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民之所望 做改革所向

    李欣玲

    说起“大美青海”,人们脑海中映射出的大多是青海湖,湖水湛蓝,湖边美景如画。就在青海湖以西,有一片神奇的秘境之地,被世人誉为祖国聚宝盆,这就是柴达木盆地,在这里荒寂与宝藏同生、蓝天与绿洲相连,这里还是著名的“丝绸之路”辅道驿站。柴达木是海西州的腹地,除富含大量矿产资源外,风景更是独具特色,令人神往。

    这里的旅游区位十分优越。周边与西藏拉萨、甘肃敦煌、新疆等热点旅游地区毗邻,区域旅游资源互补性高,还具有互为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的潜质。境内109、215、315国道形成环形路线,重要景点沿国道布局,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开发促进了优化组合,是户外旅游及汽车摩托车赛事和自驾游的理想圣地。

    这里的地形独特多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对这里最好的写照。茫茫戈壁广袤无边、雪山草原冬夏浑然、河流湖泊勾勒瀚海,各色自然景观一应俱全。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布哈河缓缓奔向青海湖,国家级水利风景区金子海草长莺飞,雅丹、昆仑、天空之镜更是闻名遐迩,还有发端于高山地带的数百条冰川,占青海省冰川总面积的62%,各种奇特景观引人入胜,鲁芒沟、野牛沟等地40余处岩画,传达着古先民们生活在柴达木的地理印记和历史回音。

    这里的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有近200种野生动物、400余种野生植物。唐古拉高原鳅、“活化石”青海云杉都是高原特有物种。中华水塔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高原珍稀动物王国可可西里、古生物遗迹贝壳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柴达木梭梭林、都兰国际狩猎场等魅力独具。

    这里的地域文化多元绚丽。在历史长河中,羌、氐、匈奴、鲜卑、吐蕃等各部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丝绸之路南道、唐蕃古道、吐谷浑王国等辉煌历史,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址或遗存,史前岩画、鎏金凤鸟、棺版画等珍贵文物为世人关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0余处。

    柴达木独特的自然景观是“老天”赋予的,海西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则得益于海西州委、州政府积极顺应全国旅游发展大趋势,将旅游业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产业、全面小康建设的幸福产业、关系社会福祉的民生产业以及绿色生态环境的低碳产业大力发展。

    海西旅游业虽然起步晚,但有着速度快、前景优、带动强的特点,旅游发展态势迅猛,已进入旅游产业升级、品质优化的新发展阶段。无论是从宏观发展要求,还是从自身发展需要,海西旅游业都到了转向优质旅游发展阶段的关键节点,换而言之就是到了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的发展态势。近三年,海西旅游人次和收入平均涨幅30%,每到旅游旺季“一票难求”“一房难求”现象屡见不鲜。但随之而来的是景区开发程度低、基础设施薄弱、旅长游短等问题突显,难以满足游客的多样需求。不难看出,发展优质旅游将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海西旅游业发展的重头戏。

    那么何为优质旅游?就是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旅游美好生活需要的旅游,是充分体现新发展理念的旅游,是更加安全的旅游、更加文明的旅游、更加便利的旅游、更加快乐的旅游。

    旅游业作为海西着力深耕的朝阳产业,它的优质旅游发展之路正是以“旅游+”融合发展为路径,坚持项目带动、景区支撑、宣传为重、行管从严、改革创新,着力构建“两环带动、两翼齐飞、五区支撑”的大景区、大旅游、大发展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逐步形成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并重、旅游传统业态和新业态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公共服务共进的基础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传统的吃、住、行旅游要素上,构建“吃、厕、住、行、游、购、娱”和“文、商、养、学、闲、情、奇”旅游综合要素体系,努力为美好生活添彩。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走进柴达木,感受专属于海西的魅力,感受专属于辽阔天地间的快乐。海西特有的奇珍异宝旅游资源,也恰恰符合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下,那种求真、求新、求奇的精神旅游追求,对游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亦是追求回归本真的心灵震撼力,这也正是近两年来海西旅游出现井喷式发展的一方面原因。

    “把民之所望,做改革所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的讲话铿锵有力,令人振奋。我们坚信,海西的100多处景点景观,终将在优质旅游发展的道路上串珠成线,成就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在青海以至于在全國的旅游版图上,串起一片闪耀的新星,海西旅游业更暖的春天已经到来,崭新的一页已经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