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为本,追求卓越: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王静雅

    摘 要:十九大对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重要方略,内涵式发展需要遵循高校运行的内在规律,以创新为本,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育卓越人才。本文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概述入手,提出了制约内涵式发展的几点因素,并从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三方面对如何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创新

    DOI:10.12249/j.issn.1005-4669.2020.27.288

    1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概述

    所谓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指的是高校功能活动及其结果品味的提升及相关要素品质的改善和优化,以质量提升为教学战略的发展模式,它是相对于外延式发展而来的。关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的探讨,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高校扩招,高等教育的外延式发展是以适应外部需求为基础的,强调高校与学生数量的增长以及规模的扩大。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都是高校的发展模式,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符合科学的教育理念与发展理念。高校的综合办学水平在内涵式发展下会不断的提升与优化,有助于提升高校的办学质量,形成科学合理的治理结构,从而促进高等教育整体质量的提升,提供给大众更多的优质高等教育。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综合类高校、专业性高校以及民办高校健康发展的共同追求。内涵式发展有助于让民办高校实现先规范、后发展的发展要求,避免因过度扩招而带来的教学质量的下降,强化办学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

    2 制约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因素

    1)总体办学质量基准过低。高校总体办学质量基准的过低是制约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上个世纪90年代末的高校扩招,越来越多的高中生进入高校学习,直至人们形成了一种“只要高考就有学上”的观念。现阶段,由于大学升学率的过高导致了高校对学生学业要求的降低,从而造成了部分学生对于大学学习的懈怠。有些高校教师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模式与内容缺乏创新,使课堂内容枯燥乏味,无法吸引学生对于专业的注意力与兴趣,从而导致了翘课状况的频发。而这些教师为了留住学生,不得不采取点名的方式,这无法深入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培养其思辨与研究能力,从而制约了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2)学生人文素养过低。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过低是制约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许多学生反映,在大学期间并未学到教学目标中应掌握的专业知识与人文知识,自己无法学以致用,以所学专业适应走向社会后的工作岗位。部分学生人文素养的低下一方面源于对大学基础知识学习以及专业学习的不重视,他们只是将获取毕业证作为读大学的目的,而忽视了专业技能的培养与人文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源于部分高校以及高校教师未能紧跟社会发展趋势,将教学质量的提升放在优先考虑的范畴,不重视教育的“质量”,未能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观,从而制约了高校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3)高校学习方式过于浮躁。高校学习方式过于浮躁是制约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众所周知,高等教育与义务教育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其本该要求学生的自主探索与求知,是学生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的学习能力的深化,在大学阶段着重培养的应是学生思辨能力以及专业技能。然而,现阶段许多高校的大学生并不注重自己能力的培养,而是以完成任务、凑足学分为目的,在许多高校,学生以考研、考公务员、找工作为目的,甚至还未修完课程就被这些目的所左右,使得其高校的学习过于功利与浮躁,过于浮躁的环境对于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3 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党的十九大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作为新时代应该遵循的五大发展理念,这五大发展理念也应是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所需遵循的理念原则,其中,“创新”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基础,不仅处于五大发展理念的首位,也应是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最为重要的原则。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应遵循理念创新、制度创新与实践创新,明确自身的办学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以创新为本,推进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1)理念创新——更新高等教育价值观与质量观。新时代,中国的高等教育也进入到了新的阶段,其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学术层次等诸多方面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高等教育与社会的联系日益密切,高等教育也在逐渐多元化,在此背景下,首先需要的就是更新高等教育的价值观与质量观,以理念创新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推进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所谓高等教育的价值观,是指根据政府、社会、高校以及学生对高等教育价值关系的认识,确定教育行为的价值取向,高等教育的价值观是否顺应时代潮流,符合社会发展趋勢影响着高校的发展。一直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所坚持的是社会本位的价值观,即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价值,这种价值观虽然符合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培养。新时代高等教育需要更新其价值观,在注重培养学生以服务社会为目的,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尊重人的自身价值,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促进其个性发展。

    知识质量观是高等教育的质量观,即以学生对教学目标要求的知识的掌握程度来衡量教育质量的高低。这种质量观在新时代下需要进行更新,一元化的质量观不符合社会对于多元化人才的需求,因此高等教育需要改进单一的衡量标准。高校可将人才的培养方式进行分类,对于学术型、应用型以及满足个人需求的质量观进行分别教学,以满足社会所需要的各层次的人才。

    2)体制创新——建立高等教育的评估与质量监督机制。一直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存在着管理过程中权力趋于分散和下移的状况,在过去较为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下,高等教育仍存在着其管理模式上的行政化倾向。这种倾向使诸如教育拨款、科研项目审批等决定权仍在上级行政机关的手中。学术权力的薄弱与行政权力的过强造成了学术自由的难以实现。因此,建立高等教育的评估与质量监督机制,乃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将市场约束机制引入到高等教育的评估中来,让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质量进行监督,将社会服务纳入教师的评价指标,有助于保证教学质量评估的科学性,从而促进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3)实践创新——优化高校知识链条与教学模式。高校办学水平与教学质量的提升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最终目的,为此高校需要坚持实践创新,优化高校的知识链条。首先,高校应更新其教学模式以及课程设置。教师为学生传授的知识应涵盖该学科的各个方面,从专业基础理论到跨学科研究再到专业实践,应加强专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并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选修课程。其次,高校应创新其知识生产,加强多学科的交叉学习,并根据社会形势与时代潮流,将实践融入到知识模块中来,加快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最后,高校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其思辨能力的形成。高校可以构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体系,通过合作探究、翻转课堂等多种形式,改革教学内容,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培养适应社会的本专业高水平人才。

    4 结语

    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是适应新时代发展潮流的发展模式,它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人才培养与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而推荐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需要以创新为本,充分发挥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的作用,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为高校培养卓越人才。

    参考文献

    [1]储朝晖.高校内涵发展是必然的选择[J].山东高等教育,2018,6(01):5-6.

    [2]王希普.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意蕴及其实践[J].山东高等教育,2018,6(02):3-5.