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说高考作文的应对策略及探索

    薛国庆

    高考作文的特殊地位让师生们格外重视,但如果没有关注到一些写作关节和行文细节,往往得不到满意的分数。如何进行作文备考?首先要明白考场作文的基本规范,在思辨性考量作文主题的同时,把积累的鲜活素材用妥当,讲究作文语言的规范和艺术化,重视作文结构的精巧和严谨,也就是努力做到古人所说的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和言之有文,那样才可能提升自己考场作文的应对能力。

    考场作文中,有些题目可以淡化文体,有些题目只能写成议论文,而考查高中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辨能力都要求写好议论文,议论文的写作技巧就显得十分重要。如何审准题,立巧意,摆好结构,论点、论据、论证能够严丝合缝地罗列好,语言也生动,这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凭灵感,凭临时小聪明就写好一篇作文是不可能的,必须经过反复领悟,反复磨炼,反复积累,才可能合理应对,写出训练有素又别开生面的好作文来。议论文写作时,起承转合把握好,写好引论、本论和结论,回答好“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三个问题,事实材料典型、道理阐述有力,这些在训练的基础上是可以领悟一些诀窍的。当然别人教的往往不灵,要自己体验总结,由感性经验到理性诀窍。我对议论文写作的理解是把握好四句话:就事论事,由此及彼,溯果推因,成于法度。不一定能指导别人的议论文写作,但如果可以启发一下,也就达成目标了。

    首先谈谈审题和立意。审题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题料的内容,理解含义,领会用意,弄清要求,确立中心、重点和写作范围,确定写作角度和感情基调,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的过程。审题主要是在写作前,写作中和写作后依然要完善审题的过程,适当弥补、补充或强调凸显题旨的内容。立意虽然和审题是不同过程,但一般可以同时进行。立意就是打定一个符合命题要求的主意,从审题得到的不同内容中选取一个最佳的角度和立场,选择一个自己占有资料又思考周密的写作方向。文学作品的立意所占分量更大,考场写的议论文立意也应该尽量巧,当然是要在立意正确、集中的基础上讲究巧,中心明确,褒贬明朗,理解深刻,观点公允,倾向性符合主流价值观,应对策略合情、合理、合法,就可以说是做到了立意正确且集中,就有望进入高分段。在此基础上立意再新颖一些,有创新思维,别出心裁且生发合理,材料新,语言好,就可能进入一类卷。否则偏离题意,认知、情感偏差,散乱、不集中或者陈旧、含糊,甚至另起炉灶,抓住一点,不及其余,被判为偏题和套作、宿构,材料、语言再好也不行,很容易被打入四类卷。所以,萧统说,“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审题立意的工夫是十分重要的,必须明确规则,反复磨炼。

    其次是对题料的使用。新材料作文给的题料非常重要,要读懂、辨明、断透,抓住关键词,把握主体,明确褒贬,分清主次,洞穿拟题者的用意,多角度联想,选择最佳角度,立意精准、明确、集中、新颖。行文从就事论事开始,就事首先要把题料处理好,简明扼要分析一下,作为生发的引子,引出论点。近几年来时事新闻类和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命题比较流行,对社会现象中行为、心理进行思辨,可以直观考查出学生的思想水平和情感趋向,如评价别人的生活、预测行为、主观理由和客观事实,等等。论事是要由表及里,抓住本质,提炼出观点,然后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自己的观点,策略和语言要合情、合理、合法,材料要符合。在此基础上再由此及彼,联系现实,溯果推因,分析好为什么。最后是思考怎么办,理性分析解决的对策。法度不只是指方法,度是黄金分割点,作文立意是否合情、合理、合法,接近度才能更公允。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扣题料,回应题料关键词,还要回扣题料的用意。不同形式的题料分析综合回扣,可以增强文章的集中性,结构也能显得更严谨。

    结构的安排是至关重要的。虽然说文无定法,但文有成法。一篇中规中矩的考场作文,尤其是议论文,还是有模有样可以借鉴的。我们平时说写文章有起承转合;议论文有三个部分,引论、本论、结论,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其实就是处理好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结构可以借鉴很多,一般我们说基本结构有总分、层进、并列、对比、归纳等,无论哪种结构,还是要在引论部分理清题料的用意是什么,行文的观点是什么,在本论部分用例子印证,用道理说明,用引言揭示,分析问题有层次,思辨有深度,过渡自然。在结论部分要解决问题,最好是联系现实生活提出措施和方法,增强文章的现实意义和针对性,同时可以对题料呈现的问题做一些总结性回扣,这样就回答了怎么办的问题,基本把文章的功能发挥了,议论文的作用就达到了。

