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辈辅导 家校共育

    【摘 要】江苏省苏州市立达中学校以“朋辈辅导,家校共育”为核心理念,以学生品格提升为终极目标,开创多元主体互动的家校合作模式,通过建设家校共育组织,调查学生品格现状,开展“家长会心咨询”活动,开发家校课程,构建本土化的家校合作共育模式。

    【关键词】品格;朋辈辅导;家校共育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96-0039-03

    【作者简介】孙昊,江苏省苏州市立达中学校(江苏苏州,215000)教师,一级教师。

    一、项目内涵

    近年,基于青少年积极发展的视角,有研究者提出儿童青少年的发展应包括能力、品格、自我价值和联结四大部分,其中,坚毅、勇敢、仁爱、诚信、力行、慎思、公正、谦逊等品格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有积极的影响。

    朋辈辅导指对周围需要帮助的同龄人给予开导、安慰和支持。对于当事人而言,由受过训练、有相同经历的同伴志愿者提供帮助是非常有效的。因此,江苏省苏州市立达中学校(以下简称“立达中学”)提出了“朋辈辅导,家校共育”的理念,即学校招募和培训一批家长志愿者,对需要帮助的家长给予家庭教育理念、家庭生态环境、家庭教育方法的讲授、指导和分享。立达中学以“朋辈辅导,家校共育”为核心理念,以学生品格提升为终极目标,开创多元主体互动的家校合作共育模式。

    二、项目意义

    (一)推动品格教育多元发展

    当前,我国品格教育的实践主要强调诚信、美德与意志品质等方面的培养,并以学校教育为主,鲜有在家庭和社区层面进行的品格教育。儿童心理学家科尔伯格曾指出:家庭教育经验对道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儿童的道德發展是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的结果。家庭品格教育和学校品格教育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因此,家校共育品格提升项目推动了品格教育多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发展。

    (二)推动品格教育知行统一

    美好的品格是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三个部分构成的,这三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如果家庭和学校在品格教育上的标准不统一,就无法使学生达成道德认知和行为的统一,也就无法真正形成良好的品格,所以必须做到知行统一。这对当下品格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提供了非常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为此,立达中学组织了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践行这一理论,如父母讲师团活动、家委会组织的社区活动、父母和孩子一起参加的志愿服务活动等,真正做到知行统一。

    三、项目实施

    (一)建设家校共育组织,延展德育时空

    立达中学以学生品格提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组织建设等方面开展实践研究,成立了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包括家长互助中心、家长委员会、父母讲师团等。目前,已逐步建成三级家委会,即班级、年级、校级家委会,未来将培育更多的家庭教育指导师,让更多的家长了解家庭教育,走进孩子的内心。学校还根据需求招募家长成立家长志愿者团队,建立交通文明岗、健康护餐岗、活动志愿岗等多个岗位,让更多家长参与学校工作,参与志愿服务,为孩子树立榜样。

    (二)调查学生品格现状,开展实证研究

    立达中学联合西交利物浦大学、全国妇联家庭教育研究与实践基地家校协同研究中心对本校全体七年级学生进行学习素养测评,并邀请专家进行解读,分析学生品格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差距,以及学生品格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之间的发展性关系,为家校共育项目建设以及相关教育研究的开展提供实证研究基础,为提升学生品格提供服务、借鉴和帮助。

    (三)开展会心咨询活动,提升家校共育效能

    学校成立了家长互助指导中心,邀请在家庭教育领域具有丰富经验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的家长担任家长互助指导师。每周五下午,学校开展“家长会心咨询”活动,对有需要的家长进行一对一或多对一辅导。活动结束以后,家长互助指导师及时记录咨询的内容,定期反馈,还会精选优秀文章推送至微信公众号,帮助更多家长提升家庭教育能力。

    (四)开发课程,拓展家校共育新途径

    1.家校共育班本课程。

    家校共育班本课程,是邀请优秀家长和班主任一起,利用家长会、家长沙龙、专题讲座、班会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对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课程。家校共育班本课程将班主任平时的德育活动体系化、课程化,让班主任工作实现从经验思维到理性思维再到科学思维的转变,拉近班主任和家长的距离,更有利于班主任开展工作。

    2.家校共育品牌课程。

    家校共育品牌课程包括三种:(1)父母讲师团。学校邀请家长担任讲师共同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家长或来到学校担任老师,或邀请学生一起参观工作单位,或带领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形成以学校为主体、教师为关键、发展为根本、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现代教育体系。(2)好家长经验分享会。学校邀请有丰富经验的家长现身说法,发挥家长的朋辈辅导作用,让更多的家长能够学习身边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3)感恩家书。让父母和孩子以书信的形式沟通彼此心声,促进和谐亲子关系的建立。

    3.父母“心”课堂。

    学校依托本校的名师工作室,采用班主任推荐和家长自荐的方式,邀请优秀家长、心理专家、家庭教育指导师从家长最感兴趣的8个话题出发,打造父母“心”课堂课程体系,具体包括:今天,我们怎样做家长;如何让亲子沟通更顺畅;读懂孩子的情;如何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动力;揭开网络成瘾的神秘面纱;如何与孩子谈“性”;孩子作业磨蹭怎么办;如何以更好的心态面对考试。

    四、项目实施的预期成效

    (一)构建本土化的共育模式

    立达中学在分析国内外家校合作研究进展与现状的基础上,构建符合学校实际需要、具有本地特色的家校合作共育模式,还将制定《家庭教育指导纲要》,为完善现有的家校合作共育模式、开展家校合作共育的实践探索提供理论支撑。项目将突破家校合作共育中以学校为主体的现状,强调家长、社会等多元主体在教育中的协同作用,弥补家校共育领域现有的不足,开拓家校合作共育研究的新视野。

    (二)开创多元主体互动的家校合作模式

    立达中学创造性地将学校、家庭和社区纳入家校合作共育的范畴,发挥多元主体在家校合作共育中的优势,挖掘更多的教育资源,促进家校合作共育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形成了多渠道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协同、相互发展的新趋势。

    (三)独创性地提出了“朋辈辅导,家校共育”理念

    近观国内朋辈辅导的文献研究可以发现,朋辈辅导大多运用于对学生的帮助和辅导,而运用于家庭教育方面的朋辈辅导基本没有。因此,本项目的提出具有创新性。

    (四)形成了长效的学生品格监测与追踪机制

    家校合作共育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品格。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将对家校合作共育的效果进行及时的评估,对学生品格的成长路径进行长期追踪,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毕业,涵盖整个义务教育阶段。这不仅能够及时地发现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关注的方面,而且有助于教师随时调整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开展更恰当的家庭教育指导,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