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庵字要》书学思想探析

    张宇宏

    

    

    

    摘 要:《雪庵字要》一文专论楷书大字,包括《捽襟字原》《大字说》《大字评》《把笔八法歌》《用笔八法歌》《把笔四法歌》《用布八法歌》《捽襟五法歌》《捽襟永字八法歌》《永字八法歌》《永字变化三十二形势歌》《八善歌》《八美歌》《八忌歌》《八病歌》《好恶一十六法去取歌》《永字八法说》《把笔法图》《用布法图》《三十二形势图》《八病图》《十六字格图》。其中《捽襟字原》为转录,《大字评》为贝自强所作,其余是雪庵自作,推崇“威严端厚”的大字风格。文章从捽襟与用布,大字的学习途径、学力与天赋、书家的生命样态,永字八法及其深化,大字的美与病四个方面阐述《雪庵字要》的书学思想内涵。

    关键词:《雪庵字要》;书学思想;永字八法

    释溥光,字玄晖,元代僧人。又称普光,号雪庵。山西大同人,俗姓李。生卒年不详(推断约生于1237年,卒于1327年),大致与赵孟頫同时代。以楷书大字闻名当世,被封为昭文馆大学士,赐号玄悟大师,自署玄悟老人。明代陶宗仪《书史会要》中称雪庵“善真行草书,尤工大字,国朝禁匾,皆其所书”。明代孫矿《书画跋跋》“雪庵茶榜”一条中录明代王世贞跋:“元僧溥光书《茶榜》,其词,紫方袍底语耳,不得禅悦真味。书法风骨颇遒劲,略具颜柳及眉山豫章结法。”孙矿跋:“此《茶榜》刻,今世多以饰屏,字全师颜鲁公,虽天趣未流动,然亦有骨力。余曾见此僧他墨迹,颇遒劲可喜。”从以上各家评语可以看出,雪庵榜书以骨力遒劲胜,其法多出于颜书。这与《雪庵字要》中推崇“威严端厚”的大字风格相一致。存世书迹有草书《石头和尚草庵歌》一卷(图1、2、3),纸本,纵46.7cm,横600cm,无年款。

    《雪庵字要》又名《雪庵大字书法》,溥光自称此书为传陈宏道之法而著,全文包括《捽襟字原》《大字说》《大字评》《把笔八法歌》《用笔八法歌》《把笔四法歌》《用布八法歌》《捽襟五法歌》《捽襟永字八法歌》《永字八法歌》《永字变化三十二形势歌》《八善歌》《八美歌》《八忌歌》《八病歌》《好恶一十六法去取歌》《永字八法说》《把笔法图》《用布法图》《三十二形势图》《八病图》《十六字格图》。其中《捽襟字原》为转录,《大字评》为贝自强所作,其余是雪庵自作。此处,将从捽襟与用布,大字的学习途径、学力与天赋、书家的生命样态,永字八法及其深化,大字的美与病四个方面来阐述《雪庵字要》的书学思想内涵。

    一、捽襟与用布

    《雪庵字要》的最前面收录有《捽襟字原》。其中记述了张旭从酒后捽襟浸墨题写大字之中得到启发,用布代笔书写大字书法,经过一番锤炼之后达到精妙入神,且以永字为法,设立四式,讲授用布书写大字的方法。雪庵在后面又作有《用布八法歌》《捽襟五法歌》《捽襟永字八法歌》,或是雪庵想要补全《捽襟字原》张旭“以‘永字为法,设其四式”的缺失,亦未可知。其中《用布八法歌》讲用布书写过程中的提、按、顿挫、圆转;《捽襟五法歌》讲正书中用笔的偏侧之势与字形的倒斜(欹侧)的配合;《捽襟永字八法歌》以“力士脱靴”“仙人舞剑”“凤凰展翅”“蛟龙翻身”“狮子抛球”来比况永字八法中各种笔势所应具备的形韵。

    二、大字的学习途径、学力与天赋、书家的生命样态

    在大字说中,雪庵强调了学书大字明方法、懂规矩循序渐进的重要,进而谈到学书大字中的具体步骤与内容,之后谈到学力与天赋在学书大字中的作用以及书写时书家应具有的生命样态。