    如果说观点是眼睛,结构是骨架的话,材料和语言就是文章的血肉。材料应该扣住观点,力求典型、丰富、新鲜,其实新鲜并不是要求完全用新材料,教科书里的或者古今中外很多耳熟能详的材料只要是挂钩恰当、表达巧妙就都是新鲜的。关键是你能否吃透材料的内涵,立意之后发散思维,很多老材料都能拿来镶嵌到论据中去,这样的材料活学活用,让人熟悉亲切,看了你的解剖又耳目一新,用得妥帖恰当,那是最加分的。材料要丰富,典型举例和列举举例都要有,排例具有折服人的气势,反例可以整合论辩的逻辑关系,一篇文章让人俯拾皆是,有旁征博引的感觉必能加分,当然要以恰当为前提。例证贵在精当,阐述重在透彻,这样材料就丰满了。语言要准确、周密、深刻、有文采,尤其是开头、结尾,古人说凤头豹尾,主要是语言的魅力,讲究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句式、词性的使用,让语言鲜活起来。如用景语、诗性的语言、名言等作结,常常很为全文? ? 增色。

    当然,文无定法,对考场作文也不应该过多地教,应着重在写和改。教只是启发或者提醒,主要还是让学生扩大阅读,拓展思维,反复练习,揣摩自己写作习惯的合理性,形成自己擅长和熟练的议论文写作程序,這样才能让思想不受束缚,遇到什么题目都可以发挥出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真知灼见,写出上乘的习作。以下水作文为例详细? ? ? 分析。

    2019年普陀区高三二模语文卷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写作:

    “善良”,《汉语大辞典》中的解释为“和善,心地好”。网络上对该词则另有解释:1.懦弱,愚昧;2.以无须出力为条件而对别人怀有良好的愿望。

    人们对“善良”有着不同的理解。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题料的关键点有两个:“善良即和善,心地好”“网络解释为:1.懦弱、愚昧;2.以无须出力为条件而对别人怀有良好的愿望”。提示语是网络上人们对“善良”有新的不同理解。写作要求为:“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此”指的是提示语,谈认识应围绕“此”展开理解。

    立意应该扣住“善良”结合不同解释引发的思考写,而不能引入后就宕开笔墨,抛开善良谈其他的社会经验。如写世界的多样性;文化的发展性;不同人看问题角度不同;不忘初心;古词新用;褒词贬用;存在就是合理的等,都属于偏离拟题的用意,游离材料,处理为三类下。对于不偏题的情况,只抓住善良谈,不涉及新的理解;对于题料新理解中第二点的情况,不做涉及,不做回应也属于审题不细致,立意欠缺,一般不超过三类上。

    立意角度可以从态度、情感、价值观、方法论等不同角度谈善良,谈对社会风气和价值取向背景下善良内涵有所变迁的感悟,谈自己对善良的坚守、珍爱、调控,从中展示自己的主流价值取向和理性思辨水平。下水作文如下:

    我本善良

    一直认为,人世间有三样东西最珍贵,即真、善、美。凡致力于三者的追求、创造和付出、收获都是有价值的。相反,与之相关打了折扣、变了味道,就不值得称道了。

    对“善良”一词,词典解释的原意在网络时代受到了质疑。有人认为,现在善良成了懦弱、愚昧的代名词;还有人认为,无关痛痒的善念即善良。这些解读都有偏颇,但也引发了我的思考。我想,人要坚守善良,就要懂得善良的条件和要义。

    善良有条件和要义吗?我以为是有的,而且真善美是相依相存,互为表里,互相转化的。真和美往往是善的条件和要义,没有条件支撑的善良很容易蜕变为无能;没有要义的善良是虚浮的,发挥不了什么价值。

    细究一下,也许良属于先天成就的素质,善是后天维系的德性。人之初,性本善,不同教育环境会使德性变迁,但初心纯良的人会良心发现,心下不安,真正的恶人则心如铁石,不择手段,至死不悟。例如《悲惨世界》里的冉·阿让被不公平的生活折磨而变坏,在神父的真善美感召下重返善良。這也说明,善良是人性的需求,是真纯、美好的心理? ? ?支撑。

    但是,有一定生活经验和情感积累的人都知道,善良应该是有尺度的,不足和过度都不对。不足会疏略好人和弱者;过火会给坏人机会,把自己变成农夫和东郭先生,甚至会把善良变成伤害,如同溺爱,如同一对在小岛上喂饲过境大雁致使它们族群绝灭的老夫妻。

    同时,善良要有锋芒,要以有自卫能力为基础,不然容易被当作懦弱和愚昧。玫瑰之美贵在有刺,菩萨心肠要有,霹雳手段也要有,一味心慈手软使善良没有边界,只能让对方得寸进尺,为所欲为。学会拒绝、保有锋芒既能自我保护,也能维系善良的平衡。

    另外,善良要以智慧为后盾。善良如同爱情,要给对的人,不能妄施滥用。保持理性,识破伪装,合理应对,才能让善良发挥作用。诸葛亮舌战群儒,烛之武语破合围,弦高犒师退敌,都是人们称道的义行善举,都是以智慧为后盾的。

    当前社会的价值取向多元,每个人都要学会使用、保护好自己的善良。善良是一种社会责任,行善不能只流于口头和心理,要见于行动。善良的人会给周遭以温暖和光明,每个人都付出一份善良,让善良形成良性循环,世界才能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孔子逢水必观,他认为水有五德:德、义、道、勇、法。这些都是善良的要义,善良的心最柔软,最敏感,最娇贵,含水量最丰沛,最有活力。让我们善待自己和他人,保有善良,体验善良,享受善良吧。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周浦中学;2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