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新教师巧妙应对课堂生成的方法

    周艳阳

    阅读教学中,新教师常会因应变能力不足陷入两个尴尬处境:当学生抛来预设外的问题时,新教师常会对生成不闻不问,按部就班地按教案教学;当学生不按照预设走时,新教师常会被学生牵着走,打乱了预设好的教学程序。新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该如何应对课堂上的生成呢?

    一、巧抓 生成的亮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语文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发言,发挥评价的激励性作用。但在新教师的课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常常会越来越低,这与教师没及时评价学生的回答有很大的关系。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肯定的需要,因此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这种需要,关注学生的发言。当学生的回答不在预设内时,不妨试着把评价重点指向非知识性范畴,如夸夸学生“你真勇敢!”等等。这样不仅能缓解课上的尴尬,也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总之,好学生是夸出来的,面对课堂生成不知如何引导时,新教师可以夸夸学生的优点,以此激发和保护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巧化生成为引点,激发学生碰撞火花新教师常会对装满了 “问号”的学生又爱又怕,爱他们的活跃,怕他们扔来“烫手山芋”——提出的质疑,这会让新教师陷于尴尬处境。若不关注质疑,或許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若接了“烫手山芋”,可能会因不能在短时间内做出有效引导而“烫伤手”——引起学生对教师能力的质疑。面对这类情况,新教师不妨先稳住情绪,不仅要接招,还要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时间。如,我在教学《音乐之都维也纳》时,有学生问课文写音乐之都为什么只详写后两个方面?作为新教师,要在短时间里组织好语言引导学生对我来说是有挑战的,此种情况下,我将问题抛给学生,组织讨论,并以鼓励的语言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碰撞思维,从不同角度思考这样安排材料的原因。同时,我也能在学生探讨中受到启发,为自己理清思路、组织好语言创造更多的时间。总之,面对学生抛来的“烫手山芋”,新教师不要害怕被“烫伤”,要勇敢接招,学会将“山芋”转给学生,引发学生的思考,这样或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精彩!

    三、巧以生成为支点,顺势进行朗读训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阅读,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当学生对文本有独特感受时,新教师不要因其不符合“正统”便将其否定,而应尊重学生的感受,引导其深入理解和用朗读传递感受,以悟促读,以读促悟,读悟结合。如,我在教学古诗《江南春》时,面对学生对诗末句的情感有不同理解时,没有用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思考,而是引导学生在体会诗句情感的基础上用恰当的语气语调传递自己的理解。总之,面对学生“非正统”的回答,新教师不要急着否定,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抓住契机进行朗读提高训练,引导学生读出感受,体会朗读的差异,以悟促读,以言表意。

    四、巧借生成的梯度,设置拓展延伸训练课堂生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要积极甄别和创造性地使用,丰富语文课的内涵,让语文学习更加开放。面对阅读教学中有价值的生成,新教师可以采用追问的形式,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如教学《寻隐者不遇》时,面对学生质疑“这首诗如大白话”时,我顺势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的诗风,拓展李白、白居易的诗歌,通过对比朗读让学生明白好的文章不仅有辞藻华丽类型的,还有平易通俗类型的。

    (责任编辑:彭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