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敲打打树叶画

    陈文英

    结合本班绘本主题活动“风中的树叶”的开展,我在美工区设计了一个活动:树叶拼贴画。我和孩子一起在草地上捡了很多刚刚掉落的树叶,又投放了白纸和白乳胶,让孩子们可以自由用树叶拼贴出自己喜欢的图画。一开始,孩子们很感兴趣,由于树叶品种、形状及数量都比较充足,许多孩子在区域活动时间内,都能完成一幅较为完整的树叶拼贴画,我表扬了认真完成作品的孩子们。为了更好地保存作品,也为了鼓励更多的孩子来美工区活动,我还用大透明胶将作品裱好展示在美工区墙上。可是,随着时间的延长,孩子们发现最早完成的樹叶拼贴画,叶子开始枯萎、起皱甚至发霉、变黑,作品变得难看了,这一下子打击了孩子们玩树叶拼贴画的积极性,即使我不断鼓励,但孩子们依然对此提不起兴趣。

    第一次推进:关键词“敲打”

    我进行了反思:是啊,新鲜的叶子做出来的拼贴画虽然好看但确实不能长久保存。那么换成陈旧的枯叶会不会好些呢?考虑再三,我还是否定了这个想法,枯叶颜色暗淡、叶片易碎,一样不宜拼图。那怎么办呢?才玩了不到一周就把这个内容撤掉吗?我觉得有点可惜,而且活动刚开始时,孩子们对树叶充满了探索兴趣。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就在这时,网络上看到的一个关于印染的专题节目给了我启发,新鲜的叶子里有绿色的汁液,我能不能利用这个汁液来做文章呢?我百度了一下,网络上还真的有用小木锤敲打树叶来完成树叶印画的案例。自己动手试试吧,我找来一个小木锤,将叶片放在纸张上敲打,果然,叶子被敲打后其中的汁液流到了白纸上显出了绿色的轮廓。我又试了小叶红枫的叶子,敲打之后纸上显出了红色的轮廓,成功了!

    于是,我调整了玩法,将树叶拼贴画变为树叶敲打画,投放的材料为新鲜的各种落叶、白纸、纸巾、小木锤及泡沫垫板(敲打时用来减震及减少噪音),具体的操作为:想好要拼的内容后,先在纸上摆好叶子,然后用锤子隔着纸巾在叶子上敲打,慢慢地用叶子敲出来的汁液形状拼成一幅完整的图画。

    不出我的所料,孩子们非常喜欢新玩法,在敲敲打打中玩得不亦乐乎,时不时就拿印出叶子形的纸让我看,往美工区跑的孩子又增加了。我适时地往美工区中又投放了一些小木锤以满足孩子们的活动需要,同时提醒孩子们敲打的时候一定要将叶子的每个部位都敲打一遍,这样最后出来的效果才会更加好看、完整。可就这么玩了两天,我发现来找我展示成品并帮助写名字的孩子少了,来找我说纸张不够要增添的次数多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仔细看了看,发现了问题所在:孩子们为了让叶子的汁液能完全转移到纸上从而使画面的颜色更鲜艳一些,会很使劲地敲打叶子,这样的结果就是在使劲敲打的位置上汁液很容易将下面的白纸洇透,还没等到一幅画完成,白纸上就会出现一个个小破洞,孩子们嫌难看,就要换一张纸重新开始。

    第二次推进:关键词“布”

    针对这个现象,我没有马上给他们拿出解决的办法,而是把孩子们召集起来进行讨论:纸张湿了就会破,怎么办?有孩子说那我们轻一点敲,马上有孩子反驳:“我试过了,轻轻地敲,纸张上的颜色不明显,拼出来不好看!”孩子们纷纷附和。看来孩子们认为重一点敲很有必要,我也表示支持。那怎么办呢?孩子们很着急,我提醒:“有什么材料是不容易破的呢?”一个孩子马上说塑料袋不容易破,但有人提出反对:“塑料袋不会吸水不能用。”一个小女孩迟疑地说:“那布行不行呢?”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老师也不知道。不如你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用各种材料试一试,明天再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第二天,孩子们纷纷兴奋地拿出实验结果给我看:“老师,布可以!”“老师,毛巾也可以!”“袜子也可以的,老师!”……