    首先,雪庵从自身学书大字的经历——“予尝学书大字,积年而无所成,谓不得其要。后得淮阳宏道陈先生之所传,其教有方,法则规矩之有准,不日而成之”——陈述了正确的方法对于学成规矩,深明法则的重要性。继而他认为:第一步,应该先学习永字八法,然后学习变化二十四法,而且不能夹杂学习其他的字。写“永”字至精熟,千百万字的法则也就自然掌握了。第二步,学习大字,应该先学小字端楷,然后渐次展大,而且,应当以颜、柳的楷书为首选,欧楷则次之。之所以选择以颜、柳为先,是因为雪庵认为:“大抵大字如王者之尊,冠冕俨然,有威严端厚之福相也。倘犯粗俗飘欹之态者,即小人颠沛之状,岂足观哉?”关于这一点,贝自强在《大字评》中从对前代书家大字判析中,予以了进一步的阐发。他认为:“朱晦庵(朱熹)之字,若折木枯藤,似坏而坚实,信笔而成,绝无用意,虽是偏枯阻滞,然其筋骨古拙之妙,不可及也。张即之之字,如摧锋折铁,雄壮而威严,虽是子母轻重不同,然其苍劲风势,俨然可羡。米芾之字,如精锐剑戟,坚利可畏而不可敌。然又出乎超凡脱俗之意,精神活动,筋骨耸然,鲜能有如之者。虞世南之字,如衣冠济楚,有威仪而可敬,布置雄壮而紧密,惜乎皮肉多而筋骨少也。公权之字,如椽枋枓拱,接辏整齐,方端均称而已。”因此,他说:“晦庵、即之之字,乃未可学。世南之字,亦不易学。公权之字,朝学暮成,虽非奇异,终是端楷,亦佳。米芾之字最为难事,须要先学颜、柳,或学雪庵。”贝自强说“或学雪庵”的原因是他认为:“李雪庵之字,……法则出于朱、张、米公之上,可以为万世之法也。雪庵亦出于颜、柳之门,日久变化,自成一家,终不离颜、柳之风。学者必当先学雪庵而始,虽不得雪庵登堂入室之趣,亦可造其门墙也。”值得一提的是,同样提倡师法古人,与赵孟頫倡导的以二王为宗的书学观念不同,雪庵从对大字书法的审美要求出发,提出师法颜、柳的观念,而不为时风所裹挟,也是难能可贵了。同时,这也体现了元代书学及书学思想多元的一面。

    其次,雪庵阐述了学力与天赋在书法学习中的关系。他说:“若论乎布置均称,收敛紧密奇巧者,此无难事,乃学力之所至未至耳!至于筋骨神气苍劲清古者,人罕能之。有自幼至老而不可得之者,有学之未久而变化中得之者,有学之久而积累中得之者。此皆出于笔力自然至妙,而非人力之所能也。”从这段论述可以看出,雪庵认为“布置均称,收敛紧密奇巧”这些技术层面的形式因素,通过学习、训练是可以达到的,并没有多大难度。至于“筋骨神气苍劲清古”的意蕴这种精神层面的内涵,却是需要天赋其能。没有天赋其能雪庵认为“自幼至老而不可得”。而且,天赋在不同的人之间存在差异,即“有学之未久而变化中得之者,有学之久而积累中得之者”。应该说,雪庵关于学力、天赋的观点是很有见地的。然后阐述书家主体整全自然、浑化圆融的生命样态在书法创作中的重要、玄妙、不可控。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整全自然、浑化圆融的生命样态,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无意识。它超越意识、无意识,其中意识、无意识二者相即一体,浑然无迹。它是整全自然、浑化圆融的生命慧境。雪庵所谓“笔力自然至妙,而非人力之所能也”,当作此解。

    三、永字八法及其深化

    雪庵讲求学书大字应该以永字八法为始,然后再习变化二十四形式,并在《捽襟永字八法歌》后,继续作《永字八法歌》《永字变化三十二形势歌》,而且在《雪庵永字八法》中又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雪庵自云:“聊书此语为规矩,巧妙精微难尽举。果能绳勉不辞劳,颜、米诸公何足数。”足见雪庵对于永字八法在学书大字中的重视。

