行沟通,根據学习其他医疗机构的经验以及其他医疗机构的内部控制方案,来对本机构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相关的优化和完善。

    (二)加强内部控制的认知

    内部控制对于医院的良性可持续性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医疗机构自身应该把内部控制制度放在首位,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要定期组织内部控制交流会,请专业人员对医疗机构人员进行讲解培训,增加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认知,意识,责任等,树立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实施氛围。保证内部控制在医疗机构中的顺利实施。

    (三)强化风险防控意识

    医疗机构应该在风险预警机制以及风险防控意识方面作出有效加强,针对业务层面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进行全面监控,提高医疗机构的内部控制质量。①构建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完善的预算管理是医疗机构经济管理的重要环节,预算管理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更要医疗机构所有部门都要参与其中,而且必须将预算工作问责制度落实到个人,保证预算管理工作必须做到不能出错,保证其准确度,预算管理目标方面要做到合理明确,预算管理方法要科学有效,要对预算管理工作进行全方位的监督管理,加入奖励惩罚机制,来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参与良性发展,更好的帮助医疗机构提升经营管理水平。②加强医疗机构的采购业务管理。医疗机构中采购的药品器械等占医疗机构很大一部分,所以必须加强对于医疗机构采购的监管力度,要建立独立的采购小组,制定合理规范的审批、采购、入库,验收等程序。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来增强医院采购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杜绝出现中饱私囊等问题的出现,选个挑选供应商加强对合同管理等关键环节的管理和控制,来降低医院成本。③要注重医疗机构的固定资产管理,树立正确的资产管理意识,构建合理的资产管理体系,专门组织一支具有独立性的资产管理小组,来对医院内部的各部门资产情况进行清查。科学设置资产管理岗位,负责对公立医院内部资产的采购,验收,仓储,分配和处理,并定期检查和清理医疗机构的固定资产,以确保账目一致性。公共医疗机构受到其特殊性质影响,要注意避免出现无意义的采购活动,要提升现有固定资产的是哦那个率,彻底改变公共医疗机构中普遍存在的大型器械使用率低的情况,提高医疗机构的社会以及经济效益。

    (四)信息化建设

    医疗机构应该顺行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构建完整的信息化体制,引进先进的信息化软件工具等,配合完整的信息化系统,对医疗机构的业务,资金,信息流等实现共建共享,提升医疗机构内部控制管理水平。推动医疗机构可持续性的良好发展。

    四、结语

    完整的医疗机构内部控制体系对于医院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医疗机构必须不断地加强对内控制度的优化、完善、补充、注重医疗机构人员对于风险防控意识的提升,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实施环境,加强完善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将信息化体系广泛应用在内部控制中,对内部控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发现并合理解决,如此才能让医疗机构在往后的道路上可持续性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小琳.基于风险管理的医疗机构内部控制管理研究[J].商讯,2020(31):133-134.

    [2]王勇.基于风险管理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策略[J].商讯,2020(31):141-142.

    [3]唐衍军,宋书仪.底线思维视角下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探析[J].会计之友,2020(08):128-130.

    [4]文书华.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02):175-176.

    [5]张欣玥.基于风险管理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分析[J].财经界,2019(33):31-32.

    [6]史良.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困境及策略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0(01):79-80.

    [7]朱颖佳.基于风险管理视角探析公立医院内部控制问题[J].现代经济信息,2019(12):94.

    [8]何细珍.基于风险管理的医疗机构内部控制策略研究[J].经济师,2015(12):287-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