    于是,我又给美工区调整了材料:我批发了一些白色的布料,裁成大小不一的正方形、长方形替换了原先的白纸,让幼儿自取作画。布不会破,孩子们可以使劲敲了,他们作画的干劲更大了。就这么玩了一周,又有几个孩子跑来找我寻求帮助了:老师,我的叶子敲完了,但是形状变了,不好看了。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原来孩子们在敲打的过程中,因为纸巾叠得比较厚,看不见叶子的位置,会敲一会儿就拿开纸巾看一下,有时叶子会粘在纸巾上,这时即便再将叶子放回去,位置也不那么准确,就会形成敲出来的叶子形状重叠变形,有些挑剔的孩子就不满意了。

    第三次推进:关键词“可视”“固定”

    看着孩子们急切的小脸,我没有马上给出答案,因为我自己也得想想有效又易于幼儿操作的解决办法。我将纸巾换成用透明胶固定住叶子再敲打,虽然看得清楚易于准确敲打,但其不吸水的塑料材质使得效果不太理想。我上网搜查了一番,终于找到了理想的替代品——家装用的美纹纸胶带,粘着力强、柔软服帖,最妙的是它是半透明的。通过我自己的实验,效果很好。于是我悄悄地在美工区里投放了几卷美纹纸胶带,但并没有告诉孩子们怎么操作。

    我暗中观察着,几个喜欢在美工区活动的孩子来了,他们还在纠结着到底要不要玩树叶敲画,其中一个女孩子发现了胶带跑来问我:“老师这是什么?”我告诉她这是纸胶带,玩树叶敲画用的。“那怎么用啊?”基于他们在区域活动中已经很熟悉透明胶的用法,我鼓励他们:“你们自己试一下吧!”几个孩子凑在一起商量,尝试着用剪成一段一段的胶带把树叶粘在白布上,而且很细心地注意到把叶子全部粘住不让叶子漏出边角,再进行敲打,最后撕开胶带查看:在纸胶带的固定和保护下,汁液全部渗进白布中,而且汁液形成的叶形完整、美观。孩子们高兴地欢呼:“太棒了!成功了!”有了纸胶带的保驾护航,孩子们的树叶敲打画成品越来越多,而且兴趣也越来越浓厚了。在玩了两周之后,孩子们又不满足了:“老师,我们的树叶敲打画,能不能多一些其他颜色呀?”虽然我在树叶的投放上已经考虑到尽可能多的形状和颜色,孩子们也会自带,但颜色确实还是偏单调了些。

    第四次推进:关键词“色彩”

    针对这个问题,我让孩子们自己想一想:除了叶子,我们还可以敲打一些什么东西,既有鲜艳的颜色又有汁液的?孩子们马上七嘴八舌地说:“老师,花可以啊!”“老师,花瓣是五颜六色的。”……于是,我让大家回去找一些花瓣带来使用,但也对他们提出了要求:不能私自采摘还在盛开的鲜花,可以试试去花店要一些被淘汰的花朵。第二天,一些孩子带来了许多色彩缤纷的花瓣,于是美工区里新一轮的敲敲打打又如火如荼地开始了……逐渐孩子们的作品内容越来越丰富,除了个人完成,还有小组一起合作完成更大的画作。

    就这样,经过不断地调整,孩子们参与树叶画活动的状态一直是积极而投入的,这个活动内容在美工区保留了一个学期。期末的时候,我将孩子们完成的作品布置了一个作品展,看着他们自信而高兴地向家长及其他班的小朋友介绍着自己的作品,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师要对自身的角色定位有明确的认识,要真正基于幼儿的视角来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并将这样的教育观念落实到实际的行动中,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才能真正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