    关于永字八法的源出,说法不一。唐代张怀瓘在《玉堂禁经》(传)中写“大凡笔法,点画八体,备于‘永字”,“八法起于隶字之始,后汉崔子玉历钟、王以下,传授所用八体该于万字”。唐代韩方明《授笔要说》:“方明传之于清河公,问八法起于隶字之始,后汉崔子玉历钟、王以下,传授至于永禅师,而至张旭始弘八法,次演五势,更备九用,则万字无不该于此,墨道之妙,无不由之以成也。”宋代陈思《书菀菁华》:“隋僧智永,发其指趣,援于虞秘监世南,自兹传授遂广彰焉。”上述论述有三个信息:第一,永字八法起于隶书,经钟王而笔法备于“永”字;第二,智永是传承过程中的关键;第三,永字八法至唐才广为传播。无论永字八法源自何人,雪庵是在前人基础之上加以阐述的。在现有资料中,元代之前关于永字八法的论述主要有晋代卫夫人《笔阵图》、唐代欧阳询《八决》、唐代张怀瓘《玉堂禁经》(传),见表1所示。

    可以看出雪庵《永字八法歌》比卫夫人《笔阵图》、欧阳询《八决》增加了趯、策、啄,少了、、,采用了形象比况手法,与张怀瓘《玉堂禁经》八法同名,但未采用对笔法直接说明的手法。可以说雪庵《永字八法歌》是在张怀瓘陈述的永字八法基础上,采用形象比况的手法,以歌诀的形式来描绘八法的笔势,可以看出是切中了笔势要领的。在这个基础上,雪庵又进一步对八法在具体应用中的变化加以深入总结,写了《永字变化三十二形势歌》。其中“变添二十四格式,总形三十二般形”。例如他将侧法总结为七种形态,即“悬珠”“垂珠”“龙爪”“瓜子”“杏仁”“梅核”“石楯”,将趯法总结为六种形态,即“飞雁”“龙尾”“凤翅”“狮口”“搭勾”“宝盖”。需要说明的是在《三十二形势图》中,雪庵对八法的这些变化形态作了图例说明。这是雪庵对永字八法的进一步深入阐述。

    四、大字的美与病

    在《八善歌》《八美歌》《八忌歌》《八病歌》《好恶一十六法去取歌》中,雪庵从风格、结字、用笔、章法四个方面陈述了大字书法的美与病。

    关于大字的风格雪庵提到“威严雄壮最为奇”“苍劲清古老工夫”“浮筋露骨苍古容”三种风格类型。从中可以看出雪庵推崇颜、柳书法,与他对于大字风格的认同、追求“威严雄壮最为奇”是相统一的。

    对于大字的章法、结字,雪庵说“肥厚紧密好铺排,收敛均称巧布置”,“壮骨收肢均称理,均称肥兼密更宜”。在这些陈述中可以看到,雪庵倡导的大字,应该点画肥厚、收敛,具有结构紧密、均称的结字,字形大小统一、排布紧密的章法。这与他对大字书法的风格追求也相一致。关于结构的问题,雪庵说:“浓淡疏密苟且作,小大长短何由安?开散歪斜亦不端。大小浓淡粗嫩病,若歪或散亦非为。”这里的“小大长短”“开散歪斜”与上面的“收敛”“紧密”“均称”在对比中更进一步地强调了他对于大字结构特征的审美追求。

    在大字的用笔上,雪庵主张藏锋。“藏头、收尾、隐三峰。”“下笔挥扬八个字,落纸便起走还住。折叠重分围要圆,回欲藏锋多妙趣。”(《用笔八法歌》)从中可以看到,雪庵在强调藏锋的同时,也认为行笔中的“起”(提)、“落”(按)和“走”(行)、“住”(留)应该是并生共存的,要在提中按、按中提,行中留、留中行。他所总结的笔病,也恰好是在这个问题上出了弊病。他说:“‘棱角‘竹节何足道,‘折木‘柴担安可为?‘牛头‘鼠尾仍须忌,‘鹤膝‘蜂腰皆未宜。”这些病笔的问题不是提按太过,就是行笔时行留处理不当而产生的。

    五、结语

    综上所述,《雪庵字要》专论楷书大字的書写方法,推崇“如王者之尊,冠冕俨然,有威严端厚之福相”的审美意趣,提出习学大字应该以永字八法为基础,再由小至大学颜、柳端楷的学习方法,并谈到学力与天赋在学书大字中的作用以及书写时书家应具有的生命样态。《雪庵字要》深化了永字八法,并且对大字书法形式层面的章法、结字、用笔上应该具有的美感特征以及弊病给予论说。其论述可谓全面、细致,对于大字楷书的学习、创作不无启发与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卢辅圣.中国书画全书:第3卷[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9.

    [2]崔尔平.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

    [3]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作者单位:

    天水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