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细胞生物学”教学中的途径探索

    雷莉 胡劲松

    摘 ? 要:“课程思政”是当今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结合,引导学生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文章根据“细胞生物学”课程特点以及授课对象,探索了“细胞生物学”“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实施途径,为“细胞生物学”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借鉴经验。

    关键词:课程思政;“细胞生物学”;专业课;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1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1-4107(2021)02-0024-0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1]。“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理念,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具体教学过程中,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结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通过深入挖掘各类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从而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孤岛”的困境[2]。

    医学类高校培养的是医学专业人才,是健康所依,性命相托的保卫者。“细胞生物学”作为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开设在医学类院校的第一学期,也是学生从高中教育向大学教育的过渡时期。作为医学生进入大学校门后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寓思想政治教育于“细胞生物学”知识传授和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挖掘“细胞生物学”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思政元素,将期融入“细胞生物学”各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从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以及细胞的生命活动规律认识生命的本质,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的医者精神,引导学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做人民信赖的好医生[3]。

    “细胞生物学”发展迅速、内容抽象、知识点琐碎,对于刚入学的大学生来说,理解难度大,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如果能够将“细胞生物学”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或实践能力培养中,不但可以调节课堂气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将“课程思政”运用到教学各个环节是每一位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4]。

    一、“细胞生物学”学科特点及教学目标

    “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领域发展最活跃的学科之一,理论和技术发展迅速,且与生命科学各领域相互渗透。“细胞生物学”又是集理论、技术与实践相结合的专業基础课,在教学目标和培养方案的制定上,首先要考虑知识传授和实践能力培养两项目标,引导学生掌握细胞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及其机理,“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技能,以及“细胞生物学”发展的重大成果和研究方法,其次,挖掘“细胞生物学”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将其有效地融入“细胞生物学”教学过程,在知识传授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地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和人文素养,达到价值引领效果。

    二、“细胞生物学”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专业课通过课程思政在价值引领中凝练知识底蕴,在知识传授中实现价值升华。

    “细胞生物学”课程开设在大学第一学期,学生刚迈进大学之门,在授课过程中经常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考虑到知识的系统性,相对简单的知识点,如细胞的显微结构,学生往往觉得高中已经学习过,缺少新鲜感而失去学习兴趣;而相对复杂的知识点,如细胞的超微结构或分子水平的生命活动规律,学生又往往因为抽象难以理解而失去学习信心。鉴于此,精准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通过融入学科发展史、学科背后的人文故事或者重大研究成果等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于抽象问题的理解,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思想认识和思维方式进行训练和引导;同时,通过弘扬前辈探求科学真理和团结协作精神,激励学生形成内在学习动力[5]。

    三、“细胞生物学”课程思政的实施途径

    (一)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在“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学生则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育具有直接影响作用,可通过举办讲座和学术报告,提高思政意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高雅的言行举止和高尚的人格品质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可通过心理学、文学以及伦理学等知识的学习,提升自身修养。然而,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变化,有的教师过于看重物质利益,价值观扭曲;有的教师工作责任心丧失,不认真备课,不主动思考;有的教师甚至在课堂上散布不当言论或负能量言语,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的形成。 因此,强化“细胞生物学”学科教师的形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至关重要。

    (二)深入挖掘“细胞生物学”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和资源

    在“细胞生物学”授课过程中,尤其是绪论,统领着“细胞生物学”。因此,在讲授“细胞生物学”发展史的过程中,可从细胞的发现与显微镜的问世作为切入点,来阐明细胞的发现与显微镜的制造技术进步密不可分。从16世纪末的一位荷兰眼镜制造商制造的第一台显微镜切入,到1665年英国显微镜之父Robert Hooke改进显微镜的制造技术并首次观察到“细胞”(死细胞的细胞壁构成的小室),称之为“Cell”,为后来细胞学的形成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直到20世纪40年代,伴随着电子显微镜的应用,对细胞的形态学研究则深入到亚显微水平,细胞内各种细胞器如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等的亚微结构都能够被清楚观察到,使得人们对于细胞内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又深入了一步。总之,通过引入显微镜的发展史,激发学生对于“细胞生物学”这门形态学学科学习的兴趣。

    (三)改革“细胞生物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为了将思政内容有效地融入“细胞生物学”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至关重要。首先,引入经典案例是实现课程思政的主要方法,通过经典案例背后的故事,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科研精神和創新思维能力。其次,利用多媒体网络平台使信息交流更为便捷和高效,对课堂思政进行延伸和扩充,可以将“细胞生物学”课程相关的科学研究发现过程或者诺贝尔奖小

    故事等,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发布,这些小故事里科学家探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意识。此外,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开展课堂之外的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四)改革“细胞生物学”教学考核模式

    “课程思政”的突出特点在于它的“融合性”,必须与具体的专业课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相融合,从而实现其价值引领作用。“细胞生物学”课程目前的考核包括平时成绩(30%)和期末成(70%)绩两项,平时成绩主要依赖于实践课的课堂表现和试验报告,从考查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考虑,很难真正体现学生的成长。课程思政的融入能够很好地补充平时成绩考核的不足,将课程思政考核内容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能够很好地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课程思政的考核形式可以多样化,根据课程内容撰写小论文或者制作小视频,或一次社会实践等都可以作为课程思政考核的成绩评价。总之,通过“细胞生物学”教学考核模式的改变,特别是课程思政考核过程的引入,引导学生不仅要重视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而且要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结论

    “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是落实高校人才培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将思政元素融入到“细胞生物学”本科教学的各个环节,是一项新的探索。只有不断探索思政元素切入“细胞生物学”教学过程的途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考核模式需要课程组每位教师深思,更重要的是,作为课程组教学活动主导的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强化自身的师德师风,才能做好学生的引路人,把学生培养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新时代卓越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赵继伟.“课程思政”:涵义、理念、问题与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9,(02).

    [3]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2020-06-01.

    [4]陈建甫.关于高校“课程思政”的探究[J].决策探索,2019,(16).

    [5]张华.思政课翻转课堂增强大学生学习内驱力的路径[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02).

    编辑∕李梦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